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3011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0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docx

苏州工业园区总体设计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首期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告

第1章苏州市概况

1.1天然环境

苏州市域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178平方公里(包括14.2平方公里的古城)是属于市区。

苏州境内位于太湖东部的地区,包括苏州市本身,地势基本平坦。

太湖(2,425平方公里)位于苏州市以西15公里,它汇集了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安徽南部的水流,并由多条河道将水注入长江和大海,五千年前这里还是东海,所以在苏州境内有众多的湖泊、河流和水道与太湖连接。

这种纵横交错的河道网络有助于灌溉和运输,同时也能调节长江和太湖的水量和水位。

这些风景怡人的水道和湖泊,也使苏州成为众所皆知的“东方威尼斯”。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上海以西最邻近的城市,它的西部是无锡和常州,南部与浙江的嘉兴和湖州毗邻,北部长江对岸是南通市。

京沪线铁路和京杭大运河都经过苏州市,此外,完善的公路网络和众多的河流/水道网络也提供了前往苏州的水陆交通途径。

1.2人口

苏州市在1992年拥有总人口567万人。

其中:

市区人口856,700人,自1975年以来,苏州市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1.85%,虽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开始下降(平均增长率是每年1.5%),但是随着苏州市的经济活动增加,外来人口涌人,这里的人口增长率相信会升高。

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对苏州市人口的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这和苏州地区的情形相反,苏州地区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来自自然增长。

苏州市参与劳动者总数约占总人口的60,这和中国其他主要城市相似,如下表所示:

 

沿海开放城市合计

天津

上海

宁波

福州

广州

苏州

面积(平方公里)

16,646

4,276

750

1,033

1,043

1,444

178

建成区土地面积

1,394

336

254

63

51

182

60

总人口

28,737

5,809

7,862

1,095

1,308

3,620

857

非农业人口

22,401

4,611

7,528

562

891

2,953

723

社会劳动者人数

(千人)

[占人口的比例]

16,891

[58.8%]

3,334

[57.4%]

4,387

[55.8]

729

[66.6%]

797

[61.0%]

2,212

[61.1%]

517

[60.3%]

第一产业

 

1.721

(10%)

221

(7%)

63

(1%)

196

(27%)

99

(12%)

253

(11%)

30

(6%)

第二产业

 

8,959

(53%)

1,950

(58%)

2,655

(61%)

327

(45%)

398

(50%)

946

(43%)

320

(62%)

第三产业

 

6,211

(37%)

1,163

(35%)

1,669

(38%)

206

(28%)

300

(38%)

1,013

(46%)

167

(32%)

上海、天津和苏州的劳动力中少于10%是从事第一产业(比如农业和渔业),大约60%从事第二产业(比如制造业),30-40%则从事第三产业(比如零售业、酒店和金融业)。

1.3城市发展形式

苏州是中国一大古城,以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迹以及秀丽的风景而著称。

古代的苏州市建于公元前514年,建城的地点就在目前14.2平方公里古城的所在地。

传统的城市格局以及独特的道路/河道系统大部分都被保留了下来。

1981年,中国宣布将苏州市列为重点保护的历史与文化名城,及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沿海开放地区。

随着苏州的迅速发展,古城的基础设施已经显得不足,不适应经济和人口增长的步伐。

在保护历史古城,同时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宏观规划目标这个基础上,苏州已经将古城指定为历史和文化中心,主要用于发展传统工业以及旅游业,在古城的西部,一个面积26.5平方公里,称为“新区”的地区已经获得相当的发展,以适应该市不断增长中的经济和新时代的需求。

域西新区由大运河划分为河东和河西两部分,河东主要是住宅区,河西则用于国家批准的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在苏州市以西,靠近著名的太湖边的地区,也已经获得批准发展为国家旅游度假区。

苏州市的城市发展至今主要都是向西朝太湖方向延伸,以致古城在整个城市化发展地带中处于偏东的位置。

第2章拟议结构图

由苏州市联合新加坡商业集团和政府机构共同在该地区发展一个新园区这个概念,是在1992年10月提出。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以创造一个能与现有的苏州市完美结合的现代化园区为主要目标的引导下制定了一个概念结构图。

在和苏州市城市规划局等有关的单位,以及新加坡裕廊环境工程公司和驷马国际私人有限公司讨论之后,拟议的结构图和第一期初步规划图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

2.1地段选择

苏州工业园区的拟建地段(见苏州市地图)是根据以下原因而加以选择:

位置优越,具备多项优势:

——和上海的经济成长相辅相成;

——位于联系上海和内地城市的主要铁路和公路运输走廊上;

——位于联系杭州和北京的大运河边;

——优美的太湖风景区具有发展旅游和康乐活动的潜能。

·由于该市目前正在向西(河东与河西)伸延发展,因此逻辑上应该向东发展,以平衡城市的扩张,这样古城才可继续保留,作为苏州的中心地。

·这个地区的公路、铁路和河道运输系统都很发达。

·苏州工业园区占据策略性位置,往来上海苏州的游客都能清楚地看见这个地区,园区的设计可被充分的利用,以产生最大的视觉冲击。

2.2边界和地段情况

拟建中面积大约70平方公里的苏州工业园区,就在古城以东,与古城相邻。

它北界娄江,南临黄天荡、独墅湖。

斜塘河和吴凇江,东部则是青秋浦。

苏州工业园区的拟定边界是针对地段的局限、机会、交通便利程度和行政等因素仔细考虑并和苏州当局讨论后而拟定的。

这块土地地势较低,目前是用于农业生产,由多条河道进行灌溉。

这个地段内有多个乡村群落(较大的村镇包括斜塘、跨塘和胜浦),由单层的和双层的农屋组成。

一些小工厂座落在机场大道和312国道沿线以及较大的村镇内。

务农人口大约是每平方公里787人。

在这块苏州工业园区中有3个主要水域:

金鸡湖、白荡和沙湖,其中以金鸡湖的面积最大,达720公顷。

地段中可通航的河流/河道包括娄江、吴凇江、相门塘、葑门塘/斜塘江、娄斜线、青秋浦和风凰泾。

河道中较主要的是娄江和吴凇江,前者流入苏州/上海边界处的长江河口,后者流入上海市,然后流进黄埔江中。

通过吴凇江,苏州就能和上海的港口取得联系。

在苏州工业园区南部的机场大道是拟建地段中除312国道以外的又一条主要公路。

连接这个地段和古城的公路包括葑门路/苏斜路(这条路的延续就是机场大道)和相门路。

不过,两地之间的公路联系也可利用较北处现有的312国道和在建中的沪宁高速公路和西部现有的东环路,此外,高速公路还可以在适当的地点建造连接沪宁高速公路和拟建苏杭高速公路。

2.3规划概念(见拟议结构图)

在对实体和社会特性,经济增长潜能,苏州市的发展趋势,以及拟建地段的优劣进行研究之后,我们制走了以下的目标与策略以指导工业园区的规划工作。

目标             策略

加强具有历史意义   ●向城市的东部延伸,以平衡城市的扩展形式。

的苏州市的地位。

   ●在现有的城市旁建造一个现代化的新商业中心,减

           轻古城所面对的发展压力,从而辅助这个历史城市

           继续扮演苏州的文化和行政中心的角色。

作为60万人口的家   ●创造一个良好的居住与工作环境。

园。

         ●提供足够的和种类多样化的住屋。

           ●提供良好的社区设施和基础设施,从而改善居住环

境。

在商业、文化和其   ●为60万人口和范围更大的苏州地区提供工业、商

他功能方面为新园   业、康乐和文化发展。

区及更广大的地区   ●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以加强商业投资的环境。

提供机会与服务。

为人民和商业提供   ●通过对土地使用进行合理的规划,减少不必要的交通。

高效率的运输。

  

           ●设计市内和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公路和轻轨交通网络

            ,并考虑到自行车交通以及将来会增加的车辆交通

            问题。

创造一个健康、充   ●在对土地使用项目和基础设施分配地段时,考虑并

满活力和独特的城    减少空气、水源和噪音的污染。

市环境。

       ●利用独特的水域特色如湖泊和河道,加强“水城”

            的形象。

           ●通过设计独特的道路格局和街景,并配合翠绿的环

            境,从而创造一个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城市环境。

  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主要采用了以下概念:

●土地的使用是根据明确的功能加以划分:

由清洁的轻型工业围绕着商业中心和居住邻区,使工作地点和必要设施靠近住家。

●商业中心是以分层次方式进行规划。

在第一期地段内的新商业中心同时为园区和整个苏州市服务,在第二和第三期地段内的卫星镇中心为个别的卫星镇服务,所有三个地段内的邻里中心则为邻里居民服务。

●第一期地段内独特的新商业中心以及第二和第三期地段内的镇中心加强了苏州市的中心轴线设计。

这条轴线起于河西新区中心,经过古城的心脏区,连接苏州工业园区第一、第二和第三期的中心。

●规划也包括一个分层次的公路网络,结合现有的公路系统,并进行小规模修改,以提供高效率的交通网络。

贯穿公路将和居住区内的公路分开,以减少对居住环境的干扰。

●适当分配绿色户外空间,以创造一个高素质的居住环境。

●保留足够的土地,以用于建设公用设施,支援这新区。

●保留现有的湖泊和主要河道,以突出苏州“水城”的特色,并提供赏心悦目的景观。

●提供全面的教育和社区设施,如体育设施、小学和中学,公园、医院、文化娱乐中心等,以支援各个邻区和整个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的拟议结构图,目的在于指导这个现代化园区进行具体发展,让它能与现有的城市相结合,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城市实体,同时具备良好的居住和商业环境。

规划概念是在于通过向东建造一个适当的城市格局,并充分与历史古城结合,以平衡苏州市的线性发展。

拟议中的苏州工业园区将发展成三个独特的实体。

●第一期地段:

新式和现代的商业中心,拥有平衡的居住和工业用地。

这个新商业中心将提供现代化和高素质的商业空间,以适应将来蓬勃发展的经济活动,避免古城过度拥挤和需要进行大规模的重建。

这将确保这个古城原址仍被保留为苏州传统的行政和文化中心。

●第二期地段:

为科技中心。

利用水域沿岸的环境和翠绿的景色,提供一个从事研究及开发活动的高科技工业园,以及具有高素质湖滨住屋的优良环境。

●第三期地段:

自给自足的新镇,用于用地较广的轻工业。

在这个地段内也会保留一些土地以建设主要的公用设施和基础设施。

2.4规划参数

●人口

我们假设这个新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要能应付每年2.0%的人口增长需求。

预测的人口增长如下

人口

累计增加

1992

857,134

-

1995

909,597

52,463

2000

1,004,269

147,135

2005

1,108,794

251,660

2010

1,224,198

367,064

2015

1,351,614

494,480

2020

1,492,291

635,157

 

据此估计,拟建的苏州工业园区必须能够容纳60万人口。

基于新加坡的经验,这样的人口总数,足以维持一个提供更多全面设施的区域中心。

●劳工

我们假设参与劳动者总数占总人口的60%。

在这些参与劳动者当中,60%从事工业,25%从事服务业(即办公室职员、零售业员工、酒店和其他金融服务业员工等),其余15%则从事其他领域的工作如交通/通讯、公用事务、建筑和其他服务。

●土地使用标准

新镇原型(不包括工业用地和其他特别用途)的土地使用标准,是以中国城市规划标准为基础(附表1),并结合新加坡的新镇规划和在中国其他规划工作的经验而制定的,

如附表2和3所示。

●各期地段的边界

苏州工业园区规划采用了新加坡的发展经验。

在这70平方公里地段(包括7.2平方公里的金鸡湖)将被划分成3个卫星镇,总人口将达60万人。

在必要时,园区继续向东部扩展。

这3个自给自足的新镇是以下面的方式划分:

.天然/人工特征如河道、湖泊和高速公路,作为各镇之间的边界,容易辨认。

每个镇区的特色,比如第一期地区靠近古城,第二期地区拥有优美的湖畔环境,第三期地区拥有广阔土地。

每个自给自足的新镇的人口介于10万和30万。

拟建的苏州工业园区结构图的主要规划参数总结如下:

2.5拟建用地

拟议的结构图显示64平方公里土地(不包括7.2平方公里的金鸡湖)的宏观用途,如图4所示,土地用途的分配表总结如下: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总共

公顷

%

公顷

%

公顷

%

公顷

%

工业

315

26.9

(525)

32.0

1560

44.0

2400

37.9

生活居住区

.居住

.商业

.公共机构

(405)

310

53

42

(34.6)

26.5

4.5

3.6

(615)

470

40

105

(37.5)

28.5

2.5

6.5

(860)

655

55

150

(24.5)

18.5

1.5

4.5

(1880)

1435

148

297

(39.6)

22.6

2.3

4.7

教育科研

30

2.6

50

3.0

55

1.5

135

2.1

绿地康乐

145

12.4

140

8.5

260

7.5

545

8.6

道路广场

210

17.9

215

13.0

465

13.0

890

14.0

基础设施/公用事业

15

1.3

15

1.0

120

3.5

150

2.4

河湖水域

50

4.3

80

5.0

210

6.0

340

5.4

小计

1170

100.0

1640

100.0

3530

100.0

6340

100.0

康乐度假区

350

-

-

-

-

-

350

-

总计

1520

-

1640

-

3530

-

6690

-

.不包括金鸡湖(720公顷)

.包括高尔夫球场/度假胜地(380公顷)

2.6交通(见交通结构图)

●公路交通

运输系统对城市具有重要的功能:

.它能满足所规划的发展型式的交通需要,为城市的每个部分提供适当的交通。

.它有助于指导发展型式,使交通便利的地区能进行高密度发展,从而让其他

低密度地区得以保留。

.它占据的土地面积比例相当大,而且会影响环境。

 

苏州工业园区的运输系统在规划下将能容纳区外交通(来往苏州和其他城市之间〕和区内交通(在园区和现有城市内)的最高流量。

通过细心的布局,居住区和公共设施的环境也受到保护以免受过境交通的影响。

在概念上,区外交通将由现有的312国道,加宽和重新定线后的机场大道,在建中的沪宁高速公路,拟建中的苏杭高速公路以及现有的东环路所提供。

园区内的交通则是由两条绕过金鸡湖,并横贯东西,穿过整个园区的主干大道,以及其他相距1.5至3公里的南北干道所提供。

这些主干大道将连接主要的商业中心,以提供最便利的交通,并减少不必要贯穿居住区的交通。

公路的设计也将照顾到能配合城市环境的自行车。

在远期,自行车道的一部分在有必要时可成为另一条汽车道,以应付可能增加的汽车交通流量。

道路系统的适当设计,配合良好的交通管理,可使交通更为畅通,以充分利用公路基础设施。

●铁路交通

未来可能也需要一个快速大众交通(轻轨列车)系统,以便在最繁忙的路线上载送每天大量的人流,特别是运载来回古城和第一期核心地带的人流。

苏州总蓝图在修订时,也提出了一项轻轨列车路线计划,以供进一步的研究。

在古城和第一期商业核心区内,轻轨列车的轨道可建在地下,在这些地区之外则可建在地面,经过保留的公路地段,从而可节约成本。

●水路交通

目前在拟议的苏州工业园区内有5条8级航道和2条5级航线。

为了使园区能提供更好的对外水路交通,现有的青秋浦(8级)被建议提升至5级、这样就能更好地联系另外两条5级航道(吴淞江和娄江),这两条航道分别是连接上海、太仓和常熟。

因此,在苏州工业园区东南角的河港也可获得这些航道的辅助,对于运输和旅游功

能拟形成航道系统如下图:

 

 河道规划将以满足河道景观、旅游、排水、运输功能为整治原则:

﹡景观功能——继承苏州古城路河平行双棋盘格局之历史文脉;

﹡旅游功能——旅游河道旅游憩息,作为风景旅游内容之一;

﹡排水功能——雨水可就近排人河道,节约排放雨水工程造价;

﹡运输功能——工业园区建设时的建筑材料和建成后部分货物可通过水路运输解决。

 第3章首期开发区规划方案

3.1规划区现状

·地理位置

在地理位置上,15.2平方公里的首期开发区介于古城外城河东环路(400一600公尺以外)和金鸡湖之间的地段,它北界娄江,南临黄天荡/葑门塘。

距苏州古城中心2.5公里左右。

(见首期现状图)

·地势水文

开发区地势平坦,地势标高介于3.2公尺(吴凇标高),区内河流纵横。

主要的河道,北部有娄江;中部的相门塘和南部的葑门塘由向东流向金鸡湖;南界的黄天荡则流入独墅湖。

河流、湖泊的高低水位相差不大。

由于园区内的三大河流均与西部古城苏州相连,所以其水质的特征均与苏州城市河道相同。

目前河道的水质勉强达到国家的4类水水质。

·地质情况

苏州位于长江下游人海附近地区,为冲积平原,除西北面虎丘有小面积火山基岩及其风化、残积岩层坡积层外,极大部分地区均系第四纪(Q3~Q4)沉积的一般性粘土,最大沉积厚度达200m左右(水厂深井资料),为大面积的沉降区域、至于表填土层(包括耕填上层、杂填上、素填上和游质上层)为现代人类活动的堆积物。

各土层特性:

根据现有38个控制钻孔,从地表0.00m~28m深度所形成上层资料中,可依次划分为:

表土层~粘土~亚粘土~轻亚粘~粉砂交互层~亚粘土~轻亚粘~粉砂交互层~亚粘土~粘土等土层。

除表层土层经人类活动而堆积外,其余均为第四纪沉积层,坡度较缓,一般呈水平成层、交互层或夹层,较有规律。

地耐力为1.5Kg/cm2左右。

·大气

园区内以乡村的农民耕作为主,只有几个小工厂,所以对大气环境不至于造成影响,目前大气环境主要受苏州古城区的影响,其大气环境指标近国家二级标准。

园区内的几个小工厂,均不存在有放射性污染问题。

今后也绝对不会允许有放射性污染的存在产生。

·人口概况

区内人口大约是6万人,其密度为每平方公里850人,人口分布在区内各村镇。

较大的村镇包括:

翁家洪、南北老坟头、大家洪、秋塘洪、双港桥、曹家园、七图里、西南村、张家库、北港村、库塘、沈家埭、南田村、西湾、金湖新村、九图村、金光村、徐家场、官上村、东西木香港、金狮桥、王家洪、赵巷村、何家浜、叶家村、唐家洪、下马洪、王坟头、宋家园、蒋家洪、北塘滩、胡家里、洋泾里、花钵窑等。

·用地现状

目前区内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由区内河流水道进行灌溉。

乡村多由单层和二层农屋组成。

在南部沿机场大道,北部沿312国道地段,以及一些较大的村镇之间,还散落着一些工厂。

一座220千瓦变电站(葑门变电站)也座落在西部苏斜路北侧。

此外,还有一座中学和七座小学。

在金鸡湖与独墅湖之间的低洼地带则用作养鱼场。

(见首期现状图)

·交通

区内主要对外公路交通靠312国道和苏斜路(延伸接机场大道)。

在东环路和开发区之间,连接古城的葑门路,相门路的延伸公路正在拟建中。

而拟建的苏杭高速公路也将纵穿开发区的西部界线。

在水路方面:

区内航道以娄江(5级航道),相门塘(8级)及葑门塘(8级)东北部的凤凰泾(8级)为主。

其中5级航道可以通航300吨级轮船;8级航道则可通航30吨级。

区内其他小河道目前也作为小船通航之用。

 

3.2规划构思

根据拟议苏州工业园区结构图为基础,进一步发展的首期开发区规划构思及特点如下:

·具有吸引力的现代化商业中心这个新商业中心将提供现代化和高素质的多样化商业空间,以适应将来蓬勃发展的经济活动。

·具有独立职能而又能与旧城区相辅助相对独立的新区在这方面,通过四个平衡,即:

用地平衡、就业平衡、商业设施服务平衡以及生活居住区平衡,进一步吸引古城内居民、工业企业向园区转移,以减轻(疏解)已经过度拥挤的古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须承受的压力。

这将确保并贯彻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原则,并促进古城改造及环境改善方面的工作。

使古城在被保留为苏州传统行政和文化中心方面得以发扬光大。

·加强苏州市的中心轴线,长方形发展的传统布局特点:

通过设计,加强新区商业中心与古城的心脏区的中轴联系,成为未来整个苏州市的文化,行政、商业金融贸易中心。

·继承发扬苏州传统布局,保留及善加利用现有湖泊河道,突出具有苏州水城特色,而又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园区面貌。

·通过层次分明,高效率的交通网络,配合适当的绿化空间,创造一个高素质,高效率的居住、工作及消闲娱乐环境。

·通过明确合理的功能分区、全面的社区设施以及邻里中心,缩短在生活、就业和消闲娱乐的交通距离,从而创造一个良好的,舒适和方便的居住环境。

·保留足够的土地,以用于建设公用事业设施,支援新区发展在供水、供电及电讯等方面的需求。

·根据以上所述,首期开发区的性质拟定为:

“新型和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并拥有平衡的居住和工业用地”

3.3规划规模

·人口规模:

在5到10年,开发区人口将达到10万人。

·用地规模:

发展区现状用地面积15.2平方公里,这包括了3.5平方公里的未来高尔夫球场/度假区。

1992年苏州市人均用地70平方米左右,而本开发区规划用地指标为150平方公尺/人左右(不包括金鸡湖和独墅湖)。

首期总体规划图显示首期开发区土地拟建用途,详细用地平衡分布总结如下:

用地

土地面积(公顷)

%

工业

315

26.9

居住

310

26.5

公建

.商业

.公共建筑

.学校

(95)

53

14

28

(8.1)

4.5

1.2

2.4

教育科研

30

2.6

公用事业

15

1.3

道路广场

210

17.9

绿地公园

245

12.4

河湖水域

50

4.3

小计

1170

100.0

康乐度假区

350

-

总计

2520

-

 

3.4首期开发区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总体布局:

根据规划构思所定下的方针,首期开发区土地分布以干将路为中轴线延伸至金鸡湖,在沿线南北地带发展为由西向东的带状商业中心。

并将干将路向东延伸并分散成两条区干道,把新区,古城区和工业园以及金鸡湖串联在一起,同时也平衡了苏州市的线性发展。

在开发区内中轴线商业中心地带的甫北面,依序划分为生活居住区和工业区。

这样的功能布局,缩短了生活区与就业,消闲娱乐中心之间的交通距离,并达到将运输量大的工业用地布置在接近对外交通的园区外围·这种布局,使不同用途的交通更好的分隔开来,避免了重型与轻型交通混乱的局面。

在城市景观方面,沿河道两岸都设置公园绿地,尽可能将这些河网绿地连同城市环境,自然环境,单体或群体建筑以及沿路带状绿地结合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水乡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