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4063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6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docx

地质灾害点描述实例

4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根据现场调查,改扩建公路两侧1000m范围,发育各类地质灾害36处,其中崩塌24处(包括崩塌隐患15处)、滑坡12处。

线路处于无煤区,因此不存在采空塌陷灾害。

地质灾害是地形地貌、岩土体、降水、地下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多种致灾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扩建工程沿线崩塌多集中在河谷沟谷两侧基岩斜坡,滑坡多集中在沟谷两侧黄土斜坡。

(1)地质地貌条件控制了区内灾害的空间分布

区内地貌形态主要为低山河谷和黄土梁峁沟壑。

低山河谷区主要在评估区西段窟野河河谷地段和评估区东段黄河河谷地段,由于河流侧蚀及人工削坡形成高度在30~80m等的岩质边坡,坡体陡峭,几乎直立,本段主要存在崩塌灾害;黄土梁峁沟壑区主要在边家沟和石塔沟地段,沟谷两侧基岩斜坡披覆沉积有多层黄土,结构松散,沟谷深切地段可见基岩出露,该段为崩塌和滑坡孕育的主要母体。

(2)修路取土和挖方削坡等人类工程活动是区内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

评估区目前主要公路为神盘公路,道路在通过地形狭小的沟谷地段要大量开挖削坡及填方等施工活动,形成了高陡边坡,容易失稳破坏。

故人工削坡修路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

(3)降水和地下水活动是激发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

由于降水具有周期性特征,故区内地质灾害也相应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滑坡、崩塌主要发生在降水丰富的7~9月,每年的该段时间内,暴雨比较多,引发的灾害多且造成的损失大,常常是滑坡、崩塌灾害的高发期,同时,丰水年的地质灾害发生概率明显高于正常年份。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4.2.1崩塌危险性现状评估

4.2.1.1崩塌概述

本次野外调查共发现崩塌及崩塌隐患24处,其中崩塌9处,崩塌隐患15处。

崩塌、滑坡规模依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进行划分,见表4-1,现将崩塌类型划分统计于表4-2。

具体分布位置、规模、发育特征、稳定性和危险性等见附图1及崩塌危险性评估表4-3。

表4-1滑坡、崩塌规模级别划分标准表

级别

巨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滑坡体积(104m3)

≥1000

100~1000

10~100

<10

崩塌体积(104m3)

≥100

10~100

1~10

<1

表4-2崩塌类型划分统计表

项目

类型

数量

(个)

编号

规模

大型

2

B1、B24

中型

14

B3、B4、B5、B6、B7、B8、B9、B13、B15、B16、B17、B19、B20、B21

小型

8

B2、B10、B11、B12、B14、B18、B22、B23

物性

岩质崩塌

18

B1、B2、B3、B4、B5、B6、B8、B9、B15、B16、B17、B18、B19、B20、B21、B22、B23、B24

土质崩塌

6

B7、B10、B11、B12、B13、B14

稳定性

9

B1、B2、B3、B7、B20、B21、B22、B23、B24

较差

15

B4、B5、B6、B8、B9、B10、B11、B12、B13、B14、B15、B16、B17、B18、B19

危险性

9

B1、B2、B3、B7、B20、B21、B22、B23、B24

中等

12

B4、B5、B6、B8、B9、B10、B11、B12、B13、B14、B15、B16

3

B17、B18、B19

4.2.1.2典型崩塌(及隐患)剖析

对区内24处崩塌(及隐患)按不同岩性类别与致灾程度、危险性大小等综合考虑,对以下4处崩塌,即B1、B3、B7和B20逐一评估。

(1)神盘公路K22+450~K22+900段崩塌隐患(B1)

①分布位置及特征

该崩塌隐患位于神盘公路K22+450~K22+900左侧,石窑村以北,地貌单元为低山河谷,窟野河左岸。

所在岩质边坡坡角80~90°,坡向315°,坡面凹凸不平。

坡体由巨厚层砂岩夹泥岩(T3h)组成,岩体较完整。

水平层理及垂直节理裂隙较发育,坡体表面风化较严重,泥岩夹层尤甚。

边坡现处于极限稳定状态,无防护,有落石现象,雨季边坡失稳发生崩塌落石的可能性大,威胁路基及行驶车辆。

形态、剖面结构见照片4-1及

图4-1。

②形成条件分析

窟野河左岸为低山基岩斜坡受河流侧蚀,形成地形陡峻的斜坡,陡峻的坡体形成高大的临空面,使破碎的岩石具有较大的势能,在各种外力的影响下都可发生崩塌;三叠系巨厚层砂岩夹泥岩,半坚硬—坚硬岩石,泥岩夹层风化严重,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被裂隙切割成巨块状、碎块状,极易产生崩塌和坍塌;降水尤其丰水年雨季暴雨、连阴雨的时期,是崩塌高发期。

降水大量入渗,既增大了岩土体的容重,又能润滑顺坡破裂结构面减小结合力以及冲刷岩体而导致崩塌;在切坡爆破等外力的影响下,破碎的岩体易被震动松动,也是诱发崩塌重要因素。

③稳定性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稳定性差,威胁路基及行驶车辆,危险性大。

(2)神盘公路K23+010~K23+200段石窑村北侧基岩崩塌(B3)

①分布位置及特征

B3崩塌位于石窑村东的窟野河左岸,边坡紧贴神盘公路,形态、剖面结构见照片4-2及图4-2。

坡体宽190m,高30~40m,上陡下缓,坡向220°。

崩塌后壁高约15m,坡角80~90°,坡体由巨厚层砂岩夹泥岩(T3h)组成,岩体表层风化较严重,节理裂隙较发育。

崩塌体呈长方形堆积于斜坡坡脚,坡角50~60°,厚3~5m,体积约26600m3,可列为中型崩塌。

崩塌体主要由砂岩块石、泥岩碎块和坡积粘性土组成,整体结构松散,坡面局部长满杂草。

现处于极限稳定状态,时有块石崩落至路基,影响现有道路行车安全。

②形成条件分析

窟野河左岸为低山基岩斜坡受河流侧蚀及人工削坡形成地形陡峻的斜坡,陡峻的坡体形成高大的临空面,使破碎的岩石具有较大的势能,在各种外力的影响下都可发生崩塌;三叠系巨厚层砂岩夹泥岩,半坚硬—坚硬岩石,泥岩夹层风化严重,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被裂隙切割成巨块状、碎块状,极易产生崩塌和坍塌;降水尤其丰水年雨季暴雨、连阴雨的时期,是崩塌高发期。

降水大量入渗,既增大了岩土体的容重,又能润滑顺坡破裂结构面减小结合力以及冲刷岩体而导致崩塌;在切坡爆破等外力的影响下,破碎的岩体易被震动松动,也是诱发崩塌重要因素。

③稳定性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稳定性差,威胁路基及行驶车辆,危险性大。

(3)神盘公路K28+110~K28+260段崩塌隐患(B7)

①分布位置及特征

B7不稳定混合边坡位于窟野河右岸,为人工开挖坡脚所形成的地质灾害隐患体,边坡紧贴神盘公路,形态、剖面结构见照片4-4及图4-3。

边坡宽约150m,高约30m,坡角50~60°,坡向92°。

坡面呈台阶状,局部长满杂草,坡体自上而下由土体和基岩组成,顶部为厚约20m的第四系风积黄土,中部为厚约2m的第四系冲洪积卵砾碎石土,底部基座为厚约5~6m的巨厚层砂岩夹泥岩(T3h),岩体较完整,风化严重,水平层理及节理发育。

边坡现处于极限稳定状态,已有治理多已失效,坡面可见小崩塌堆积,边坡失稳发生崩塌的可能性较大,威胁公路及行驶车辆。

②形成条件分析

人工削坡形成地形陡峻的斜坡,陡峻的坡体形成高大的临空面,使松散的土体具有较大的势能,在各种外力的影响下都可发生崩塌;降水尤其丰水年雨季暴雨、连阴雨的时期,是崩塌高发期。

降水大量入渗,既增大了岩土体的容重,又能润滑顺坡破裂结构面减小结合力以及冲刷岩体而导致崩塌;在切坡爆破等外力的影响下,破碎的岩体易被震动松动,也是诱发崩塌重要因素。

③稳定性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稳定性差,威胁路基及行驶车辆,危险性大。

(4)神盘公路K54+580~K54+780段基岩崩塌(B21)

①分布位置及特征

B21崩塌发育于神盘公路K54+580~K54+780段左侧的基岩斜坡上,为自然条件下所形成的崩塌灾害体,斜坡紧贴神盘公路,形态、剖面结构见照片4-7及图4-4。

坡体宽200m,高约30m,上陡下缓,坡向182°。

崩塌后壁高约12m,坡角80~90°,崩塌体呈扇形堆积于斜坡坡脚,坡角30~40°,厚3~6m,体积约27000m3,为中型崩塌。

崩塌体主要由砂岩巨石及块石、泥岩碎块和坡积土组成,整体结构松散,坡面局部长满杂草。

现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在降水及外力的影响下时有块石崩落至路基,小崩塌会阻塞道路影响现有道路行车安全,现无任何防护措施。

②形成条件分析

边家沟左侧为低山基岩斜坡为沟谷下切形成地形陡峻的自然斜坡,陡峻的坡体形成高大的临空面,使破碎的岩石具有较大的势能,在各种外力的影响下都可发生崩塌;三叠系巨厚层砂岩夹泥岩,半坚硬—坚硬岩石,泥岩夹层风化严重,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被裂隙切割成巨块状、碎块状,极易产生崩塌和坍塌;降水尤其丰水年雨季暴雨、连阴雨的时期,是崩塌高发期。

降水大量入渗,既增大了岩土体的容重,又能润滑顺坡破裂结构面减小结合力以及冲刷岩体而导致崩塌;在切坡爆破等外力的影响下,破碎的岩体易被震动松动,也是诱发崩塌重要因素。

③稳定性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稳定性差,威胁路基及行驶车辆,危险性大。

 

表4-3崩塌及崩塌隐患危险性现状评估表

编号

里程位置

与路线关系

规模

特征描述

稳定性

威胁对象

危害程度

宽度

(m)

高度

(m)

厚度

(m)

体积

(104m3)

B1

K22+100

石窑村北(分离式路基)

拟建下行线左20~1000m,紧贴上行线(利用旧路)右侧

760

50~80

3

大型基岩崩塌隐患,位于石窑村北侧,地貌为窟野河左岸侧蚀陡崖,岩质边坡坡角80~90°,坡向315°,坡面犬牙交错。

坡体由巨厚层砂岩夹泥岩(T3h)组成,岩体较完整,水平层理及垂直节理裂隙较发育,坡体表面风化较严重,泥岩夹层尤甚。

边坡现处于极限稳定状态,无防护,有落石现象,雨季边坡失稳发生崩塌落石的可能性大,威胁路基及行驶车辆。

上行线路基及车辆

B2

K22+860

石窑村东

线路左侧40m

90

30~40

2~4

小型基岩崩塌,位于石窑村东公路旁,地貌为低山斜坡,崩塌后壁高约15m,坡角80~90°,坡体由巨厚层砂岩夹泥岩(T3h)组成,岩体表层风化较严重,节理裂隙较发育。

崩塌体呈扇形堆积于斜坡坡脚,坡角50~60°,主要由砂岩块石和坡积土组成,整体结构松散。

现处于极限稳定状态,时有块石崩落至路基,影响现有道路行车安全。

路基及车辆

B3

K23+010石窑村东

线路左侧30m

190

30~50

3~5

中型基岩崩塌,位于石窑村东公路旁,地貌为低山斜坡,崩塌后壁高约15m,坡角80~90°,坡体由巨厚层砂岩夹泥岩(T3h)组成,岩体表层风化较严重,节理裂隙较发育。

崩塌体呈扇形堆积于斜坡坡脚,坡角50~60°,主要由砂岩块石和坡积土组成,整体结构松散。

现处于极限稳定状态,时有块石崩落至路基,影响现有道路行车安全。

路基及车辆

B4

K23+420

线路左侧30m

150

20~30

2

小型基岩崩塌隐患,地貌为窟野河左岸低山斜坡,岩质边坡坡角45~70°,坡向310°,坡体顶部较陡峭,犬牙交错,可见孤石,坡体底部较缓,局部可见杂草。

坡体由巨厚层砂岩夹泥岩(T3h)组成,岩体较完整,节理裂隙较发育,坡体表面风化较严重,泥岩夹层尤甚。

边坡现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偶有落石,坡脚修有高约1.5m的浆砌块石护墙,但坡顶发生崩塌落石的可能性仍然较大,威胁公路及行驶车辆。

较差

路基及车辆

中等

 

续表4-3崩塌及崩塌隐患危险性现状评估表

编号

里程位置

与路线关系

规模

特征描述

稳定性

威胁对象

危害程度

宽度

(m)

高度

(m)

厚度

(m)

体积

(104m3)

4.2.2滑坡现状危险性现状评估

4.2.2.1滑坡概述

本次野外调查评估区内共发育有12个滑坡,现有滑坡主要分布在K41~K51段道路两侧松散堆积层比较发育的地段。

现按滑坡的类型、稳定性和危险性等进行分类,见下表4-4。

其具体分布位置、规模、发育特征、稳定性和危险性等见附图1及滑坡危险性评估表4-5。

表4-4滑坡类型划分统计表

项目

类型

数量

(个)

编号

规模

大型

7

H4、H5、H7、H8、H9、H10、H11

中型

3

H1、H6、H12

小型

2

H2、H3

物性

岩质滑坡

0

土质滑坡

12

H1、H2、H3、H4、H5、H6、H7、H8、H9、H10、H11、H12

稳定性

1

H6

较差

9

H1、H2、H5、H7、H8、H9、H10、H11、H12

2

H3、H4

危险性

0

中等

6

H2、H4、H5、H9、H11、H12

6

H1、H3、H6、H7、H8、H10

4.2.2.2典型滑坡剖析

对区内12处滑坡按不同岩性类别与致灾程度、危险性大小等综合考虑,对以下3处滑坡,即H5、H6和H11逐一评估。

(1)神盘公路K45+900~K46+500段黄土滑坡(H5)

分布位置及特征

H5滑坡位于神盘公路K45+900~K46+500段右侧的土质斜坡上,边坡岩性以第四系风积黄土为主,形态、剖面结构见照片4-10及图4-5和图4-6。

滑坡总体呈扇形,后缘呈圈椅特征,后壁较清晰,高约15m,中后部可见缓倾状滑坡平台,坡角约25°,主滑方向与路线基本垂直。

滑坡体长约80m,宽约600m,厚10~15m,体积约600000m3,属大型土质滑坡,坡面上冲沟林立,植被稀少。

滑坡体整体上前薄后厚,岩性为粉质粘土,土质较均匀。

现状H5滑坡较稳定,主要受强降雨及人为扰动而诱发,又公路紧贴滑坡前缘,在不利条件下可能被局部复活,直接威胁到公路的运营安全。

②形成条件分析

地形地貌条件:

坡所在地段斜坡平均坡度在45°以上。

该处地形是下陡、上缓,即前缘坡陡临空面大、中(或上)部较缓,有利于松散层堆积和雨水汇聚、下渗,其次坡面两侧有冲沟发育使坡体突出,能增大临空面、减小抗剪阻力,有利于助滑。

岩性条件:

基岩斜坡上披覆有砂质黄土,其结构疏松,是该滑坡形成的重要条件。

土体与岩体结构性质差别较大,也为该滑坡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构造条件。

水的影响:

水的作用极其重要,是诱发滑坡的最主要因素。

水的作用包括降水渗入、地表水特别是洪水冲蚀、地下水的作用等。

降水尤其是丰水年雨季连阴雨、暴雨时段是滑坡的高发期。

降水入渗既能增大松散岩土体容重,又能浸润接触面(滑面),减小抗剪阻力,导致滑坡形成。

地下水的作用仅限于河谷边坡较低部位的滑坡,以及山坡堆积层与基岩接触面附近在多雨季节形成上层滞水,对土滑坡形成有一定作用。

人类工程活动影响:

兴修公路挖方切坡,使山体斜坡变陡、堆积层与基岩接触面裸露,前缘临空,在其它因素配合下,容易诱发滑坡或导致已有滑坡复活。

③稳定性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基本稳定,威胁公路及车辆,危险性小。

 

(2)神盘公路K47+200~K47+300段黄土滑坡(H6)

分布位置及特征

H6滑坡位于神盘公路K47+200~K47+300段左侧的土质斜坡上,边坡岩性以第四系风积黄土为主,形态、剖面结构见照片4-11及图4-7和图4-8。

滑坡总体呈扇形,后缘呈圈椅特征,后壁不清晰,坡角约20°,坡面上可见拉伸裂缝,裂缝走向与主滑方向垂直,主滑方向与路线成平行。

滑坡体长约50m,宽约60m,厚2~5m,体积约10500m3,坡体结构松散,可见雨水冲刷痕迹,属中型土质滑坡,植被不发育。

滑坡体整体上前薄后厚,岩性为粉质粘土,土质较均匀。

现状H6滑坡稳定性差,主要受强降雨及人为扰动而诱发,在不利条件下可能被复活,现状无直接威胁对象,但可威胁到拟建隧道口的运营安全。

②形成条件分析

地形地貌条件:

坡所在地段斜坡平均坡度在45°以上。

该处地形是下陡、上缓,即前缘坡陡临空面大、中(或上)部较缓,有利于松散层堆积和雨水汇聚、下渗,其次坡面两侧有冲沟发育使坡体突出,能增大临空面、减小抗剪阻力,有利于助滑。

岩性条件:

基岩斜坡上披覆有砂质黄土,其结构疏松,是该滑坡形成的重要条件。

土体与岩体结构性质差别较大,也为该滑坡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构造条件。

水的影响:

水的作用极其重要,是诱发滑坡的最主要因素。

水的作用包括降水渗入、地表水特别是洪水冲蚀、地下水的作用等。

降水尤其是丰水年雨季连阴雨、暴雨时段是滑坡的高发期。

降水入渗既能增大松散岩土体容重,又能浸润接触面(滑面),减小抗剪阻力,导致滑坡形成。

地下水的作用仅限于河谷边坡较低部位的滑坡,以及山坡堆积层与基岩接触面附近在多雨季节形成上层滞水,对土滑坡形成有一定作用。

人类工程活动影响:

兴修公路挖方切坡,使山体斜坡变陡、堆积层与基岩接触面裸露,前缘临空,在其它因素配合下,容易诱发滑坡或导致已有滑坡复活。

③稳定性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稳定性差,现状无直接威胁对象,危险性小。

 

(3)神盘公路K50+550~K50+690段黄土滑坡(H11)

分布位置及特征

H11滑坡位于神盘公路K50+550~K50+690段右侧的土质斜坡上,边坡岩性以第四系风积黄土为主,形态、剖面结构见照片4-12及图4-9和图4-10。

滑坡总体呈扇形,后缘呈圈椅特征,后壁不清晰,坡角约20°,坡面上可见拉伸裂缝,裂缝走向与主滑方向垂直,主滑方向与路线成45°夹角。

滑坡体长约70m,宽约140m,厚10~15m,体积约122500m3,属大型土质滑坡,坡面局部平缓被改造为耕地,植被不发育。

滑坡体整体上前薄后厚,岩性为粉质粘土,土质较均匀。

现状H11滑坡较稳定,主要受强降雨及人为扰动而诱发,又公路紧贴滑坡前缘,在不利条件下可能被局部复活,直接威胁到公路的运营安全,故现状评估H11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②形成条件分析

地形地貌条件:

坡所在地段斜坡平均坡度在45°以上。

该处地形是下陡、上缓,即前缘坡陡临空面大、中(或上)部较缓,有利于松散层堆积和雨水汇聚、下渗,其次坡面两侧有冲沟发育使坡体突出,能增大临空面、减小抗剪阻力,有利于助滑。

岩性条件:

基岩斜坡上披覆有砂质黄土,其结构疏松,是该滑坡形成的重要条件。

土体与岩体结构性质差别较大,也为该滑坡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构造条件。

水的影响:

水的作用极其重要,是诱发滑坡的最主要因素。

水的作用包括降水渗入、地表水特别是洪水冲蚀、地下水的作用等。

降水尤其是丰水年雨季连阴雨、暴雨时段是滑坡的高发期。

降水入渗既能增大松散岩土体容重,又能浸润接触面(滑面),减小抗剪阻力,导致滑坡形成。

地下水的作用仅限于河谷边坡较低部位的滑坡,以及山坡堆积层与基岩接触面附近在多雨季节形成上层滞水,对土滑坡形成有一定作用。

人类工程活动影响:

兴修公路挖方切坡,使山体斜坡变陡、堆积层与基岩接触面裸露,前缘临空,在其它因素配合下,容易诱发滑坡或导致已有滑坡复活。

③稳定性及危险性现状评估

稳定性较差,威胁路基,危险性中等。

 

表4-2滑坡危险性现状评估表

编号

里程位置

与路线关系

规模

特征描述

稳定性

威胁对象

危害程度

长度

(m)

宽度

(m)

厚度

(m)

体积

(m3)

H1

K41+080

公路右侧约60m

30

150

1~5

13500

中型土质滑坡,形状呈扇形,可见圈椅状后壁,滑动方向垂直路线,滑坡体主要为黄土状土及少量粘土,滑体整体上后部较陡,中前部稍缓。

滑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距公路较远,威胁较小。

较差

路基及车辆

H2

K41+280

公路左侧约30m

30

70

1~5

6300

小型土质滑坡,形状呈扇形,可见圈椅状后壁,底部可见基岩出露,滑动方向与路线约呈60度角斜交,滑坡体主要为黄土状土及少量粘土,滑体整体上后部较陡,中前部稍缓。

滑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距公路较近,威胁较大。

较差

路基及车辆

中等

H3

K41+330

公路右侧约20~50m

35

50

2~6

7000

小型土质滑坡,形状呈扇形,可见圈椅状后壁,滑动方向与路线约呈60°角斜交,滑体物质主要为黄土状土及少量粘土,滑体整体上后部较陡,中前部稍缓,前缘可见较清晰的滑面,滑坡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路基及车辆

H4

K45+580

公路右侧约20m

100

290

2~10

174000

大型土质滑坡,形状呈宽扇形,后壁形状不太明显,主滑方向与路线基本垂直,滑体土整体上前厚后薄,土质均匀,坡体上大小冲沟林立,前缘可见较清晰的滑面,滑坡目前稳定性较好。

路基及车辆

H5

K45+900

公路右侧约10m

80

600

10~15

600000

大型土质滑坡,形状总体呈扇形,后壁较清析,高约15m,主滑方向与路线基本垂直,滑体土整体上前薄后厚,土质均匀,坡体上冲沟林立,中后部可见缓倾状滑坡平台,前缘及挖探过程中可见较清晰的滑面,滑坡目前稳定性较好,但在不利工况下可能局部复活。

较差

路基及车辆

中等

 

小结

通过本次野外地质灾害调查,改扩建公路两侧1000m范围,发育各类地质灾害36处,其中崩塌24处(包括崩塌隐患)和滑坡12处。

调查区内的低山河谷和黄土梁峁控制了区内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发生的空间条件,主要分布在沟道比较狭窄的边家沟和石岭塔沟。

24处崩塌中:

崩塌按规模划分,大型崩塌2处(B1、B24),中型崩塌14处(B3、B4、B5、B6、B7、B8、B9、B13、B15、B16、B17、B19、B20、B21),小型崩塌8处(B2、B10、B11、B12、B14、B18、B22、B23);按物质组成划分,岩质崩塌18处(B1、B2、B3、B4、B5、B6、B8、B9、B15、B16、B17、B18、B19、B20、B21、B22、B23、B24),土质崩塌6处(B7、B10、B11、B12、B13、B14);按稳定性,稳定性差的9处(B1、B2、B3、B7、B20、B21、B22、B23、B24),较差的15处(B4、B5、B6、B8、B9、B10、B11、B12、B13、B14、B15、B16、B17、B18、B19);按危险性,危险性大的9处(B1、B2、B3、B7、B20、B21、B22、B23、B24),危险性中等的12处(B4、B5、B6、B8、B9、B10、B11、B12、B13、B14、B15、B16),危险性小的3处(B17、B18、B19)。

在这24处崩塌中大多是人类工程活动的结果。

12处滑坡中:

按照滑坡形成的时代,大多为古滑坡,仅H6滑坡为现代滑坡;按照规模,大型滑坡7处(H4、H5、B7、H8、B9、B10、H11),中型滑坡3处(H1、H6、H12)、小型滑坡2处(H2、H3);按物质组成,12处滑坡均为黄土滑坡;按稳定性,稳定性差的滑坡1处(H6),稳定性较差的滑坡9处(H1、H2、H5、H7、H8、H9、H10、H11、H12),稳定性好的滑坡(H3、H4);按危险性,危险性中等的滑坡6处(H2、H4、H5、H9、H11、H12)、危险性小的滑坡6处(H1、H3、H6、H7、H8、H10),没有危险性大的滑坡,人类活动是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