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2789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docx

空气自动监测复习题

空气自动监测理论复习题

一、填空

1.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是由(监测子站)、(中心计算机室)、(质量保证实验室)和(系统支持实验室)等4部分组成。

2.采样总管内径选择在(1.5-15cm)之间,采样总管内的气流应保持(层流)状态,采样气体在总管内的滞留时间应小于(20s),总管进口至抽气风机出口之间的(压降)要小,所采集气体样品的压力应接近(大气压)。

支管接头应设置于采样总管的(层流)区域内,各支管接头之间间隔距离大于(8cm)。

3.监测仪器与支管接头连接的管线应选用与被监测污染物不发生(化学反应)和不释放(干扰物质)的材料。

4.为了防止采样总管内壁结露对监测物质吸附,需要对总管和影响较大的管线外壁加装保温套或加热器,加热温度一般控制在(30~50℃)。

5.监测仪器与支管接头连接的管线长度不能超过(3m),同时应避免空调机的出风直接吹向(采样总管)和(与仪器连接的支管线路)。

6.为防止灰尘落入监测分析仪器,应在监测仪器的采样入口与支管气路的结合部之间,安装孔径不大于(5µm)聚四氟乙烯过滤膜。

7.监测仪器气路连接要注意(密封),所用的气路管道要用(乙醇)或(甲醇)清洗。

8.子站站房内应安装温湿度控制设备,使站房内温度在(25℃±5℃),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

9.为使监测仪器正常工作,自动监测站点的室内应配有(空调)设备和(除湿)设备。

10.氮氧化物监测仪在正常工作时,在反应室内臭氧浓度是(过量的),气相滴定系统臭氧与NO反应时,臭氧浓度是(偏低的)。

11.非正常情况每日气态污染物不少于(18)个有效小时平均值,每小时至少有(45)分钟的采样时间,可吸入颗粒物有不少于(12)个有效小时平均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有效日均值,每月不少于(21)个有效日均值的算术平均值为有效月均值。

12.自动监测系统中监测仪器所有的外部连接气路管道都应是(不锈钢)管或(聚四氟乙烯)管。

13.为保护自动监测仪器,子站内应配有(断电)、(过压)保护装置。

14.自动监测仪器每天零点校准时间应避开当地污染物浓度的(高峰)时间,最好在(午夜)进行。

15.气态污染物仪器内部流量采用(限流孔)控制,(质量流量控制器)检测。

SO2监测仪的限流孔在反应室的(后面),NO2监测仪的限流孔位于反应室的(前面)。

16.监测仪器经修理或重新安装后,最主要的操作是(检漏)、(零点)和(跨度)校准。

17.紫外荧光法SO2分析仪响应时间应小于(5)分钟。

18.紫外荧光、化学发光分析仪输出均为(直流电压)信号。

19.零背景信号主要是由于(电路上的偏移)、(光电倍增管的暗电流)和(散射光)的影响等综合作用所引起的。

20.SO2监测仪校标时显示值响应慢的原因:

(反应室脏)、(气路脏)、(标准气源不纯)。

21.二氧化硫监测仪采用除烃器去除空气中(炭氢化合物)对测量数据带来的干扰。

22.二氧化硫监测仪紫外灯光源的强度是由(光电检测器)检测的。

23.紫外灯发出的紫外线激发SO2分子产生荧光反应,由(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电压/频率转换板)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送CPU进行数据处理。

24.当使用光学测试LED(发光二极管)检查紫外灯强度时,紫外灯应处于(关闭)状态。

25.光电倍增管温度及反应室温度超出范围都会引起(光电倍增管输出)的漂移。

26.零气一般是除去空气中的(O3)、(SO2)、(H2S)、(NO)、(HC化合物)等。

27.荧光法分析的缺点是荧光强度取决于(入射)激发光的强度,而且(温度)的影响大。

28.正常情况下,空气自动监测每天应监测(24)个小时值。

29.化学发光法NOX仪,把气样中的NOX转变为NO的装置称为(钼转化炉)。

30.自动监测仪器的零点漂移,漂移控制限度如果大于(±5%)监测数据(无效),仪器需进行维修和校准。

31.仪器零点漂移(±2%)满量程时,应检查和调节仪器;跨度漂移(±10%)满量程时,数据无效,应对仪器进行维修和校准。

32.“技术规定”中要求NO2、SO2监测仪进行标气多点校准时,校准曲线相关系数(大于0.995)、斜率为(0.85-1.15)、截距(±3%满量程)。

33.“技术规定”中要求动态校准仪每年进行(2次)流量(多点)校准、校准曲线相关系数(大于0.999)、斜率为(0.99-1.01)、截距为(±1%满量程)。

34.“技术规定”中要求NO2、SO2监测仪每周手动校零(2次)、每周单点校标(1次)、每年多点校标(2次)、每年校准流量(2次)。

35.对于低浓度未检出结果和在监测分析仪器零点漂移技术指标范围内的(负值),取(监测仪器最低检出浓度的1/2)数值,作为监测结果参加统计。

36.日报的内容包括(城市名称)、(监测时段)、(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

37.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的采样可采用(集中采样)和(单机分别采样)两种方式。

38.PM10采样头至少(每两个月)清洗1次

39.对从总管到监测仪器采样口之间的气路管线(每年)至少清洗(1次)

40.垂直层流式采样总管(每年)至少清洗(1次),竹节式采样总管(每6个月)至少清洗(1次)

41.标准状态,指温度为(273K),压力为(101.325kpa)时的状态

42.子站房空调机的过滤网每(1个月)至少清洗1此次,防止尘土阻塞空调机过滤网影响运行效率。

43.对运行中的监测仪器(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多点校准,监测子站的监测仪器设备每年最好进行(1次预防性检修)

44.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仪器的性能审核分为(精密度审核)和(准确度审核)

45.集中采气管采气的流量为各仪器用量总和的(3-5)倍,管道直径以(50-150)mm为宜

46.测量数据偏小的原因一般是(标定零点太高)、(活性炭失效)

47.低浓度的SO2、NO2标气多用(渗透管)

48.配气方法通常可分为(静态)法和(动态)法两种

49.自动监测原理通常可分为(干法)和(湿法)两大类。

所谓干法即(物理化学)原理,所谓湿法即(溶液化学)原理

50.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可提供大气污染物(时间)与(浓度)变化曲线

51.监测仪器经修理或重新安装后,最主要的操作是(检漏)、(零点)和(跨度)校准

52.在使用渗透管取得标准气时,必须把渗透管放在恒温系统中平衡(48)小时。

若要配制一定浓度的标准气,只要改变(稀释气体)的流量

53.站房应有良好的接地线路,接地电阻应小于(4Ω)

54.标准气的主要来源为(渗透管)、(钢瓶标准气)

55.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是对环境大气进行(连续或瞬时)的监测,以获得大气污染信息

56.大气污染与(气象)密切相关,在进行环境监测的同时,还要进行(气象)观测。

57.红外吸收法测定CO的原理是利用CO对以(4.5)μm为中心波段的红外辐射的(吸收作用)的直接测定CO浓度

58.地面站传输数据系统可采用(有线)传输或(无线)传输

59.(皂膜)流量计适于作为较低流量

(2)L/min以下的质量流量控制器的流量追踪标准

60.大气自动监测子站采样头到地面的高度一般可在(3-15)米的范围内选择,最好是(360°)方向采样,至少也应保持(270°)空间的环境

61.对校准自动监测仪器零气源的纯度要求为SO2仪SO2浓度小于(0.5ppb),NOx浓度小于(5ppb),CO仪CO浓度小于(10ppb)

62.一级标准物质也称(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我国国家计量局标准用符号(GBW)

63.Dasibi的监测仪器是由(光路)系统、(气路)系统及(电路)系统三部分组成

64.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由(采样系统)、(监测分析仪器)、(数据采集仪)、(通信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质量控制系统)组成

65.采样头设置在总管户外的(空气)入口端,便于(拆卸)和安装,能防止雨水和(大颗粒物)等进入总管,且不受(风向)影响,采样气流(稳定)进入总管

66.站房应有防水、防潮措施,一般站房地层应离地面(或房顶)有(25cm以上的)的距离

67.集中采样不得有急弯或呈直角或锐角的弯曲,并应尽可能段最好不要超过(3m)

68.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周围应开阔,采样口水平线与周围建筑物高度的夹角应不大于(30)度,周围无(局地污染源)并避开树木及建筑物,采样口水平面应有(270)度以上自由空间。

69.自动监测仪器主要有点式监测仪器和开放式监测仪器,其中开放式监测仪器是指采用从(发射端)发射光束经(开放环境)到(接收端)的方法测定该光束光程上平均空气污染物

70.在监测子站中,虽然PM10单独采样,但为防止颗粒物沉积于采样管管壁,采样管应(垂直),并尽量(缩短)采样管长度。

71.站房供电建议采用(三项)供电,分相使用,站房监测仪器供电线路应(独立)走线。

二、选择

1.通常连接大气自动监测仪器和采气管的材质为(②)

①玻璃②聚四氟乙烯③橡胶管④氯乙烯管

2.(干法)大气自动监测仪器流量降低原因为(③)

①电压降低②湿度降低③限流孔堵塞④污染物浓度高

3.审核监测仪器得出的校准曲线中的截距反映了被审仪器的(②)

①跨度漂移②零点漂移③响应值的准确程度

4.致使化学发光NOX仪中O3变压器短路及烧坏的原因为(①)

①潮湿空气②使用时间长

5.下列哪些选项超出范围容易引起PMT输出的漂移。

(①②)

①PMT的控制温度②反应室温度③反应室压力④背景浓度

6.紫外灯光发出的紫外线激发SO2分子产生荧光反应,由①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③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送CPU进行数据处理。

①光电倍增管②前置放大板③电压频率转换板④反应室

7.自动监测仪器的采样口离地面高度要求为②米。

①1~2②3~15③5~20④2~5

8.气态污染物仪器内部流量采用①控制。

①限流孔②质量流量控制器③抽力泵④反应室压力

9.仪器零点漂移①满量程时,应检查和调节仪器;跨度漂移④满量程时,数据无效,应对仪器进行维修和校准。

①±2%②±5%③±5%④±10%

10.监测仪与支管接头连接的管线长度要求不超过①米。

①3②2③5④8

11.PM10浓度检测系统是根据β射线吸收原理设计的,β射线是一种高速带电粒子,在一定条件下,其衰减量的大小仅与吸收物质的①有关。

①质量②形状③颜色④分散度

12.零背景信号主要是由于①②③的影响等综合作用所引起的。

①电路上的偏移②光电倍增管的暗电流③散射光④跨度校准

13.二氧化硫监测仪样气流量不正常的原因有:

(①②③)

①限流孔堵塞②泵的抽力下降③漏气④紫外灯老化

14.紫外灯读数不稳定的原因有:

(②③)

①光电倍增管老化②紫外灯老化③电源输出不稳定

15.大气自动监测仪器断电应首先检查(①)。

①电源接头、插头、保险丝和开关②内部是否有短路③内部部件失效

16.大气自动监测仪器检漏时首先应检查(③)。

①流量控制器②泵和仪器出口连接处

③仪器内部气样过滤器、反应室和流量计④外部管道和所有接头

17.自动监测仪器的采样口离基础

地面高度要求为①米。

①1~2②3~15③5~20④2~5

18.二级标准物质应具有(②)的准确度。

①1%~5%②1%~3%③0.5%~1%

19.若大气自动监测仪器的零点和跨度漂移全都小于所示的仪器调节控制限制则(①)。

①不用对仪器进行任何调节②应对仪器进行调节③应对仪器进行校准

20.当监测仪的零点或跨度漂移超出控制限时,数据的有效性判定为(①)。

①无效值②调整后有效值③校准后有效值

21.对于低浓度未检出结果和在监测分析仪器零点漂移技术指标范围内的负值,数据处理时可将其看成(⑷)。

⑴最低检出浓度不参与时均值运算⑵未检出值不参与时均值运算

⑶零值参与时均值运算⑷最低检出限的1/2数值参与时均值运算

22.大气自动监测仪器性能审核,其截距参考标准(⑴)评价为满意。

⑴≤±3%(仪器满量程)⑵>+3%(满量程)

⑶>-3%(满量程)⑷≥±3%(仪器满量程)

23.在正常运行下,O3发生器突然无O3发生的常见故障为(⑴)。

⑴仪器保险丝断或变压器烧坏⑵气路堵塞

24.一级标准物质应具有(④)的准确度。

①1%~5%②1%~3%③0.5%~1%④0.3%~1%

25.若某个城市人口为108万人,其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的设置数应为(④)

①3②4③5④6

26.化学发光NOx仪,24h零点漂移允许误差为(②)

①±2ppb②±5ppb③±10ppb

27.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执行(②)

①一级标准②二级标准③三级标准

28.采样装置抽泣风机排气口和监测仪器排气口的位置,应设置在靠近站房下部的墙壁上,排气口离站房内地面的距离应保持在(②)以上

①10cm②20cm③25cm④30cm

29.在站房顶上设置用于固定气象传感器的气象杆或气象塔时,气象杆、塔与站房顶的垂直高度应大于(③),并且气象杆、塔和子站房的建筑结构应能经受10级以上的风力(南方沿海地区应能经受12级以上的风力)。

①1m②1.5m③2m④3m

30.PM10仪器采样流量偏差允许误差为(①)。

①±5%设定流量/24h②±10%设定流量/24h③±15%设定流量/24h

31.集中采气管不得有急转弯或呈直角或锐角的弯曲,并应尽可能短最好不超过(①)。

①3m②5m③15m

32.根据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对于使用开放光程监测分析仪器,应每(③)个月进行1次单点检查(选择一个项目用满量程等效浓度10%到20%的标气),每年进行1次多点校准(等效浓度)。

①1②2③3④4

三、判断

1.大气自动监测系统中,为防止电噪声的相互干扰,宜采用两相供电,分相使用。

(×)

2.一天内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间,一般在早晨日出之后到10点这段时间。

(√)

3.样气通过钼炉转化器后再进入反应室,此时自动监测仪测定的是空气中的NO的浓度。

(×)

4.氮氧化物监测仪的臭氧发生器所需的气体必须是干燥的。

(√)

5.在校准仪器和监测仪器之间通常要连接一个不锈钢三通接头,保证将多余的气体排到子站外面,使仪器的采样压力尽量接近大气压。

(√)

6.二级标准物质应具有1%-3%的准确度。

(√)

7.几乎所有的监测分析仪响应输出的都是电压信号。

(√)

8.紫外荧光法SO2分析仪响应时间应<5min。

(√)

9.若监测仪器的零点和跨度漂移超过仪器的调节控制限,但小于漂移控制限,则应对仪器进行校准。

(×)

10.大气自动干法监测仪信号接收通常采用光电倍增管。

(√)

四、简答

1.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定义?

(环境空气质量连续监测的定义?

答案:

在监测点位采用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对环境空气质量进行连续的样品采集、处理、分析的过程。

2.什么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

答:

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

3.监测点位设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1)具有代表性,布局上尽可能分布均匀,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的环境空气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

(2)同一城市各监测点位的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3)环境空气质量对照点应设置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不受城市污染影响的位置。

(4)在划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地区,每类功能区至少应有1个监测点,同时监测点应能兼顾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

4.监测点位设置的环境要求

答:

(1)在监测点周围50米范围内不能有炉窑和锅炉烟囱等明显的污染源。

(2)监测点采样口周围不能有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它障碍物阻碍空气流通。

从采样口到最近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应大于该障碍物高出采样口高度的两倍。

采样口周围(水平面)至少应有270°自由空间。

(3)监测点应建在能长期连续使用,且周围环境相对稳定的位置。

(4)监测点位附近无强大的电磁波干扰,有稳定的电源,通讯线路有保障。

5.简述紫外荧光法测定大气中SO2的原理。

答:

二氧化硫吸收短波长的紫外线光即为激发状态的SO2而发出荧光,光学滤波器选择聚焦,再经光电倍增管放大,测定荧光强度,从而可求出大气中SO2的浓度。

6.测定可吸入颗粒物的β射线计数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

β射线通过介质时,β粒子与介质中的电子相互碰撞损失能量而被吸收,在低能条件下,吸收程度取决于介质的质量,与颗粒物的粒径、成分、颜色及分散状态等无关。

7.NO2监测仪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

空气中的NO和O3反应生成激发态的NO2,激发态的NO2不稳定,在回到低能态时放出光子,光子强度与NO的浓度成正比,通过测量光子强度可以测出空气中NO的含量。

空气中的NO2在通过钼还原炉被还原成NO,同上再测定总的NO浓度即为空气中NOX的浓度,两次浓度测量值之差即是空气中NO2的浓度。

NO+O3→NO2*+O2

(2)NO2*→NO2+hv

8.简述化学发光法氮氧化物分析仪中O3的来源及发生原理。

答案:

O3是来自仪器中的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是以高压、电极放电的方法电离干燥空气产生臭氧。

9.气相滴定的原理?

答:

该法的基本原理是一氧化氮和臭氧之间的快速气相反应,这反应在较短时间内完成。

若想用一指示剂指示反应进行的程度(相当于溶液滴定分析的指示剂),则可用NO气体滴定O3,或用O3去滴定NO实现。

10.简述紫外光度法测定O3的基本原理。

答:

该方法的原理是基于O3分子内部电子的共振对紫外光(波长254nm)的吸收,直接测定紫外光通过O3时减弱程度就可计算出O3的浓度。

紫外光照射于一个交替地充满样气和零气的玻璃吸收池,光通过零气吸收池光强为10,通过样气吸收池光强为1,由朗伯比尔定律从光强的比率1/10计算出O3浓度。

11.简述β射线法测定PM10的工作原理。

答:

该方法工作原理可简述为,利用β射线衰减量测试采样期间增加的颗粒物质量,环境空气由采样泵吸入采样管,经过滤膜后排出,颗粒物沉淀在采样滤膜上,当β线通过沉积着颗粒物的滤膜时射线能量衰减,通过衰减量的测定计算出颗粒物的浓度。

12.何谓仪器的零点漂移?

答案:

当待测样品中不含被测组分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仪器读数变化(偏离零点的数值)称为零点漂移。

13.怎样对单机零点及跨度漂移进行测试?

答:

零点漂移测试:

仪器开机后将零点校为零,仪器连续通零气工作24h,用数据记录仪记录其零漂数值,将最大值与考核指标比较

零点漂移测试完成后仪器进行一次满量程80%的跨度校准,然后仪器连续通满量程80%以上体积分数的标气工作24h,用数据记录仪记录其跨度漂移数值,与跨度漂移附录A中的相应指标比较

14.简述对新购SO2、NO2、O3和CO分析仪,进行零点漂移检查的方法。

答:

仪器开机后将零点校为零,仪器连续通零气工作24h,用数据记录仪记录其零漂数值,将最大值与考核指标比较。

15.何为仪器的响应时间?

答:

至指示到样品标称值90%所需时间称为响应时间。

16.SO2监测仪校零校标时不稳定的原因是什么?

答:

(1)气路系统泄露。

(2)紫外灯输出不稳定。

(3)过滤器需更换。

(4)反应室温度不稳定。

(5)气源不稳定。

(6)样气限流孔堵塞。

17.SO2和NO2监测仪器进气无响应的原因是什么?

答:

(1)供电电源不正常

(2)光电倍增管有问题(3)仪表输入面板有问题(4)数字电路有问题(5)抽气泵不工作(6)气路漏气或阻塞(7)臭氧发生器或钼灯损坏(NO2监测仪)(8)仪器没有校准好(9)紫外灯有问题(SO2监测仪)。

18.SO2和NOX监测仪器流量指示值波动较大的原因是什么?

流量明显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答:

流量指示值波动较大的原因是电源电压不稳定造成抽气泵工作不稳定,流量传感器电路板的接插件松动。

流量明显偏低的原因是泵膜脏污、毛细管阻塞、流路阻塞或漏气、流量计有问题。

19.简述SO2和NO2监测仪是如何进行时常维护的?

答:

(1)检查颗粒物过滤器。

(2)检查接头、管路是否断裂、堵塞、积尘。

(3)清洗风扇过滤网。

(4)检查和更换毛细管。

20.NO2监测仪光电倍增管为什么必须在低温下工作?

答案:

化学发光法信号比较弱,只有在低温情况下,才能很好的控制热噪声造成的光信号的漂移。

21.氮氧化物监测仪反应室压力过大常见的原因?

答案:

泵的抽力下降、仪器的气路中有漏气部位、限流孔堵塞、传感器是否需要校准。

22.NO2输出为零或负数最常见的原因(倍增管输出无变化)?

答案:

钼炉有问题、臭氧发生器有问题。

23.样气流量小于额定范围的原因?

答案:

限流孔堵塞,烧结过滤器阻塞、滤膜太脏。

24.校准PM10监测仪流量时应将显示流量还是仪器进气口流量调节为16.7L/min?

此流量是什么状态下的流量?

显示流量偏小原因是什么?

25.简述监测子站的巡检操作程序。

答:

(1)供电电源是否正常。

(2)仪器和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3)监测数据是否有异常现象。

(4)仪器的运行参数是否正常。

(5)查看样气过滤膜清洁情况。

(6)检查仪器的零点漂移情况。

(7)及时排除一般故障,较大故障立即关机,并报中心机房。

(8)仪器排除故障后设置正确参数,使仪器正常运行。

(9)填写子站运行和检修记录。

(10)子站仪器定期进行校准。

(11)进行子站的卫生、安全和防火检查。

26.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Ⅰ类监测点的必测和选测项目是什么?

答:

必测项目为:

SO2NOx总悬浮颗粒物或可吸入颗粒物CO

选测项目为:

O3总碳氢化合物

27.地面常规气象要素的观测项目有哪些?

答:

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日照、雨量等

28.写出双通道化学发光法NO2监测仪的气路流程

答:

气路流程应包括过滤器、气流分路器、流量计、钼转化炉、臭氧发生器、真空表及出口活性炭过滤器。

29.简要阐明确保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监测数据可靠性的关键措施

答:

除对子站监测仪器定期进行零点和跨度检查及多点校准外,还要不定期对仪器进行独立的性能审核工作

30.用皂膜流量计测定气体流量时的注意事项

答:

(1)通常规定皂膜通过玻管不同体积刻度所需的最短时间应大于30秒

(2)至少重复测定三次,三次测定的误差应在±1%以内

31.渗透管的保存方法

答:

将渗透管放进一个干燥瓶中,瓶中装有干燥剂和吸收剂,一般硅胶、氯化钙作干燥剂,酸性气体用氢氧化钠作吸收剂、碱性气体用硼酸作吸收剂。

渗透管与干燥剂、吸收剂间由一个带孔的隔板分开,并经常更换干燥剂、吸收剂

32.监测子站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对环境空气质量和气象状况进行连续自动监测;采集、处理和存储监测数据;按中心计算机指令定时或随时向中心计算机传输监测数据和设备工作状态信息

33.监测系统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计划(设备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计划)

答:

(1)日常巡检制度及巡检内容

(2)定期维护制度及定期维护内容(3)定期校验和校准制度及内容(4)易损、易耗品的定期检查和更换制度

34.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的原则

答:

代表性、可比性、整体性、前瞻性、稳定性

35.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的主要项目是哪些

答:

SO2NO2O3COPM10

36.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仪器验收过程中单机测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

空气自动监测系统仪器验收过程中单机测试主要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