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2289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6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docx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与《数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新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初中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全面推动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特成立本课题小组。

结合我校目前开展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新精神,我们确立了“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为研究课题。

这里将课题研究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形式,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

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因此,如何在课堂小组学习中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在新形势下,发展学生的能动性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课题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

1)扭转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

现代教育的发展则趋向以学生,学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并重视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适应了现代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

2)学习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让学生明白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的合作学习,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

小组内同学的相互合作、交流,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观点

1、课题的涵义界定

1)学生课堂合作小组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其目的是指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理论中的“引导”之涵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的,教育的方向和目标是教育活动的核心。

一切教育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

2)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

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教师在学校肩负着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和追求成功的责任。

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体。

尊重学生的意志和人格是教育本身内在的规律。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学习”有着内在的联系。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和思想。

创新学习是一种超前教育和境界。

前者是基础,后者是超越和升华。

2、课题研究目标

1)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内学生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某个知识点的学习。

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合作中,形成共同进步的格局,互帮互助,“一个都少不了”。

2)更新课堂学习观念

小组合作学习,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

让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在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体会到知识的形成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趣味性,为今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教师和学生访谈,

2)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和深度反思相结合,

3)综合运用实验法和经验总结法。

4.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2008年3月—2008年5月理论学习与开题论证阶段

主要内容是:

①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填写申报表;

②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关于合作学习的相关教育理论,对合作学习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③制订实验计划和方案。

(二)2008年6月—2008年10月第一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采用教育调查法,对教师成功和失败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②对学生进行关于合作学习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态度、看法,调查学生喜欢和能够接受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和研究;

③制订第二阶段实验方案,为下阶段实验做准备。

(三)2008年11月—2009年6月第二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①按计划在继续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②学生撰写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

③总结第二阶段的实验成果。

(四)2009年9月—2009年12月总结阶段

主要内容是:

1)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

2)制定总结阶段计划;

3)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

4)全面总结实验工作;

5)结题论证;

6)成果展示(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5、预设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2008.3--2008.5)

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2008.6--2008.10)

1、调查案例,分析原因

2、制定第二阶段计划论文

(2008.11--2009.7)

1、改进措施,巩固成绩

2、总结经验,整理数据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2009.8--2009.12)

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6、课题事务分工

总之,在每个阶段的研究过程中,要定期召开研究人员交流会、研讨会、学习理论,提高认识水平,交流经验,及时反思,用校本研训的理念,指导课题研究。

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精诚合作,同心协力投入到这项课题研究工作当中,为我校的校本课程的研发与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做一点贡献,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使我们自身的执教能力大幅度提高。

数学科课题研究实验报告

发布者:

陈丽君查看次数:

1285发布时间:

2010-03-22文章来源:

从化市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数学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在关于课程目标的阐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从而更好地体现了数学学习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就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而言,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上仍未真正跳出应试教育原有传统的框架体系,还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四重四轻的现象:

即重“知识”轻“情感、能力”;重“结论”轻“体验过程”;重“书本”轻“实践活动”;重“技能”轻“综合运用”。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导向和主要内容。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

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一、研究背景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少,而且课堂教学往往只单纯着眼于成绩的需要,忽视对学生进行技能的形成和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

所以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大胆表现自我,缺乏自信,不敢大胆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个性得不到发展。

因此,在素质教育理论统领下,我校以《新课程理念下乡村小学五个“W”教学模式研究》的价值取向,运用现代教学的思想与方法,通过对“整合农村教学资源,使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发挥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功能。

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整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所接触到的数学知识尽可能都与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让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成长。

二、研究的目标

1、学生学会课前如何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能于与小组的组员交流资料。

2、培养学生能根据收集的资料提出问题,并能根据提出的问题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能把生活中数学有条理的记录下来。

5、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6、培养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认识数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

7、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参与实践调查,进行课外阅读、丰富课程资源的探索。

三、研究内容

1.确立理论依据:

第三次全教会提出必须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

这给课堂教学提出改革要求和方向。

陶行知说: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

所以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1)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

①服务意识。

服务是一种资源,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有效手段。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

结合学生实际,整合农村的教学资源,精湛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

②生活意识。

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2)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

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教者要引导学生善于书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3)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

2.数学教学中研究的形式和体现:

主要形式:

(1)自我评价;

(2)小组评价;(3)师生互评。

主要体现:

(1)每节数学课中;

(2)贯穿于每个要探讨的问题中;(3)每天的数学作业中;(4)每学期学业成绩的评定中

四、预期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

1、做好本学科的课题研究工作。

以试点班为突破口,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生学会课前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并基本能与小组的组员交流资料。

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应用中不断总结,写好试点班的实验后记和教学反思。

第一阶段:

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为宣传阶段。

组织教师理论学习,并成立领导小组,制订课题计划。

课题成员有:

小学高级教师李醒群、黎素清、梁秋容、朱颖仪、邱建萍,一级教师:

欧阳伯祥、曾艳娟、曾文锋、陈丽君。

第二阶段:

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课题实施阶段。

根据课题的方案,制定了三(3)班为本科的试点班,并构建促使新课题的教学模式体系,促进学生敢于交流,乐于自学,善于学习教学模式的形成。

在此过程,学生在各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具体如下:

(1)构建小组学习模式,以形成讨论和研究的学习氛围。

(2)引导学生课前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农村本地教学资源及其他资料。

(3)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会收集生活中的数据制成统计表并写成数学日记。

(4)让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生活,参与实践调查,丰富课程资源的探索,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在教学中,根据农村的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景,进行例题的改编整合,还进行教具、学具的自制。

第三阶段:

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为总结推广阶段。

现在学校的各个班级都在应用这个模式进行教学,并受到了各教师的欢迎和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具体操作:

为了更好地达到本学科所提出的研究目标,我主要是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1、不断深入学习,提升研究理论。

要做好科研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在一线教师的我,在科研理论方面还比较贫泛。

所以,我能主动地从各个渠道来获取科研理论。

(1)、从书本上获取科研理论。

结合本科研专题的研究,能自觉地查阅各类书籍。

首先要用到学科理论。

所以,先搜集有关新课改的指导书籍,学习新课标改革的精神。

如自学了《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评析》、《走进新课程》等书籍。

其次,学习有关教学原理的评价与方法。

由于本人在评价上是一个弱点,所以还要加强评价语言的自学。

如学习了《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原理与方法》。

第三,学习有关语言艺术。

如《教师口语》、《教师口语训练手册》等书籍。

(2)、从网上获取科研信息。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也是非常重要的获取知识来源之一。

所以,我能经常浏览一些有关的网站,如“小学数学网”、“小学人教网”等网站。

(3)、外出学习,听取讲座,与时俱进。

经常外出听课学习,如经常参加从化市教育局组织的一些课题讲座、观摩课、优秀课的学习。

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

2、教给学生收集生活资料的方法。

并开设了收集本,把每次收集到的资料记录在收集本上,讨论时再拿出来。

3、在课堂教学中,多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发表言论的机会。

(1)给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2)教师要学会“倾听”。

4、在教学中,根据农村的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情景,进行例题的改编整合,有时根据上课的需要,进行教具、学具的自制。

5、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我设定了一套新的学生评价表,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然后让他们自己根据他们小组的学习特点起个名字,再由他们选一个小组长,然后制定一个表格,由小组长把组员每天的学习情况以加扣分的形式填在表格里,而且我在本班也设立了一个龙虎榜,把每个小组每个星期的加、扣分情况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加扣分内容包括如下:

加、扣分规则:

(1)上课专心,大胆举手发言,积极回答老师问题,被老师表扬+1分;

(2)回答大方、完整、声音响亮被老师表扬+2分;

(3)小组讨论认真、积极,被表扬,小组组员每人+2分;

(4)小组不讨论的每人-2分,

(5)按时完成家庭作业+1分;未能按时完成的-2分;家庭作业能按老师要求给家长签名的+1分,没有签名的-1分;

(6)中午按时认真完成作业,一周内无迟交作业的+3分;迟交、缺交作业一天-2分并默写两遍口诀(每不交一次加默一遍),同时该四人小组其他成员每人-1分;

(7)、作业认真,批注有100分的加1分,100分并好的+2分;

(8)、小组长忘记检查作业的,小组长-2分,其他组员-1分;

(9)、在测验中成绩小组成员全部上80分的+5分,全部上90分的+10分;个人90-95分的+3分,96-99分的+4分,100分的+8分,有进步的+2分;

(10)、上课不专心,讲话、开小差、违纪,被老师点名批评-2分。

6、为了使得四人小组更加团结,合作的更加融洽,我还让他们根据自己小组的特点,让他们为自己小组改一个小组名,并向他们宣布这个小组名属于他们自己拥有,要他们爱护它,为它争光。

7、每两个星期选出一人当班上的小数学家,并让他说一说这两个星期是怎样学习数学的,给大家当榜样。

六、研究成果

1、创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标准》指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课堂中,教师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激励性的课堂语言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自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四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通过旋转平移方法把两个一样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

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和交流概括而来,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2、学会了课前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农村本地教学资源信息及其他资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一词,今天的涵义已超越了它的音信、消息原始本意,传送信息的载体也突破了传统的方式。

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在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的今天,已逐步成为培养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的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当今的小学生来讲,以灌输为主的传统教育显然已满足不了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也难以适应是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趋势。

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这种形式能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把学习变成他们的一种需求,让他们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潜移默化地使学生逐步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

在现今社会,无论是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报刊、电影,还是互动的网络,甚至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都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水源”。

教师在开放课堂的同时,要把触角伸向课外,让学生在课前充分接触这些“水源”,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课前我先让学生在身边寻找平行四边形的踪影,学了面积后再让学生去量它的底和高,并算出面积。

这样,教师不仅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材料,创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还培养学生从生活中收集数学信息,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将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与数学知识密切联系起来。

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3、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生活,参与实践调查,并把收集的生活数据制成统计表并写成数学日记。

例如,在教学“简单的统计知识”后,组织学生通过看电视、报纸,到市场、机关、学校等进行搜集、调查,了解我国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发展的信息情况。

并加以整理、运用这些信息资源写成数学日记。

这样,学生就会亲近数学,真正的把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再现生活。

4、营造学生乐学、敢于评价的课堂语言评价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在评价时评价的方面从不同方面、多个角度去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

学生呈现出乐学、好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评价他人、评价自己、教师的精神面貌,在评价中自我调节、自我发展。

因此,2005年第一学期和2006年第一学期,成绩荣获温泉镇第二名,在2006年第二学期从化市小学数学四年级测试中,成绩荣获温泉镇第一名。

5、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实施课堂语言评价,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

在教师的教育实践中,总会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难题,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多渠道获得信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评价的观念,从而更好地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特别是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不断丰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

经过两年的数学实践研究,本人在每一个学期都承担校或镇的研讨课。

在课堂中,由于教师善于鼓励学生,通过恰当的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小组学习中获取新知,体现成功的喜悦。

在2007年11月到温泉镇第二中心小学的一课两上中,本人承担的课例《可能性的大小》均获得听课领导和教师好评,一致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整合农村教学资源,通过改编例题,使数学课堂生活化,充分体现了本学科的课题研究。

6、自我反思、撰写论文。

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预料的情况不断发生,需要教师随时做出反思,所以教师通过对实际教学的感受,意识到自己教学中问题的存在。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开始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并在自己备课本写好每节课的教学后记,记录好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况,不断改进、不断调整。

在2005年本人撰写的教学案例与反思《感悟数学魅力,放飞学生思想》获得了从化市的三等奖;在2005年从化市教研室小数科举行的小学数学二年级命题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在2006年本人撰写的教学案例与反思《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获得了从化市的三等奖。

在2007年广州市举办的青年教师解题能力竞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教师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

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从而爱学数学、喜欢数学,在不断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态度,并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七、实施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如何调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围绕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学过程不再是给予和接受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和认识“师生互动”成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但就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来看:

(1)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形式比较单调。

师生互动应包含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之间的活动。

现在课堂教学中比较注重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严重缺乏。

(2)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内容比较单一。

现在很多教师在课堂上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发展,因而在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互动,缺乏真挚的情感交流,于是课堂上的互动主要体现在知识的产生与问题的解决上,而缺乏情感发展,个性发展等过程。

(3)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层次较浅。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堂可以看到一些“热闹”的场景,教师问题一个接一个,学生回答得也不亦乐乎。

但细细思索,这样的问题没有太大价值,对学生而言也难以引起探索的欲望。

这种现象就导致了课堂上的互动始终在浅层次上徘徊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情绪的激动,这样的互动很难对课堂教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2、实验中遇到了一些困惑:

如“在新课程理念下,课程教学方式究竟应该是怎样的?

”、“课堂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放开后,完成教学任务与课堂教学时间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如何更合理地使用新教材,利用教材给予我们的空间?

”等问题。

3、由于本学校是一间农村学校,学生的课外知识较薄弱,经济比较困难,单靠身边的素材和农村的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有效的摄取课堂上有用的信息也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反思研究课题的中期实验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关注国内外的教学现状,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当今国际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乃是数学课堂普遍采用的建构主义观点下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特别是活动课教学(Activities)。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活动课程同必修课程一样,成为小学教育中课程结构的两大支柱。

而活动课与数学课相整合又应该具有鲜明的新课程特色,有着重要实践意义,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阶段性质和任务而设计的国家要求,也就是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发展要求。

要求小学生具有初步的运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直以来,小学数学课程基本上是学科本位主义课程,大家也默认唯有数学学科课程才是最科学的趋向,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开放性的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越来越为大家所接受。

“生活化”、“活动化”和“个性化”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趋势,对数学课程、数学学习、数学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广大数学教师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实验教材使得教师对数学课有了全新的认识。

老师们的课堂开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

数学教学中一直都存在科学化与人文化如何统一问题;工具性与人文性如何统一问题;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如何统一问题;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如何统一问题等等,这些困惑的核心是思考如何以人的发展为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如何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性数学素养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

我们课题组认为研究活动化数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和谐的解决以上一系列问题。

我们确立“活动化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课题也正是立足于此。

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坚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少数“精英”的发展;注重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