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2825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60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docx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

郑州市第四中学2013届高三第十四次调考理综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O:

16S:

32Fe:

56

第Ⅰ卷(选择题:

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6分。

共7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合理的选项)

1、下列关于田野里的棉花植株在单侧光照射下体内物质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叶肉细胞内,ADP不断地由叶绿体的基粒囊状结构薄膜上向基质移动

B.顶芽合成的吲哚乙酸能直接透过一系列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向侧芽扩散

C.根细胞产生的CO2进入土壤和土壤中的K+进入细胞液穿过的生物膜层数一定不同

D.根尖分生区细胞内的ATP不断由线粒体移向核糖体,葡萄糖和[H]不断进入线粒体。

2、以人成熟的红细胞为实验材料可以

A.探究动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外界条件B.诊断21三体综合征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C.比较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特点D.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碱基序列

3.图甲表示某种蔬菜种植的密闭塑料大棚内CO2浓度的动态变化,图乙表示该植物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丙图表示该植物细胞呼吸与氧气浓度的关系,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O2

密闭大棚中的CO2浓度

 

光照强度

(1)甲图曲线中B-C段的光合作用强度逐渐下降

B.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若将温度由25℃提

高到30℃,则a点下移,b点右移,d点下移

C.丙图中细胞呼吸的有关曲线是在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且无光前提下测得并绘制的

D.甲图曲线中B-C段叶肉细胞内C3的含量先减后增

4、已知某种双子叶植物的阔叶和窄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对该植物的某个种群进行调查,发现有50%的植株表现为窄叶,50%表现为阔叶。

随机从该种群中分别取两种性状的足够样本让其自交,发现约有30%阔叶植株的子代出现窄叶植株,而窄叶植株的子代未发现阔叶植株。

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阔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差异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B.原种群中阔叶基因的频率等于窄叶基因的频率

C.对该种群进行调查时最适合采用样方法

D.原种群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约占50%

5、下列对于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

B、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

无水乙醇的作用不是作为层析液分离色素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应选择有丝分裂各期细胞以观察其分裂特点

D、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操作为:

解离

染色

漂洗

制片

观察

6.在人为干预下,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恢复过程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如下图[单位为103kJ/(m2·a)]。

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这场地震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受到的影响最小

B.流入该系统的总能量为110×103kJ/(m2·a)

C.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3.3%

D.各级消费者同化量中都有一小部分能量通过自己的粪便流给了分解者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钠、钾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应该在水中密封保存

B.某气体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2

C.Al(OH)3、NaHCO3和CaCO3均能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D.为了延长钢闸门的使用寿命,可将其与电源正极相连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食用冰糖和植物油的主要成分分别是蔗糖和甘油

B.纤维素和光导纤维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苯与液溴反应、苯与氢气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D.鉴别甲烷和乙烯,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含碳2.4g的CO2和CO混合气体中,分子总数为0.2NA

B.1L0.1mol·L-1NH4Cl溶液中,阴离子的个数为0.1NA

C.标准状况下,33.6LN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D.35.0gCH2=CH2和环丙烷(C3H6)的混合气体中,氢原子数为5NA

10.分子式为C4H8且含一个支链的链状有机物的二氯代物可能有(不考虑顺反异构)

A.4种B.5种C.6种D.7种

11.已知0.1mol·L-1CH3COOH溶液的pH=3,溶液中存在CH3COOH

CH3COO-+H+,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水稀释,溶液中

将减小

B.加水稀释100倍时,溶液的pH=5

C.升温或加入少量NaOH(s)均促进电离,其电离常数不变

D.加NaOH溶液,当混合液的pH=7时,溶液中c(Na+)>c(CH3COO-)

12.下图为CO2电催化还原为碳氢化合物的工作原理示意图,用一种钾盐水溶液作电解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作时,铜片作阴极

B.工作时,K+向铜片电极移动

C.工作时,铂片上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

O2↑+2H2O

D.若CxHy为C2H4,则生成1molC2H4的同时生成2molO2

13.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和Z处于同一主族,且Z的单质可与冷水反应生成X的单质。

Y元素可分别与X、Z元素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

1和1:

2的化合物,而W最外层电子比Y最外层电子多1个。

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Y在地壳中的含量最高

B.由X、Y和W三种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有2种

C.X、Y、Z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与W2反应,产物是盐和水

D.在Y与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人四个选项中,14、16、17、18、21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5、19、20题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下列有关物理学史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论段

B.库仑得出库仑定律并用扭秤实验最早测出了元电荷e的数值

C.开普勒在研究行星运动规律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D.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得出电磁感应定律

15.如右图所示,I,II分别是甲、乙两小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

运动的v-t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判断

A.甲、乙两小球作的是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同

B.两球在t=8s时相距最远

C.两球在t=2s时刻速率相等

D.两球在t=8s时相遇

16.如图所示,在斜面顶端的A点以速度v平抛一小球,经t1时间落到斜面上B点处,若在A点将此小球以速度0.5v水平抛出,经t2时间落到斜面上的C点处,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B:

AC=2:

1

B.AB:

AC=4:

1

C.t1:

t2=4:

1

D.t1:

t2=

1

17.矩形导线框abcd放在匀强磁场中静止不动,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

设t=0时刻,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则在0~4s时间内,图乙中能正确反映线框ab边所受的安培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规定ab边所受的安培力向左为正)是

 

18.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

10,接线柱a、b接在电压为u=22

sin(100πt)

V的正弦交流电源上,R1为定值电阻,其阻值为100Ω,R2为用半导体热敏材料制成的传感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

s时,a、b两点间电压的瞬时值为11V

B.t=

s时,电压表的读数为220V

C.当R2的温度升高时,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不变

D.在1分钟内电阻R1上产生的热量为2904J

19.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卫星发射成功。

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为嫦娥三号实现月面软着陆开展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继续进行月球科学探测和研究。

如图所示,嫦娥二号卫星的工作轨道是100公里环月圆轨道Ⅰ,为对嫦娥三号的预选着陆区——月球虹湾地区(图中B点正下方)进行精细成像,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二号卫星实施了降轨控制,嫦娥二号在A点将轨道变为椭圆轨道Ⅱ,使其近月点在虹湾地区正上方B点,距月面大约15公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二号卫星在A点的势能大于在B点的势能

B.嫦娥二号卫星变轨前后的机械能不相等

C.嫦娥二号卫星在轨道Ⅰ上的速度大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D.嫦娥二号卫星在轨道Ⅱ上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轨道Ⅰ上的加速度

20.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传送带上由静止释放,传送带由电动机带动,始终保持以速度v匀速运动,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物体过一会儿能保持与传送带相对静止,对于物体从静止释放到相对传送带静止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动机多做的功为

B.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为

C.电动机增加的功率为

D.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

21.如图,在匀强电场中有一

,该三角形平面与电场线平行,O为三条中线AE、BF、CD的交点。

将一电荷量为2.0×10-8C的正点电荷从A点移动到C点,电场力做的功为6.0×10-7J;将该点电荷从C点移动到B点,克服电场力做功为4.0×10-7J,设C点电势为零。

由上述信息通过计算或作图不能确定的是

A.匀强电场的方向

B.O点的电势

C.将该点电荷沿折线AOD由A点移到D点动能的变化量

D.过A点的等势线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1题,共129分)

22.(6分)某同学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

①摆好实验装置如图。

②将质量为200g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

③在质量为10g、30g、50g的三种钩码中,他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g的钩码挂在拉线P上

④释放小车,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出一条纸带。

⑴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较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

1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0cm.②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00m/s。

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算出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J。

⑵此次实验探究结果,他没能得到“恒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显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忽视了各种产生误差的因素。

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帮助分析一下,造成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说出两种可能):

23.(9分)在“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的实验中,需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流表的内阻,步骤如下:

①接通S1(S2未接通),调节R1,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

②再接通S2,调节R2,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1/3;

③读出R2的阻值,可得到rg=(填表达式)已知电源的电动势为3V,内阻不计;电流表满偏电流为500μA,其内阻约在100Ω左右。

实验室配有的可变电阻有:

A.电阻箱(0~999.9Ω)B.滑动变阻器(0~200Ω)

C.滑动变阻器(0~10KΩ)D.滑动变阻器(0~100KΩ)

⑴电路中R1应选   ,R2应选    。

(填序号)

⑵上述实验中电流表内阻的测量值和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

⑶如果测得该电流表阻值为100Ω,要将其改装为量程为3V电压表,应联一个阻值

为 Ω的电阻。

24.(14分)中央电视台曾经推出过一个游戏节目——推矿泉水瓶.选手们从起点开始用力推瓶一段时间后,放手让瓶向前滑动,若瓶最后停在桌上有效区域内视为成功,若瓶最后不停在有效区域内或在滑行过程中倒下均视为失败.其简化模型如图所示,AC是长度为L1=5m的水平桌面,选手们可将瓶子放在A点,从A点开始用一恒定不变的水平推力推瓶,BC为有效区域.已知BC长度为L2=1m,瓶子质量为m=0.5kg,瓶子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某选手作用在瓶子上的水平推力F=20N,瓶子沿AC做直线运动,(g取10m/s2)假设瓶子可视为质点,那么该选手要想游戏获得成功,试问:

⑴推力作用在瓶子上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多少?

⑵推力作用在瓶子上的距离最小为多少?

 

25.(18分)如图甲所示,竖直挡板MN的左侧空间有方向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和垂直纸面的水平匀强磁场,电场和磁场的范围足够大,电场强度的大小

,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

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选定磁场垂直纸面向里为正方向,在

时刻,一质量

,带电荷量

的微粒在O点具有竖直向下的速度

是挡板MN上一点,直线

与挡板MN垂直,取

求:

⑴微粒下一次经过直线

时到O点的距离。

⑵微粒在运动过程中离开直线

的最大距离。

⑶水平移动挡板,使微粒能垂直射到挡板上,挡板与O点间距离应满足的条件。

 

26.(15分)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被广泛应用于电气、轻工、机械制造和国防工业等。

Cu2O与H2SO4能发生反应:

Cu2O+H2SO4

Cu+CuSO4+H2O。

(1)用实验法确定某温度下Cu(OH)2固体的分解产物。

实验时称取9.8g

Cu(OH)2样品,将该样品在坩埚中加热分解,冷却至室温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为

7.6g,该固体的成分及质量为______________,若将所得固体溶于足量稀硫酸,所得

固体质量为____________g。

(2)冰铜(主要含Cu2S和FeS等)是冶炼铜的理想原料。

高温下利用冰铜冶炼金属铜的反应主要有

①2Cu2S+3O2

2Cu2O+2SO2和②2Cu2O+Cu2S

Cu+SO2↑。

若得到1mol单质铜,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反应②中氧化剂为______。

(3)Cu可以溶于稀硝酸,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惰性电极电解200mL1mol·L-1的CuSO4溶液(电解过程中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阳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阳极收集到标准状况下112mL气体,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4分)

能源短缺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泛地开发和应用前景。

(1)工业上一般采用下列两种反应合成甲醇:

反应Ⅰ:

CO(g)+2H2(g)CH3OH(g)ΔH1

反应Ⅱ:

CO2(g)+3H2(g)CH3OH(g)+H2O(g)ΔH2

①上述反应符合“原子经济”原则的是_______(选填“Ⅰ”或“Ⅱ”);

②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Ⅰ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由表中数据判断ΔH1______0(选填“>”“=”或“<”),根据该反应特点,此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______(选填“高温”“低温”或“任何温度”)

③某温度下,将2molCO和6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CO)=0.2mol·L-1,则CO的转化率为_______。

(2)合成气经压缩升温后进入10m3甲醇合成塔,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反应Ⅰ进行甲醇合成,T1℃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60。

此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CO和H2,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见下表。

物质

H2

CO

CH3OH

浓度/mol·L-1

0.2

0.1

0.4

①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

v正____v逆(选填“>”“<”或“=”)

②若其他条件不变,在T2℃反应10min后达到平衡,c(H2)=0.4mol·L-1,则该时间内反应速率v(CH3OH)=_________。

(3)生产过程中,合成气要进行循环,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4分)1,2-二溴乙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中可通过乙烯和溴制备1,2-二溴乙烷。

其反应原理为CH3CH2OH

CH2=CH2↑+H2O、

CH2=CH2+Br2

BrCH2CH2Br。

已知:

①乙醇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140℃时脱水生成乙醚,乙醚的熔、沸点分别为

-116℃和34.6℃。

②1,2-二溴乙烷的熔、沸点分别为9℃和132℃。

实验室用少量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1,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中,为了减少副产物乙醚的生成,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并除去装置A中的酸性气体,C、D、E中分别装有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和___________,其中C中可以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有人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够严密,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制得的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Br2,最好用NaOH溶液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去所得产物中的少量乙醚,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酒精灯、锥形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过程中需要用____________(填“冷水”或“冰水”)冷却装置F,请说明冷却的目的和选择上述冷却试剂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8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在食用苹果、梨过程中,常会看到鲜嫩的果肉很快就变成暗褐色,这是这些植物细胞里存在的酚类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

本来植物细胞里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但若组织细胞受损或衰老,结构解体时,酚氧化酶便有机会与酚类底物接触而使底物氧化成棕褐色的物质。

材料所述“本来植物细胞里酚氧化酶与酚类底物是分开存放的”这一现象是由于细胞内具有▲的缘故。

这种“分开存放”的现象也表明细胞的这种结构对于物质的通过具有▲的特性,而这种特性本质上是由细胞内的▲决定的。

细胞含有酚氧化酶,人们利用酚氧化酶的特性可加工制作商品。

例如,红茶制取过程

中必须有“将细胞揉破”的关键过程(红茶颜色为褐色),揉破细胞的目的可能是▲;绿茶制取过程中必须有热锅炒制的关键过程(绿茶颜色为绿色),热锅炒制的目的可能是▲。

科学家通过对肺癌细胞系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茶多酚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该过

程▲(填有或无)新蛋白的合成。

酚氧化酶和茶多酚最可能分别存在于植物细胞的▲中(填细胞器)。

“酒壮英雄胆,茶引学士思”,说明茶能触发文人创作激情。

“茶引学士思”所涉及的主要是人体大脑皮层中的▲中枢。

30.(14分)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

探究单侧光使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

 

某同学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时,进行了示意图一所示的实验,你从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          ,试分析获得这一结论的▲         。

另一同学做了示意图二所示的实验设计,将经过示意图二甲处理后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切面上(见图二乙),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①若乙中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说明单侧光使生长素转移了;

②若乙中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说明单侧光使生长素分解了。

 

实验假设:

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

实验材料:

小麦胚芽鞘,刀片,琼脂薄片若干。

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预测:

见示意图三。

实验结论:

实验假设成立。

①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三中的实验结果

预测是错误的,你认为正确的现象应该是▲           ,

理由是▲                        。

②还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三并不能得出实验结论,他画了实验设计示意图四中的一部分,请你将示意图四补充完整:

在甲方框中画出与胚芽鞘尖端有关的图,在乙方框中画出实验结果预测图。

 

31.(9分)现有如下品系特征的几种果蝇,已知表中所列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

研究人员通过裂翅品系与其他品系果蝇的杂交实验,阐明了裂翅基因的遗传规律。

请分析并回答:

(1)若要确定裂翅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可将裂翅品系与野生型进行正反交实验,若正反交实验结果▲,则可确定裂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科学家通过实验确定了裂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完成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由上述实验可推测出裂翅性状由▲性基因控制。

F1裂翅品系自交后代中,裂翅品系与野生型比例接近2:

1的原因最可能是▲。

(3)已知黑檀体性状由3号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若要对裂翅基因进行进一步的染色体定位,现选择

(2)中裂翅品系与黑檀体品系进行杂交,其子一代(F1)表现型及比例为▲。

将F1中▲雌蝇与黑檀体直翅雄蝇进行交配产生后代。

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说明裂翅基因不在3号染色体上;若后代只出现▲种表现型,则说明裂翅基因在3号染色体上,且在生成配子时未发生交叉互换。

32.(8分)某学校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

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

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定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图2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实验一中:

两植物在前0-10min内合成有机物的量是AB(▲填<﹦>),这期间影响A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叶肉细胞内C5含量会▲。

实验二中:

假若每日光照12小时,且给予的光照强度一直为bxklx,则一昼夜中A植物吸收CO2的量为▲mg/m2,B植物吸收CO2的量为▲mg/m2。

A、B植物之间的差异体现了▲多样性,如果A、B两种植物处于同一森林群

落中,则在垂直结构的上、中、下层分布中,A植物最可能位于▲层,群落的这种垂直结构的意义在于▲。

(二)选考题:

共45分。

请考生从给出的3道物理题、3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

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

如果多做,则每学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物理选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