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1915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0.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希望能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和启发,更多内容请点击【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

(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白杨的特点,教育学生学习建设者那种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

 

2.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点】学习借物写人的表达方法,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会父亲对孩子讲述的那段话。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

 

幻灯片或挂图一幅、朗读录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板书:

白杨)

 

2.导语。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了解主要内容。

(抓中心)

 

(1)教师范读。

让学生思考: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讨论明确:

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杨引起了议论的事。

 

4.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划:

边读课文边划生字、生词及易错的熟字。

 

(2)查:

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

 

(3)讲:

学生互相交流学习体会。

(音、形、义各有侧重,教师作重点指导)

 

戈:

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抚:

注意读准字音,在字典中取准抚的义项,理解抚摸的意思。

 

介:

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晰:

联系课文理解词义,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

可举出反义词(清晰模糊),近义词(清晰清楚,分明)。

 

浑黄一体:

全是黄色,分不清界限。

指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

 

表白:

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对于生字新词的处理,还要在讲读时指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5.学生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抓思路)

 

(1)提出要求:

默读课文,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

(教师可提示:

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父亲和孩子们议论白杨树的。

 

(2)讨论明确:

课文按记叙内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从窗口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写大戈壁和铁路沿线的白杨树。

第二段(从一位旅客正望着到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写父亲与孩子们议论白杨树。

第三段(从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后),写孩子们将和爸爸一样地在边疆扎根。

 

6.作业: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清晰软弱动摇

 

(2)根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认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解词析句,完成课后习题,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1.板书课题。

 

2.导言。

 

3.概括主要内容及写作顺序。

(从整体入手)

 

(二)讲读课文(从整体到部分)

 

[讲读第一段](从整体到部分)

 

1.看图、听读、思考:

大戈壁什么样?

白杨树什么样?

 

2.默读思考:

课文中怎样描写大戈壁?

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

(划出主要词句)

 

3.读后讨论。

(通过解词析句理解、体会)

 

(1)课文中怎样写大戈壁?

请你结合画面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大戈壁什么样?

作者要写白杨,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

 

(2)课文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

高大挺秀的秀字怎么讲?

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4.教师小结。

 

[讲读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思考:

父亲和孩子们是怎样议论白杨树的?

 

2.读后讨论交流。

 

(1)这里的一位旅客指谁?

这里的卫士指什么?

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呢?

 

(2)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

思考:

谁说的话是主要的?

兄妹对白杨有什么看法?

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

 

(3)教师读父亲的话后提问:

表白怎么讲?

为什么说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3.划出句中的关联词语,并按要求造句。

 

4.教师小结。

 

[讲读第三段]

 

1.教师引读后,提问:

此时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沉思,他看到了什么?

会想些什么呢?

 

2.教师小结。

 

3.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又回到整体)师生借助板书共同总结。

 

附:

板书设计

 

说明:

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我的指导思想是,必须让学生经历充分的阅读实践,使其在认真读书中理解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具体内容,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要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使其既学习语言,又受到教育,同时掌握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

为此,我采取了解词析句、朗读感受、小结描述三点做法,把读、讲、议、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解词析句,深入理解

 

课文的思想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

因此,阅读教学必须重视语言文字的讲解,通过解词析句,帮助学生领会内容,体会感情,使之得到熏陶,受到教育。

教学时,我注意抓住关键词句精讲、细读,使学生由语感进入情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悉心研究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

《白杨》这一课是以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的。

因此,教学时,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怎样生动形象地写物,是教学的重点,而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恰如其分地喻人,则是教学的难点。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本课借物喻人的深刻蕴含,在讲读课文时,我采用解词析句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分析富有深刻含义的句子,来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词。

抓住课文中茫茫、清晰、浑黄一体、挺秀、表白等一些最能表现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进行讲解。

在指导学生解词时,不但启发学生理解词语的本身意义,还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这些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特定含义和起到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指导学生理解高大挺秀这个词语时,首先指导学生利用平时积累的知识说说描写参天大树时,一般常用什么词语?

书中用了哪个词?

接着,指导学生理解挺秀的秀字在这里表达什么意思;而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为什么不用挺立、挺直、挺拔,而用挺秀?

最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个秀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个秀字,饱含着作者对白杨的喜爱赞美之情。

这样层层深入地讲解词语,不仅训练了学生辨析词义和准确用词的能力,而且也培养了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心、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析句。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三句话,以及文章的最后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这是一种比拟的说法。

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说比较生疏,也不易掌握。

讲读时,我便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认识这个句子的含义。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

这里的卫士指什么?

学生脱口而出:

指的是白杨树。

紧接着,又引导学生考虑:

作者为什么不说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树出神呢?

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作者将白杨树比作卫士,生动形象,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高大挺秀,以及它对于戈壁滩的重要意义。

这样,又加深了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认识。

 

课文中父亲的话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句子含义,我首先指导他们反复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后,组织学生讨论:

这些话写出白杨的什么特点?

它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通过逐句分析,最后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高大挺秀)和生长特点(生命力强),并使学生懂得,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

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为了加深这个认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我指导他们学习书中的句式,运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这样既训练了他们运用词语的能力,又强化和发展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我没有机械地照书后要求让学生说句子含义,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亲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

此时此刻父亲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

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通过解词析句,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使学生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二、朗读感受,印证理解

 

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活动,应该贯穿于讲读教学的全过程。

教一篇课文,如果只是一味地讲,左一个讲解,右一个分析,那样就容易把一篇完整的课文,讲得支离破碎,还占用了学生读的时间。

学生没有阅读实践,阅读能力是得不到培养的。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

要加强朗读和默读。

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须具备的阅读能力。

如果熟读深思,学生就会像演员进入角色那样进入课文的意境,从中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触到作者跳动的脉搏。

 

《白杨》这篇课文,作者通过白杨赞美了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讲读课文时,首先要使学生深入领会白杨的高尚品格,然后把白杨的品格和人物的行为联系起来。

具体地讲,就是把戈壁滩上高大挺秀的白杨和爸爸扎根边疆联系起来,把小白杨树迎着风沙成长和孩子们一定会在边疆茁壮成长联系起来。

为了使学生深入把握文章的中心,我采用了教师范读、带读、引读和学生默读、自由读、分角色读、个人读等形式,并注意指导学生读出作者对白杨的赞美之情,从而表达对建设者的敬佩之意。

 

课文的第二段写父亲和孩子们议论白杨的特点,内涵较深,情感丰富。

孩子与父亲对白杨的认识理解是不同的,情感也不同,哥哥赞美它高,妹妹则称颂它直,这只是孩子们直观的感性的认识。

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直,这么大,父亲的话回答了孩子们潜在的疑问,讲了白杨的特点,其中含义很深,是让孩子们由表及里地认识白杨的品格。

学习这一段,首先,我让学生各自轻声读全段,思考:

旅客们是怎样议论白杨的。

这是从整体上体会人物的情感。

接着,指导学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部分,要求学生体会孩子们的欣喜,父亲的深沉。

又通过指名读来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感情的表达情况,然后通过默读点出重点词语,以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最后,我带读父亲的话,借以连通学生理解的思路,以形成完整的思绪。

使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情绪上受到感染,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这样,讲前读,讲中读,讲后读,学生的理解会在充分的阅读中加深感受,得到印证。

 

三、小结描述,升华理解

 

教学中,教师应当用完美的语言去启迪、影响、感染学生。

阅读课既要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分析,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语言,也要用教师对课文理解的语言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升华理解。

 

在讲完白杨的形象之中,我进行了如下小结:

普普通通的白杨树到处可见,在庭院,在公园,在城市的街旁,在乡间的路边,对此,人们不足为奇。

然而,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也给过往的旅客增添了快慰和喜悦。

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

于是,白杨便成了旅客议论的话题。

这样的小结,再现了白杨树高大挺秀的形象,使学生情绪盎然,犹如置身于茫茫的大戈壁,看到了白杨的身姿,既加深了对白杨形象的理解,也为下文的学习作了铺垫。

 

在讲完白杨的特点以后,我这样进行小结:

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

城市需要它们,它们就舒展丰姿供人欣赏;农村需要它们,它们就心甘情愿地挽起臂膀,筑成防风林墙。

如今,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这生根了。

它们头顶青天,脚踩戈壁,不管遇到风沙还是烈日,不管遇到干旱还是雨雪,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通过小结,学生越发感到白杨树是那么可爱,边疆的建设者是那么可敬。

于是,他们也情不自禁地随和着老师,一起进行小结,更加强了课堂效果。

可见,设计优美精彩的小结,不仅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能使学生始终处于生动形象的语言感染气氛中,有利于他们感知丰富多彩的优美语言,提高他们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

 

在讲读课文结束时,我结合板书做了这样的小结:

这篇课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物喻人。

作者写了大戈壁的荒凉,也写了白杨树的挺秀;写了孩子们的天真,也写了爸爸的深情。

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沉。

作者实则写物,意在喻人,赞美祖国边陲建设者热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国边疆建设后继有人的希望。

我们衷心地祝愿:

戈壁滩上的白杨树越栽越多,越长越高,越来越美。

 

学生随着老师的手势,借助板书,同老师一齐吟诵。

此时,师生入情入境,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从心底里钦佩那些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安家的建设者。

这发自肺腑之声,将课堂教学气氛推向高潮,师生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

课虽结束了,但情犹未尽,意犹未已,使学生的理解和感情进一步得到了升华。

 

五年级下册语文《白杨》教案

(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同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

如屯垦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边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白杨是一种树的名字,又叫大叶树,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白杨树的相关知识。

 

2.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小结:

白杨树在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沙漠地区种植非常广泛,因为它树木笔直,生命力强,而且还可以防风固沙。

因此,人们都很喜欢它。

 

3.教师板书:

白杨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此时你一定在想,白杨为什么能在沙漠里生长呢?

它会有什么特点呢?

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对词语方面的讲解。

 

浑黄一体:

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

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

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

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生字字形注意事项:

 

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4)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

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细读品味,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

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

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飞沙走石的情景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

不择环境坚强不软弱从来都那么直

 

(4)品读爸爸的话。

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5)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四、提出疑问,置留作业

 

刚才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白杨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活呢?

爸爸介绍了白杨,真的是单纯的在介绍白杨树吗?

课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有关词语:

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剖析实质,表达心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

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

 

学习第10至12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1.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思考:

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

你是怎么理解的?

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1)讨论汇报,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2)大家交流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无私地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教师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引导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许许多多像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些什么呢?

把你的心里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

 

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

 

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预设:

 

(1)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建设者。

 

(3)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体现爸爸的高尚情操。

 

 

2.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体会写法:

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地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

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

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十九课,请同学们用最响亮的声音齐读!

 

生:

白杨!

 

师:

预习了课文,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吗

 

生:

主要讲一位边疆建设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

 

师:

说得真准确。

(在黑板上贴上字条介绍白杨)这个边疆指的就是老师的家乡(单击计算机键,大屏显示新疆)齐读。

 

生:

新疆!

 

师:

写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

左边弓字旁里有个提土,别忘了。

 

师:

是啊!

失去了土地,疆域就不完整了。

(文字退出屏幕)

 

[这既让学生自己观察、记忆,找出这个生字在字形上应该注意什么,又把字的音形义结为一体,适时地渗透了思想教育。

]

 

师:

同学们,在我们新疆处处都可以见到白杨树,它没有柳树的婀娜多姿,更不像榕树那样浓荫蔽日,只是笔直笔直地向上长。

一排排,一行行倔强地挺立着。

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呢难道只是为了介绍它吗让我们一起读书,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的展示,自然而适时,在上课之始,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做到心中有数。

]

 

师:

请自由朗读全文,并且画出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那个自然段。

 

(学生边自读边勾画思考)

 

二、了解白杨特点,学习析词悟情

 

师:

请你读出画好的段落,大家边听边想自己哪儿不明白。

 

生:

我不明白为什么爸爸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师:

提得很好,老师帮你记下来。

(板书:

严肃)

 

生:

我不明白爸爸介绍的白杨树到底有什么特点

 

生:

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说树,干吗用了坚强、不软弱、不动摇这些写人的词呢

 

[学生质疑,在一边读一边思考中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同时,养成了认真读书的习惯。

学生的提问,不仅抓住了写爸爸神态的词语,也将写树与写人的词语联系了起来。

说明学生已从爸爸的三句话中初步学会从含义着眼,抓重点词,寻找内在联系。

]

 

师:

经过思考,同学们提出了非常有水平的问题,让我们先看一组画面,它能帮助你了解白杨的特点。

(击键)

 

(学生观看画面,聆听解说词。

 

师:

根据爸爸说的话和看到的内容,四人一小组讨论白杨到底有什么特点。

 

生:

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白杨的特点是直、适应性强和生命力强。

 

师:

总结得不错,请问这三个特点是怎么得来的

 

生:

爸爸一共说了三句话,我们是一句一句地读,抓关键的词归纳出来的。

 

师:

这个办法真好,不如请你们小组同学给大家演示一下,让大家学一学。

 

生甲:

爸爸说的第一句话是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通过从来、直,我认为白杨树很直。

 

生乙:

爸爸说的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从哪儿哪儿我看出白杨适应性强。

 

生丙: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通过不管不管总是和那么那么我看出白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词句训练,而且照应了自己的质疑。

老师紧抓写白杨树的关联词语,既进行了深入的语言训练,又学习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

 

(师相机击键,大屏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