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3887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

《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docx

北京三中高一语文期中试题

北京三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试卷2016.4

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A卷满分5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1—5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①“四杰”之后,唐代现实生活五彩缤纷,盛唐之音如“鲜花怒放”。

陈子昂首先喊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写这首诗的时候,尽管是一腔【】,但所表达的,却是开创者的高蹈胸怀,它豪壮而并不悲痛。

同样,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尽管惜花伤春,但所展现的,却是一幅清新美丽的春晨图画,它愉快活泼而并不低沉哀痛。

这就是盛唐之音。

②“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在个人、民族、阶级、国家欣欣向荣的社会氛围中,盛极一时的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和方面,它在中国诗史上确乎是前无古人的。

③江山如此多娇!

壮丽动荡的一面为边塞诗派占有,优美宁静的一面则由田园诗派写出。

王维的辋川名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忠实、客观、简洁,如此天衣无缝而又富有哲理深意,如此幽静之极却又生趣盎然。

写自然如此之美,在古今中外所有诗作中,恐怕也数一数二。

它优美、明朗、健康,同样是典型的盛唐之音。

如果拿晚唐杜牧的名句来比,例如“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也极其空灵美丽,非常接近盛唐,然而毕竟更柔婉清秀,没有那种阔大气质了。

④盛唐之音在诗歌上的顶峰当然应推李白,无论从内容或形式,都如此。

因为这里不只是一般的青春、边塞、江山、美景,而是笑傲王侯,蔑视世俗,不满现实,指斥人生,饮酒赋诗,纵情欢乐。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以及“国舅磨墨”“力士脱靴”的传说故事,都深刻反映着那整个一代初露【】的知识分子的情感、要求和向往:

他们要求突破各种传统的约束和羁勒;他们渴望建功立业,猎取功名,进入社会上层;他们抱负满怀,纵情欢乐,傲岸不驯,恣意反抗。

而所有这些,又恰恰只有当他们这个阶级在走上坡路、整个社会处于欣欣向荣并无拘束的历史时期中才可能存在。

⑤“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盛唐艺术在这里奏出了最强音。

痛快淋漓,天才【】,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一切都是冲口而出,随意创造,却都是这样的美妙奇异,层出不穷和不可理喻。

这里有不可预计的情感抒发,不可模拟的节奏音调……尽管时代的原因使李白缺乏庄周的【】力量和屈原的深沉感情,但庄的飘逸和屈的瑰丽,在李白的天才作品中确乎合而为一,奏出了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交响诗的最强音。

⑥然而,这个极峰与文艺上许多浪漫主义峰巅一样,它只是一个相当短促的时期,很快就转入另一个比较持续的现实典范阶段——杜甫为“诗圣”的另一种盛音。

(有删改)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怆然(chuāng)氛围(fēn)羁勒(lēi)傲岸不驯(xùn)

B.怆然(chuàng)氛围(fèn)羁勒(lè)傲岸不驯(xún)

C.怆然(chuàng)氛围(fēn)羁勒(lè)傲岸不驯(xùn)

D.怆然(chuāng)氛围(fèn)羁勒(lēi)傲岸不驯(xún)

2.依次填入文中四处【】内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愤概头角极致思辩

B.愤慨头角极致思辨

C.愤慨头脚极致思辩

D.愤概头角极至思辨

3.文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欣欣向荣B.天衣无缝C.痛快淋漓D.不可理喻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文本中所说的“四杰”即“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而“四杰”之后出现的“边塞四诗人”,则是指陈子昂、高适、岑参、王昌龄。

B.文本中所引的“人闲桂花落”这一诗句出自于王维,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C.李白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是屈原以后中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也代表了中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D.杜甫是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开元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5.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盛唐之音”的特点之一是优美、明朗、健康,具有柔婉清秀的气质。

B.李白与杜甫的诗歌虽然有浪漫与现实之别,但两者均属于典型的“盛唐之音”。

C.《将进酒》因为不受约束,不循规范,冲口而出,所以成为盛唐的“最强音”。

D.代表“盛唐之音”的诗歌中反映出知识分子积极进取向上、乐观自由的精神追求。

二、按要求完成6—10题。

(每小题2分,共10分)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稼穑(sè)垝垣(guǐ)县貆(huán)恬然(tián)

B.狙击(jū)洮河(tiáo)勘探(kān)纶巾(lún)

C.盗跖(zhí)泥淖(dào)贾人(gǔ)守拙(zhuó)

D.勇剽(piāo)押解(jiě)狩猎(shòu)纤细(qiān)

7.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班斓渲染风雨如诲苌弘化碧

B.旖旎奢糜世外桃圆沉鱼落雁

C.嗟跎缱绻缘木求鱼苍海桑田

D.陨落寒暄风驰电掣筚路蓝缕

8.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不管是威逼,还是利诱,他都横眉冷对,毫不妥协。

B.毕业前夕,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各展风采,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C.从被科尼法官讲述的一起案件深深触动,到把科尼的故事写成《复活》,托尔斯泰惨淡经营了整整12年。

D.基金提供的免息贷款和补助金数目虽然不大,但能够限时提供援助,以解燃眉之急,纾缓突发的经济困境。

9.下列文学常识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其中的诗作以四言为主,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B.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主要指唐代以前的诗歌,近体诗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对仗、声韵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体。

C.苏轼是宋代最伟大的词人之一,他极大开拓了词的题材、意境,词风雄壮,被视为豪放派的创始人,后人将他与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合称为“苏辛”。

D.元杂剧的结构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10.下列文学常识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志摩和闻一多都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新月派诗人。

闻一多还提出了诗的“三美”说,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B.《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我们勾勒了一幅远离尘嚣、充满亲情的生活图景,是海子诗歌中流传最广泛的一首叙事诗。

C.关汉卿,元代戏剧家。

有杂剧《窦娥冤》、《救风尘》等。

“元曲四大家”一般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杂剧作家。

D.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传奇《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或《临川四梦》。

三、阅读《牡丹亭》节选的3段唱词,完成11—13题。

(共10分)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迤逗的彩云偏。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1.对【皂罗袍】这支曲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支曲子借姹紫嫣红的无人赏识,良辰美景在无可奈何中虚度,引起人们对美好青春被扼杀的深悲与共鸣。

B.“朝飞暮卷”形容轩阁的高旷,源自王勃的《滕王阁诗》: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C.“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是对丽娘乘坐画船游玩时所见的园中春景的描写,表现了丽娘生活的无聊与苦闷。

D.“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是对绚烂春景的惊讶与赞叹,也是对辜负美好春光的遗憾,

是对美好青春无人赏识无人陪伴的深沉的哀怨。

12.“袅晴丝”原指春天柳枝上树虫吐出的细丝在空中飘舞,这其中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

辞手法,请你说出使用这三个字的妙处。

(4分)

13.“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一句中“天然”是什么意思?

该句表现了女主人公

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四、依据原文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每空1分,共10分)

14.①总角之宴,。

(《卫风氓》《诗经》)

②霾两轮兮絷四马,。

(《国殇》屈原)

③,依依墟里烟。

(《归园田居》陶渊明)

④狡捷过猴猿,。

(《白马篇》曹植)

⑤,百年多病独登台。

(《登高》杜甫)

⑥,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⑦,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苏幕遮》范仲淹)

⑧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⑨红酥手,,满城春色宫墙柳。

(《钗头凤》陆游)

⑩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声声慢》李清照)

五、微写作(本题共10分)

15.学校为“节水宣传月”设计了系列活动,并选用了下图作为宣传画。

请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作为一名志愿者,请你向盲人朋友讲解这幅图画,要求重点突出、生动形象。

②这幅作品在本次活动中获奖,请以评委的身份写一段评语,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③请以禾苗或土地的口吻劝告人们“节约用水”,要求想象合理,有感染力。

B卷满分50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

(本题共12分)

修①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②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

曰:

‘毋以是为我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

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

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

‘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

‘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

’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

吾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

‘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耳。

’吾曰:

‘生可求乎?

’曰:

‘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

矧求而有得耶!

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

‘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

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汝其勉之!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

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

天子推恩,褒其三世。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

“呜呼!

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

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

”乃载我皇考崇公③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修:

欧阳修自称。

②太夫人:

欧阳修的母亲郑氏。

③皇考崇公:

指欧阳修去世的父亲。

欧阳修的父亲被追封为崇国公。

1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长:

抚养。

B.不及事吾姑事:

侍奉。

C.此死狱也狱:

案件。

D.虽不克有于其躬躬:

鞠躬。

1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毋以是为我累

不要因此(家贫)就为我积累钱财

B.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但是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后继有人

C.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

D.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

做善事没有不得到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

1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

B.文章中连续转述了太夫人的大量叙述,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

C.文章中欧阳修写自己牢记先父及太夫人的教诲,后来获得了天子推恩的家族荣耀。

D.文章结尾欧阳修认为大力彰显先辈们的美好品德,将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善报。

19.欧阳修的父亲在为人处世上有哪些突出特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并作简要说明。

(6分)

七、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本题共5分)

20.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类内有忧思感愤之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之所叹遂写人情之难言。

八、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①-③题。

(本题共13分)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①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

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渌溅溅②。

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③,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④。

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

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此词乃作者被外放任溧水县令期间在无想山消夏时所作。

②溅溅:

流水声。

③社燕:

即燕子,春社时飞来,秋社时飞走。

④尊,通“樽”,酒杯。

21.①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老莺雏”三句,写夏初风物,取景典型,饶有特点,给人成熟饱满之感。

B.乌鸢乐、溪水喧,作者笔下的景物蕴含活力,呈现出清新、自然、美好之态。

C.“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有暂时抛开个人荣辱,向酒杯中找寻寄托的意味。

D.“歌筵畔”三句,写在弦歌与美酒中意欲醉眠,表现出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

②下片引入“社燕”,用了什么手法?

这样写有何妙处?

(6分)

③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

(4分)

上片末尾,周邦彦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述境况。

二人所处环境均为低湿之地:

周邦彦是“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白居易则是“住近湓江地低湿,

(1)”。

二人仕途所遇也均有困顿之感:

周邦彦是“憔悴江南倦客”,被外放为官;白居易则是“

(2)”,被贬为江州司马且困居九江。

故周邦彦凭阑,大有二人同为苦命之人的感慨,这就应了白居易所说的“(3),(4)”。

两位诗人隔空交会,可谓宦海漂泊,古今同一。

九、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5题。

(本题共20分)

行吟阁遐想黄秋耘

前几天,翻出一张旧照片,是我自己拍的武昌东湖旁边的行吟阁。

这张已经开始有点褪色的照片,引起了我一段深沉的回忆。

五年前的初春,我因事去广州,路过武汉。

在一个大雪后的晴天,我前去东湖,在行吟阁和屈原纪念馆一带盘桓了大半天。

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屈原,我有一种“旷百世而相感”的特别感情。

从少年时代起,我就爱读《离骚》,每读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时候,总是“唏嘘而不可禁”。

不过,我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离骚》的真谛,还是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

说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时我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闻一多先生主讲的《楚辞》是我最喜欢的功课之一。

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他偏偏把课程排到晚间。

我还记得,每当华灯初上,或者皓月当头,他总是带着微醺的感情,步入教室,口里高吟着:

“士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可为真名士!

”接着,他就边朗诵,边讲解,边发挥。

时而悲歌慷慨,热泪纵横;时而酣畅淋漓,击节赞赏。

与其说闻先生是以渊博学识、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感动着我们。

1935至1936年间,敌人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

那时候,几千里锦绣河山,几十座繁荣城市,都已经遭受践踏。

旧时在那些暂时还没有沦陷的国土上,南瞻北望,又何处不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这艰难的岁月跟屈原的时代是多么相像啊!

因此,闻先生的孤愤高吟、长歌当哭,就更容易引发我们的共鸣同感了。

有时候,我甚至感觉到:

在闻先生的灵魂里就活着一个屈原,他好像就是屈原的化身。

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东湖两岸,积雪茫茫,素裹红装,江山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音都听得到。

我参观过屈原纪念馆之后,又在矗立湖滨的屈原像前凭吊一番。

我仿佛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脉偾张,作狮子吼: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想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后来这两个形象就合而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为闻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

我无意以古人喻后人,以后人比古人,但一接触到与屈原有关的事物,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闻一多先生的风貌。

的确,他们虽然相隔两千多年,但无论是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还是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颇有些相似的。

因此,漫游之余,我又忽生遐想:

闻先生是湖北人,且曾几度寓居武昌,假如在行吟阁上,屈原馆中,另辟一室,陈列先生的衣冠遗物、著作手稿以及金石创作,使这古今两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相得益彰,也许不见得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吧。

作为一个景仰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我是殷切地期望着的。

2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由一张旧照片开篇,引出作者对武汉行吟阁、屈原纪念馆的回忆。

B.诗人盘桓在行吟阁畔,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闻一多先生的形象,感受他的爱国情怀与悲悯精神。

C.作者认为自己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离骚》的真谛,还是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

D.作者一接触到与闻一多有关的事物,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屈原的风貌。

E.游历了行吟阁、屈原纪念馆后,作者认为,在这些地方应该辟一室,在纪念屈原的同时也要纪念闻一多先生。

23.结合原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

①作者对屈原“旷百世而相感”,“相感”的是什么?

②引发作者对屈原“相感”的因素有哪些?

24.屈原与闻一多的形象在作者心目中“合而为一”,原因是什么?

(4分)

25.文中画线部分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

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

(6分)

C卷满分50分

十、写作(本题共50分)

26.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诗文名家为我们留下思想与文采兼华的璀璨之作,他们或昂扬爱国之志,表悲悯情怀,或吟咏自然、生活,抒清雅之意;他们或豪迈,或飘逸,或沉郁,或恬淡……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与风采表达出自己真挚的情怀。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最喜欢的诗人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复杂记叙文。

要求:

自选一位古代诗人,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诗人的风貌和你的情感,不少于700字。

北京三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一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6.4

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CBDAD

二、(每小题3分,共15分)

ADBAB

三、(共10分)

11.C

12.“晴”与“情”、“丝”与“思”谐音,所以“晴丝”语意双关。

它既指晴空里的游丝,又是女主人公心中缠绵飘忽的情思。

无论是“游丝”还是这种“情思”,它都是这般纤细朦胧,都是那样的难以捉摸。

情与景,物与我,虚与实结合的非常巧妙。

13.“天然”,天性使然。

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每空1分,共10分)

14.①言笑晏晏②援玉枹兮击鸣鼓③暧暧远人村

④勇剽若豹螭⑤万里悲秋常作客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⑦明月楼高休独倚⑧小乔初嫁了⑨黄縢酒⑩凄凄惨惨戚戚

五、(共10分)

15.

(1)符合题目要求,以6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2)超过字数不扣分。

①要求重点突出、生动形象。

②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③要求想象合理,有感染力,语言得体。

六、

16.(3分)D(自身)

17.(3分)A(不要拿钱财使人受累)

18.(3分)D(“将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善报”与原文意思不符)

19.(6分)①廉(廉洁),②孝(奉亲至孝),③仁(居官仁厚、好施之善)

说明:

以死后之贫明其廉,以思亲之久扬其孝,以治狱之叹显其仁,意思对即可。

七、(共5分)

[参考答案]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类/内有忧思感愤之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之所叹/遂写人情之难言。

[评分标准:

本题5分,“/”处为必断点,错一处扣0.5分,扣完为止;“//”为可断可不断之处]

[句读翻译]

我听到世人常说:

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

难道真是这样吗?

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

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在(所见事物之中)寄托了幽怨讽刺,道出了逐臣的慨叹,最终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

八、

21.①(3分)D(“渴望归隐的决绝态度”于诗无据)

②(6分)手法:

比喻(类比)(或托物寄情)。

妙处:

将自己比作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的社燕,传达出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感,生动形象,又颇为含蓄。

或:

借社燕来往无定、寄人檐下等特点,寄托了自己对长期宦海漂泊、无从把握自身命运的疲倦生涯的感慨,形象恰切,又颇为含蓄。

评分标准:

本题6分。

手法2分;形象特点与作者心绪,各1分;妙处,2分。

③(4分)黄芦苦竹绕宅生谪居卧病浔阳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评分标准:

每空1分。

句中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九、

22.BD

23.⑴忧国忧民的情感,九死不悔的精神。

⑵①少年时代爱读《离骚》,感慨不已。

②青年时代聆听闻一多讲授《离骚》,加深了对屈原精神的理解。

③五年前瞻仰屈原纪念馆,心灵再次被触动。

(意思答对即可)

24.因为二人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相似的。

(意思答对即可)

25.①特征:

秀美,宁静。

②作用:

以秀美的山河烘托两位爱国诗人的伟大形象,以宁静的环境衬托作者激荡的内心世界。

(意思答对即可)

十、略

附:

文言文译文

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

母亲告诉我说:

“你的父亲做官,廉洁而好给予,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他说:

“不要因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