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3704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 人教新课标+ 学年 + 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docx

语文+人教新课标+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收心考试叶明焱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9月月考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流动的花朵为何难以与城市融合

王亮张滢

当前,随着大城市对日益饱和的城市资源的不断“挖潜”、公共财政的不断增支、“两为主”(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问题似乎得到了初步解决。

流动的花朵在城市过得好吗?

学得好吗?

与学校老师、小伙伴的关系融洽吗?

能适应城市文化吗?

在异乡能产生归属感吗?

将来会有发展吗?

前不久,河南郑州一项大型调查显示,该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普遍易产生学习焦虑以及自卑、孤独、烦躁心理,很难融入同龄群体。

2010年,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曾选取上海、南京等5市17所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进行融合问题调查。

这两次调查结果十分相似: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入了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

我们过去多是从宏观着眼,由政策入手来解决问题。

如果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仅是简单地将他们从乡村带到城市,在公办学校寻得一张课桌,那么,造成一个独特群体成长缺失的症候便已隐约可见,整个社会也将为之付出巨大代价。

现在,到了从文化着眼、由个体入手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时候了。

一个在浙江上学的孩子跟随父母回老家青海过年,刚住了两天,就说“我要回家了”。

这个孩子指的“家”,是浙江。

对他来说,家乡的概念和父母那辈人心中的家乡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出生在城市并在城市里成长。

社会学上有一个“文化混血儿”的比喻:

这部分人的身份意识是模糊的,心理状态呈现出既有希望又常怀失望,痛苦与憧憬并存、自卑与自强同在等特质。

新一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享受和城里孩子平等的待遇,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在各个现实层面都遭遇“想融而不能融”的困境。

身份意识影响着融合。

有一个就读于打工子弟学校的小女孩在课堂上这样描述自己的理想:

“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当城管!

我当城管,在街上碰到妈妈的菜摊时,就可以慢慢追,慢慢撵!

”而在说这番话之前几天,她的妈妈卖菜时因为躲避城管追赶,撞在电线杆上受了伤。

理想的存在,其意义正在于为平淡人生插上飞翔的翅膀。

可“慢慢追”、“慢慢撵”,又是何等微不足道,让人在为小女孩的微小理想唏嘘不已的同时,不得不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未来画上一个问号。

文化冲突影响着融合。

固守传统的乡土社会与具有现代性的城市社会,文化特质明显不同。

最外显的表现,就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会感觉到自己的方言、衣着、饮食与城市学生格格不入。

更深层次的文化冲突来自于行为习惯、生活节奏、价值体系上的综合差异。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罗大佑的歌词反映的正是城市新移民因文化隔阂而产生的一种深深的心理孤独。

不同文化的了解、交融显然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城市胸怀影响着融合。

一些城市居民具有优越感,对外来人口天然具有排斥心理和偏见,一些机构和学校在公务中仍存在歧视现象。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城市,需要的是城市和城市居民的大视野和大气魄。

说到底,“融入”属于深层社会问题。

户籍制度尚未“破题”,城市化浪潮已迅猛而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令人措手不及的社会整合。

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下,城市居民在医疗服务、教育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具有乡村居民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势必造成“争利”现象。

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第一步是力争做到同城待遇,第二步才是消弭同城隔阂。

因而,“融入”是一个时间跨度更长、更深也更难的问题。

破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难题的主阵地在教育。

发挥教育“粘合剂”的作用,促进社会整合,让流动儿童健康快乐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我们不能把解决方案仅仅停留在“两为主”的政策层面,也不能停留在“适应教育”的微观层面,而要把教育放大到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

(《中国教育》2012.5.9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难以融合”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城里人与乡下人身份的不同影响着融合。

B.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的冲突影响着融合。

C.城市及城市居民狭隘的胸怀影响着融合。

D.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差的素质影响融合。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通过若干社会现象及调查数据,指出“流动的花朵”进入城市却难以融入城市这一严峻的社会现状。

B.文章接下来分别从“身份意识”、“文化冲突”、“城市胸怀”等方面分析说明“流动花朵”难以融入城市的原因。

C.分析原因之后,作者明确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源,认为“务工人员子女难以与城市融合”的瓶颈是户籍制度的限制。

D.最后作者提出解决“难以融合”问题除了“两为主”、“适应教育”,还要把教育放大到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为主”方针的贯彻落实,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B.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难以融入城市,主要源于他们心理上的自卑所产生的压力。

C.要根治“难以融合”,只需站在文化融合与创新的高度就可以了。

D.彻底解决“难以融合”是一个时间跨度更长,更深也更难的问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6分,共7小题)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邹孟轲之母也。

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

孟母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

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

孟母又曰:

“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复徙舍学宫之傍。

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

孟母曰:

“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之。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诗云:

“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此之谓也。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

“学何所至矣?

”孟子曰:

“自若也。

”孟母以刀断其织。

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

“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

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

”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诗云: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此之谓也。

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

妇辞孟母而求去,曰:

“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

今者妾窃堕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

妇人之义,盖不客宿。

请归父母。

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

“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所以戒人也;将入户,视必下,恐见人过也。

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

”孟子谢,遂留其妇。

君子谓孟母知礼,而明于姑母之道。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学而归,孟母方绩绩:

纺织

B.宁能衣其夫子衣:

使……穿衣

C.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也客:

把……当作客人

D.孟子谢,遂留其妇谢:

感谢

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孟母“善教”的一组是(3分)

①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②徙舍学宫之傍③孟母以刀断其织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⑤妇辞孟母而求去⑥孟子谢,遂留其妇

A.①②⑥B.②④⑥C.①③⑤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母两次迁徙自己的住处,主要是为了给儿子寻找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

B.儿子学习回来,孟母用断织打比方来劝告孟子学不可废,否则后患无穷。

C.孟母认为男子如失去赖以生存的技艺,那他不是去偷就是被俘虏被奴役。

D.孟母对孟子讲明道理,使孟子醒悟过来,于是他留住了自请离去的妻子。

7.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⑵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2)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饲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8.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

请简要分析(5分)

9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

(6分)

(1)蚓无爪之利,____________,上食埃土,_______,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每至晴初霜旦,__________,___________,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郦道元《三峡》)

(3)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岂无山歌与村笛,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4)万里悲秋常作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等高》)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善待自我——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冯之浚

①中国人生智慧关注人与自我的关系,强调善待自我。

人生有得有失,有顺有逆,有荣有辱。

顺境易处,逆境难为,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顺境和逆境。

自古常言不我欺,不论顺境逆境、圆缺福祸,都要理解别人,善待自己;自解得失,随缘自适,这才是处理好人与自我关系的关键。

②苏轼在一首词中写到“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这转引自孔子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里面含有“进退有节,仰俯皆宽”的意思。

苏轼一生坎坷,但在对待人生顺逆上,他却是中国文人当中一个典型例子。

上面这句词体现了苏轼的人生态度,他圆满地融合了儒家、道家和禅宗,入则奉儒,忧国忧民,出则道禅,一身洒脱,形成了“不为外物之得失荣辱所累的超旷精神”。

③孟子讲: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说的是儒家人格理想不仅是个体善的修炼,更重要的是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是济世救民。

儒者对国事民瘼有真诚的关怀,努力为国家、民族和人民建功立业,即使遭到贬谪也以深沉的忧患系念天下百姓的疾苦和国家的兴亡。

同时,儒家也讲究超越精神,穷居陋巷,自得其乐,安贫乐道;把慎独和放达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几千年来其影响始终不衰。

④面对名利,入世的儒家、忘世的道家、出世的佛家都提出了各自的解脱之道,这其中禅宗“放下”的智慧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禅宗有则故事:

当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位婆罗门贵族来看望他。

婆罗门双手各捧一个花瓶,准备献给佛陀作礼物。

佛陀对婆罗门说:

“放下。

”婆罗门就放下左手的花瓶。

佛陀又说:

“放下。

”于是婆罗门又放下右手的花瓶。

然而,佛陀仍旧对他说:

“放下。

”婆罗门茫然不解:

“尊敬的佛陀,我已经两手空空,你还要我放下什么?

”佛陀说:

“你虽然放下了花瓶,但是你内心并没有彻底的放下执着。

只有当你放下对自我感观思虑的执着、放下对外在享受的执着,你才能够从生死的轮回之中解脱出来。

⑤当然,“食色,性也”,儒、道、佛三家开出的药方,虽有“悬壶”之功,却乏“济世”之力,人们不可能完全摆脱名和利的束缚。

不过,在物欲张扬的当下,劝人把名利看得淡一点,“空”一点,淡泊处世,清心守静,在清静中寻找舒适,在闲适中享受乐趣,使人经常调剂到一种怡乐自在的最佳状态,从这个角度看三家之说,不无裨益。

⑥修身之本在安心,是中国人生智慧的一大特色。

禅宗二祖慧可,少为儒生,博览群书,通达老庄易学。

《祖堂集》中记载,慧可问达摩祖师:

诸佛心印的法门,可以说给我听吗?

达摩说:

诸佛心法,并不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

他听了又问道:

我心不得安宁,请大师为我说安心法门。

达摩便说:

你把心找出来,我便为你安心。

慧可听了这话,当时便愣住了,良久,方说:

找了半天心,连个影子也找不到。

达摩开导他说:

如能找到了,那就不是你的心了!

我已经帮你安好心啦,你看到了吗?

慧可恍然大悟。

佛教禅宗一派传入中国,与老庄合理核心相结合,发挥了“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的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禅,表现出很高的人生智慧。

禅宗主张凡事持平常心,不过分追求、过分祈盼、过分喜怒哀乐,顺其自然,但求心安。

如此一来,繁杂的人生问题,就变得比较简单明了了。

在任何环境中,人生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心态。

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正确对待客观事物,对健康也是有益的;不良的心态对健康有害,甚至导致疾病。

⑦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可以用宋代大儒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概括,此说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仁者气象”和“天地情怀”。

今天我们继承中国文化与人生智慧的精髓,实现和谐人生,构建和谐社会,正是要实现这一伟大理想。

(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苏轼一生坎坷,他忧国忧民的生活态度充分体现了善待自我的中国人生智慧的境界。

B.儒家独善其身、济世救民的人格理想及积极达观的人生态度,是中国人生智慧的体现。

C.修身安心是中国人生智慧的特色,不追求、不祈盼,主张一切顺其自然,但求安心。

D.佛教禅宗与老庄合理核心相结合所形成的中国禅,是中国人生智慧的最高境界。

E.能否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关键是心态的选择,而心态的选择则体现了人生的智慧。

(2)文中划线的句子写道:

“慧可恍然大悟。

”他“悟”出了什么呢?

(6分)

(3)②-⑥段是文章论述的主体部分,可分三个层次:

②-③为第一层,④-⑤为第二层,⑥为第三层,请给这三层拟四字小标题,,明确表达怎样做才能“善待自我”。

(4分)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

(4)请结合文章前三段探究“善待自我”的真正内涵。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一个不能忘记的人

刘重来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按照“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的条款,外国轮船在长江上触目可见,令国人深感屈辱。

1925年10月,卢作孚邀约友人,集资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积极投入以经济实力夺回内河航运权的爱国斗争。

公司成立之初,整个家当只有一艘载重吨位为70吨的小轮船,卢作孚就定下了“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的公司宗旨,展现了他的强国宏愿。

当时,长江上游航运正被外国轮船公司控制着,不多的几家中国轮船公司濒临破产,卢作孚采取“人弃我取,避实就虚”方针,在从未行驶过轮船的嘉陵江开辟新航线,并在管理上大胆改革,使公司站稳了脚跟,并将航线从嘉陵江发展到了长江。

从1930年开始,民生公司“化零为整”,逐步壮大实力,先后合并和收买了大批中外轮船,并控制了长江上游航运,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外国轮船公司逐出了长江上游。

到1945年,民生公司“崛起于长江,争雄于列强”,不仅在长江沿线、中国沿海港口,而且在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分支机构,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卢作孚也被海内外誉为“中国船王”。

抗战爆发、国难当头的时刻,他号召:

“国家的抗战开始了,民生公司应当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战争!

”在他的指挥下,全体员工英勇投入到紧张、艰险的抗战运输中去。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长江咽喉、入川门户的宜昌积压了大批难民和从沦陷区运来的大批机器设备,急待撤往大后方。

但是,按照当时的实际运力,至少需要一年才能完成。

还有40天就是长江枯水期,日本飞机不断轰炸,日军节节逼近。

在此关键时刻,卢作孚下令采用“三段航行法”,除了最重要的军用物资及不宜装卸的大型机器设备直运重庆外,其他物资一律分段运输,使航程缩短了一半或大半。

硬是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

卢作孚的另一项重要贡献是北碚乡村建设实验。

1927年,卢作孚被任命为北碚峡防局局长。

峡防局本是一个治安联防机构,但他却借此难得的平台,他与民国时期各地乡村建设实验不同,明确提出其乡村建设的目的是“要赶快将这一个国家现代化起来”,就要“要赶快将这一个乡村现代化起来”,为此,他精心设计了北碚的“乡村现代化”蓝图,“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北碚为中心,要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一个生产的区域、文化的区域、游览的区域”,以供中国“小至乡村,大至国家的经营参考”。

经过努力,这个昔日贫穷落后、偏僻鼻塞、盗匪横行的小乡镇,终于建设成为性产发展、丈教事业发达、环沈优美的重庆市郊重要城镇”。

陶行知参观后说,北碚的建设“可谓将来如何建设新中国的缩影”.卢作孚也与姜阳初、梁漱溟一起,被称为“民国乡建三杰”。

(有删改引用自)

相关链接

①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公园,便酬报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国家,便酬报你一个完整的国家。

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靠的报酬!

它可以安慰你的灵魂,可以沉溺你的终身,可以感动无数人心,可以变更一个社会,乃至于社会的风气。

(卢作孚《工作的报酬))

②乡村建设在消极方面是要减轻人民的苦痛,在积极方面是要增进人民的幸福.造会众福,急公众难.……我们要做这样的事业,便要准备人、准备钱、准备东西、准备办法,尤其要许多人分工合作,继续不断地去办.(卢作孚《乡村建设的意义》)

③确立公众的良好秩序,完成一切物质基础的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和文化水准,使国家成为一个本身健全的现代国家尤为吾人必须全力趋赴的的积极目的。

(卢作孚《论中国战后建设》)

④作孚先生作为旧中国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与张之洞、张謇、范旭东一起,曾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旧中国实业界四个“不能忘记”的人物.(胡德平《发扬和借鉴老一辈民族实业家的精神和经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外国轮船分司垄断长江航运,外国商船在长江上横冲直撞,气焰嚣张,这直接促使卢作孚决心创办中国人自己的航运公司.

B.为了赶在长江枯水期到来之前将全部难民和机器设备安全撤离宜昌,卢作孚下令一律采用“三段航行法”,实行分段运输,大大缩短了航程。

C.由于创办民生实业公司的辉煌成绩和完成抗战时期运输任务的卓越贡献,卢作孚不仅受到时人的称赞,也一直为后人所推重。

D.从北碚的建设实验中,卢作孚认识到,乡村建设固然需要人、财、物,需要实施办法,更需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分工合作,不断努力。

E.在卢作孚看来,中国战后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减轻人民的痛苦,增进人民的幸福,急公众难,并为此身力行,全力趋赴。

(2)胸怀强国愿望的卢作孚,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船王”的?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3)卢作孚被认为“民国乡建三杰”之一的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4)为什么卢作孚被誉为“不能忘记”的人?

情节和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些人取得一点成绩,便自命不凡,洋洋自得,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这样的人终究

不会有大的作为。

B.看到果农家里汗牛充栋的黄灿灿的橙子,我深感欣慰,因为这说明我们开发的新品种

产量高,品质好。

C.对那些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我们不仅要多加指导,还要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使他

们尽快地成熟起来。

D.开发商们对商品房面积的计算方式一直讳莫如深,由此导致的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经

济纠纷经常发生。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最近相关部门对两个小区的住房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结果有一半住房甲醛超标,而引

发甲醛超标最主要的原因是居民不合适的装修造成的。

B.李先生认为服饰公司侵犯了自己的权利,将之诉至法院,要求停止伤害,并提出30000

元人民币的经济索赔和2000元人民币的精神损害抚慰金。

C.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建设的启动,对道路、交通、媒体、通讯等行业提出了新的

要求,与此相关,长沙商业圈无疑也将面对重新洗牌的机会。

D.国家质检总局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形成10个左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

较强、知名度较高、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世界级品牌。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

的一组是(3分)

 玉树藏族自,

,,,,

,玉树既是“三江源头”,也是“藏獒之乡”和“虫草之乡”。

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连

是长江落差最大的标志点

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相通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点6621米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

气候高寒

A.

B.

C.

D.

16.下面是关于“感恩教育”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

请根据上下文,补写画线处的内容。

要求紧扣主题,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

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_____

_____?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使我们的传统

美德。

_____

______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

,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涉及到很多方面,它需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春节》、《端午节》是“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获奖作品。

这两幅作

品,你喜欢哪一幅?

请从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喜欢的理由。

要求:

语言准确、鲜明,不

超过80字。

(6分)

我更喜欢标志作品。

理由是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

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必须写议论文。

(2)不少于700字。

(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9月月考

语文参考答案

1、现代文阅读

1.D【解析】“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差的素质”一说,原文无据。

2.C【解析】“瓶颈是户籍制度的限制”这一说法过于绝对化,它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3.D【解析】A“基本”说法有误,原文是“似乎得到了初步解决”;B“主要源于”说法片面,“心理自卑”只是主观因素之一,尚有其他主客观因素。

C“只需”有误,表充分条件,原文“而要”强调是必要条件。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4.D(谢:

道歉)

5.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