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杉达学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3377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杉达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上海杉达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上海杉达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上海杉达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上海杉达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上海杉达学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上海杉达学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上海杉达学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上海杉达学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上海杉达学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上海杉达学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上海杉达学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上海杉达学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上海杉达学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上海杉达学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上海杉达学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上海杉达学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上海杉达学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上海杉达学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上海杉达学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杉达学院.docx

《上海杉达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杉达学院.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杉达学院.docx

上海杉达学院

上海杉达学院

2012年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

1.概况

1992年6月,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部分教授发起创办杉达大学,同年8月,经原上海市高等教育局批准筹建,校名为“民办杉达大学”,秋季面向全国招生,期间,办学经费来源为学费滚动发展积累,办学场地采用租赁方式。

1994年2月,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校,系独立设置专科层次的上海市属全日制民办高等学校,校名为“民办杉达学院”,是全国首批获批准的民办高校之一,列入国家计划招生,规模为800人。

1994年6月,在市政府及浦东新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学校迁入浦东金桥地区,落实了固定的办学场所。

为了增加对学校新校舍建设的投入,以李储文同志为董事长的董事会积极募集办学资金,截至2000年12月,学校共募集到香港古胜祥先生、曹光彪先生以及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等总计折合人民币9072.6万元的资助。

2002年3月,获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为普通本科高校,校名为“上海杉达学院”,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暂定为5000人,随着学校发展和办学条件的改善,目前,市教委核定学校在校生规模为12000人。

2005年8月,经上海市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学校现有上海、浙江嘉善两个校区,占地808亩,建筑面积27.8万平方米;设置涉及经济、管理、文学、法学、理学、工学、艺术、医学等8大门类、11个学院、25个本科专业;学历教育在校生1.1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约占86.7%,已有近2.8万名毕业生。

现有教职工788人,其中专任教师560人,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及以上教师占40.5%,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70.8%。

学校固定资产总值52198.8万元,专业教学实验室42个、语音教室32个、多媒体教室157个、计算机4241台,2012年图书馆新增纸质图书5.44万册,共有纸质图书100.35万册,电子图书10355GB。

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先进民间组织、中国社会组织“5A”级单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上海市文明单位(连续5届)、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平安单位、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2012年成为上海市民办高校示范校创建校。

2013年6月,成为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的首批成员。

2.办学理念、学校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

2.1办学理念

坚持“公益性、非营利”办学理念。

坚持依法办学、同仁办学、民主办学,社会办学;坚持“以诚信对待社会、以严谨的教育管理取信于社会、以较高的教育质量回报社会”。

2.2学校定位

发挥民办机制优势,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课程、实验中心与特色专业为抓手,培养和引进有相当知名度教师,致力于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本科教育,并积极创造条件,对重点专业申请开展研究生教育,若干专业接近或达到上海乃至国内高校先进水平,某些学科接近或达到上海高校先进水平,成为名列国内前茅、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教学型、多科性、应用型、国际化”的高水平民办大学。

2.3人才培养目标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和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为特色,以加强专业基础、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重点,立足浦东、面向上海、长三角地区及全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为企事业单位服务的,具有较好理论基础、复合知识结构、综合能力、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教学运行与教学改革

3.1.1根据社会需求,实施专业建设

根据我国、特别是上海与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面向市场需求设置专业与优化专业结构。

已建成本科专业数达25个,初步形成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干,以文学、工学、理学学科为支撑,以医学(护理学等)为拓展,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架构。

(1)注重新专业建设。

学校近几年新建酒店管理、西班牙语、护理学、等本科专业。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保健意识与日俱增,康复保健事业亟待发展。

现代社会残疾人、老年人、慢性病人与亚健康人群等均是急需康复治疗服务的对象,康复服务人才需求量大。

我国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相对滞后,康复治疗人才培养速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新医改方案实施的需求,必须积极而有计划地发展和改革康复治疗专业教育,从而能赶上康复医疗事业发展的需要,在2011年创办国际医学技术学院基础上,2012年申请增设康复治疗专业。

(2)坚持培育特色专业。

2002年,我校与具有百年历史的美国私立高校——瑞德大学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并于同年招收了第一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美合作)专业合作班学生。

这些学生学成之后将由两校分别授予学士学位。

第一届中美合作班23名学生中有21名完成本科学业后继续在瑞德深造,并全部获得硕士学位。

与瑞德的合作办学11年,共有240名学生赴美留学。

该项目于2008年被列为教育部第三批特色专业建设点、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2009年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

(3)制定专业建设规划。

学校“2008-2020年发展定位规划”明确提出建设具有“杉达”特色的专业体系和发展目标。

学校以上海和长三角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抓紧学科专业建设,注意引进与培养学科带头人,培育与促进学科梯队成长,启动重点、特色与需要学科专业的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经济管理学科群、重点扶持大文科学科群、积极培育现代理、工科学科群。

注意特色学科、潜力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辐射,将旅游管理、金融学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建成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将设计艺术学、日语语言文学与新闻学建成上海市特色学科,将行政管理、会计学与市场营销建成上海市需要学科。

3.1.2明确专业定位,修订培养方案

2012年11月,教育部要求各高校依据2012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对普通高等学校现设本科专业进行整理,同时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积极借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以来的教学改革理念、措施和经验,及时将其固化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过程之中,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与新版“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接轨,学校决定在2011版教学计划修订稿的基础上整理修订2013版“上海杉达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本次整理修订的重点是:

(1)规范:

所有条目要对应教育部新版专业介绍中的条目,提法用词尽可能与教育部新版专业介绍一致。

(2)增加专业方向选修课:

专业方向选修课根据近年来学生就业的社会实际需求重点调整和增加,采取增加方向选修课课程库容量(所提供选修课课程总量不少于学生应选学分1.5倍),或是增加方向选修模块(至少二个模块)。

(3)专业实习内容依照新版专业介绍进行调整。

学校各专业教学计划均组织了由行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专家、教学专家以及本校教师组成专业教学计划评审会,对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等进行指导和审核。

3.1.3优化课程体系,建设重点课程

本科教学计划总学分一般为170-180学分。

其中必修课学分占(65-70%),选修课课程学分占60-51学分(35-30%)。

课程结构由通识教育课,专业教育课(含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和实践教育环节三个部分组成。

(1)通识教育课程。

按照“增加通识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精神;2013版本科教学计划学校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职业规划”、“创业创新和就业指导”三门课程。

强化学生计算机基础训练,计算机基础课程调整为二个层次安排,第一层次为计算机必修课程包含“计算机文化基础(3学分)”和“多媒体技术(3学分)”;第二层次是计算机限选课程(3学分)可选“数据库技术”、“VB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等。

(2)专业教育课。

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方向课。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程本着精炼、精简、严谨的原则,依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列出的核心课程并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专业方向课程,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着力反映学生就业要求,校企结合开设满足各类职业需求的理论与实践的课程,国际国内各类职业证书考试需求的学科前沿课程,强调专业前沿信息和各类职业的需求。

全校各专业根据本院系条件,积极增加现有专业方向课程,设置若干个课程组,给学生提供更大的选课范围和自主权。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促进课程更新,提高课程质量,学校于2005年起实施了校级重点课程的建设,每年立项20门左右的校级重点课程,每门课程给予一定经费资助,建立了一整套课程建设的组织管理、经费投入、立项申报、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制度,经过多年的努力,课程建设已初见成效。

历年建成校级重点课程90门、市级重点课程30门。

“工商导论”、“管理会计”课程被批准为“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教学课程建设”项目。

学校制定了《上海杉达学院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对教材的选用严格管理,学校积极鼓励教师编写和出版教材。

2006年至2010年,出版教材50本,其中“环境艺术设计概论”、“会计学”获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新编“财政学”获上海市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三等奖。

3.1.4坚持教授上课,确保教学质量

学校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将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让最优秀教师为本科生上课。

2012-2013年共开设课程,计3155门次;正副教授授课率为95%,正副教授主讲的课程963门次占30.5%,高水平教授学术造诣深,理论基础雄厚,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他们不仅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能及时更新和改革教学方法与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对本科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3.1.5学校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坚持以小班教学为主。

2012年45人以下小班课1985门次占62.9%,倡导自主学习,推行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营造鼓励思辨与探究的良好氛围,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探究、实践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努力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所增强,为学生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3.1.6坚持产学合作,培养实践能力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坚持产学合作,扩大校外实训基地规模,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毕业后的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近三年学生就业率均达97%以上。

(1)与国有大企业合作举办办学实体。

面向先进制造业,充分利用大企业的行业优势,弥补民办高校行业资源不足的缺陷,在教育、科技交流、发展战略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009年,学校与纺织集团合作举办校企合作办学实体-时尚设计学院。

第一,纺织集团为我校艺术学科专业建设提供明确的服务指向与行业背景。

纺织集团为上海建成世界第六大时尚之都,积极创建时尚产业与时尚文化,进行大幅度的产业结构调整,集团依托行业优势,在服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时尚设计学院设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专业以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突出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营销能力和外语能力。

教学计划专业课程的设置,依据企业对岗位人员的要求开设。

第二,合作办学,提升实践教学条件。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施“1+3”教学模式,一年级在基础部学习基础知识,二、三、四年级在时尚学院学习专业课程和实习。

学院充分利用行业资源,与纺控集团旗下的上海纺织研究院、上海服装研究所、新联纺服装进出口有限公司、纺织博物馆、M50创意园等十几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企业优良的生产和设计条件,使实践教学得以在实战环境中进行。

第三,合作办学,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企业精英是学院丰富的优质师资来源,课程由校内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和进度,共同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互相学习提高;定期邀请行业专家举办演讲和座谈,带领学生参与行业活动,如华交会、上海时尚周等,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清楚职业前景、明确职业规划、提高专业素质。

第四,合作办学,探索教学模式改革。

通过企业导师和实际设计项目在课程教学中的介入,加大课程之间的联系,形成合理的课程群,形成课程组团化的链式教学形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在实践中掌握、消化和升华,同时实践能力得以增强。

(2)在校外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建立实践实习基地。

学校先后在浦东软件园、印度塔塔公司、印孚瑟斯公司、上海新致软件、高知特信息技术、博彦科技术、工行、建行、医疗机构等建立了200余个实践实习基地。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自2006年以来与浦东软件园、印度塔塔公司、印孚瑟斯公司等20余家国内外企业确立合作关系。

(1)经过充分的调查和论证,将企业最新的专业技术培训课程,置换部分专业选修课,纳入教学计划;

(2)公司根据专业的教学计划,接受学生实习;(3)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来源于企业,由学校与企业的“双师”指导在企业完成。

印孚瑟斯是一家世界领先的向全球客户提供咨询和软件外包服务的公司。

2013年7月,我校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34名大四学生赴印度接受印孚瑟斯企业(Infosys)培训中心——迈索尔全球教育中心(GEC)进行为期三个多月的软件开发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项目整体架构设计及需求分析、程序开发、文档撰写等。

培训形式分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答疑、成功案列分析和实际项目实践等。

培训期间,学生刻苦努力,不甘落后,每天学到晚上近十点。

课程结束测试,大部分成绩优良。

培训结束后,全部被印孚瑟斯公司正式录用,进入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同时完成小组项目的设计。

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生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受到公司的高度认可,近几年,就业率达95%以上,行业就业率70%以上,许多学生被相关企业派往日本、美国、印度、新加坡等国工作,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胜祥商学院与上海陆家嘴金融城人才发展中心共建陆家嘴学院,与工行、建行、交行等国有银行等金融、证券行业的37家单位合作;与美国注册财务策划师学会亚洲事务暨中国发展中心(简称RFPI中国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在金融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嵌入财务策划师(ARFP)认证课程,培养应用型金融人才;RFPI中国中心也对金融系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取得RFP资格,参与ARFP认证培训项目授课。

目前,胜祥商学院跻身上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基地建设行列,该学院的学生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屡获奖项,近几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7%以上。

(3)共建、共享实验实训设施。

国际医学技术学院与仁济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等4家三甲综合性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等2家专科医院,以及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塘桥社区、潍坊社区等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建立临床教学基地。

出资250万ICU设备费,在仁济医院建立“危重症临床实习基地”,该实训基地为卫生部在“十二五规划”中急需的危重症监护专科护士的培训提供良好的平台。

依靠临床教学基地和实训基地,护理专业聘任来自各大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为临床护理教学基地主任,仁济医院选派优秀的临床师资对学生进行危重症护理的实践教学;实施“早临床、多临床”教学,培养学生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受到各大医院好评,首届毕业生就业全部进入上海市级三甲医院。

3.1.7构筑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初显成效

(1)建立教学实践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我校开设创业基础课程《工商导论》与《创业管理》以及创业实践课程:

《营销实战模拟》与《企业经营模拟》。

学校构筑实践平台,开展各种模拟创业活动,具体包括:

创新创业社团活动、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如:

“杉达之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暨市级比赛选拔赛、上海国际英语创业辩论大赛、两岸校际国际贸易模拟商品展竞赛等。

与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上海双创产业园签订校企合作意向书,为优秀创业青年团队提供真实创业机会。

选送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参加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训练营活动,使这些学生迈出了创业的坚实一步。

(2)加强“创新创业基金”投入,扩大学生受益面。

学校逐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力求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取得突破。

在创新创业平台的帮助下,2010届毕业生方超、陈军创办“上海正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网络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及电子商务公司。

2011届毕业生陈梦英、杨来志创办“上海盈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用专业的理财角度为投资者进行资产配置,使资产得到保值升值,同时开放“游龙汇金网”提供在线支持服务。

2012年,学科竞赛,全国性竞赛获奖26项,省部级竞赛获奖18项。

本科生创新活动、技能竞赛,竞赛获奖2项。

学生发表作品3篇。

3.1.8国际合作办学,拓展国际视野。

教育国际化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1996年以来,学校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西班牙、瑞士、芬兰、荷兰、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先后与40所海外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目前仍在开展教师培养交流、学生交流等实质性项目的学校有近30所。

2003年以来,学校先后接待了来访团组260多批,约1200人次,其中2012年-2013年9月,接待了国外海外来访人员108个团组,近380人,校领导组团出访26次,加快学校国际化的步伐。

(1)与美国瑞德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

2002年经上海市教委批准,学校与美国新泽西州瑞德大学合作举办“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同年招收了第一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美合作)专业学生。

至2013年该项目已招收12届学生,共813人;赴美留学240人,签证成功率为100%;已获双方学士学位202人,另有32人本科在读;已获美方硕士学位169人,另有28人硕士在读。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美合作)专业在引进教师、引进课程、引进教材、引进教学方法、引进考核体系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15门专业核心课程采用英语原版教材,由双方聘用的中外教师用英语授课和考试,约一半课程由美方师资承担,按照国外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组织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借鉴了国外的案例教学与课堂互动,使授课生动活泼。

考核方法上,借鉴了外籍教师的分段考试模式,摒弃一考定学生最终成绩的传统。

该项目的学生在我校学习三年,在美国瑞德大学学习一年,回国完成毕业论文后,各科成绩合格,由两校分别授予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凡符合瑞德大学硕士录取标准的学生还可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学生在美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瑞德大学安排他们在美国知名企业进行3-6个月的专业实习,通过实践,学以致用,提高工作能力。

(2)依托国际交流项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引进和培养师资队伍。

1998年,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我校成为具有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的单位。

同年8月聘请了4位美籍教师来校担任英语专业的口语教学。

2001年开始聘请日籍教师,为日语专业学生开设专业课程。

2004年起,美国瑞德大学每年派遣5-8名教授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中美合作班授课。

2012年,我校聘用了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倪军教授为特聘教授,参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学科建设,并设立了“海外名师”工作室。

2013年,国际医技学院聘请了2位专业外教参加教学。

此外,学校每年聘请20-30名外教,他们分别来自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

外教授课范围从原来仅对外语专业的学生讲授口语、听说、英美文学、日本文学、外刊选读、影视欣赏等专业课程扩展到全校所有专业一、二年级的外语口语、听力、写作、西方文化等课程。

建校至今,我校聘请外籍教师共计388人次。

除教学外,外籍教师还经常组织或参与学生的外语课外活动,如文化讲座、外语角、辩论赛、演讲比赛和文艺表演等,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自2003年起就积极选派教师赴海外深造,截至2013年9月,共选派了59名教职工赴国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44名教师赴国外交流访问,学校承担了全部学费和部分生活费。

伯明翰城市大学(BCU)在应用语言学尤其是语料库语言学方面有良好的学术传统,尤其是AntoinetteRenouf教授担任国际语料库语言学学会(ICAME)主席多个任期,是语料库语言学领域的国际著名学者。

两校合作协议,从青年教师中选派品学兼有的青年教师,赴BCU大学深造。

在攻读博士学位的3年中,第一学年在BCU修习博士生课程、参加学术研讨,并确定研究题目的开题报告;第二学年回我校继续学习,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并开始撰写博士论文。

由外语学院院名誉院长、应用语言学博士生导师杨惠中教授继续指导;第三学年再赴英国完成博士论文写作,通过论文答辩后即获得博士学位。

从2010年开始,我院先后公费选派了6名青年教师赴英攻读博士学位,其中马韬在2013年8月斯德哥尔摩隐喻学术年会(SMF)上发表了论文《汉语隐喻与换喻音韵句法规律的量化分析》,在2013年1月第87届美国语言学年会(LSA)上发表论文《以语料库方法对复合词离心结构的英汉比较》,另一篇论文也已被第88届LSA接受,并将于2014年1月发表。

2012年-2013年先后组织了两次教师短期访学团,总人数达26人次。

商学院教师赴英国东伦敦大学RFP课程的培训,了解了有关RFP资格认证的流程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赴美国瑞德大学培训的教师选修了全球供应链管理、团队建设、领导力、有效沟通等课程,并参观了强生公司的配送中心,学习了实施冷链物流、环境温度控制以及临床试验药品运输的全过程。

学校重视开展国际学术交流,让教师和学生了解国际学术发展的前沿。

2011年学校成功申报了上海市教委的“海外名师”项目,法学系主任韩晓鹰和国际医技学院院长徐丽华分别获得项目资助。

韩晓鹰教授利用项目邀请法国南特大学让-皮埃尔.克拉维埃教授和法国专家团队10批12人(次)来学校讲学和研究,专业涉及商法、合同法、知识产权、经济法等。

《中法经济犯罪的刑事司法比较研究》、《中法商法比较和我国的借鉴——对网络商务的保护和监管》等专著也即将完成。

国际医技学院徐丽华院长也利用此项目邀请了美国Indianapolis大学护理学院院长AnneThomas和美国Watson关怀学院Ms.AnneFoss-Durant来校讲学;美国ProjectHOPE基金会NoreenProkuski教授来校讲授妇产科护理正常分娩过程;日本山口县贺町老人音乐照顾专家来校传递“老人照顾”的实践方法与音乐促进老人的肢体活动与心理健康知识。

国际医学技术学院已派4名教师赴海外参加短期理论培训,1名教师已获得老人音乐照顾证书。

2013年11月学院将与日本长崎大学共同举办呼吸康复治疗学习班。

日语系施小炜教授应邀到日本惠泉女学园大学演讲,之后该校教授篠崎美生子来我校演讲。

2012年4月起连续两年,开展三校合作研究(惠泉、杉达、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学研究中心),日本近代文学——芥川龙之介研究项目,获得日本文部科学省研究资助,有关论文将在2013年12月日本近代文学年会上发表。

2013年开始,我校开始主办国际学术会议。

在特聘教授倪军教授的引领下,计算机信息学院召开了第7届科学与工程网络计算国际会议(ICICSE2013)国际会议,参加论文评审人员和与会人员有50多位,分别来自美国、日本、德国、西班牙、希腊、意大利、爱尔兰、挪威等国家,我校有8篇论文被世界计算机领域顶级的学会IEEE发表。

2013年10月,国际医技学院会同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Hope)、上海护理学会、浦东新区卫计委和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主办召开上海杉达学院老龄健康国际研讨会。

(3)举办“海外游学周”和“国际文化节”,营造国际文化氛围,开拓形式多样的学生国际交流项目,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学校重视外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

每年聘请20-30名外教,承担学生听说课程授课,一、二年级学生每周都有外教课。

鼓励教师开展外语教学改革,公共英语实行分级分类分流教学:

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