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3146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docx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计划

长春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单元计划及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单元计划

(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秋天是美丽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给人美的享受。

本版块以秋天为主题,编排了《秋天来了》《秋天的味道》《我们去听秋的声音》3篇课文。

其中《秋天来了》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拟人的手法,把秋天满怀希望、满载收获的“形象”充分表现出来。

《秋天的味道》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从秋天的味道入手,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到来家家户户储存秋菜写起,全面地描写了秋天醉人的味道、缤纷的色彩和丰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形象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诗歌语言精美,富有韵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对秋天的喜爱和勤劳人们的赞美之情。

3、认识25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

4、积累好词佳句。

5、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

2、体会对秋天的喜爱和勤劳人们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教学策略:

1、在学习《秋天来了》时,要引导学生思考:

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使学生对勤劳的人们产生赞美之情。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通过图片辅助学生理解。

2、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充分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的独特体验,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教学《我们去听秋的声音》时,教师利用录音,让学生一边听秋声一边想象秋天的景物。

课时分配:

秋天来了---2课时

秋天的味道---2课时

我们去听秋的声音---2课时

表达我们眼里的秋天---1课时

 

(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汉字家园》是以集中形式识字,共4课,每课都图文并茂,分别以“草”字大家族、“火”字大家族、“月”字大家族、“目”字大家族的形式呈现,突出了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规律,自主识字。

共安排了会认的字33个,会写的字37个。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草字头儿”“火字旁儿”“月字旁儿”“目字旁儿”所表示的意义,归纳由这些偏旁组成的字的特点,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教学目标:

1、会认字33个,会写生字37个。

2、在识字的基础上,归纳出带“草字头”“火字旁”“月字旁”“目字旁”的字的特点。

3、能将课文中的词语分类。

4、初步了解烹饪的一些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5、了解人体各部位名称,培养关爱自己身体的意识。

6、认识4种常见的修改符号:

添字符号、调序符号、删去符号和修改符号,掌握简单的修改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字33个,会写生字37个。

2、在识字的基础上,归纳出带“草字头”“火字旁”“月字旁”“目字旁”的字的特点。

3、认识4种常见的修改符号:

添字符号、调序符号、删去符号和修改符号,掌握简单的修改方法。

教学策略:

1、教学“草字头”生字时,出现一些植物,有的同学可能不大了解,教师要加以介绍。

2、教学“火字旁”生字时,课文中提到的有些烹饪方法,教师在教学前布置学生事先做一些准备,以便初步了解烹饪的方法。

3、通过看图认识事物,把认字、词与认识事物、认真观察事物有机地结合起来,直观易教易学。

4、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5、指导学生认识四种修改符号,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四种符号,边画边说明符号的用法和作用。

课时分配:

汉字家园2-1---2课时

汉字家园2-2---2课时

汉字家园2-3---1课时

汉字家园2-4---2课时

表达修改自己的习作---1课时

综合学习活动走进图书馆(室)---1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首歌。

本版块以童趣为主题,编排了两首富有童趣的古诗。

一首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池上》,描写了小娃偷摘白莲的情景;一首是唐朝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描写了一个蓬头小孩学大人钓鱼的情景。

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中的趣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3、明白倾听的含义,懂得倾听的作用,培养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中的趣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教学策略:

1、教师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意,不必生搬硬套。

2、教学《小儿垂钓》时,可以用写一写、演一演的方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3、表达《学会倾听》教学时,学生小组讨论时,可能出现只顾自己说,不听别人说的现象教师要及时指导,鼓励学生学会倾听。

 

课时分配:

池上---2课时

小儿垂钓---2课时

表达学会倾听---1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版块以乡村为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和一个表达,4篇课文通过不同的体裁,描写了家乡的美景,抒发的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

《小小的山村》是一篇散文,描写了坐落在山谷里的小小的山村,抒发了作者对美丽的小山村的喜爱之情;《乡村里的大花园》也是一篇散文,描写了“我”的家乡村里大花园美丽的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赞美与向往;《我从山里回》是一首诗,作者热情地歌颂了山里的美景和风土人情,抒发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留恋之情;《窗外》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窗外”四季美景的追忆,表达了对古朴乡村的留恋和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自然之美和语言文字之美。

2、认识28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采用“读、悟、赏”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5、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保护植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采用“读、悟、赏”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教学策略:

1、学生朗读课文的感情基调和技巧需要教师创设情境示范引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辅助指导。

2、教师要给学生仔细的示范指导,更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要按“读、悟、赏”的顺序层层推进。

3、生字的预习与检验要突出重点,抓住薄弱环节,避免低效的重复强化。

4、学生通过精读能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对感情基调的把握会有困难,教师要适时示范、点拔,对学生的要求不要过高,以鼓励帮助为主。

5、在表达中,教师不要限制学生所要描述的对象,而要对描述的重点进行引导。

 

课时分配:

小小的山村---2课时

乡村里的大花园---2课时

我从山里回---2课时

窗外---2课时

表达养花趣事---2课时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是一个幽默板块,编排了4幅漫画和一个表达。

漫画《省事多了》《休想赢我》《未来书包》和《鼠标》都和计算机有关,反映了进入电子时代,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方面是电子设备带给我们的无限便捷;另一方面,人们都要时常忍受高度依赖电子设备带给人们的制约。

寓意深刻,充满智慧。

漫画配有一首小诗,这既是为了学生在仔细观察漫画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漫画,有是为了带领儿童逐渐从图画幽默过度到文字幽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体会幽默带来的愉快,学习幽默的智慧。

2、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掌握“鼠”字的笔顺。

3、仔细观察漫画,弄懂画的内容,读懂课文中的诗歌。

4、积极动脑思考,愿意将逐渐最感兴趣的事与大家分享。

5、写出所要的表达时,要调理清楚,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欣赏漫画的兴趣,体会幽默带来的愉快,学习幽默的智慧。

2、认识6个生字,会写8个字。

掌握“鼠”字的笔顺。

3、写出所要的表达时,要调理清楚,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写错别字。

教学策略: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前,可配合课后“活动提示”中的“讨论交流”进行。

2、课前引导学生初步地接触电脑,了解几种电脑输入汉字的方法。

3、教学表达《热门话题》时,教师可以准备一段热门话题录音放给学生听,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热门话题的讨论。

 

课时分配:

电子时代---3课时

表达热门话题---2课时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版块以海为主题编排了4篇课文、1个综合学习活动。

4篇课文通过不同的体裁和作者不同的视觉感受,向我们展示了从海面到海底的不同特点,让生活在北方的孩子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认识大海。

《海浪》是一首现代诗,表达了海带给家人的乐趣和鼓舞。

《读海》表达了作者对神秘的大海的向往和热爱。

《我家门前的海》是一篇散文,将人、海、天融为一体,以孩童的心态看海、想海。

《海底世界》是以一篇科普文章,向我们介绍了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海底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2、感受海底世界的神秘与丰富,并产生对海底世界进行探究的愿望。

3、认识26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大海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2、认识26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

教学策略:

1、学生对“坚毅、黝黑、深沉”等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点拔。

2、活动练习时,学生可能想象得不够丰富,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并适当给予启发。

3、学习生字时对“遐想、不泯、晶莹”等词语不能理解,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查工具书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

4、教学《海底世界》时,学生可能对海底的动物感兴趣,课前教师提前让学生查阅资料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以便课堂上更多地交流。

 

课时分配:

海浪---2课时

读海---3课时

我家门前的海---3课时

海底世界---3课时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版块有2首五言古诗、一首五言古诗积累和1篇表达。

3首诗的作者都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他们所表达的感情不同。

《鹿柴》是一首写景的诗,山林的幽静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宁静和人与景的和谐、安详之情;《寻隐者不遇》讲述了一件事情,作者的心情几经变化,希望和失望在简洁的对话中流露出来,耐读耐品;《江雪》借景言智,表达作者的坚持之智。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自然的美好。

2、认识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初步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4、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的内容。

5、能讲出生活中的见闻。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自然的美好。

2、认识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初步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教学策略:

1、注意理解诗意和多读感悟结合,引导学生去体会。

2、《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四句诗,每句都有省略,对学生理解诗句会造成一定的困难,教师要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

3、表达《生活中的见闻》要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讲,语言要清晰,表情要大方。

 

课时分配:

鹿柴---1课时

寻隐者不遇---1课时

表达生活中的见闻---1课时

第(八)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有这强烈而鲜明的爱国色彩的文章。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七子之歌—澳门》《日月潭》3篇文章作者不同、体裁不同、内容不同、写作时代不同,但本版块鲜明的主题《我爱我的祖国》把3篇文章的主题明确地揭示出来,提升了人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情感。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讲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方块字—汉字的奇特魅力,借以表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传承祖国的文化;《七子之歌—澳门》告诉我们,国弱遭人宰割,骨肉分离,国强才能够实现回归,实现祖国的统一;《日月潭》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认识32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如何写信,了解写信的基本格式,学会写信。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认识32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掌握3个多音字。

3、指导学生如何写信,了解写信的基本格式,学会写信。

教学策略:

1、教学《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时,体会作者对汉字的情感是本文的一个难点,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经验,把课文和实际生活经验结合起来,难度就变小了。

2、教学《七子之歌—澳门》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关于殖民者抢掠澳门的资源与财富、欺压澳门人民以及澳门人民反抗斗争的资料,在强烈的对比中促进学生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教学《日月潭》时,教师要先收集日月潭的图片或影视资料为学生播放,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文中所描写的美丽意境。

4、教学《信的旅行》时,防止枯燥说教,选择语言生动、内容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信,作为指导的范文,避免生硬的灌输。

课时分配:

我爱你,中国的汉字---2课时

七子之歌-澳门---2课时

日月潭---2课时

表达信的旅行---1课时

 

第(九)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孩子们最喜欢动物了,天性使得他们很容易和动物相处。

本版块围绕动物主题编排了3篇文章、1首古诗、1个积累、1篇表达。

《恐龙》《义务导航员》和《喜爱音乐的白鲸》3篇课文,讲述了人类的好朋友—动物的故事,告诉人们要爱护动物,要培养人和动物平等的意识。

3篇课文文字通俗易懂、内容生动有趣,不仅让学生们了解几种动物的有关常识,更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动物的可爱,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尊重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奥秘的精神。

2、认识42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

3、初步了解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

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4、继续学习用不同方法来理解词语。

5、能复述《喜爱音乐的白鲸》课文内容,学习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42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

2、初步了解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

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3、继续学习用不同方法来理解词语。

 

教学策略:

1、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在教学中,要把说明文的特点融合在教学过程中。

但也要注意一个问题,既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其体会这些说明方法,又不可生搬硬套。

2、做好课前预习准备工作。

3、教师对鲸鱼的知识要用充分的准备,如鲸鱼有哪些种类,白鲸的特点是什么,鲸鱼大部分生活在哪些对方等等。

4、教学《鸟》这首诗时,教师要通过指导朗读,在读中感悟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5、在习作中,教师不要限制学生描写对象的范围,要重点指导学生怎样观察小动物。

 

课时分配:

恐龙---2课时

义务领航员---2课时

喜爱音乐的白鲸---2课时

鸟---2课时

表达写一种小动物---1课时

第(十)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版块的两篇课文和综合学习活动、表达都是紧紧围绕着“书”这个主题安排的,目的是让孩子喜欢读书,分享书中角色读书的乐趣和成功,了解书,学会读书。

《一张美丽的红枫叶》是一篇童话故事,文章以读书时青蛙先生需要一张书签为入手点,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报酬》这篇文章告诉人们一个重要的道理:

读书可以改变人们的命运。

这两篇文章体裁不同,但同样渗透着阅读魅力,让我们感到读书和爱上读书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和有意义的事情。

表达中的图书介绍,综合学习活动中的读书交流、读书汇报会从不同方面指导学生读书,朗读是一种儿童喜欢的读书方式,学会读书报告应是逐渐被学生掌握和运用的重要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情趣。

2、认识18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练习复述课文。

4、通过本次表达,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与书籍有关的常识,能够大致区分书的类别。

5、通过综合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18个生字,会写2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练习复述课文。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策略:

1、教学《报酬》时,教师围绕“为什么说巴罗先生让‘我’读书实在是付给了‘我’最高的报酬这一核心问题来品读课文。

2、关注学生倾听的情况,注意引导和要求,这是在培养一种好习惯。

3、让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书,在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正确填写“读书报告单”,不要只注重表面的形式,适时引导学生了解越多要有一定的目的和收获,因此,强调读书的方法和获取信息更加重要。

 

课时分配:

一张美丽的红枫叶---2课时

报酬---2课时

表达我来介绍书---1课时

综合学习活动读书交流会---1课时

 

第(十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这个版块编排了《沙滩上的童话》《老海龟的悲剧》《神笔马良》三篇课文,它们的共同特点正像本版块“奇思妙想”主题揭示的那样,充满了想象和童趣,不同的体裁和内容,分别向我们展示了孩子心中具有的想象丰富的童话世界,动物带给我们的丰富想象和创造,古人留传给我们的神话故事。

通过教学启迪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和他们的生活结合起来,让文中的角色走进学生的生活,唤起学生有过的美好想象,帮助学生进一步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想象文中发生的故事,培养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以及想象力。

2、认识32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

积累好词好句。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4、了解《神笔马良》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并编排课本剧。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32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积累好词好句。

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

3、了解《神笔马良》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并编排课本剧。

教学策略:

1、教学《老海龟的悲剧》时,教师应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通过朗读来体会老海龟的骄傲。

2、进行朗读指导时,教师要结合图和教师的描述性语言,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

3、教学《神笔马良》时,由于课文较长,要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指导学生自己学习。

 

课时分配:

沙滩上童话---2课时

老海龟的悲剧---2课时

神笔马良---2课时

表达故事会---1课时

(1)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一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以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因此,本单元的数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见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见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教学策略:

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3、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课时分配:

6课时

 

(2)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加法、减法和加、减法的验算。

根据《标准》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因此本单元主要教学三位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这是学生学习笔算加、减法的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策略:

1、运用迁移的方法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数学,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计算。

3、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4、恰当、适时地运用合作学习形式。

课时分配:

加法---3课时

减法---3课时

加减法的验算---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3)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内容包括:

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

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第二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

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对长度和周长的估计,培养学生的长度观念。

 

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索过程。

3、理解教材,恰当把握数学要求。

 

课时分配:

5课时

第(4)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一方面注重结合具体的情境,加强有余数的除法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重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

有余数的除法要有机地体现与表内除法的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