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2027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docx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月考试题doc

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六月份月考

高二生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下列不属于植物芳香油理化性质的是(  )

A.具有较强的挥发性B.易溶于水

C.易溶于有机溶剂D.具有特殊植物香味

2.某果酒厂的果酒滞销,计划将生产的部分果酒“转变”为

果醋。

研究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瓶盛放的是果酒,乙瓶为发酵瓶,丙瓶盛放的是果醋

B.乙瓶中需要加入的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若不向乙瓶通入空气,微生物发酵产生醋酸的速率比较低

D.向三个瓶中的样液滴加重铬酸钾溶液就会出现灰绿色

3.在制作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发酵过程中,菌种是由原料本身提供的是(  )

①果酒 ②果醋 ③腐乳 ④泡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用菊花的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可培育出试管苗。

下面关于这一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进行培养时,一次性加足营养物质以防止污染

B.整个培养过程应在光下进行,有利于长叶

C.要根据培养过程的实际情况,更换培养基

D.整个培养过程都应在密闭条件下进行,以免杂菌的污染

5.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的方法不包括(  )

A.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B.根据微生物对特殊营养物的需求,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特殊营养

C.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

D.根据微生物耐热性的不同,利用高温、高压消灭不需要的杂菌

6.用重铬酸钾检验发酵液中是否有酒精生成时,正确的操作为(  )

A.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加3滴重铬酸钾溶液

B.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加入3滴3mol·L-1的H2SO4,摇匀,再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

C.直接将2mL重铬酸钾倒入发酵液中

D.用试管取2mL发酵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待温度降至常温时,再往里面加入3滴3mol·L-1的H2SO4,摇匀后,再加入3滴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

7.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家庭制作果酒、泡菜、腐乳可以不用专门接种

B.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只有乳酸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制作果酒、果醋、腐乳过程中所需温度最高的是果醋的制作

D.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只有毛霉是真核生物

8.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作果醋时应不断通入无菌空气

B.在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和计数实验中,应采用平板划线法

C.通过比色法来检测亚硝酸盐含量需要制备标准显色液

D.饥饿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

B.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C.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D.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

10.某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愈伤组织被真菌严重污染,为查找污染原因设计了4个实验,实验条件除图示外其他均相同。

下列各图表示实验结果,据图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①污染主要原因不是培养基灭菌时间短造成的 ②污染主要来源于组织培养所用的离体组织 ③调节培养基pH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④调节培养温度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1.下列与酶的活性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酶的活性是由蛋白质结构决定的,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B.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C.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D.酶活性高低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12.下列有关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与计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平板划线法只能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不能用于计数

B.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目明显小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细菌菌落

C.如果得到了3个或3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

D.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

13.关于酶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分离提纯要依次经过过滤、层析、沉淀、提纯等步骤

B.利用枯草杆菌生产的α-淀粉酶可用于降解水体中的某些污染物

C.加酶洗衣粉能提高去污能力是因为运用了酶的固定化技术

D.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14.在筛选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实验操作中,需要在火焰旁完成的有(  )

①土壤取样 ②称取土壤 ③稀释土壤溶液④涂布平板 ⑤微生物的培养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③④⑤D.②③④

15.下列关于高等哺乳动物胚胎工程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体外受精时对精子要进行获能的处理,卵母细胞也需要培养至减Ⅱ中期

B.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中通常都需要加入该种动物的血清

C.受精作用和卵裂过程发生于输卵管,卵裂期细胞数量不断增多,胚胎体积不断增大

D.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都具有两亲本的遗传特性,前者属有性生殖,后者属无性生殖

16.科学家为提高玉米中赖氨酸含量,计划将天冬氨酸激酶的第352位的苏氨酸变成异亮氨酸,将二氢吡啶二羧酸合成酶中104位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成异亮氨酸,就可以使玉米叶片和种子中的游离赖氨酸含量分别提高5倍和2倍。

下列对蛋白质的改造,操作正确的是(  )

A.直接通过分子水平改造蛋白质B.直接改造相应的mRNA

C.对相应的基因进行操作D.重新合成新的基因

17.超级细菌其实并不是一种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类细菌的名称。

超级细菌一直存在并且随着人类滥用抗生素而不断地进化。

这类细菌的共性是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有强劲的耐药性。

其实人类是超级细菌的幕后推手,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超级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B.超级细菌的超强耐药基因是菌体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他细菌获得的

C.人类滥用抗生素对细菌中具有耐药性状的菌体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D.受抗生素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菌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18.北极比目鱼中有抗冻基因,其编码的抗冻蛋白具有11个氨基酸的重复序列,该序列重复次数越多,抗冻能力越强,下图是获取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获取的目的基因,可用于基因工程和比目鱼基因组测序

B.多个抗冻基因编码区依次相连成能表达的新基因,不能得到抗冻性增强的抗冻蛋白

C.过程②构成的重组质粒缺乏标记基因,需要转入农杆菌中才能进行筛选

D.应用DNA探针技术,可以检测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中目的基因的存在及其完全表达

19.位于胶东半岛的昆嵛山林区,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曾大规模营造马尾松纯林,结果遭到松干蚧的毁灭性打击。

这一事例说明,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必须遵循(  )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D.整体性原理

20.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原理是(  )

A.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B.阻滞神经元内局部电流的形成

C.直接作用于肌肉细胞D.引起肌肉麻痹

21.小流域治理模式是我国农民和技术人员的创举,例如我国甘肃陇南地区所总结的“九子登科”的治理模式就属于小流域治理模式,该治理模式所应用的生态工程原理不包括(  )

A.物种多样性原理B.工程学原理

C.整体性原理D.协调与平衡发展原理

22.在DNA连接酶的催化下形成的化学键和位置分别是(  )

A.氢键 碱基与脱氧核糖之间B.氢键 碱基与碱基之间

C.磷酸二酯键 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D.磷酸二酯键 脱氧核糖与碱基之间

23.根据一个人的基因身份证记录的基因特征,可以对下列的信息做出判断的是(  )

①持有者一定患什么疾病 ②持有者不宜吃何种食品 ③持有者不宜与哪些人结婚生育 ④持有者可以接受什么人的器官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

24.下列关于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其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B.DNA连接酶可以恢复DNA分子中的氢键

C.它们不能被反复使用

D.在基因工程操作中可以用DNA聚合酶代替DNA连接酶

25.建立有关的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法律法规,能够(  )

①规范生物技术研究 ②防止生物技术滥用 ③规范科学家的研究行为 ④对生物技术产生负面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6.人们培育转基因作物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物种的多样性B.提高作物的适应能力

C.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D.加快作物的进化历程

27.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发现天花、水痘和麻疹等疾病的患者的病理组织中存在多核细胞,这些多核细胞的来源可能是(  )

A.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纺锤体的形成受到破坏,导致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而形成多核细胞

B.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体内的有关病毒阻碍了细胞的分裂过程,导致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而形成多核细胞

C.患者体内的病毒直接诱导多个体细胞融合而形成多核细胞

D.患者的体细胞在病毒诱导下,由两个或多个细胞核直接融合形成了多核细胞

28.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

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2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B.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包括直接传播、食物传播和生活必需品传播

C.经胚胎分割技术得到的后代之间具有一半不同的遗传物质

D.克隆技术不可改变动物的基因型

30.目前基因工程中不能作为载体的是(  )

A.质粒B.噬菌体C.染色体D.动、植物病毒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5分)

31.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的问题。

(1)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植物材料称为________。

(2)组织培养中的细胞,从分化状态转变为未分化状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_。

(3)在再分化阶段所用培养基中,含有植物激素X和植物激素Y。

逐渐改变培养基中这两种植物激素的浓度比,未分化细胞群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据图指出两种激素的不同浓度比与形成芽、根、愈伤组织的关系:

①当植物激素X与植物激素Y的浓度比等于1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植物激素Y是生长素,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植物激素X的名称是________。

(5)生产上用试管苗保留植物的优良性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微生物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所用的培养基应以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

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依据用途划分)。

(2)制作葡萄醋的工艺流程如下:

挑选葡萄→冲洗→榨汁→发酵→过滤灭菌

①在此过程中最关键的步骤是________。

制作过程中为了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应做好如下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②发酵时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并且要适时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回答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知识:

(1)获取目的基因时,可从基因文库中直接提取,而基因文库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要用到反转录技术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用限制酶Ⅰ切割质粒载体可产生“

”的片段,该限制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限制酶Ⅱ切割含有目的基因的DNA,两种酶切割DNA产生的末端能拼接在一起,则限制酶Ⅱ必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如果受体细胞是水稻(单子叶植物)细胞,则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受体细胞是大肠杆菌,则需要用钙离子处理,处理后的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4)检测与鉴定目的基因时,检测目的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能否稳定遗传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除了分子水平检测外,还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水平进行鉴定。

34.如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抗虫棉的过程,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从苏云金芽孢杆菌的DNA上获取抗虫基因,需要用到的工具是________,此工具主要是从________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它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________链断开。

(2)构建重组质粒时,常用Ti质粒作为载体,是因为Ti质粒上具有________,它能把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________上。

(3)E过程是利用________技术完成,要确定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后,是否赋予了棉花抗虫特性,在个体水平上还需要做________实验;若要检测具有抗虫基因的棉花是否产生了相应素蛋白,在分子水平上可利用________方法进行检测。

(4)在转基因绵羊培育过程中,可利用________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到该种生物的________中。

35.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A过程是从小鼠的脾脏中取得________细胞,该细胞能够产生________。

从小鼠体内提取分离该细胞之前,应给小鼠注射________类物质。

(2)B过程是一个________过程,该过程的进行需要灭活的________或________的诱导。

(3)单克隆抗体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与常规抗体相比,其特点是________。

(4)杂交瘤细胞繁殖进行的是________分裂,其遗传性状________。

(5)单克隆抗体注入人体后可以自动追踪抗原(病原体或癌变细胞等)并与之结合,而绝不攻击任何正常细胞,故称为“生物导弹”,这是利用了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植物芳香油是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有特殊香味的一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挥发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答案】A

【解析】甲瓶是密封的,是缺氧环境,应是果酒发酵。

丙装置通入无菌空气,是果醋发酵。

乙瓶为发酵瓶,A正确。

乙瓶中需要加入的微生物为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B错误。

微生物发酵产生醋酸需要有氧环境,C错误。

只有甲瓶中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滴加重铬酸钾溶液会出现灰绿色。

D错误。

3.【答案】D

【解析】果酒、泡菜的发酵过程中,菌种来自原料本身,腐乳、果醋的发酵过程中,菌种来自空气。

4.【答案】C

【解析】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外植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培养基中要加入有机物。

一般来说,从接种外植体到出现愈伤组织,需要经过2周时间。

2周以后,由于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已接近耗尽,必须更换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

首次培养愈伤组织时,恒温箱的门应该关闭,不必见光,因为在无光条件下愈伤组织长得更快。

在愈伤组织进行继代培养期间,可将恒温箱的门打开,让愈伤组织见光。

愈伤组织见光后,颜色可以转为绿色。

试管苗应该进行见光培养。

5.【答案】D

【解析】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例如培养自养型的细菌,在培养基中不需加入碳源,A正确;不同的微生物需要不同的生长因子,根据需要的菌种可以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生长因子进行分离,B正确;根据微生物对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生素,C正确;高温高压会将所有细菌(包括需要的菌类)一起杀死,D错误。

6.【答案】B

【解析】重铬酸钾用于酒精的鉴定,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与酒精发生反应,因此需先加入H2SO4后再加入重铬酸钾,混匀,即呈现灰绿色,不需要加热。

7.【答案】D

【解析】家庭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可以不用专门接种,用自然菌种,故A正确;制作果酒的酵母菌、制作果醋的醋酸菌、制作泡菜的乳酸菌和腐乳制作用的毛霉中,只有乳酸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故B正确;制作果酒的适宜温度是18~25℃、制作果醋的适宜温度是30~35℃、制作泡菜的适宜温度是18~20℃、制作腐乳的适宜温度是15~18℃,由此可见,所需温度最高的是果醋的制作,故C正确;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中,酵母菌和毛霉是真核生物,故D错误。

8.【答案】B

【解析】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实验中,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

9.【答案】B

【解析】酵母菌无氧呼吸能产生酒精,因此酵母菌利用葡萄糖汁产生酒精需要在无氧条件下,故A选项正确;醋酸菌是好氧菌,利用乙醇生产醋酸需在有氧条件下,故B选项错误;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故C选项正确;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故D选项正确.

10.【答案】D

【解析】由①、③、④曲线较为平缓可知,灭菌时间、pH、温度等对污染率影响不大;离体组织的清毒时间与污染率呈反相关关系,影响较大。

11.【答案】A

【解析】酶的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其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来表示。

酶的催化作用受外界条件影响,温度、pH等对酶的催化作用都有较大影响,反应物浓度与酶的活性高低无关。

12.【答案】B

【解析】平板划线法只能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不能用于计数,A正确;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菌落数目应该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的数目,B错误;如果得到了3个或3个以上菌落数目在30~300的平板,则说明稀释操作比较成功,并能够进行菌落的计数,C正确;测定土壤中细菌的总量和测定土壤中能分解尿素细菌的数量,选用的稀释范围不同,D正确。

13.【答案】B

【解析】层析是利用各组分物理性质的不同,将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分离及测定的方法,层析后不需要沉淀,A错误;利用枯草杆菌生成的α-淀粉酶可用于降解水体中的某些污染物,B正确;加酶洗衣粉能提高去污能力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C错误;尿糖试纸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D错误。

14.【答案】D

【解析】称取土壤、土壤溶液稀释、涂布平板等操作均需在火焰旁进行,以防止杂菌污染。

15.【答案】C

【解析】体外受精时,精子要进行获能处理,卵母细胞也需要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具有受精能力,故A正确;早期胚胎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液中通常要加入血清,故B正确;受精作用和卵裂过程发生于输卵管,卵裂期细胞数量不断增多,总体积基本不变,故C错误;试管动物需要体外受精,后代具有两亲本的性状,属于有性生殖,克隆动物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来自两个不同的亲本,因此也具有两个亲本的性状,属于无性生殖,故D正确。

16.【答案】C

【解析】蛋白质工程的目的是对蛋白质进行改造,从而使蛋白质功能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而蛋白质功能与其高级结构密切相关,蛋白质高级结构又非常复杂,所以直接对蛋白质改造非常困难,而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对基因进行操作却容易得多。

另外,改造后的基因可以遗传,如对蛋白质直接改造,即使成功也不能遗传。

17.【答案】B

【解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所以超级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A正确;超级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组成原核生物的原核细胞中,没有染色体,B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菌群中原本就存在着耐药性和不耐药性的个体,抗生素的使用,对菌群中存在的耐药性的个体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使其在生存斗争中获胜,并通过遗传将耐药性基因传递给后代,C、D均正确。

18.【答案】B

【解析】图中①是获取目的基因的过程,获取的目的基因,可用于基因工程,但不能用于比目鱼基因组测序,故A错误;将多个抗冻基因编码区相连形成的能表达的新基因不再是抗冻基因,所以得不到抗冻性增强的抗冻蛋白,故B正确;②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基因表达载体通常由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和标记基因构成,其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筛选重组质粒,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只能将质粒导入受体细胞,不能对重组质粒进行筛选,故C错误;利用DNA探针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到受体细胞,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出来,故D错误。

19.【答案】B

【解析】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物种多样性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呢之一。

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大规模营造马尾松纯林,物种数量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容易受虫害的威胁,这种做法违背了物种多样性原理。

20.【答案】A

【解析】肉毒杆菌毒素的作用原理是肉毒杆菌毒素分子可以阻滞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从而引起肌肉麻痹。

21.【答案】A

【解析】从“九子登科”的治理模式看出,物种多样性在治理中虽然需要考虑,但并非治理的重点应用。

故选A。

22.【答案】C

【解析】DNA连接酶的作用只是催化DNA片段的“缝合”,能恢复被限制酶切开了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不能催化氢键形成。

23.【答案】B

【解析】人类的很多遗传病不仅受基因控制,还受环境影响,因此,并不是具有某种遗传病基因的人就一定患相应遗传病。

24.【答案】A

【解析】限制酶和DNA连接酶的化学本质就是蛋白质,所以A正确;DNA分子中的氢键,只要碱基互补配对就能自动生成,不需要DNA连接酶的作用,所以B错误;酶在生物体内一旦被使用后,就会被灭活或分解,不能反复使用,所以C错误;DNA聚合酶是连接两个游离的核苷酸或使游离的核苷酸连接到核苷酸链上,使其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而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核苷酸片段,使其间的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所以D错误。

25.【答案】A

【解析】建立有关的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法律法规,是规范生物研究、防止生物技术滥用的有力武器;还可规范科学家的研究行为,对生物技术产生的负面影响有限制作用。

26.【答案】C

【解析】基因工程应用于植物,除了提高农作物的抗逆能力,还可以改良农作物的品质,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另外,还可以利用植物生产药物等。

27.【答案】C

【解析】天花、水痘和麻疹等疾病的患者的病理组织中都含有病毒,而病毒是动物细胞融合的诱导因子,因此多核细胞的来源最可能是诱导体细胞融合而形成,故C正确。

28.【答案】B

【解析】该题属于信息给予及新情景题目,但考查的是基本知识,该反应器没有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