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1960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docx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临床医学-10

一、A型题(总题数:

34,分数:

34.00)

1.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

∙A.浓缩与稀释尿液

∙B.分泌醛固酮

∙C.分泌抗利尿激素

∙D.排泄Na+和Cl-

 A. √

 B.

 C.

 D.

醛固酮由肾上腺皮质分泌;抗利尿激素在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的胞体内合成,沿下丘脑-垂体束的轴突被运输到神经垂体释放入血。

排泄Na+和Cl-为皮质肾单位的主要功能。

2.下列哪种激素不是由肾脏合成的

 A.抗利尿激素 √

 B.促红细胞生成素

 C.1,25-二羟胆固化醇

 D.前列腺素

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合成的,沿下丘脑-垂体束的轴突运输到神经垂体,最后释放入血发挥生理作用。

3.肾小球滤过膜中,影响蛋白质滤过的关键屏障是

 A.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B.基膜 √

 C.足细胞的足突

 D.滤过裂隙膜

肾小球滤过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窗孔直径70~90nm)、基膜(网孔直径2~8nm)和脏层足细胞的足突(滤过裂隙膜的小孔直径4~11nm)构成。

因滤过膜的通透性主要取决于滤过膜上的最小孔径,因此影响滤过的关键屏障是基膜。

4.健康成人两肾的血流量约为

 A.200ml/min

 B.500ml/min

 C.800ml/min

 D.1200ml/min √

5.正常成人肾小球滤过率平均值为

 A.100ml/min

 B.125ml/min √

 C.200ml/min

 D.250ml/min

6.与肾小球滤过无关的因素是

 A.血浆晶体渗透压 √

 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肾血流量

 D.滤过膜的面积

由于肾小囊内外晶体渗透压相同,所以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肾小球滤过无关。

7.下列哪种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不变

 A.低蛋白血症

 B.快速静脉输入生理盐水600ml

 C.肾小囊内压升高

 D.血压由90mmHg升至165mmHg √

当肾动脉灌注压维持在80~180mmHg时,由于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机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可保持稳定,故肾小球滤过率基本不变D。

8.肾小球滤过分数是指

 A.肾小球滤过率和体表面积的比值

 B.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流量的比值 √

 C.肾血浆流量和体表面积的比值

 D.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的比值

9.原尿与血浆成分相比,最大不同在于

∙A.葡萄糖含量

∙B.Na+含量

∙C.尿素含量

∙D.蛋白质含量

 A.

 B.

 C.

 D. √

由于蛋白质的分子量最大,且带负电荷,很难从肾小球滤过,所以其在血浆和原尿中浓度相差很大。

10.建立起肾外髓部渗透压梯度的物质基础是

 A.NaCl √

 B.尿素

 C.NaCl和尿素

 D.KCl

11.小管液中水的等渗性重吸收发生于

 A.近端小管 √

 B.髓袢降支细段

 C.髓袢升支细段

 D.髓袢升支粗段

近端小管为等渗重吸收,在近端小管末端小管液渗透压仍与血浆相等。

髓袢降支细段对水有高度通透性,而对NaCl和尿素则不易通透,小管液在流经髓袢降支细段时,渗透浓度逐渐升高。

髓袢升支细段对水不通透,对NaCl和尿素则能通透(NaCl被重吸收,尿素由组织间隙扩散进入小管),在此过程中,小管液渗透浓度逐渐降低。

髓袢升支粗段对水和尿素不通透,但能主动重吸收NaCl,当小管液流经髓袢升支粗段时,由于NaCl不断被重吸收,渗透浓度逐渐下降。

12.给家兔静脉注射25%葡萄糖10ml后尿量增加,其原因是

 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B.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C.肾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D.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

成年家兔的体重一般在2.5kg左右,循环血量为300~400ml。

若给家兔静脉注射25%葡萄糖10ml,则可使血糖浓度升高到600mg/100ml血液以上,即远高于肾糖阈,肾小管不能将葡萄糖全部重吸收回血,因而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结果导致尿量增多。

13.逆流倍增机制的原动力主要是

 A.近端小管对NaCl主动重吸收

 B.髓袢降支对NaCl主动重吸收

 C.髓袢升支对NaCl主动重吸收 √

 D.远端小管对NaCl主动重吸收

14.肾小管超滤液中葡萄糖全部被重吸收的部位是

 A.近端小管 √

 B.髓袢降支

 C.髓袢升支

 D.远端小管

15.下列关于近端小管重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A.Na+为主动或被动重吸收

B.C1-为主动重吸收

C.K+为被动重吸收

D.为主动重吸收

 A. √

 B.

 C.

 D.

在近端小管前半段,Na+的重吸收过程或与H+的分泌或与葡萄糖、氨基酸的重吸收相耦联。

该过程由Na+泵提供能量,所以Na+重吸收是主动的。

以CO2的形式重吸收,是单纯扩散过程,所以是被动的。

由于Cl-的重吸收少于水的重吸收,而且滞后于重吸收,因此,在近端小管后半段,Cl-的浓度明显高于周围间质,所以Cl-的重吸收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Cl-的被动重吸收使小管液中正离子相对较多,造成管腔内带正电,管外带负电,这种电位差促使Na+顺电位梯度通过细胞旁路而被动重吸收。

K+的重吸收是主动的,因为小管液中K+浓度远低于上皮细胞内。

而水总是跟随Na+的重吸收而等渗性重吸收,所以是被动过程。

16.近端小管重吸收的特点是

 A.重吸收的物质种类少

 B.各种物质重吸收的量少

 C.小管液与上皮细胞内液保持等渗 √

 D.受神经和体液因素调节

17.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继发性主动转运可造成

 A.髓质渗透浓度由内向外逐渐升高

 B.内髓质间质渗透压梯度

 C.外髓质间质渗透压梯度 √

 D.远端小管始段小管液高渗

升支粗段位于外髓,小管液经升支粗段向皮质方向流动时,由于升支粗段上皮细胞主动重吸收NaCl,而对水又不通透,其结果是小管液在向皮质方向流动时渗透浓度逐渐降低,而小管周围组织中由于NaCl的堆积,渗透浓度升高,形成外髓质高渗。

18.关于肾小管分泌H+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主要发生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B.乙酰唑胺可促进H+的分泌

∙C.远曲小管的主细胞可分泌H+

∙D.pH降低时肾小管碳酸酐酶的活性降低

 A. √

 B.

 C.

 D.

H+由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闰细胞主动分泌。

碳酸酐酶在重吸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使用碳酸酐酶的抑制剂乙醚唑胺可抑制H+的分泌。

当pH降低时,碳酸酐酶的活性增加,H+的生成增多。

19.下列关于肾脏对Ca2+排泄的影响因素,错误的是

∙A.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甲状腺激素

∙B.血磷浓度升高可使Ca2+排泄减少

∙C.代谢性酸中毒时钙的重吸收增加

∙D.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减少Ca2+的重吸收

 A. √

 B.

 C.

 D.

肾脏对Ca2+的排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是甲状旁腺激素。

血磷浓度升高可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使肾小管对Ca2+的重吸收增加,减少Ca2+的排泄。

20.肾小管分泌H+增多时可减少

∙A.Na+的重吸收

∙B.NH3的分泌

∙C.尿素的排出

∙D.K+的分泌

 A.

 B.

 C.

 D. √

机体每分泌1个H+,就重吸收1个和1个Na+。

,因此H+分泌增多,会导致Na+的重吸收增加。

NH3是以NH4+形式排出的,NH3的产生与H+分泌相适应,H+分泌增加,NH3分泌也增加。

远端小管后半段和集合管的闰细胞可重吸收K+,可能与位于管腔膜的H+-K+-ATP酶的作用有关,即每分泌1个H+进入小管液中,就可交换1个K+进入上皮细胞内,因此肾小管分泌H+增多时,可减少K+的分泌。

21.在近端小管中滤出的被重吸收的方式为

A.

B.H2CO3

C.CO2

D.H+

 A.

 B.

 C. √

 D.

22.剧烈运动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囊内压升高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C.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

 D.醛固酮分泌增多

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血管平滑肌受肾交感神经支配。

剧烈运动时,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引起肾血管强烈收缩,肾血流量和肾血浆流量明显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也显著降低,尿量减少。

23.决定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通透性最重要的激素是

 A.血管升压素 √

 B.心房钠尿肽

 C.血管紧张素Ⅱ

 D.醛固酮

血管升压素通过调节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而调节管腔膜对水的通透性,而增加水的重吸收。

心房钠尿肽的主要作用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和促进肾脏排钠、排水。

血管紧张素Ⅱ对尿生成的调节包括直接促进近端小管重吸收Na+、改变肾小球滤过率和间接通过血管升压素和醛固酮而影响尿的生成。

醛固酮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增加K+的排泄和增加Na+、水的重吸收。

24.下列结构中,对尿素通透性最高的部位是

 A.髓袢升支粗段

 B.髓袢升支细段

 C.髓袢降支细段

 D.集合管内髓部 √

从肾小球滤过的尿素,除在近端小管被吸收外,髓袢升支对尿素中等度通透,内髓部集合管对尿素高度通透,其他部位对尿素不通透或通透性很低。

25.肾小管定比重吸收的机制主要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

 A.肾小球滤过率

 B.肾血流量

 C.血浆胶体渗透压 √

 D.血浆晶体渗透压

26.破坏动物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可导致动物

 A.尿量减少、尿比重增加、动脉压增加

 B.尿量增加、尿比重降低、动脉压降低 √

 C.尿量增加、尿比重增加、动脉压降低

 D.尿量减少、尿比重降低、动脉压增加

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可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高,导致水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血压增高。

因此,破坏动物的视上核和室旁核可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导致尿量增加、尿比重降低、血容量减少、动脉压降低。

27.下列哪种生理活动改变能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A.循环血量增加

 B.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

 C.血浆胶体渗透压增高

 D.心房钠尿肽分泌增多

抗利尿激素(也称血管升压素)的分泌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容量,细胞外液渗透浓度的改变是调节血管升压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当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时,血管升压素的分泌增多。

28.某被试者1小时尿量为60ml,对氨基马尿酸的血浆浓度为0.02mg/ml,尿中浓度为12.6mg/ml,其肾有效血浆流量应为

 A.31.1ml/min

 B.125ml/min

 C.378ml/min

 D.630ml/min √

氨基马尿酸在较低的血浆浓度(1~3mg/100ml)时,当血流流经肾一次,就几乎被肾全部清除,因此可用以计算肾有效血浆流量。

其公式是:

X=UV/P。

已知V=60ml/h,即1ml/min,U=12.6mg/ml,P=0.02mg/ml,将它们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X等于630ml。

29.一被试者尿中肌酐浓度为168mg/ml,血浆肌酐浓度为1.2mg/ml,尿量为1ml/min,其肌酐清除率为

 A.70ml/min

 B.84ml/min

 C.125ml/min

 D.140ml/min √

计算某物质的肾清除率的公式是:

C=UV/P。

已知V=1ml/min,U=168mg/ml,P=1.2mg/ml,即可计算出肌酐的肾清除率C为140ml/min。

30.若某物质在肾动脉中有一定浓度,而在肾静脉中的浓度为0,则其血浆清除率

 A.等于肾小球滤过率

 B.小于肾小球滤过率

 C.等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 √

 D.小于每分钟肾血浆流量

31.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

 A.下丘脑

 B.延髓

 C.脊髓腰段

 D.脊髓骶段 √

32.腰骶部脊髓受损时,排尿功能障碍表现为

 A.尿失禁

 B.尿频

 C.尿潴留 √

 D.多尿

当膀胱内尿液达一定充盈度时,膀胱壁上,特别是后尿道的感受器受牵张刺激而兴奋,冲动经盆神经传入脊髓骶段的排尿反射初级中枢,最后至高级中枢,并产生尿意,发出排尿反射的指令,引起排尿。

因此腰骶部脊髓受损时,排尿反射不能发生,膀胱变得松弛扩张,大量尿液滞留在膀胱内,导致尿潴留。

33.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时

 A.醛固酮分泌减少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D.肾排NaCl量减少 √

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Ⅲ都能刺激肾上腺皮质球状带细胞合成和释放醛固酮。

ANGⅡ可刺激抗利尿激素分泌。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对肾上腺素的分泌没有明显影响。

34.交感神经紧张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

 B.肾小球滤过面积减小

 C.滤过膜通透性降低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肾交感神经不仅支配肾脏血管,还支配肾小管上皮细胞(以近端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和远端小管的末梢分布密度较高)和近球小体。

肾交感神经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肾交感神经兴奋时,可通过肾脏血管平滑肌的α-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肾血管收缩而减少肾血流量。

由于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收缩更明显,使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浆流量减少,毛细血管血压下降,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

二、B型题(总题数:

6,分数:

38.00)

∙A.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细段

∙C.髓袢升支细段

∙D.髓袢升支粗段

(分数:

6.00)

(1).小管液重吸收率与肾小球滤过率具有等比关系的部位是

 A. √

 B.

 C.

 D.

(2).肾小管液中NaCl被显著浓缩的部位是

 A.

 B. √

 C.

 D.

(3).肾小管液中NaCl被显著稀释的部位是

 A.

 B.

 C.

 D. √

由于髓袢升支粗段能继发性主动重吸收NaCl,而对水不通透,故水不被重吸收,造成髓袢升支粗段小管液显著被稀释,为低渗液。

如果抗利尿激素释放受抑,则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极低。

因此,髓袢升支粗段的小管液在流经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时,NaCl被继续重吸收,而水则不被重吸收,故小管液渗透浓度进一步下降,尽管如此,小管液被明显稀释的部位仍是髓袢升支粗段。

∙A.近端小管

∙B.髓袢降支细段

∙C.髓袢升支细段

∙D.远端小管

(分数:

4.00)

(1).对水分容易通透,对NaCl和尿素不容易通透的肾小管是

 A.

 B. √

 C.

 D.

(2).对水分不容易通透,对NaCl和尿素容易通透的肾小管是

 A.

 B.

 C. √

 D.

∙A.髓袢升支和降支

∙B.近端小管和远端小管

∙C.近端小管和集合管

∙D.远端小管和集合管

(分数:

4.00)

(1).尿液的浓缩主要发生在

 A.

 B.

 C.

 D. √

(2).尿液的稀释主要发生在

 A.

 B.

 C.

 D. √

∙A.KCl

∙B.NaCl

∙C.尿素

∙D.尿素和NaCl

(分数:

4.00)

(1).建立肾内髓部渗透压梯度的主要物质是

 A.

 B.

 C.

 D. √

(2).建立肾外髓部渗透压梯度的主要物质是

 A.

 B. √

 C.

 D.

根据尿液浓缩机制,外髓部组织间隙高渗是NaCl主动重吸收形成的,且该段膜对水不通透也是形成外髓部高渗的重要条件。

内髓部高渗是NaCl和尿素共同构成的(各占50%左右)。

∙A.肾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

∙B.血管升压素分泌减少

∙C.血管升压素完全缺乏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1).大量出汗时尿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B.

 C.

 D. √

(2).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B. √

 C.

 D.

(3).尿崩症患者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B.

 C. √

 D.

(4).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

 B.

 C.

 D.

(5).给患者注射甘露醇后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

 B.

 C.

 D.

由于汗液是低渗液,因此大量出汗后,造成高渗性缺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ADH分泌增多,尿量减少。

大量饮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ADH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尿崩症患者多尿是由于ADH完全缺乏。

糖尿病患者多尿和注射甘露醇后多尿都是由于渗透性利尿。

∙A.葡萄糖

∙B.菊粉

∙C.内生肌酐

∙D.对氨基马尿酸

(1).血浆清除率最高的物质是

 A.

 B.

 C.

 D. √

(2).血浆清除率接近于零的物质是

 A. √

 B.

 C.

 D.

(3).其清除率可用来代表肾小球滤过率的物质是

 A.

 B. √

 C.

 D.

(4).其清除率可用来推测肾小球滤过率的物质是

 A.

 B.

 C. √

 D.

(5).临床上常用于测定肾血流量的物质是

 A.

 B.

 C.

 D. √

三、C型题(总题数:

3,分数:

12.00)

∙A.尿比重明显增加

∙B.尿量明显减少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分数:

4.00)

(1).一次饮0.9%盐水1000ml,可导致

 A.

 B.

 C.

 D. √

(2).大量出汗时,可导致

 A.

 B.

 C. √

 D.

汗液是低渗的,因此,大量出汗时机体失水,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机体排出浓缩尿(比重高、量少);而一次饮用等渗盐水1000ml时,机体体液量增加而渗透压不高,不排出高渗尿,尿量也不少。

∙A.循环血量减少

∙B.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分数:

4.00)

(1).使醛固酮释放增多的是

 A. √

 B.

 C.

 D.

(2).使ADH释放增多的是

 A.

 B.

 C. √

 D.

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激素中的一种,它的重要作用是增加肾小管对Na+和水的重吸收和K+的排出,以调节机体钠平衡。

循环血量减少时,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的压力下降,血流减少,对小动脉壁的牵张刺激减弱,使肾素分泌增加,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引起醛固酮分泌增加。

醛固酮的分泌虽然也受血Na+和血K+水平的调节,但没有证据表明它受血浆晶体渗透压的调节。

ADH是调节机体水平衡的重要激素,使其分泌增加的主要刺激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此外,循环血量减少时容量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以及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的刺激减弱,也可使抑制ADH释放的作用减弱,导致ADH释放增加。

∙A.有效滤过压

∙B.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

∙C.两者都有

∙D.两者都无

(分数:

4.00)

(1).肾小球滤过率的多少取决于

 A.

 B.

 C. √

 D.

(2).低血压休克时受到明显影响的是

 A. √

 B.

 C.

 D.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

肾小球滤过率的多少决定于滤过系数(即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的状态)和有效滤过压。

滤过系数减小和有效滤过压降低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低血压休克时(动脉血压降到80mmHg以下,已超出肾血流自身调节的范围),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压(是有效滤过压的主要动力)明显下降,有效滤过压明显降低,尿生成减少甚至无尿。

四、X型题(总题数:

8,分数:

16.00)

35.下列哪项因素能刺激心房钠尿肽的释放

 A.血管升压素 √

 B.中心静脉压升高 √

 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D.血容量增加 √

心房钠尿肽是心房肌细胞合成并释放的肽类激素,当心房受牵拉时(如血容量过多、中心静脉压升高等)释放增加。

此外,乙酰胆碱、血管升压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也可刺激心房钠尿肽的释放。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可刺激抗利尿激素的释放,并不刺激心房钠尿肽的释放。

36.肾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调节

 A.肾血流量 √

 B.肾小球滤过率 √

 C.肾小管的重吸收 √

 D.肾素的释放 √

肾交感神经主要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肾脏血管平滑肌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交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一个轴,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可刺激肾素释放,使醛固酮分泌增多,增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使尿量减少、血压增高。

37.下列情况中,能使尿量增加的有

 A.糖尿病 √

 B.注射甘露醇 √

 C.大量饮清水 √

 D.注射大量去甲肾上腺素

糖尿病患者和注射甘露醇后都可产生渗透性利尿。

大量饮清水后,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ADH分泌减少,尿量增加。

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肾脏血管平滑肌的肾上腺素能受体,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

38.若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率降低,则

 A.小管内压升高 √

 B.肾小囊内压升高 √

 C.远端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加

 D.髓袢升支粗段对水的通透性增加

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率降低时,超滤液增加,肾小囊内压升高,肾小管内压升高。

葡萄糖只在近端小管被重吸收,其他各段肾小管都没有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因此近端肾小管重吸收率降低不会导致远端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加。

髓袢升支粗段对水不通透。

39.下列关于肾小管泌NH3的描述,正确的是

 A.NH3来源于谷氨酰胺脱氨作用 √

 B.NH3通过主动转运进入小管液

 C.能促进肾小管排酸 √

 D.能促进肾小管重吸收NaHCO3 √

NH3具有脂溶性,能通过细胞膜向小管周围组织间液和小管液自由扩散。

40.使醛固酮分泌增加的因素有

∙A.血Na+浓度降低

∙B.血K+浓度增加

∙C.肾素分泌减少

∙D.腺垂体释放ACTH

 A. √

 B. √

 C.

 D.

①醛固酮的分泌主要受交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调节,因此肾素可刺激醛固酮释放;②血Na+浓度降低、血K+浓度增加也可直接作用于球状带细胞,刺激醛固酮的释放;③一般情况下,腺垂体释放的ACTH对醛固酮的分泌并无调节作用,只有当机体受到应激刺激时,ACTH释放增加,才对醛固酮的分泌起一定的支持作用。

41.影响肾小球超滤液生成量的因素有

 A.有效滤过压 √

 B.肾血浆流量 √

 C.肾小球滤过膜的面积 √

 D.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 √

有效滤过压、肾血浆流量、肾小球滤过膜的面积和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都与肾小球超滤液生成量呈正相关。

42.血容量减少可使

 A.心肺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

 B.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增加

 C.血管升压素释放增加 √

 D.醛固酮分泌增加 √

大量失血,血容量减少,心肺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经迷走神经传入至下丘脑的信号减少,对血管加压素释放的抑制作用减弱,故血管加压素释放增加。

血容量减少使交感神经兴奋,通过交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醛固酮分泌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