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测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3963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9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必修一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必修一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必修一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必修一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必修一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必修一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必修一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必修一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必修一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必修一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必修一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必修一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必修一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必修一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必修一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必修一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测试.docx

《必修一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测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一测试.docx

必修一测试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B.明矾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C.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两者的颜色相同

D.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两者可用丁达尔效应鉴别。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9.2gNO2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氧原子数目为0.3NA

C.2gD2O中含中子、质子、电子数目均为NA

D.标准状况下,2.24LCl2通入足量水中或NaOH溶液中,转移电子数目均为0.1NA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HCl、固态NaCl均不导电,所以HCl、NaCl是非电解质

B.NH3、CO2、Cl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所以NH3、CO2、Cl2均是电解质

C.蔗糖、酒精在液态或水溶液里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

D.铜、石墨均导电,所以它们是电解质

4.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硫酸铵、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铝和硫酸铁溶液,这种试剂是

A.NaOHB.NH3·H2OC.AgNO3D.BaCl2

5.室温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1.0mol/L的KNO3溶液:

H+,Fe2+,K+,SO42-B.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

Na+,CH3COO-,HCO3-,SO42-

C.加入甲基橙试液呈红色的溶液:

NH4+,K+,SO42-,Cl-D.饱和氯水中:

NO3-,Na+,SO32-,Cl-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Ca2++2HCO3—+2OH-=CaCO3↓+CO32—+2H2O

B.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气体:

AlO2—+CO2+2H2O=Al(OH)3↓+HCO3—

C.以石墨作电极电解氯化铝溶液:

2Cl-+2H2O

2OH-+H2↑+Cl2↑

D.漂白粉溶液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硫气体:

ClO-+SO2+H2O=HClO+HSO3—

7.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顺序为SO2>I->Fe2+>H2O2>Cl-,则下列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

A.2Fe3++SO2+2H2O===2Fe2++SO

+4H+B.I2+SO2+2H2O===H2SO4+2HI

C.2Fe2++I2===2Fe3++2I-D.H2O2+SO2===H2SO4

8.下列物质中,按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顺序排列的一组是

A.F2、K、HClB.Cl2、Al、H2C.SO2、Na、Br2D.O2、SO2、H2O

9.下列反应所得溶液中一定只含一种溶质的是

A.向AlCl3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B.向NaOH溶液中通入SO2气体

C.向稀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D.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盐酸

10.已知某物质X能发生如下转化:

下列有关上述转化关系中物质及其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A若X是N2或NH3(催化氧化),则A为硝酸

B若X为S或H2S(完全燃烧),则A为硫酸

C若X为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氢化物,则A不一定能与金属铜反应生成Y

D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一定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11.把7.2g铁粉投入某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剩余固体1.6g,产生NO2和NO的混合气体0.08mol。

若不考虑N2O4的存在,则原HNO3溶液中HNO3的物质的量为(

A.0.34molB.0.38molC.0.28molD.0.2mol

12.向一定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澄清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气体,最后肯定没有沉淀生成的是

①Ca(OH)2②Na2CO3③CaCl2④Ca(ClO)2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3.已知下列转化关系中M、N均为单质.则M不可能是

A.NaB.CuC.H2D.Cl2

14.下图所示仪器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少量无水FeCl3,仪器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A.a-b-c-d-e-e-f-g-hB.a-e-d-c-b-h-i-g

C.a-d-e-c-b-h-i-gD.a-c-b-d-e-h-i-f

15.将一定质量的Mg和Al的混合物投入500mL稀硫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

待反应完全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和Al的总质量为8gB.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

C.生成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D.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mol/L

16.有Al、CuO、Fe2O3组成的混合物共10.0g,放入500mL某浓度的盐酸溶液中,混合物完全溶解,当再加入250mL2.0mol/L的NaOH溶液时,得到的沉淀最多。

上述盐酸溶液的浓度为

A.0.5mol/LB.3.0mol/LC.2.0mol/LD.1.0mol/L

17.常温下,向20L的真空容器中通入amolH2S和bmolSO2(a和b都是正整数,且a≤5,b≤5)。

反应完全后,容器内气体可能达到的最大密度是

A.24.5g/LB.14.4g/LC.8g/LD.5.19g/L

18.在某100mL的混合液中,硝酸和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是0.4mol/L、0.1mol/L,向该混合液中加入1.92g铜粉,加热,待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铜离子物质的量浓度是

A.0.15mol/LB.0.225mol/LC.0.30mol/LD.0.45mol/L

19.向100mL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123.36L,C12全部被还原,测得溶液中c(Br–)=c(C1–),则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2mol/LB.3mol/LC.1.5mol/LD.0.75mol/L

20.某无色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

①Mg2+、②Al3+、③Fe2+、④H+、⑤

、⑥Cl-、⑦OH-。

向其中缓慢地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可确定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⑥⑦D.①②④⑥

 

21.有一种白色粉末,含有下列阴离子和阳离子中的几种。

阴离子:

S2-、Cl-、NO、

阳离子:

Na+、Mg2+、Al3+、Ba2+、Fe2+、Fe3+、Cu2+、

将该白色粉末进行下列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实验操作

现象

a.取少量粉末,加水、振荡

全部溶解、

溶液无色透明

b.向所得溶液中慢慢滴入苛性钠溶液,并加热

无明显现象

c.取少量粉末,加盐酸

无明显现象

d.取少量粉末,加稀H2SO4和稀HNO3的混合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实验推断:

(1)从a实验中,可推断粉末中不可能有(填离子符号,下同)。

(2)从b实验中,可推断粉末中不可能有。

(3)从c实验中,可推断粉末中不可能有。

(4)从d实验中,可推断粉末中不可能有,一定含有。

(5)以上各实验仍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22.建筑工地常用的NaNO2因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

已知NaNO2

能发生如下反应:

(1)配平上述反应方程式,将系数填入方框中。

(2)上述反应的氧化剂是,若反应中有5mol电子转移,则生成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L。

(3)根据上述反应,可用试纸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进行实验,以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

①水;②碘化钾淀粉试纸;③淀粉;④白酒;⑤食醋,进行实验,下列几组合适的是。

A.③⑤B.①②④C.①②⑤D.①②③⑤

23.某混合物A,含有Al2(SO4)3、Al2O3和Fe2O3,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下图所示的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涉及分离溶液与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C、D、E四种物质的化学式为:

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沉淀F与NaOH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沉淀E与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G与过量稀氨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9分)

在FeCl3溶液蚀刻铜箔制造电路板的工艺中,废液处理和资源回收的过程简述如下:

I:

向废液中投入过量铁屑,充分反应后分离出固体和滤液;

II:

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石灰水,调节溶液pH,同时鼓入足量的空气。

己知:

Ksp[Fe(OH)3]=4.0×10-38

回答下列问题:

(1)FeCl3蚀刻铜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过程I加入铁屑的主要作用是,分离得到固体的主要成分是,从固体中分离出铜需采用的方法是;

(3)过程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过程II中调节溶液的pH为5,金属离子浓度为。

(列式计算)

25.I.实验室制备、收集干燥的SO2,所需仪器如下。

(1)装置A产生SO2,按气流方向连接各仪器接口,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f。

(2)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验证产生的气体是S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SO2气体为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具有一定的还原性,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可以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

在SO2还原Fe3+的反应中SO2和Fe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

(2)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从A中的FeCl3溶液中提取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

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A.烧瓶B.酒精灯C.漏斗D.烧杯E.玻璃棒

(4)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取A中的溶液,分成两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①:

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②:

往第二份试液中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表明的还原性性弱于SO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解析】 A项,利用FeCl3的水解原理,可制备Fe(OH)3胶体;B项,Al(OH)3胶体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能力强,可吸附水中悬浮物而净化水;C项, Fe(OH)3胶体为红褐色,而FeCl3溶液为棕黄色;D项,胶体的性质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

2.C【解析】A项,存在2NO2N2O4,9.2gNO2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目应小于0.2NA;B项,标况下,SO3为固体;C项,=0.1mol,中子数为NA,质子数为NA,电子数为NA,正确;D项,Cl2和H2O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3.C【解析】试题分析:

A、液态HCl、固态NaCl均不导电,但溶于水后自身发生电离而导电,所以HCl、NaCl是电解质,错误;B、虽然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导电,但溶液的导电微粒不是自身电离,所以NH3、CO2属于非电解质,Cl2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错误;C、蔗糖、酒精在液态或水溶液里均不导电,所以它们是非电解质,正确;D、铜、石墨虽然均导电,但二者均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错误。

4.A【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知,硫酸铵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氯化钾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无现象;氯化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硫酸铝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消失;硫酸铁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可用NaOH溶液鉴别,选A。

5.C【解析】试题分析:

A选项,酸性条件下,硝酸根具有氧化性,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

B选项,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为酸也可能为碱,当酸性条件下,醋酸跟与碳酸氢根都不能与氢离子大量共存;当碱性条件下,不能与碳酸氢根大量共存。

C选项正确。

D选项,氯水中含有氢离子,为酸性,此时硝酸根具有氧化性,能将亚硫酸根氧化为硫酸根。

6.B【解析】A项,Ca(HCO3)2过量,故HCO3—不全部参加反应,方程式中Ca2+与HCO3—的计量数之比应为1∶1;B项,二氧化碳气体过量生成HCO3—,正确;C项中生成了氢氧根离子,应与铝离子反应生成沉淀,错误;D项忽视了ClO-的强氧化性,能将HSO3—氧化成SO42—,错误

7.C【解析】解答本题可根据每个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对于A项SO2是还原剂,Fe2+是还原产物,故还原性为SO2>Fe2+,A项能发生;B项中SO2是还原剂,HI是还原产物,故还原性为SO2>I-,B项正确;C项中Fe2+是还原剂,I-是还原产物,故还原性为Fe2+>I-,与已知信息矛盾,故C项错;D项中SO2是还原剂,H2O2是氧化剂,故还原性为SO2>H2O2,D项正确。

8.A【解析】试题分析:

只有氧化性说明元素处于最高价态。

只有还原性说明还原性说明元素处于最低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说明元素处于中间价态A选项中F没有正价,所以零价是它的最高价态,所以只具有氧化性。

钾的最低价是零价,所以只具有还原性。

HCl中氢处于正一价化合价可以降低表现氧化性而氯化合价为负一价,化合价可以升高,表现为还原性。

故答案选A

9.C【解析】试题分析:

A、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氯化钠,且有剩余的NaOH,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B.向NaOH溶液中通入SO2气体,产物可能为Na2SO3或NaHSO3;C、稀硝酸与铁粉反应产物为硝酸铁,铁过量则只生成硝酸亚铁;D、向Na2CO3溶液中滴入盐酸,盐酸少时生成NaHCO3,过量则生成NaCl。

10.D【解析】A若X为N2或NH3,则Y是NO,Z是NO2,A是HNO3,A正确;

B若X为S或H2S(完全燃烧),则Y是SO2,Z是SO3,A为硫酸,B正确;

C若X为非金属单质或非金属氢化物,则有两种可能,如X含有氮元素或硫元素,如果含有硫元素,则A是“稀”的就不与金属铜反应生成Y,C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反应①和②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但③不一定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如果Z是NO2,它与水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D错。

11.C【解析】因为有铁粉剩余则生成的盐为Fe(NO3)2,且HNO3已反应完。

参与反应的n(Fe)=

=0.1mol,n[Fe(NO3)2]=n(Fe)=0.1mol,则原溶液中n(HNO3)=2n[Fe(NO3)2]+[n(NO2)+n(NO)]=2×0.1mol+0.08mol=0.28mol。

12.A【解析】向Ca(OH)2、Ca(ClO)2溶液分别通入过量CO2,最终生成Ca(HCO3)2,没有沉淀生成;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会析出NaHCO3晶体;CO2与CaCl2不反应。

13.A【解析】试题分析:

由于用惰性电极电解M燃烧产物的水溶液还能产生该单质,说明如果M是金属,则应该是不活泼的金属元素。

因为在溶液中活泼的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比H+弱,产生的就会是H2,而得不到该金属。

因此A错误。

B正确。

若是H2燃烧,无论是在O2中还是在Cl2。

产物进行电解都能产生该物质本身。

因此C、D都正确。

所以选项为A.

14.B【解析】装置顺序为制氯气、除杂(HCl、水蒸气)、反应制备、尾气碱处理,注意洗气瓶中导管为“长进短出”。

15.D【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题给图像知,0~20阶段发生反应:

H++OH-====H2O,20~200阶段发生反应:

Al3++3OH-====Al(OH)3↓,Mg2++2OH-====Mg(OH)2↓,200~240阶段发生反应

Al(OH)3+OH-====AlO2-+2H2O,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00mL时生成沉淀最多,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

A、根据题给图像知,n(Mg)=0.15mol,n(Al)=0.2mol,则Mg和Al的总质量为0.15mol×24g/mol+0.2mol×27g/mol=9g,错误;B、根据题给图像知,200~240阶段发生反应

Al(OH)3+OH-====AlO2-+2H2O,c(NaOH)=0.2mol/0.04L=5mol/L,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00mL时生成沉淀最多,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则c(H2SO4)=1mol/L,错误;C、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应为(0.15mol+0.3mol)×22.4 L•mol-1=10.08L,错误;D、根据题给图像知,200~240阶段发生反应Al(OH)3+OH-====AlO2-+2H2O,c(NaOH)=0.2mol/0.04L=5mol/L,正确。

16.D【解析】本题涉及的反应较多,若按各步反应进行计算则无从下手,可采用守恒法,由于得到沉淀最多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I,则n(HCI)=n(NaOH)=0.250×2.0=0.50moL,C(HCI)=1.0moL/L,D正确。

17.B【解析】若容器内充入的全是H2S,则气体的最大密度是

=8.5g/L。

若容器内充入的全是SO2,则气体的最大密度是

=16g/L。

因为2H2S(g)+SO2(g)=2H2O(l)+3S(s),则只有H2S与SO2反应后SO2有剩余时,气体才可能达到最大密度。

取a的最小值a=1,取b的最大值b=5,反应后剩余的气体是SO2,且n(SO2)剩余最多,即4.5mol,ρ(SO2)=

=14.4g/L。

18.B【解析】溶液中同时存在H+和

时就能够与Cu发生反应。

该溶液中H+实际为0.06mol,应该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正确解题思路为:

3Cu+8H++

=3Cu2++2NO↑+4H2O

3823

0.03mol0.06mol0.04molx

根据各物质量的关系可知,H+不足,应根据H+进行计算。

x=3×0.06mol÷8=

0.0225mol,

因此,铜离子浓度为0.225mol/L。

19.A【解析】设原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nmol

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0.15mol,在反应中得电子0.3mol,形成的溶液中的Cl—的物质的量为0.3mol,没有反应的Br—的物质的量也为0.3mol

则参加反应被氧化的Fe2+、Br-的物质的量为nmol、(2n—0.3)mol,故两离子失电子总数为(n+2n—0.3)mol,由得失电子守恒知:

3n—0.3=0.3,求得n=0.2

故原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2mol/L

20.D【解析】本题结合图像考查限制条件下的离子共存问题。

Fe2+的溶液为浅绿色,则含③的选项可以排除,即排除选项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时没有沉淀生成,可推知溶液中含有较多的H+,则含⑦OH-和⑤

的选项可以排除,故排除A、C选项;生成沉淀的量先增加后减少且最终沉淀不完全溶解,可推知溶液中含有Al3+、Mg2+,再由溶液呈电中性可推知一定含有Cl-,选项D正确。

21.

(1)Fe2+、Fe3+、Cu2+、

(2)

、Mg2+、Al3+

(3)

、S2-

(4)

Ba2+

(5)Cl-、

、Na+

【解析】

(1)Fe3+为棕黄色,Fe2+为浅绿色,Cu2+为蓝色,

为紫色。

(2)

与OH-可反应生成NH3,Mg2+、Al3+可与OH-反应生成沉淀。

(3)

可分别与H+反应生成CO2气体。

(4)加入硫酸和硝酸生成的沉淀只能是BaSO4,因此可推出含有Ba2+,则必不含有

22.

(1)2NaNO2+4HI=2NO+I2+2NaI+2H2O

(2)NaNO2;112(3)C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法配平方程式,亚硝酸钠中N为+3价,反应后降为+2价;HI中I为-1价,反应后成为单质升高为0价,所以答案为2NaNO2+4HI=2NO+I2+2NaI+2H2O;

(2)氧化剂是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所以氧化剂是NaNO2;每生成1molNO,则转移1mol电子,若反应中有5mol电子转移,则生成5molNO,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112L;

(3)根据

(2)可知,亚硝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可以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碘遇淀粉变蓝色,所以选择的一组试剂是C。

考点: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计算,氧化剂的判断,物质的鉴别

23.

(1)过滤

(2)B:

Al2O3C:

Fe2O3D:

NaAlO2E:

Al(OH)3

(3)Al2O3+2OH-=AlO2-+H2O;Al(OH)3+3H+=Al3++3H2O;Al3++3NH3·H2O=3NH4++Al(OH)3↓

【解析】

试题分析:

Al2(SO4)3、Al2O3和Fe2O3中Al2(SO4)3溶于水,Al2O3溶于NaOH,可确定B:

Al2O3C:

Fe2O3D:

NaAlO2E:

Al(OH)3。

考点:

铝的化合物。

24.:

(1)2Fe3++Cu=2Fe2++Cu2+;

(2)回收铜;Cu和Fe;加盐酸反应后过滤;(3)FeCl2+Ca(OH)2=Fe(OH)2↓+CaCl2;4Fe(OH)2+O2+2H2O=4Fe(OH)3;(4)c(Fe3+)=4.0×10-38÷(10-9)3=4.0×10-11(mol/L)。

【解析】:

(1)氯化铁溶液蚀刻铜板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3++Cu=2Fe2++Cu2+;

(2)过程I中加入铁屑是为了回收铜;分离得到的固体是过量的铁屑和生成的铜;分离铁和铜时,可以加盐酸反应后过滤;(3)过程II中,加入石灰水的反应为:

FeCl2+Ca(OH)2=Fe(OH)2↓+CaCl2;生成氢氧化亚铁继续被氧化:

4Fe(OH)2+O2+2H2O=4Fe(OH)3;(4)调节溶液的pH值为5,结合Ksp=c(Fe3+)·c(OH-)3和c(OH-)=Kw/c(H+),可得:

c(Fe3+)=4.0×10-38÷(10-9)3=4.0×10-11(mol/L)。

(2)这是先置换出铜,铁过量固体为铁与铜的混合物,再分离铜应加入盐酸;(3)II步骤是亚铁离子生成Fe(OH)2,鼓入空气为转化成Fe(OH)3;(4)

25.I.

(1)d→e→c→b

(2)Cu+2H2SO4(浓)

CuSO4+2H2O+SO2↑

(3)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加热恢复原色

Ⅱ.

(1)溶液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