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1618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docx

劳动与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

 

劳动与技术教案

 

 

 

六年级

 

 

 

 

 

第一章:

基本技法

 

第一节:

画线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掌握画线的主要技法。

2.培养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精确严密的技术活动习惯和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直尺、圆规、铅笔、三角板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示利用尺规在200mm×40mm×7mm的木料上画线

1.学生述说看到的教师画线的顺序。

2.找出最简便的尺规画线的方法,并总结其中的规律

3.在画线摆尺时应注意什么?

二、在40mm×40mm×7mm的木料上,利用尺规画线做出半径最大的圆。

1.怎样找出最大的半径?

2.说说画线的步骤。

三、用100mm×80mm的厚纸板做一副燕式七巧板,试摆出几种图形

步骤:

1.用尺规在纸板上画出100mm×80mm的长方形。

2.按图上所标数据点出长方形四边上的点。

3.按图要求进行连线。

4.用剪刀沿线剪成七巧板。

5.小组活动:

拼摆七巧板。

 

 

 

 

 

 

 

 

 

 

 

第二节:

锯割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掌握锯割的主要技法。

2.培养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精确严密的技术活动习惯和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台钳、小手锯、曲线锯

课时:

2课时

活动过程:

一、认识工具,了解工具的结构和用途

台钳:

固定木件用

小手锯:

直线锯割用

曲线锯:

曲线锯割用

二、直线锯割

将上节课画好的在40mm×150mm×7mm的木件固定在台钳上,沿直线锯割成12个小木件。

1.将木件固定在台钳上,锯割线距钳口2指左右。

2.开锯时锯和木件成45°角。

注意:

起锯时先轻拉成槽;用力时,下锯重,回锯轻;将要锯断时,用力要轻,节奏要快;在角的部位下锯时,要先拉出一个较深的槽。

三、曲线锯割

1.用300mm×45mm×7mm的木料做一个V形台面。

2.将V形台面用铁钉固定在工作台上。

3.在100mm×45mm×7mm的一块木料上画任意波纹线,然后沿线锯割成两个木件。

4.锯割时,右手持锯,左手掌握木件。

锯条要垂直于木件平面,左手旋推木件,直至锯割完成。

注意:

锯割活动应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注意工具使用要领,初学时用力要轻,动作要缓,注意安全。

 

第三节:

打磨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掌握打磨的主要技法。

2.培养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精确严密的技术活动习惯和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准备250mm×45mm×7mm木板一块,150mm×45mm粗细砂纸各一张。

用双面胶分别在木板正反面粘上粗细砂纸。

活动过程:

一、认识工具,制作砂纸板

二、在已画出圆的木料上,根据划线做出圆木件

将木件固定在卡钳上,用小手锯先锯掉四角,用木挫粗加工,挫掉八个角,木件近似于圆。

用中板挫加工成圆形。

最后,用砂纸板粗面打磨掉毛刺,用细面打磨光滑。

三、体验并总结使用挫加工木件时的要领

 

第四节:

连接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初步掌握连接的主要技法。

2.培养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精确严密的技术活动习惯和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

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白乳胶

活动过程:

一、粘接

以白乳胶位粘合剂,按照已有的设计方案,对材料进行粘接。

二、金属件连接

按照已有的材料设计组装方案,用铁钉或合页进行连接。

三、插接

将80mm×50mm的两块三层板做成插口,进行插接。

四、榫接

取80mm×45mm×7mm木板一块,用电钻在中央打孔,然后将一根木筷插入。

 

 

 

第二单元:

简单造型

 

 

第一节:

相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木工制品的观察、分析,理解其制作原理,了解制作相框的一般工艺流程。

2、正确运用木工工具,认真完成相框的制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创新。

3、培养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精确严密的技术活动习惯和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

木工工具若干,范作(相框、秋千、小木凳、木制玩具等)

学生:

角尺、直尺、铅笔、美工刀、锯子、锤子、大头针、木块、砂纸、乳胶等。

活动过程:

1、出示范作,学生小组观察。

师:

通过观察,你了解了哪些东西?

(形状,结构……)

师:

谁能来试着说说这些制品是如何做出来的?

学生交流

2、教师介绍木工制品的一般制作流程,介绍连接木料的常用方法。

制作流程:

先设计后制作

连接木料常用方法:

①胶合

②钉钉

③榫接

3、制作角尺。

师:

下面,我们就自己来制作一把角尺。

师:

做角尺需分几步完成?

学生交流

学生在纸上画好草图

学生动手制作

教师从旁指导。

第二节秋千

课题

秋千

课型

操作实践

日期

教学方法

演示法

实践法

教具准备

准备木料1600mm*7mm*7mm、60mm*20mm*7mm各一块,600mm长线绳一根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复习木片所制零件的打磨技巧;练习木料粘贴方法;通过对照秋千的设计图,初步了解各个零件的粘贴及组装的步骤

2.情感目标

通过对照秋千成品结构,进而摸索方法,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优良品质

重、难点

秋千结构的分析,粘贴拼装方法的掌握;

秋千各个零件形状的打磨,粘贴位置和顺序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秋千是一种娱乐于东器械,在木架或铁架上系两根长绳,下面拴上一块板子。

人在板上利用脚蹬板的力量在空中前后摆动。

我们也可以利用小木条来做一具秋千模型,把它摆在窗前的桌上,给我们的居室带来一种活力。

二、复习材料的打磨

1.提问:

秋千各个零件的打磨方法;

2.ppt展示:

评判秋千零件的打磨是否合格的标准;

3.强调正确的打磨方法

4.参考课本要求,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按标准下料,并打磨平整。

三、展示样品

1.ppt展示:

秋千的整体完成的样品;

2.要求同学结合图纸,思考各个木件的粘贴顺序

3.各组设计一套制作计划,详细安排秋千木料的粘贴顺序。

四、下料

将备好的木料锯割成:

270mm*7mm*7mm两根

60mm*20mm*7mm一根

学生活动

回忆各个零件的打磨方法,小组讨论,汇报发言

打磨木件

认真观察秋千的实物样品;结合图纸,思考并回答木件的粘贴顺序

按要求锯割木料

教学过程

190mm*7mm*7mm两根

140mm*7mm*7mm两根

上底为80mm,下底为96mm,高为7mm的等腰梯形4个。

再找一根木筷作为横梁。

五、组装

如课本图示:

1.粘接底框

2.粘接立架

3.粘接稳定架

4.用小手锯在秋千板上划槽,然后分别系上线绳

5.调整线绳长度,把线绳的另一端系在秋千架的横梁上

6.记录粘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体合作讨论调试的方案,将每次调试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

六、总结评价,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材料:

160mm*40mm*7mm、280mm*7mm*7mm规格的木料各一根,圆筷一根,冰棒棍两根

学生活动

参照教材上的图片示例和教师提供的实物样品,组装木料

完成作品后,检查调试

停止制作,观察别组作品的优点;

记录下节课要准备的材料

板书设计

秋千

1.打磨要领

2.观察样品

3.粘贴、组装

教学反思

 

第三节小木桌

课题

小木桌

课型

操作实践

日期

教学方法

演示法

实践法

教具准备

160mm*40mm*7mm、280mm*7mm*7mm规格的木料各一根,圆筷一根,冰棒棍两根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识主要工具,通过看示范、听讲解、亲自实践、多方评议等方法初步掌握小木桌的制作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小木桌”作品

2.情感目标

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及审美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重、难点

工具使用恰当,粘接的木件能够保持桌子的稳定性,边缘打磨平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居室内的家具也不断得到更新,过去的小木桌,小木凳早就被样式新颖的沙发、茶几、餐桌、餐椅、组合柜等所代替。

不过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还是应该从简单的小木桌制作学起。

二、识图

ppt展示图片:

讲解,一个小木桌有一个桌面,四根上牚,四根下牚和四条桌腿。

学生认真观察,小组讨论制作计划及材料的使用方案。

三、下料打磨

1.80mm*40mm*7mm两根;

70mm*7mm*7mm四根;

将圆木筷截成50mm场四根;

将冰棒棍截成50mm长四根

2.学生明确实践任务,ppt显示实践流程和评分要求:

实践流程:

1)一名同学根据图样用铅笔画出木件的版样;

2)两名同学负责把板材锯割成合适的木件;

3)两名同学负责粘接木件;

4)一名同学负责边缘的打磨修整。

评分要求:

1)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制作20分

学生活动

了解小木桌构造,知道什么是“牚”,观察各个木件对应的位置

按要求锯割木件

明确制作任务和评分标准,组内成员迅速分配任务

第四节猫头鹰

课题

木制玩具——猫头鹰

课型

实践操作

日期

教学方法

讨论法

实践法

教具准备

木板一块(80mm*45mm*7mm)、冰棒棍两根、橡皮泥一块、空心铆钉、大头针各一枚、水粉绘画用具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借用一定的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眼珠会转的猫头鹰;

完成个性化的彩绘

2.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热情,培养他们积极动脑、乐于动手的好品质。

重、难点

用学到的技术制作一个眼珠会转的猫头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无论走进城镇的商店,还是农村的集市,我们总会发现一些木质的小玩具,像小木马、带轱辘会叫的小鸭子、在盘中低头啄米的小鸡、眼珠会转的猫头鹰,既好玩又好看,让人爱不释手。

2、明确要求:

今天,我们不妨也来做一个眼珠会转的猫头鹰,摆在家里自己慢慢欣赏。

二、识图

1、教师出示成品实物。

看了实物,说说它与我们以前做的手工有什么不同?

(它会动,使人振奋。

提示:

注意猫头鹰背面的T形摆、摆轴和摆锤。

2、学生观察,讨论玩具摆动的原理。

小组汇报发言

三、制作

1、彩绘。

用水粉颜料在大块木板上绘制猫头鹰,眼部可稍大一些。

2、用电钻在眼部打孔,然后用木锉将孔挫大,用什锦锉进行细加工,使其光滑。

学生活动

 

明确任务

识图,谈感受

观察实物,分析原理。

小组讨论汇报

 

在木板上绘画猫头鹰

钻木孔,打磨光滑

教学过程

3、做T形摆。

用冰棒棍设计T形摆,画线、锯割、打磨。

在适当的位置贴上纸片做的“眼睛”。

然后用电钻打摆轴孔,装空心铆钉。

4、做摆锤。

用橡皮泥做摆锤,如图,是木棒重心垂直向下。

5、组装。

在面板上钉一枚大头钉,将T形摆上部的黑白分界线对准头像面板眼睛的中部,装上T形摆,然后将大头针向上弯折,就可以试摆了。

四、组间展览、评价

欣赏学生作品

学生介绍作品,自评、互评

五、教师小结

收集优秀小组作品,布置作品展览

六、下节课材料准备

小木屋制作材料:

《小木屋》:

小木屋样品、502胶水、美工刀、铁皮尺、砂纸、小木屋各个零件

学生活动

用冰棒棍做T形摆,装空心铆钉

用橡皮泥做摆锤

组装部件,试摆

展示各组作品,进行评价

分配布置展览的任务

记录下节课要使用的材料

板书设计

猫头鹰

1.在木板上绘画猫头鹰

2.用冰棒棍做T形摆,装空心铆钉

3.用橡皮泥做摆锤

教学反思

第三章:

作品创作

课题

小木屋

课型

操作实践

日期

教学方法

实践法

教具准备

演示道具、小木屋样品、502胶水、美工刀、铁皮尺、砂纸、小木屋各个零件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会木片所制零件的打磨技巧;学会木料粘贴及整体组装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熟悉打磨方法;通过对照小木屋的设计图,初步了解各个零件的粘贴及组装的步骤;通过动手实践,初步学会木片材料的粘贴方法

2.情感目标

通过对照小木屋成品结构,进而摸索方法,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优良品质。

重、难点

小木屋结构的分析,粘贴拼装方法的掌握;

小木屋各个零件形状的打磨,粘贴位置和顺序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材料的打磨

1.提问:

小木屋各个零件的打磨方法;

2.ppt展示:

评判小木屋零件的打磨是否合格的标准;

3.强调正确的打磨方法

4.参考课本要求,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按标准下料,并打磨平整。

二、展示样品

1.ppt展示:

小木屋的整体完成的样品;

2.要求同学结合图纸,思考小木屋的粘贴顺序

3.组内设计一套制作计划,详细安排小木屋木料的粘贴顺序。

三、四面墙的粘贴

1.ppt展示:

小木屋四面墙的粘贴顺序;

2.强调粘贴的细节部分注意事项(粘贴时先粘贴两端,要用铁尺测量粘贴角度,前后墙粘贴在山墙内侧等)。

四、屋顶粘贴

1.强调屋顶粘贴要点:

粘贴前的调试(先不要涂胶水);

2.ppt展示:

图解具体调试方法(屋顶和山墙有缝隙如何解决,屋顶和屋顶有缝隙如何解决等方法);

学生活动

回忆各个零件的打磨方法,并且举手发言

认真观察小木屋的实物样品;结合图纸,思考并回答小木屋的粘贴顺序

记录下粘贴细节部分的要领;动手实践制作

记录下细节部分要领;动手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评价作品中的优点,或提出作品中存在的比较普遍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3.最后图示讲解屋顶粘贴方法

4.记录粘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体合作讨论调试的方案,将每次调试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

五、总结评价

学生活动

合作探究,调试作品

停止制作,观察别组作品的优点

板书设计

小木屋

1.打磨要领

2.观察样品

3.粘贴:

四面山墙、屋顶

教学反思

 

第二节小木船

课题

小木船

课型

操作实践

日期

教学方法

演示法

实践法

教具准备

锯子、锤子、木锉砂纸、毛毡或白纸、筷子一根、长方体木料(140mm*42mm*13mm)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巩固练习木工工艺的基本技法;

小组合作完成小木船这一简单的木工作品

2.情感目标

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及审美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重、难点

掌握基本技法:

割据、打磨、钻孔、粘接等;整齐地割据部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导入

教师把一只成品小木船放在讲台上,请学生观察,再将木船放入水中,事实证明,这是一只能后在水中“航行”的小木船。

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也做一个富有个性的小木船吧!

它会给你带来愉悦和自信。

引出课题——自制小木船

二、小组设计

1.要制作的木船是什么种类的?

帆船、乌篷船或是游轮。

2.怎样选取材料,如何下料以及粘贴的顺序是什么?

3.合作探究,制定方案或设计图纸,分配任务

三、操作实践

掌握要领:

锯割、打磨、钻孔

1.下料:

将木料锯割成140mm*42mm*13mm大小的长方体;

2.用木锉将长方体两角锉掉,并成一定弧度;

3.用中板锉将有棱角的部分锉圆,然后再用砂纸板将船体打磨光滑;

4.以此为原型,按照本组的活动方案进行制作

四、作品展评

优秀作品评判标准:

1.大胆创新,合理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设计制作;

2.造型美观,色彩搭配和谐;

学生活动

认真观察小木船外形,了解其构造和组成部件

小组讨论任务问题

观察对比成品,从各方面分析、设计自己的作品

复习锯割、打磨、钻孔等技术要领

备料打磨

合作探究,完成小木船原型的制作

分析优秀作品评判标准,评价个组作品

教学过程

3.注意工具材料使用的安全。

组间评比,教师点评

五、拓展延伸

小木船的原型还可以发展制作出什么样的水上交通工具?

观看书上的图片,进行联想——军舰和客轮的创作

六、全课总结,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材料:

190mm*7mm*7mm、70mm*20mm*7mm木料各两根;

冰棒棍两根;

35mm*35mm*7mm正方形木板四块;

砂纸、木锉、白乳胶等

学生活动

拓展思考,动手练习操作

记录下节课要准备的材料

板书设计

小木船制作关键

1.下料:

将木料锯割成140mm*42mm*13mm大小的长方体;

2.用木锉将长方体两角锉掉,并成一定弧度;

3.用中板锉将有棱角的部分锉圆,然后再用砂纸板将船体打磨光滑

教学反思

 

第三节小车

课题

小车

课型

操作实践

日期

教学方法

演示法

实践法

教具准备

190mm*7mm*7mm、70mm*20mm*7mm木料各两根;冰棒棍两根;35mm*35mm*7mm正方形木板四块;砂纸、木锉、白乳胶、一次性圆形木筷等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制作小车的底盘、轴承和车轮,巩固木工的基本技法;

了解小车构造,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2.情感目标

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及审美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重、难点

明确了解小车构造,拟定详细制作方案;制作轴承,将车轮锉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ppt展示:

木质仿古车模,激发学生动手制作的兴趣。

这些都是和我们一样大的学生制作的小车,可以看到这些小车中功能众多,二所用的材料也非常普通,我们今天也来尝试做一做自己心中理想的小车模型。

在此之前,我们要先制作一个小车的原型作为起步。

二、制作小车

1.了解小车构造。

学生观察成品实物,小组成员讨论不明白的问题。

2.制作小车

1)制作底盘。

截取190mm*7mm*7mm、70mm*20mm*7mm木料各两根,用白乳胶粘接成底盘,如图;

2)制作轴承。

以冰棒棍作材料,分别截取40mm长的冰棒棍四根,中间部位钻孔,制成轴承,如图;

3)制作车轮。

锯割35mm*35mm*7mm的正方形木板四块,用圆规画线,锉成圆形,中间打孔,制成车轮;

4)制作车轴。

在一次性圆形木筷上截取110mm长的两段作为车轴。

5)组装。

将轴承粘接在底盘上,将一只车轮插接在车轴上,然后穿过轴承。

在车轴的了另一端装上另外一只

学生活动

 

观赏仿古车模,构思自己理想中的小车模型

 

认真观察小木船外形,了解其构造和组成部件

复习锯割、打磨、钻孔、连接等技术要领

合作探究,完成小木船原型的制作

教学过程

车轮。

依次装好第二组车轮

三、以“小车”为原型的创作

Ø小组设计

1.要制作的小车是什么种类的?

轿车、卡车或大货车。

2.怎样选取材料,如何下料以及粘贴的顺序是什么?

3.合作探究,制定方案或设计图纸,分配任务

Ø操作实践

以完成的小车为原型,按照本组的活动方案进行制作

四、作品展评

优秀作品评判标准:

1.大胆创新,合理巧妙地运用各种材料方法设计制作;

2.造型美观,色彩搭配和谐;

3.注意工具材料使用的安全。

组间评比,教师点评

六、全课总结,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材料:

一次性圆木筷若干根,白乳胶等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任务问题

观察对比成品,从各方面分析、设计自己的作品

拓展思考,动手练习操作

分析优秀作品评判标准,评价个组作品

记录下节课要准备的材料

板书设计

小车

1.了解小车构造

2.制作小车原型

3.拓展想象创作

教学反思

 

第四节:

木支架

课题

木支架

课型

操作实践

日期

教学方法

演示法、实践法

教具准备

一次性圆木筷若干根,白乳胶等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木支架的结构和作用;

联系生活实际,小组合作,创作以木支架为原型的作品

2.情感目标

通过对照木支架成品结构,进而摸索方法,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优良品质

重、难点

理解木支架的作用原理;制作结实耐用的木支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

ppt展示:

起重机、观览车、高压电缆架等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与支架原理相关联的实物照片。

想一想这些事物发挥作用时都有那些共同点?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

(预设:

三角形结构稳固)

引出课题——木支架。

二、了解“木支架”的结构

1.ppt展示:

原型木支架实物。

教师讲解:

这件木支架是由12根木棍捆绑成的,从木支架的四面看,每面的结构都是相同的,看起来像一个“井”字,它们分别由4根立柱,4根上横牚,4根下横牚,4根斜横牚组成。

2.要求同学结合图纸,思考木支架的粘贴顺序

3.组内设计一套制作计划,详细安排木支架各个木件的粘贴顺序。

三、制作木支架

1.锯割木料,截取足够数量的立柱、横牚、斜牚;

2.如图,先捆绑成两个“井”字;

3.如图,分别绑上一根斜牚(注意斜牚的方向),使其成为支架对应的两个面;

4.用另外两组上横牚和下横牚,把已捆绑好的两个面连接起来;

学生活动

合作探究木支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及其原理

讨论发言

认真观察木支架外形,了解其构造和组成部件

结合图纸,思考并回答小木屋的粘贴顺序

记录下粘接、捆绑的细节部分的要领;动手实践制作

合作探究,完成小木船原型的制作

教学过程

5.捆绑上最后两根斜牚,注意每一面的横牚与斜牚都是一个字母“Z”的形状;

6.记录粘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集体合作讨论调试的方案,将每次调试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

四、以“木支架”为原型的创作

Ø小组设计

1.要制作的支架是做什么用的?

2.怎样选取材料,如何下料以及粘贴的顺序是什么?

3.合作探究,制定方案或设计图纸,分配任务

Ø操作实践

1.以完成的木支架为原型,按照本组的活动方案进行制作;

2.实验测量制作的支架承受力有多大

五、组间评比,教师小结

学生活动

合作探究,调试作品

小组讨论任务问题

观察对比成品,从各方面分析、设计自己的作品

拓展思考,动手练习操作

测量木支架的承受力;

观察别组作品的优缺点

板书设计

木支架

1.了解木支架构造

2.制作木支架原型

3.拓展创作,测量支架承受力

教学反思

 

项目二蔬菜栽培

第一章:

蔬菜种植基础知识

课题

蔬菜种植基础知识

课型

讲授

日期

教学方法

对话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图片

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对于植物生长的必备因素有深入了解;

了解蔬菜的各种分类及其主要的生物学特性

2.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于植物的喜爱之情及对美的憧憬和向往

重、难点

对于植物生长的必备因素有深入了解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蔬菜的生长、发育,和所有植物一样,都离不开阳光、雨露、和土地,但细究起来,还要更复杂些。

想一想,所有的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哪些因素的配合?

为什么蔬菜的种植要比一般植物更复杂呢?

想学会种菜,这些基本知识都要有所了解。

二、蔬菜的生长因素

1.种植蔬菜或其他植物时应注意的要点:

水:

蔬菜柔嫩多汁,含水量在90%以上。

思考——灌溉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土:

土壤的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

肥沃的土壤能够使水、肥、气、热条件达到稳、均、足、适的程度,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恶劣自然条件的影响,适应植物生长的需要。

光:

植物的生存离不开自身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

肥:

“肥分”是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的总成。

主要化学成分是氮磷钾和其他一些微量元素。

肥料分为农家化肥和化学肥料。

思考——蔬菜生长过程中,什么时候施肥最合适呢?

2.总结:

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