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选修217041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2451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选修21704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选修21704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选修21704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选修21704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选修21704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选修217041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选修217041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选修217041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选修217041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选修217041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选修217041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选修217041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选修217041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选修217041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选修217041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选修2170414.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选修21704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选修2170414.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选修2170414.docx

高中地理第四章海气作用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选修2170414

章末整合提升

第一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______■教材P37“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先,热带范围约跨47个纬度,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其次,该地所占面积及海洋面积最大;第三,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最多;第四,该海区面积大,海水蒸发旺盛,向大气输送水汽也丰富。

大气通过运动影响海洋。

20°N~40°N、40°N~60°N,太平洋东、西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主要受寒、暖流的影响。

______■教材P40“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0°N之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30°N~50°N之间热量收入基本等于支出;50°N~90°N热量收入小于支出。

北半球低纬度海区热量盈余,高纬度海区热量亏损。

这种不平衡通过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将低纬度海区盈余的热量输送到高纬度海区释放,调节了全球热量平衡。

第二节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______■教材P41“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沃克环流形式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的气候以干旱为主,主要受下沉气流影响而成;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的气候以湿润为主,主要受上升气流影响而成。

在赤道附近的大西洋上空也会形成类似的沃克环流。

(在赤道附近的大西洋表层水温分布与太平洋相似,不过大西洋东西岸之间海水温差小于太平洋,海区面积也小于太平洋,形成的沃克环流不如太平洋上空的显著。

______■教材P44“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拉尼娜现象发生后,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岸出现旱灾加剧,主要受增强的下沉气流控制而成;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岸会引发洪涝灾害,主要受增强的上升气流控制而成。

与厄尔尼诺现象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两岸地区引发的水旱灾害相比,拉尼娜现象引发的水旱灾害相对较轻。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1~4题。

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①④

海洋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但从长远看,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主要得益于过程(  )

A.①B.②

C.③D.④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下列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的是(  )

A.低纬B.中纬

C.高纬D.北冰洋

在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中,向大气输送水汽的基础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海—气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蒸发、降水环节实现的。

通过海水蒸发,不断向大气输送水汽,且海洋表层水温越高,蒸发量越大,向大气提供的水汽越多。

水循环是实现海陆间水平衡的重要途径,其中的径流输送环节,是海洋水体总量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

答案:

1.C 2.B 3.A 4.C

下图为世界三大洋热量平衡沿纬度的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根据各大洋的特点可以推测,三条曲线代表的大洋分别是 (  )

A.E为太平洋、F为印度洋、G为大西洋

B.E为印度洋、F为太平洋、G为大西洋

C.E为大西洋、F为印度洋、G为太平洋

D.E为太平洋、F为大西洋、G为印度洋

6.其中太平洋能量收入大于支出的地区是(  )

A.50°S~20°N海域B.30°S~20°N海域

C.15°S以北海域D.赤道地区的海域

解析:

第5题,三条曲线中E曲线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无分布,可判断为印度洋。

F曲线和G曲线的区别主要在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太平洋北部受北冰洋影响小,而大西洋北部受北冰洋冷海水影响较大。

第6题,F线为太平洋,能量收入大于支出的地区大约在南北纬20°地区。

答案:

5.B 6.D

读甲、乙、丙、丁四图,完成7~10题。

甲至丁图中平均盐度最高和最低的海域分别在________中(  )

A.甲、乙B.甲、丙

C.乙、丁D.丙、丁

从海—气相互作用来看,图中海域向大气中输送水热最少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四幅图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导致图中丁区域冬季温暖湿润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分别为(  )

A.信风 西风漂流B.西风 季风洋流

C.西风 北大西洋暖流D.沃克环流 赤道逆流

解析:

结合经纬网及轮廓特征判读区域位置是解答本组题的关键。

乙图中的红海盐度最高,丁图中的波罗的海盐度最低;丁图纬度最高,水温最低,因而丁图中海域向大气输送热量和水汽最少;甲图中的马六甲海峡,位于赤道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气温年较差最小;丁图位于西欧,西风带及北大西洋暖流对其气候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

答案:

7.C 8.D 9.A 10.C

下图为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纬度带是(  )

A.0°~20°NB.0°~20°S

C.40°S~50°SD.40°N~60°N

12.该纬度带热量收入与支出差值最大的原因是(  )

①纬度低,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②纬度高,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少 ③寒流的作用明显 ④暖流的作用明显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第11题,从图看出,40°N~60°N热量收支差值最大。

第12题,海水的热量收入主要来自太阳辐射,支出是海水蒸发消耗的热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热量平衡值在北半球40°~60°最大,且为负值。

大西洋该海区受强大的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蒸发旺盛使海水热量支出较多,而受西风带影响降水多,纬度又较高,导致太阳辐射较少,故该处收入和支出差值最大。

答案:

11.D 12.D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华北平原小麦黄熟

B.南极臭氧层空洞出现最低值

C.南非开普敦正处于多雨期

D.地球公转速度接近最大值

解析:

选D。

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在圣诞节(12月25日)前后,此时正值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1月初)。

下图表示某海域水温与正常年份相比较的状况。

读图,回答14~17题。

关于图示海域水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水温可知该海域位于高纬度地区

B.该海域水温比正常年份水温偏高

C.南极臭氧空洞在扩大,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

D.全球平均气温升高

该海域水温分布状况(  )

A.是大气逆辐射增强造成的

B.导致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

C.导致该海域热量收支平衡

D.可扰乱全球水热输送和交换

受图示海域水温影响(  )

A.马来群岛出现持续多雨天气

B.智利北部出现台风活动

C.美国西南部降水增多

D.秘鲁渔场鱼产量大幅增长

图中甲处海域水温(  )

A.低于-2℃

B.高于-2℃

C.比多年平均值低2℃以上

D.无法判断

解析:

第14题,图中等值线是水温与正常年份相比较的结果,正值表示比正常年份水温偏高,负值表示比正常年份水温偏低。

从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太平洋东部赤道附近海水温度比正常年份偏高,因此该图表示的是厄尔尼诺现象。

A项误把水温比较值当作绝对值;图示反映的是该海域水温偏高于正常年份水温,而不是全球平均气温升高,所以D项不正确。

第15题,厄尔尼诺现象扰乱了全球水热输送和交换,可导致全球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水旱灾害增多。

特别要注意C项,应该是海域热量收支失衡导致水温变化(异常)。

B项是由太阳直射点移动造成的,A项是大气的保温效应,它不可能只出现在图示海域或只对该海域造成影响。

第16题,太平洋东部赤道海水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南美洲西北沿海、北美洲西南沿海地区降水增多,而西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域(马来群岛、澳大利亚)降水偏少,秘鲁渔场渔业减产。

第17题,该等值线图表示的是比正常年份海水温度偏高或偏低,而不是海水温度的绝对值,因此选项A、B不正确。

答案:

14.B 15.D 16.C 17.C

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不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

下图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

读图,完成18~19题。

18.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

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

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

19.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  )

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

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

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

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

答案:

18.D 19.B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不仅仅是一种海洋现象,它们的出现对全球气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据此完成20~21题。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时间是(  )

A.五一节前后B.我国国庆节前后

C.圣诞节前后D.元旦前后

1982年,印尼出现严重旱灾的原因是(  )

A.拉尼娜现象B.厄尔尼诺现象

C.夏季风来得早,退得晚D.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

第20题,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发生在圣诞节即圣子耶稣诞生前后,西班牙语意为“圣婴”。

第21题,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可能引起澳大利亚、印尼等地出现严重的旱灾。

答案:

20.C 21.B

下图中的a、b、c、d分别表示南、北半球相应纬度海洋或陆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其中表示南半球海洋的曲线应是 (  )

A.曲线aB.曲线b

C.曲线cD.曲线d

解析:

选C。

本题主要考查海水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

南半球7月份为冬季,所以海水温度较低;南半球海水的连续性导致海水的温度受陆地影响小,变化较和缓。

正常年份,赤道西太平洋温度为29~30℃,中、东太平洋一般为23~30℃。

当热带东风减弱甚至吹西风时,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便会异常升高。

据此完成23~25题。

23.水温出现异常升高的现象是(  )

A.太阳辐射加强B.黑子活动的影响

C.厄尔尼诺现象D.拉尼娜现象

24.此现象产生的危害有(  )

A.全球出现洪涝灾害

B.全球气候异常干旱

C.东太平洋秘鲁干旱地区频降暴雨;印尼、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地发生严重干旱,森林火灾频发

D.不会造成灾害

25.海水热能支出主要用于(  )

A.海水放出的热辐射

B.海水蒸发消耗的能量

C.海底火山喷发消耗的能量

D.海水运动消耗的能量

解析:

本题组考查对厄尔尼诺现象和海水热量收支状况的理解能力。

厄尔尼诺现象是由赤道逆流的异常变化导致太平洋东、西部水温异常,进而扰乱了气压带、风带的正常规律,使各地气候发生异常变化。

海水热量的主要收入是太阳辐射,主要支出是蒸发耗热。

答案:

23.C 24.C 25.B

二、综合题(共50分)

读南美洲附近海域洋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1)洋流名称:

D__________,E__________。

(2分)

(2)A海区海水盐度比B海区________,原因是什么?

(3分)

(3)E海区水温比C海区水温________,原因是什么?

(3分)

(4)D处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原因是什么?

(2分)

(5)当D处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时,________内出现极夜现象,悉尼处于________季。

(2分)

答案:

(1)秘鲁寒流 巴西暖流

(2)低 A海区位于亚马孙河的入海处,有大量淡水汇入,盐度偏低。

(3)偏高 E海区有暖流流经,温度偏高;C海区有寒流流经,有降温作用。

(4)有上升流,底层的营养物质上浮,形成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

(5)北极圈 夏

读正常年份太平洋赤道地区上空沃克环流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分)

(1)图中序号①②③代表的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是________,属于风海流的是________。

(填序号)(2分)

(2)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东、西部海面气压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沃克环流呈________(填“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此时,赤道地区太平洋东、西部沿岸降水量的分布特征是________。

(3分)

(3)有些年份,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出现气温异常降低的现象,称为________。

该现象导致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增大,________增强。

通过海—气作用,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4)下图甲、乙、丙、丁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上图中a到d盐度变化的是________。

(1分)

解析:

(1)①是南赤道暖流,②是秘鲁寒流,③是西风漂流,西风漂流属于寒流。

(2)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东部水温低,气压高;西部水温高,气压低;沃克环流呈顺时针方向运动;东部气流下沉,降水少;西部气流上升,降水多。

(3)考查拉尼娜现象。

(4)盐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海区和高纬度海区递减。

答案:

(1)②③ ①③

(2)东部气压高,西部气压低 顺 东部降水少,西部降水多

(3)拉尼娜 沃克环流 气候异常和水旱灾害

(4)丁

28.读北大西洋浅海水温季节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1)________是海水最主要的热量来源,海水的温度取决于海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海水温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水温的季节变化主要取决于________的季节变化,同时________和________也有一定的影响。

(3分)

(3)北半球大洋中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________月份,这往往与海水的________有关。

(2分)

(4)简述全球海水表层温度分布具有哪些特点?

(6分)

答案:

(1)太阳辐射 热收支状况及其时间变化

(2)太阳辐射 盛行风向 洋流

(3)2 比热容

(4)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北半球水温略高于南半球同纬度的水温;南半球等温线基本上平行于纬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5分)

当圣诞节前后,太平洋赤道附近水温分布如图甲所示,秘鲁渔场一片萧条,海面上布满着烂鱼死鸟,成为一片毫无生气的“死海”。

(1)分析A、B间的风向及成因。

(4分)

(2)画出图乙中A、B的水流运动方向(用箭头表示)。

(3分)

(3)据材料分析秘鲁渔场成为一片“死海”的原因。

(4分) 

(4)当出现上述现象时,我国冬半年天气将会怎样,为什么?

(4分)

答案:

(1)风从A吹向B。

 A为高压,B为低压。

A、B位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应吹西风。

(2)如下图所示:

(3)秘鲁渔场是由秘鲁寒流上升补偿而形成,鱼类属于冷水鱼,遇暖流会导致大量死亡;表层海水从A向B运动,导致秘鲁渔场遭受下沉流的作用,营养盐类减少,鱼类饵料减少,因而大量鱼类死亡;导致以鱼类为生的鸟类也相应减少。

(4)冬季温暖干燥。

 A海区附近形成高压,不利于亚洲高压强大的冷空气南下,所以冬季较温暖;冬季气温较高,我国大部分地区蒸发较旺盛,天气比常年干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