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3666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4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docx

浙江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浙师大附中2018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

从10多万片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

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

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        B.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2.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

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

这种建筑布局

A.体现宗教色彩B.突出皇权至上

C.深受宗法制度影响D.利于邻里和睦

3.从秦朝开始,避讳逐渐变得严格起来。

例如,现在“正月”的“正“读作一声,传说就是为了避讳秦始皇嬴政的“政”字。

这说明秦朝

A.中央集权B.皇权至高无上

C.相权削弱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4.马端临《文献通考》载:

“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

然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由此可见宋朝

A.相权进一步削弱B.内阁制度开始形成

C.众相制初步确立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

5.元世祖忽必烈设立了某一机构,因蒙古人信奉藏传佛教,因此该机构的地位相当高。

刚开始以国师八思巴为其长官,后来该职一般由朝廷大臣担任,官员为僧俗并用。

这一机构是

A.枢密院               B.中书省

C.宣政院             D.政事堂

6.黄宗羲认为: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宰相制度下

A.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B.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C.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D.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7.军机处成立后,政令经由军机处直接发出,称为廷寄;部院各方的公文也直接送到皇帝的手中,称为折本,不再经由内阁。

这表明

①内阁地位受到严重削弱②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③行政效率有所提高④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中国近代有一条约规定:

“凡英民禀告华民者,必先赴管事官(即领事)处投禀,事官先行查察……间有华民赴英官处控告英者,管事官均应听讼……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

”通过该条款,英国获得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关税协定权D.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9.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浙江直接有关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二十一条”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

10.“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

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场景.我们应该选择的素材是

A.黄海海战B.台湾保卫战C.辽东半岛战役D.威海卫战役

11.上海《申报》作为19世纪末国内五家中文报纸之一,十分关心台民斗争动态,除了转登台民公告,译载外文报道,专门发了大量有关台民抗日活动的评论。

《申报》这些报道与评论可以用来说明

A.社会舆论对反割台斗争的支持和关注   B.《申报》直接推动反割台斗争的兴起

C.世界主要国家反对日本殖民统治行径   D.清政府鼓励民众支持台湾救亡运动

12.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

该条约签订后

A.列强在华办厂合法化        B.列强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开始渗入内地

C.北京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    D.沙俄侵占中国一百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13.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为纪念辛亥革命曾写下这样的诗句:

“廿世纪初零五年,东京盛会集群贤。

”诗句描述的事件应是

A.武昌起义爆发B.中国同盟会成立C.中华民国诞生D.清帝下诏退位

14.下列选项中对右图判断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形势图B.北伐战争形势图

C.抗战相持阶段形势图D.农村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十五条规定: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该规定的意义在于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C.宣扬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

D.一定程度上限制总统专制独裁

16.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访问中国时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

“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

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杜威评价的是中国的

A.百日维新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7.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农民运动B.认识到建立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C.明确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党的革命任务D.同意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18.孙中山曾在某次会议上发表演说:

“革命党推翻满清,第一次成功是在武昌。

那天的日期是双十日,今天是民国十三年的一月双十日,所以这个会期同武昌起义的日期,都是民国很大的纪念……”该会议是

A.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B.中共一大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大会      D.国民党一大

19.在一则红色旅游解说词中有如下文字:

“暗夜南湖亮斗星,燎原烈火向天明。

征程二万经风雨,宝塔擎旗进北京。

”其中“燎原烈火向天明”指代的历史现象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C.红军长征的胜利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0.中国某城因为193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

“某城”指的是

A.江西瑞金B.陕西延安C.甘肃会宁D.贵州遵义

21.中共中央某次会议对工商业政策作出新的规定:

“要用比过去宽大的政策对待民族工商业资本家,在双方有利的条件下,欢迎他们到苏维埃人民共和国领土内投资,开设工厂与商店。

”这次会议最有可能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瓦窑堡会议D.中共七大

22.中央电视台欲制作一个“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节目,你认为选择下列哪一地点最有意义

A.贵州遵义B.陕西延安

C.甘肃会宁D.陕北洛川

23.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宝岛回归”②“家园沦陷”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④③⑤B.④③⑤①②

C.②③④⑤①D.②④③⑤①

24.《八路军军歌》中唱道:

“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

”如要了解该部队“慷慨悲歌奔战场”的具体情况,可查看关于下列哪些战役的材料

①台儿庄战役②平型关大捷③百团大战④枣宜会战

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③

25.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五十年以来最大之国耻与余个人历年所受之逼迫与侮辱,至此自可湔雪净尽。

”日记所反映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C.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D.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

26.根据下表我们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

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

中国战场

(不含东北)

东南亚

太平洋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多人

不到10.9万人

A.中国为二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B.日本的大多数兵力被限制在中国战场

C.二战时中国和其他反法西斯国家相互配合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7.“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写的一首七言律诗(部分)。

与此诗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形势图是

AB

CD

28.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开幕式上致辞:

“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

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致辞中“代表们”参加的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9.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当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①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0.1954年12月,毛泽东在一次党内外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我们不能把政协搞成国家权力机关。

此话的主要背景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31.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两项政治制度,其共同点有

①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②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③都实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④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2.1979年1月30日,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在向美参、众两院议员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方针时说:

“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

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

这一主张

A.有助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蕴含着“一国两制”思想

C.基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加强      D.标志着两岸隔绝状态结束

33.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隆重举行。

香港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意义是

A.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B.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

C.为安全先行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提供范例D.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4.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

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

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

》,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

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

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

35.目前中国出版了大量的回忆录以及作者对当事人的采访记录,是当代史研究中不可或缺的资料来源。

一般我们认为,回忆录和口述史

A.真实可靠,完全可以替代档案文献   B.需要与相关文献史料进行比较鉴别

C.容易受立场的干扰,不具备史料价值D.比较呆板,无法与档案文献相提并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36.(10分)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利益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代疆域图

材料二1992年“两会”在事务性商谈中的一些表述

海协会的表述

海基会的表述

海峡两岸文书使用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

双方本着“一个中国,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原则

在海峡两岸共同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之原则

双方本着“谋求一个民主、自由、均富、统一的中国,两岸事务本是中国人的事务”的原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说明秦王朝对图中圆圈所示区域的管理情况。

(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会”表述的共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90年代,大陆方面推进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具体措施。

(4分)

3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

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

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

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摘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材料二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

从某种意义说,这二十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

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

——摘自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

前所未闻的故事》

(1)依据材料一,简要说明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有利条件。

(6分)

(2)根据材料二,作者所指的“分水岭事件”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被视为“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的原因。

(4分)

3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引自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歌

材料二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起来。

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邓小平同志指出: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八十年代初,政治体制改革也本着“发扬民主,加强法制”的精神迈出新的步伐。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歌词中“旧邦新造”的含义是什么?

为巩固其成果,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哪一部法律文献?

(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

列举改革开放后体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两件大事。

(6分)

浙师大附中2018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A

C

D

D

A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A

D

C

C

D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D

B

C

C

D

C

B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B

B

B

B

36.

(1)制度:

郡县制。

(2分)

情况:

在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在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

(4分)

(2)共识:

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分)

措施:

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2分)

37.

(1)条件:

上海工人阶级队伍日益壮大,以《新青年》为阵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并发挥重要作用。

(2)事件:

遵义会议。

(1分)

原因:

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

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分)

38.

(1)含义:

推翻清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分)

文献: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分)

(2)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2分)。

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1982年颁行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任选两个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