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4111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docx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指数化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国外经验及借鉴_指数化

    

    

论文导读:

个人所得税的费用扣除直接影响到个人所得税的税基以及纳税数额,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引用数据对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办法做出评价,借鉴美国和日本在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方面政策,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说明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制度的改革趋势。

论文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指数化

  个人所得税是现代税收制度中重要的税种,除了具有筹集财政收入的功能之外,还有实现纵向公平的功能。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采用分类所得税模式,虽然这种税收模式具有利于税源扣缴,征收管理简便,减少税收流失的优点,但相同收入的人若收入类别不同,就会产生税收负担不同的现象。

  费用扣除作为个人所得税税制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充分考虑到不同纳税人的具体状况指数化,设计扣除项目,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能够起到较强的作用。

各国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设计扣除标准以符合居民基本生活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不断加大,如何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促进我国社会公平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税前费用扣除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

但并不是简单的提高税前费用扣除数额就可以达到促进社会公平的目的。

如何调整才能更好的实现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本文将简单介绍美国和日本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方法,借鉴其在费用扣除方面的优势,结合我国现阶段国情,讨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趋势。

  一、对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办法的评价

  从微观上说,现行的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以个人为纳税主体,采用统一的费用扣除数额,对纳税人的实际经济负担没有充分考虑。

但纳税人的个体差异是相当大的,主要体现为家庭状况千差万别:

子女的教育费用、婚姻状况的不同、赡养老人的多寡等,而个人所得税法费用扣除制度没有根据纳税人的这些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费用扣除项目,使得相同工资收入的纳税人交纳相同的税款,造成税收负担的不同,有悖于税收的“纵向公平”原则。

  从宏观层面上分析,笔者通过对2007年度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人口总数和就业人口数计算,进行比较分析论文怎么写。

  2007年全国城镇家庭人均全年消费水平为9997.47元,则月人均消费水平为833.12元。

2007年全国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为1.7人,则平均每一就业者的月负担就为1416.3元指数化,小于2000元的税前扣除额,说明从全国平均的角度来看,2000元费用扣除标准应该是合适的。

但从各地区来看,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统一的免征额是否合理呢?

我们使用2007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基本经济数据,计算平均每一就业人口的月消费负担支出:

  表-1:

各省、市、自治区平均每一就业人口月负担消费情况

  

    

    

    

     

    

    

居民消费支出

    

(亿元)

    

    

    

人口总数

    

(万人)

    

    

    

就业人口数

    

(万人)

    

    

    

平均每一就业人口负担的人口数

    

    

    

人均全年消费支出

    

    

    

平均每一就业人口月消费负担支出

    

    

    

    

    

北京

    

    

    

3039.03

    

    

    

1633

    

    

    

1111.4

    

    

    

1.469317977

    

    

    

18610.1

    

    

    

2278.68

    

    

    

    

    

天津

    

    

    

1309.24

    

    

    

1115

    

    

    

432.7

    

    

    

2.576843078

    

    

    

11742.06

    

    

    

2521.454

    

    

    

    

    

河北

    

    

    

3951.08

    

    

    

6943

    

    

    

3567.2

    

    

    

1.946344472

    

    

    

5690.739

    

    

    

923.0115

    

    

    

    

    

山西

    

    

    

1869.59

    

    

    

3393

    

    

    

1550.1

    

    

    

2.188891039

    

    

    

5510.139

    

    

    

1005.091

    

    

    

    

    

内蒙古

    

    

    

1693.96

    

    

    

2405

    

    

    

1081.5

    

    

    

2.223763292

    

    

    

7043.493

    

    

    

1305.255

    

    

    

    

    

辽宁

    

    

    

3423.38

    

    

    

4298

    

    

    

2071.3

    

    

    

2.075025346

    

    

    

7965.054

    

    

    

1377.307

    

    

    

    

    

吉林

    

    

    

1819.80

    

    

    

2730

    

    

    

1096.2

    

    

    

2.490421456

    

    

    

6665.934

    

    

    

1383.415

    

    

    

    

    

黑龙江

    

    

    

2288.69

    

    

    

3824

    

    

    

1659.9

    

    

    

2.303753238

    

    

    

5985.068

    

    

    

1149.01

    

    

    

    

    

上海

    

    

    

4455.52

    

    

    

1858

    

    

    

876.6

    

    

    

2.119552818

    

    

    

23980.19

    

    

    

4235.607

    

    

    

    

    

江苏

    

    

    

7328.19

    

    

    

7625

    

    

    

4193.2

    

    

    

1.8184203

    

    

    

9610.741

    

    

    

1456.364

    

    

    

    

    

浙江

    

    

    

6309.51

    

    

    

5060

    

    

    

3615.4

    

    

    

1.399568512

    

    

    

12469.39

    

    

    

1454.313

    

    

    

    

    

安徽

    

    

    

3226.91

    

    

    

6118

    

    

    

3597.6

    

    

    

1.700578163

    

    

    

5274.452

    

    

    

747.4682

    

    

    

    

    

福建

    

    

    

3131.13

    

    

    

3581

    

    

    

1998.9

    

    

    

1.791485317

    

    

    

8743.731

    

    

    

1305.355

    

    

    

    

    

江西

    

    

    

2047.13

    

    

    

4368

    

    

    

2195.6

    

    

    

1.989433412

    

    

    

4686.653

    

    

    

776.982

    

    

    

    

    

山东

    

    

    

7540.85

    

    

    

9367

    

    

    

5262.2

    

    

    

1.78005397

    

    

    

8050.443

    

    

    

1194.185

    

    

    

    

    

河南

    

    

    

4820.00

    

    

    

9360

    

    

    

5772.7

    

    

    

1.621424983

    

    

    

5149.573

    

    

    

695.8038

    

    

    

    

    

湖北

    

    

    

3709.69

    

    

    

5699

    

    

    

2763.0

    

    

    

2.062613102

    

    

    

6509.37

    

    

    

1118.859

    

    

    

    

    

湖南

    

    

    

3961.61

    

    

    

6355

    

    

    

3749.3

    

    

    

1.694983064

    

    

    

6233.847

    

    

    

880.5221

    

    

    

    

    

广东

    

    

    

11873.01

    

    

    

9449

    

    

    

5292.8

    

    

    

1.785255441

    

    

    

12565.36

    

    

    

1869.365

    

    

    

    

    

广西

    

    

    

2365.63

    

    

    

4768

    

    

    

2759.6

    

    

    

1.727786636

    

    

    

4961.472

    

    

    

714.3638

    

    

    

    

    

海南

    

    

    

466.65

    

    

    

845

    

    

    

414.8

    

    

    

2.037126326

    

    

    

5522.485

    

    

    

937.5

    

    

    

    

    

重庆

    

    

    

1840.40

    

    

    

2816

    

    

    

1789.5

    

    

    

1.573623917

    

    

    

6535.511

    

    

    

857.0364

    

    

    

    

    

四川

    

    

    

4285.21

    

    

    

8127

    

    

    

4778.6

    

    

    

1.70070732

    

    

    

5272.807

    

    

    

747.2917

    

    

    

    

    

贵州

    

    

    

1608.75

    

    

    

3762

    

    

    

2283.0

    

    

    

1.6478318

    

    

    

4276.316

    

    

    

587.2208

    

    

    

    

    

云南

    

    

    

2048.36

    

    

    

4514

    

    

    

2600.8

    

    

    

1.735619809

    

    

    

4537.794

    

    

    

656.3237

    

    

    

    

    

西藏

    

    

    

90.84

    

    

    

284

    

    

    

153.7

    

    

    

1.847755368

    

    

    

3198.592

    

    

    

492.5179

    

    

    

    

    

陕西

    

    

    

1972.66

    

    

    

3748

    

    

    

1922.0

    

    

    

1.950052029

    

    

    

5263.234

    

    

    

855.2983

    

    

    

    

    

甘肃

    

    

    

1116.31

    

    

    

2617

    

    

    

1374.4

    

    

    

1.904103609

    

    

    

4265.609

    

    

    

676.8469

    

    

    

    

    

青海

    

    

    

273.64

    

    

    

552

    

    

    

276.3

    

    

    

1.997828447

    

    

    

4957.246

    

    

    

825.3107

    

    

    

    

    

宁夏

    

    

    

353.04

    

    

    

610

    

    

    

309.5

    

    

    

1.97092084

    

    

    

5787.541

    

    

    

950.5654

    

    

    

    

    

新疆

    

    

    

1013.48

    

    

    

2095

    

    

    

800.8

    

    

    

2.616133866

    

    

    

4837.613

    

    

    

1054.654

    

    

    

注:

表-1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08年统计年鉴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北京、天津、上海三省市在2007年时,每一就业人员的月消费负担支出就已远超过2000元,而江西、河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市、自治区,每一就业人口的月消费负担支出还不足1000元,最低的西藏自治区的月消费负担率还不足500元。

  无论是从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我们都可以看出,现行的统一费用扣除标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很好地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并且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每年的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也在不断的变化,如图所示:

  图-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较

  注:

图-1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09年统计年鉴

  显然固定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额也已经不能满足这样的变化。

那么应该如何改革才能使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额更好的实现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作用呢?

笔者将以美国和日本为例,介绍其在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制度的方面的做法。

  二、美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概述

  美国个人所得税制是世界公认的较完备的个人所得税制,其课税模式为综合制。

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期限内对自己本纳税年度的收入进行申报,并根据费用扣除标准,从应纳税总所得中扣除,将纳税申报表格交与税务机关审核并缴纳税款。

为了保证税收负担的公平指数化,实现不同纳税人由于个人情况的差异缴纳不同的税额,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在费用扣除方面,项目设置细致,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根据当年通货膨胀率调整应纳税所得额,使纳税人不会因为经济的膨胀或紧缩,增加或减少税收负担。

具体扣除标准如下:

  应税所得额=调整后总所得-个人免征额-标准扣除(分项扣除)

  调整后的总所得等于全部来源的所得减去不予计列的所得。

全部来源的所得包括工资薪金收入,佣金、奖金、附加福利收入、实物收入、失业补偿金、银行存款及债券利息、股息、已实现的资本利得、租金收入和特许权使用费、非公司的经营利润、公司养老金及退休津贴。

不予计列的所得包括赠与、遗产、奖学金、死亡抚恤金、雇主提供的福利,雇主退还给雇员的经营费(餐费、娱乐费、汽车费、旅行费用、业务礼品、教育费、律师费)、搬迁费、对个人人身伤害的付款,健康保险的支出。

  个人免征额是指纳税人从调整后的总所得中扣除的固定数额,这种扣除可以是为纳税人本人,或配偶(如果是联合申报),也可以是为符合条件的抚养人进行扣除。

符合条件的抚养人包括年龄在19岁以下的孩子(如果接受教育可到24岁),儿童或其他符合条件的亲属。

这些接受抚养者必须拥有社会保障号码,并与纳税人一起生活至少半个纳税年度,且依赖纳税人的资助生活。

2010年每位接受抚养者的免征额为3650美元。

  纳税人既可以按照标准扣除也可以按分项扣除,一般取其数额最高者。

  标准扣除额取决于纳税人的申报身份。

根据每类申报身份依法确定扣除的数额。

由于费用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所以标准扣除额每年根据通货膨胀上调。

下表为2010年的标准扣除额:

  申报身份扣除标准

  已婚联合申报$11,400

  户主$8,400

  单身纳税人$5,700

  已婚单独申报$5,700

  纳税人除了有常规的标准扣除外,纳税人是盲人或年满65岁,还可获得额外的标准扣除。

盲人或年满65岁的单身纳税人的额外标准扣除2010年是1100美元;已婚纳税者和鳏夫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