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2867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3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docx

湖北省孝感市届高三第一次统考试题语文

湖北省孝感市2019学年度高中三年级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全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综合题中的非选择题和作文题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相对应的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孝悌(tì)繁文褥(rù)节属(zhǔ)文炙(zhì)手可热

B.崔嵬(wéi)博闻强识(zhì)膏粱(liáng)屏(bǐng)声敛气

C.盘恒(huán)锱铢(zhū)必较玷(diàn)辱虚与委蛇(yí)

D.枕藉(jiè)噤(jìn)若寒蝉央浼(miǎn)义愤填膺(yīng)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身边出现了一种流行的态度:

对动机的置疑。

一旦某个话题或现象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

又在“炒作”吧?

B.二战期间,德国纳粹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无比深重的灾难,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对法西斯的暴行更是没齿难忘。

C.德国诗人歌德作《浮士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

D.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新春音乐会上,被誉为“神曲歌手"的龚琳娜带着一首“曲调依旧怪异、歌词依旧诡异、眼神依旧神奇”的台湾民谣《丢丢铜》再次在杨洪基、朱明瑛、谭晶、戴玉强等众多歌唱家中鹤立鸡群。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可否认,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否得到光大,不是取决于它吸收多少外来的精华,而是决定于这个民族优秀的文化是否得到很好的传承。

B.今年的4月22日是第38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确定这样一个主题,目的是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

C.日前,记者从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院了解到,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5号正在加紧论证系统方案和攻关关键技术,预计2019年完成首飞。

D.“屈原投江”“牛郎织女”“登高赏菊”等优美传说对现在的青年越来越陌生,看来我们要加强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宣传。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很大型的超市”“很雪白”是不是正确的说法?

“空穴来风”原来指什么?

“前三甲”到底是不是前三名?

在种种疑问中,你恐怕需要看看这样一本书:

《缺失的语文课——那些被你轻视的常识》。

B.要把浓缩了的东西“泡”开,这是诗歌鉴赏中必经的一道“工序”(对于别的文体,这不是必需的,因为它们通过详尽的文字尽可以把内容讲清楚)。

C.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再到人才强国战略……我国教育实现了一次次历史跨越,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D.眼下正值螃蟹膏肥黄满,和往年相比,今年市场上热炒的不是一只只活螃蟹,而是一张张的“纸螃蟹”——即螃蟹礼券。

5.下列对文学名著有关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在与曹操的当阳之战中失利,迅速采取联吴抗曹的政策。

诸葛亮舌战群儒,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

于是,赤壁之战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蒋干中计、草船借箭、曹操赋诗、借东风等,高潮迭起。

(《三国演义》)

B.宝玉去探望生病的黛玉。

黛玉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莺儿说这与黛玉项圈上的字是一对。

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红楼梦》)

C.残废畸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被绑在广场上示众,在烈日下口渴难忍,遭受围观者的嘲笑和辱骂,只有爱斯梅拉达不计前嫌,把水送到他的嘴里,使这个看起来愚钝无比的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巴黎圣母院》)

D.堂吉诃德第一次出游被打得满身是伤,爬不起来,被好心的邻人送回家里。

他的家人痛心他竟被骑士小说毒害到这等程度,就找来本村神父和理发师把他书房里的骑士小说付之一炬,并骗堂吉诃德说是魔法师摄走了他的骑士小说。

(《堂吉诃德》)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南水北调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竺可桢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南水北调在我国是有充分的必要性,而且也是可能的。

我国是世界上径流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年约27000多亿立方米,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巴西及苏联。

但这样多的径流资源在我国地区上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3%,而径流量却占全国径流总量的70%;华北与西北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1%。

而径流量只占全国径流总量的7%左右。

我们知道,黄河流域和内蒙古、新疆都具有丰富的地下矿藏和很大的农牧业发展潜力,如能引长江所不急需之水以补益黄河,不仅可保证黄河中游的农田灌溉,而且将使具有优越梯级开发条件的黄河干流的发电量大大增加,从而使我国北方的工业动力问题得以满足。

又如我国的内蒙古草原地带,有广大而肥沃的土地资源,煤铁矿藏都很丰富,但由于水源缺乏,目前还只能以发展畜牧业为主。

如果能引水灌入内蒙古草原,则将使我国这块广大地区变为粮食基地,并使牧场单位面积的养畜量大大增加,也能满足这里工矿业和城市的用水。

我国广大的西北干旱区,虽然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以引用,但水量有限,即使能充分利用,也不能解决全部可垦荒地变为农田的用水问题。

更由于水土资源的分布不平衡,许多地区缺水情况更为严重,尤其是还要考虑到治沙任务,将更加需要大量的水源。

南水北调虽有充分的必要性,但是否有可能性呢?

我们知道,我国西南地区地势高峻,是我国许多主要河流的发源地,地表径流比较丰富。

从这个地区的目前需要来看,用水量都不大,相形之下径流资源是较多的。

由于各河上游地势均在二三千米以上,因而提供了向北引水的可能性。

当然,这个任务的实现不是短时间的事,这是一项极为艰巨而繁重复杂的任务。

因为引水地区如川西、滇北均是山高谷深,许多工程要在人烟稀少、地高天寒、交通困难的条件下进行。

加之引水路线又处在地震强度很大的地带,许多地方受着山崩滑坍、泥石流的威胁,不但工程浩大,而且维持艰难。

南水北调对我国南部地区是否会产生不利影响呢?

我认为是受损不大、受益不小,江水北调后,长江流域的水力发电要受到损失,但长江上游的水减少后将会对其中下游产生良好的效果。

中国南部地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引水以后基本上不致影响航运和工农业的用水,并且可以减轻泛滥的威胁。

至于三峡的发电量虽然受到影响,但这些水量引向北流将在引水河道的各个梯级上发电,可使电力在地区的分布上做到比较均匀,同时减少三峡水库的淹没损失。

此外,川康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对这些资源的开发也将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进行南水北调工程中,也将带动我国若干科学部门的迅速发展和成长。

由于这一伟大工程的兴建,将涉及许多科学技术部门,许多复杂问题的解决都会促使该学科的发展,如地震的研究,高坝建筑和高水头发电,泥石流、滑坍的防止等一系列问题。

同时南水北调涉及的流域很多,许多都是我们没有作过科学考察的地区。

为了作好跨流域的规划,就需要对整个有关地区的自然资源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这样也就会推动整个地质学部门、生物学部门以及经济科学部门向前发展。

此外,南水北调这一大规模改造自然工程完成后,将由于地面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引起一系列自然条件的变化,如自然景观、水分循环(特别是小循环)、气候条件(特别是小气候)等,在这些变化中又将要求我们开展改造自然实施效应的研究,以便预测将来整个地区的变化情况。

因此,南水北调这一伟大工程。

在科学上也有它重大的意义。

(选自《天道与人文·改造自然》,有删节)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国虽是世界上径流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水利资源的分布却是很不均匀的。

B.西南地区地表径流丰富、径流资源较多、径流地势较高,为引水北来提供了可能。

C.川康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南水北调对这些资源的开发也将创造良好的条件。

D.作南水北调规划之前,需要对整个有关地区的自然资源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7.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水北调后,全国的水力发电总量要受到损失。

B.南水北调将减轻长江流域江水泛滥的威胁。

C.南水北调可以使水电在地区的分布上比较均匀。

D.南水北调可以减少三峡水库的淹没损失。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南水北调工程在科学上的重大意义的一项是

A.南水北调工程可带动我国若干科学部门的迅速发展和成长。

B.南水北调工程能推动地质学、生物学以及经济学等学科向前发展。

C.南水北调工程将由于地面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引起一系列自然条件的变化。

D.南水北调工程有利于我们开展改造自然实施效应的研究。

9.本文充分论述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假如让你作为一名参加南水北调工程听

证会的代表,请你根据文中没有谈到的、但又是普通百姓所关心的问题,提出与南水北调

工程有关的三个问题以供专家解答。

答: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醒心亭记

曾巩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

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

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

“闻说游湖棹,寻常到此回。

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

”噫!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

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

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

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

今同游之宴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

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

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选自《古文观止》,略有改动)

【注】本文作者“曾巩”与文中提到的“欧阳公”(即当时被贬为滁州太守的欧阳修)和“韩子退之”(即韩愈,字退之)同为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公作州之二年作:

担任。

B.以见其名义见:

说明。

C.草树众而泉石嘉众:

繁茂。

D.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憾:

遗憾。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

①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

③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

④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

⑤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

⑥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

A.①②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为“丰乐亭”作记,而让曾巩为“醒心亭”作记。

B.“醒心”这个亭名是韩愈根据那里的风景可使游人“其心洒然而醒”来命名的。

C.曾巩认为欧阳修的快乐不在于一山一水,而在于天下富足太平,学者成才。

D.作者把能与欧阳修同游作为幸运的事情,因为欧阳修是个不可多遇的优秀人物。

四、(24分)

13.请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3分)

译文:

(2)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

(3分)

译文:

(3)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4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书事

王维

轻阴阁①小雨,深院昼慵②开。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唏③。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注】①阁:

同“搁”,停止的意思。

⑦慵:

懒得的意思。

③唏:

晒干的意思。

(1)两首诗中各有两个字点明了该诗写景的角度,王诗是▲,裴诗是▲。

(2分)

(2)两首诗是从怎样不同的角度来写景的?

(2分)

(3)两首诗虽然所写景物各不相同,但在写法上却极为相似,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15.填空。

(6分)

(1)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在《登高》中百感交集地吟出“①,百年多病独登台”。

白居易《长恨歌》的结尾句“②,此恨绵绵无绝期”,用一语双关讽喻了唐玄宗的重色误国。

(2)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③。

”因此,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劝诫统治者说: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④,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别里科夫是俄国小说家⑤塑造的一个经典人物形象。

《桥边的老人》的作者是美国小说家⑥。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人生的春

池莉

有一种春,是无法守候的。

这就是人生的春。

人生的春往往与年龄没有关系,却只是一种苏醒。

这样的苏醒,如偏僻乡村篱笆上的野玫瑰,花朵开得烂漫,意象上却单单只有光明,简单,敦厚与宁静。

不要以为意象上的光明,简单,敦厚与宁静容易得到。

更不要以为有了偏僻乡村,目的就八九不离十了。

不是的。

这种意象不是浅显的看图说话。

能够形成这种意象的,要木篱笆,要野玫瑰,要好阳光,要一道碎石小路,从篱笆下面蜿蜒伸出,远远地,远远地深入到了起伏的山坡,要山坡上有茂密的针叶林,要林子里淡淡地散发着松香。

说的是人呢,说的是人生的春呢,因此这样的比喻也就是说:

人生的春,天衣无缝,浑然大气,是先天的天地精华与后天的着意磨砺融会贯通了。

用一种更加日常的话来说,人生的春便是一种懂事。

有一句成语,叫做“少不更事”,可见懂事需要经历,经历需要时间。

这就是熬了。

这个“熬”的意思相当于中草药制作汤药的那个“熬”:

煎熬。

于是,可以说,意象是煎熬出来的,苏醒是煎熬出来的,人生的春是煎熬出来的。

玄妙的是,需要多久的煎熬呢?

法海和尚,老得白胡子一大把,也还是无法彻底圆通,喜欢纠缠白娘子和许仙的家庭婚姻之事。

六祖慧能,3岁丧父,自小卖柴养母,连文字都不认识,偶然得闻佛语,于刹那间便明心见性,立刻出家,然后修成正果。

像我这样,写作半辈子,也算受了不短的煎熬,且不谈自己的写作,单说艺术鉴赏方面,在十余年前,我就觉得自己也算是知春了。

不少著名作家的作品,看上去或巍峨,或工整,或灵动,或俊秀,诠释一个什么道理,都披挂在作品的形式上,十分易于让评论家一眼就看出好了。

这些艺术家和评论家都在玩可爱,装童稚气,于大庭广众之下,一个人假装很复杂地把玩具藏起来,而另一个人假装很深刻地找到了它。

这种把戏非常容易迷惑具有发言能力、并且乐于表现发言能力的泛知识阶层。

大家一热闹一追捧,一伙子人都可以轻而易举获得名利。

于此,我会马上露出不屑甚至公开厌恶。

我要求文如其人,要求道德文章真而不伪。

也就是十余年前,我的态度是坚决的激烈的,我会忍不住要与人争论,乃至一言不和便会拂袖而去。

我坚信自己看得懂作品也看得出人品。

大约是在五年前左右吧,我的坚信开始动摇。

后来我想明白了,便知道自己最多也就只有一部分的知春。

我可以肯定自己的只有两点,一是有了一些阅读经验,二是有了自己阶段性的艺术标准。

别的,就不能被肯定了。

我道行再深也就是一个法海和尚,远远不是六祖慧能。

还是要把知春放在人的范畴检验,哪怕仅仅是鉴赏艺术作品。

正如烧秋一般,若是一把大火烧尽所有季节带来的芜杂繁复,深秋的田野袒露出来的,就是单纯的田野。

就这一个道理,一个极其简单明确的道理,足可教我知春。

这就是:

我可以拥有自己的鉴赏经验与艺术标准,但是我却不可以拿自己的经验与标准当作正确本身。

事实上,偏偏我们太容易把自己当作正确本身。

我们一不小心就会疾恶如仇,因为那是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被灌输到血液中的美德标准,我们会非常自然地去苛责、要求和打击别的人。

原来我要说的,还就是我自己,是我自己渴望知春。

那一天上午,我在阅读以赛亚的书,下午我在菜地里干农活。

当家家户户炊烟升起的时候。

我倚靠在篱笆上休息,目光散漫地随着炊烟望到了灰蓝色的天空。

武汉深秋与初冬的晴空是这样的好,颜色是很贵族气的灰蓝,温润又傲慢,空间却有着童话一般的神秘高远和无尽辽阔,万里无云又似一个能干俏女人晾晒出来的洁白床单,有说不出的洗练与明亮。

好东西往往就是有气魄,就是要这样地打动人心。

我心一动,便有了心得:

我得先于一切地承认,人的观念、喜好、志趣与理想都是没有通约性的!

这么筒单的一句话,以我愚钝的资质,悟也用了十余年,想要修养成为人生的态度,还不知道需要经历多少年煎熬了。

还敢比法海呢,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善男子善女人罢了。

原来,人生的春是这样地难得啊。

(选自《熬至滴水成珠》,有删改)

1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者池莉在十余年前就觉得自己知春了,但是后来觉悟到自己最多只是部分知春,要想真正达到人生的春天还需要不断“煎熬”自己。

B.人生的春往往和年龄没有关系,但是“少不更事”却又说明一个人要想知春,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做到。

C.作者不赞成对不好的艺术作品嫉恶如仇,主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将学会包容作为一种人生态度。

D.作者所写的春天有野玫瑰烂漫地开放,作者笔下的秋天有烧秋的火红。

这都是在用一种烘托的手法,烘托出人生的春需要灿烂辉煌。

17.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法海和尚和六祖慧能,请简要说明其在文章中的作用或意义。

(4分)

答:

18.作家池莉的文章语言很有特色,请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作具体赏析。

(5分)

答:

19.结合全文,谈谈什么叫“知春”,怎样才能达到“知春”?

(6分)

五、(12分)

20.请用词组形式构成的—句话来概括下面一段讲话内容的核心精神。

(不超过10个字)(4分)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鸿忠最近在武昌召开的省直机关动员大会上强调:

针对少数地区和机关干部中存在的精神之庸、能力之庸、责任之庸的“三庸”现象和不负责、不尽责、不担当的“三不”问题,要在全省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

治庸问责,必须在严格问责、严肃追责上动真格、够力度。

“只打雷不下雨”不行,光靠“和风细雨”式的说服教育也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刮大风”“打大雷”“下大雨”。

要敢治、狠治、大治、重治,针对“非常之人”采取非常之举。

否则就会贻误湖北科学发展,愧对荆楚人民的厚望。

核心精神:

21.在下面的横线处仿写两个恰当的语句,使前后语句连接顺畅,形成排比。

(4分)

在我们悠久的人文历史上,潇洒的高人雅士不可胜数。

他们的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的“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有曹孟德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潇洒,有▲的潇洒,有▲的潇洒……他们的潇洒,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显露了非凡的个性,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为举止。

仿写:

22.苏轼评价王维(字摩诘)的诗画作品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例如《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一诗,句句都蕴含着诗情画意。

请你把其中两句诗的诗情画意用语言描述出来,要求:

①想象合理,画面色彩感强;②语言简明、生动,每幅画面描述的字数不超过35个字。

(4分)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七、(60分)

23.请以“一念之间”为题写一篇作文。

(60分)

要求:

①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

④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