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3941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docx

步步高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排查过三关七苏教版

练出高分——单元排查过三关(七)

第一关:

判正误 测基础

1.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细胞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

2.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

3.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与血浆(×)

4.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与免疫调节下由各器官、系统协调作用实现的

(√)

5.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是由五个基本环节构成的

(√)

6.一个由传入与传出两种神经元组成的反射弧中只含有一个突触结构(×)

7.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

8.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或抑制的生理基础是Na+的内流或阴离子(Cl-)的内流(√)

9.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10.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大脑皮层、小脑、下丘脑、脑干和脊髓(√)

11.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减少(√)

12.人在恐惧、紧张时,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通过神经纤维运输到心脏,使心率加快,肾上腺激素在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13.激素调节有三个特点:

一是微量和高效;二是通过体液的运输;三是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14.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只有内分泌腺的细胞会合成激素(×)

15.细胞产生的激素、细胞因子以及神经递质等都属于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16.在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的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的含量会增加(√)

17.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靶细胞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包括垂体与下丘脑(√)

18.下丘脑是内分泌腺调节的枢纽,也是血糖调节、体温调节以及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

19.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在后天获得的,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20.具有对抗原特异性识别的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以及效应B细胞等(×)

21.抗原具有异物性,即抗原都是进入机体的外来物质,自身的物质不能作为抗原(×)

22.超敏反应一般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并会有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3.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与生长实现的;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4.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25.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也不同(√)

26.植物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部位的运输会受光与重力的影响而横向运输,但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只能是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这种运输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

27.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都不具有促进植物细胞生长的作用,其原因一定是其中的一种溶液浓度过高,另一种溶液浓度过低(×)

28.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29.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属于植物生长的促进剂;脱落酸与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属于生长抑制剂(√)

30.无论是植物激素还是动物激素,对生长体的影响都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第二关:

练规范 强素质

1.用箭头和文字表示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四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 

2.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反射弧的组成。

答案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画图表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过程。

答案 

4.用文字和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途径。

答案 轴突→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5.用图解展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答案 

6.用图解展示血糖平衡调节过程。

答案 

7.用图解分别展示在低温环境和高温环境条件下的体温调节过程。

答案 

(1)低温环境

(2)高温环境

8.用图解展示水盐平衡调节过程。

答案 

9.用图解展示体液免疫的过程。

答案 

10.用图解展示细胞免疫的过程。

答案 

11.已知下图中生长素对根的作用曲线,请画出对芽和茎的作用曲线。

答案 

12.如图为探究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只发生在尖端的其中一个实验操作图示,请补充完善另外的实验操作图示。

答案 

第三关:

练题型 提考能

题型一 电位变化型

1.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转运载体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  )

答案 A

解析 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中钾离子外流,出现膜外正电荷较多,膜内负电荷较多(即外正内负),从而在膜的内外形成电位差,产生静息电位。

钾离子的外流与Na+转运载体抑制剂无关。

2.如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

况。

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

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

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

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答案 C

解析 未刺激时电位相同,所以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B正确。

在两种海水中,均是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只是在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低Na+海水中的大。

所以D正确,C错误。

在受到刺激后,由于正常海水中膜外和膜内的Na+浓度差较大,所以Na+迅速内流引发较大的动作电位,对应于曲线a,所以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A正确。

3.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一足够长的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变化。

下列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刺激开始前神经纤维膜外两电极间的电位差为0,即曲线起点电位为0,A、B均错误;由于神经结构和功能完好且足够长,当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到记录仪两电极之间时,记录仪(R)测得的膜电位为0,C正确,D错误。

4.如图表示蛙坐骨神经的膜电位变化与对应的膜内外离子变化。

据图分析,离子Ⅰ、Ⅱ分别是(  )

A.K+、Na+B.H+、K+

C.Na+、K+D.Na+、H+

答案 A

解析 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造成的,故Ⅱ代表Na+。

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是K+外流造成的,故Ⅰ代表K+。

5.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给予一定刺激后,下图中能正确反映细胞膜外电位变化与钠离子浓度关系的是(  )

答案 D

解析 生理盐水中的离体神经,给予一定刺激后,可以出现膜电位变化,出现动作电位。

钠离子浓度越高,内流量就越大,形成的动作电位峰值就越大,则膜电位变化就越大。

可见,神经细胞膜外的膜电位变化和钠离子浓度成正相关。

D曲线正确。

6.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图一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

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图二。

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他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  )

答案 C

解析 图一施加刺激时,电流传到A,A为正电位,B为正电位。

若将记录仪两电极均置于膜外,施加刺激,A为负电位,B为正电位,电位差为负,曲线向负轴延伸;然后恢复到A、B两处都是正电位,电位差为0;电流到B时,A为正电位,B为负电位,电位差为正,然后又恢复为原0电位差。

答案为C。

题型二 实验探究型

7.(2013·浙江卷,31)某同学为研究甲状腺的功能,提出以下实验思路:

①将若干只未成年小鼠分为2组:

甲组:

不切除甲状腺(假手术) 乙组:

切除甲状腺

②实验开始时和实验中每隔一段时间,分别测定每只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并记录。

③对测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要求与说明:

假手术指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耗氧量用单位时间的氧气消耗量表示;实验持续时间合适;实验条件均适宜)

请回答:

(1)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实验结果(在以下坐标系中用耗氧量和体长变化的示意曲线表示)

(3)分析与讨论

①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切除甲状腺后,小鼠体长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分组时,还可增设丙组作为实验组,丙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或耗氧量和体长)的影响 

(2)如图所示

(3)①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此过程需消耗氧 ②甲状腺激素缺乏,小鼠生长发育停滞 ③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或不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

解析 

(1)本题的自变量是甲状腺激素的有无,因变量为小鼠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情况,检测指标是小鼠的耗氧量和体长。

故实验目的是研究甲状腺激素对小鼠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或耗氧量和体长)的影响。

(2)甲组小鼠有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组小鼠的新陈代谢正常,故甲组体温正常;乙组小鼠因切除甲状腺缺乏甲状腺激素,故乙组小鼠体温会逐渐有所下降。

甲状腺激素还能促进幼年动物的生长发育,故具有甲状腺的甲组小鼠体长有所增加,切除甲状腺的乙组小鼠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体长不再增加。

(3)由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该过程需消耗氧气,故可用耗氧量作为检测指标。

切除甲状腺后,小鼠体长不变的原因是缺乏甲状腺激素,小鼠不能完成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

本实验还可增设切除甲状腺后给予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也可以是不切除甲状腺、给予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

8.(2013·重庆卷,9)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增殖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

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物质)、L-天冬酰胺酶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

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淋巴瘤细胞

对照组:

培养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适宜条件下培养后,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检测L-天冬酰胺含量。

实验结果(如下表)

实验分组

生长状态

L-天冬酰胺含量

培养液

细胞内

实验组

缺乏

缺乏

对照组

正常

缺乏

正常

结果分析:

该实验利用了酶的________特性;表中①应为__________;对照组细胞内L-天冬酰胺含量正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患者多次静脉注射该外源性酶后疗效降低,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___反应;该酶口服无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理想的抗肿瘤药物应该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 专一性 抑制 能合成L-天冬酰胺(有合成L-天冬酰胺的酶)

(2)免疫(拮抗) 酶被分解失活

(3)对肿瘤细胞有专一性杀伤作用,对正常细胞无影响

解析 

(1)实验的目的是验证L-天冬酰胺酶对两种细胞的影响,实验组加入了淋巴瘤细胞,对照组应在相同条件下加入正常细胞,即:

培养基+L-天冬酰胺酶+正常细胞;该实验利用了酶的专一性;肿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天冬酰胺,体内已有的天冬酰胺会被L-天冬酰胺酶分解,而正常细胞中的天冬酰胺尽管会被酶分解,但自身能够继续产生天冬酰胺,故含量正常。

(2)外源性L-天冬酰胺酶会被免疫系统当作抗原进行处理,多次注射后发生免疫反应,L-天冬酰胺酶被免疫系统处理失活,疗效降低;L-天冬酰胺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若口服的话会被消化系统消化分解成氨基酸,从而丧失其功能。

(3)作为人体肿瘤康复治疗的药物是即不损伤机体又达到疗效,宗旨就是只专一性杀伤肿瘤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负面影响。

9.(2012·北京卷,29)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

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

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___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Ⅰ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Ⅱ、Ⅲ、Ⅳ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

为证明此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叶

d.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叶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答案 

(1)产生 调节 微量 

(2)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 外来营养物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4)生长受抑制 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 (5)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6)a、e、g

解析 

(1)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特定部位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

(2)细胞分裂素一般产生于根尖,分布在分裂旺盛的部位,如幼芽等。

该实验通过用植物激素处理叶片来研究激素的作用,为了避免内源激素的干扰,制备插条时要除去根系和幼芽。

同时为了避免营养液中的营养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把插条插在蒸馏水中。

(3)通过对图2的分析可知:

实验Ⅰ用细胞分裂素对A叶进行了处理。

而实验Ⅱ、Ⅲ、Ⅳ对叶片B进行了处理;实验Ⅱ、Ⅲ、Ⅳ的区别在于A叶数量的多少。

(4)在实验Ⅰ中,实验组的处理为对A叶喷洒细胞分裂素,作为对照组的处理应该是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从而使两组之间形成对照;通过对实验Ⅰ的分析可知:

对A叶进行处理的实验组中B叶面积相对值比对照组要小,所以可推导出喷洒细胞分裂素会使B叶的生长受到抑制。

(5)通过对实验Ⅱ、Ⅲ、Ⅳ的比较可知,A叶越多,B叶的生长越快;反之亦然。

(6)在A2叶上涂抹14C氨基酸,在A1上涂抹细胞分裂素,如果在A1叶上检测到放射性即可证明假设成立。

10.如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

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电位计,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d为神经与肌细胞接头部位,是一种突触。

(1)用a刺激神经,产生的兴奋传到骨骼肌引起的收缩___________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2)用b刺激骨骼肌,______(能或不能)在c处记录到电位。

(3)正常时,用a刺激神经会引起骨骼肌收缩;传出部分的某处受损时,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

根据本题条件,完成下列判断实验: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传出神经受损。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骨骼肌受损。

③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部位d受损。

答案 

(1)不属于 

(2)不能 (3)①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记录到电位 ②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不收缩

③用a刺激神经,在c处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解析 

(1)反射必须在中枢神经的参与下才能完成,用a刺激神经而引起的骨骼肌收缩不通过神经中枢,不属于反射。

(2)d为神经与肌肉的接头,是一种突触。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神经传到肌肉,不能由肌肉传到神经,因此当骨骼肌受到刺激时,产生的兴奋不可能传到c。

(3)用a刺激神经,骨骼肌不再收缩,可能有三种情况:

①若是传出神经受损,用a刺激神经,在c处不能测到电位变化;②若是骨骼肌本身受损,用b刺激骨骼肌,肌肉不收缩;③若是传出神经与骨骼肌相连接的部位d受损,用a刺激神经,在c处能记录到电位,骨骼肌不收缩;用b刺激骨骼肌,骨骼肌收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