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4170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

《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春节手抄报内容.docx

春节手抄报内容

春节手抄报内容

1、春节好词

普天同庆合家欢乐辞旧迎新

欢天喜地万家灯火大地回春

歌舞升平合家团聚新春佳节

载歌载舞恭贺新禧吉星高照

恭喜发财多福多寿财运亨通

健康长寿开春大吉花开富贵

恭喜发财恭贺春节财源广进

恭贺新喜财运亨通合家欢乐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万事顺意

幸福美满美梦连连吉祥如意

万事顺利荣华富贵一帆风顺

金玉满堂五福临门龙凤呈祥

龙门精神百业兴旺五谷丰登

2、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隆重的节日,剪贴窗花、吃年夜饭、燃放爆竹、除夕守岁、舞龙舞狮、分发压岁钱……除夕即将到来,你是否正奔波在回家的路上,那些关于春节的传统习俗,是否会再一次触及你记忆中熟悉的画面,泛起年的馨香......

剪窗花

剪不断的心绪——期盼

剪贴窗花是众多年俗中的一种。

窗花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花样繁多,样子讨喜。

写春联

写不尽的幸福——美好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

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

每逢春节期间,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以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

几千年来,从毛笔书写到彩纸印刷,春联的形式不断演变。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年味是中国人骨子里永远的珍藏。

扫尘

挥不尽的尘往——迎新

春节前的大扫除是中国的传统习俗,也是去除晦气,迎接喜气的一种方式。

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

据典籍记载,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压岁钱

道不尽的希望——多福

旧时,祭祀完祖先,举行完迎接诸神的典仪后,阖家要一起“辞年”,小辈要给长辈叩头拜年祝长辈长寿、大福、大顺,长辈要给小辈红包,即“压岁钱”,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其寄予了长辈对孩子们成长的美好祝福,希望他们健康成长。

祭祖

祈不完的愿望——平安

过年祭祖,既是对祖先的悼怀,也祈望祖先保佑来年的平安。

祭祖是春节习俗中最古老的内容之一。

《尚书•舜典》记载: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

祭祖一般在大年三十,百姓在扫房子、净庭院、易门神、换桃符、贴春联之后,或举家前往祭拜祖先,或把先祖的遗像挂在中堂正壁墙上,摆祭品,点香烛,以供后辈祭拜。

除夕守岁

守不尽的夜晚——光阴

“亲知邀酌团年酒,儿女同争压岁钱。

爆竹千家声未息,天衢车马闹如烟。

”《燕京岁时杂咏》中描绘了老北京除夕夜晚时百姓家中及街巷里欢庆大年夜的情景。

除夕,古代称“除傩”“大除”“大尽”,老北京人称为“岁除”“除岁”“大年夜”,俗称“年三十儿”。

“除”字本义是“去”,引申为“易”,以新易旧曰除,即交替之意;“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

“除夕”即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之意。

守岁,对年长者来说有岁月易逝之感,有珍惜岁月之意。

对青少年来说有新芽茁壮之感,有努力奋进之意。

守岁体现了家人团聚,共叙亲情,送旧迎新美好的愿景。

年夜饭

吃不够的幸福——团圆

年夜饭是中国人全年吃得“最长”的一顿饭,也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家庭宴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物资匮乏,吃得“一清二白”,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

进入八十年代,肉、蛋、禽等渐渐丰富。

九十年代,菜肴变得更加多样。

进入二十一世纪,西式、农家乐、拼桌……年夜饭的吃法花样不断翻新。

拜年

行不完的礼仪——祝愿

“过年好”“给您拜年了”。

正月初一,人们见面时,都会互致这样的新年问候。

传统拜年礼仪分三种:

一是叩拜。

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要行叩首大礼。

二是躬身作揖。

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时所用,俗称“吉拜”。

三是抱拳拱手。

多是平辈间的拜年。

传说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部下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称为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是农历年的开始,又称为“三元”。

这一天也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亦称“三朝”。

3、有关春节的古诗词一共42首

宋代: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拜年

明代: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除夜雪

宋代:

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除夜作

唐代: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霜鬓一作:

愁鬓)

田家元日

唐代: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除夜

宋代:

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新年作

唐代: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除夜太原寒甚

明代:

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元日

唐代:

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除夜/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唐代: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

明代:

王守仁

城里夕阳城外雪,相将十里异阴晴。

也知造物曾何意,底事人心苦未平。

柏府楼台衔倒影,茅茨松竹泻寒声。

布衾莫谩愁僵卧,积素还多达曙明。

卖痴呆词

宋代:

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

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应诏赋得除夜

唐代:

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宋代:

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

碧井酴酥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

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除夜宿石头驿

唐代: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守岁

唐代:

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

元代:

张雨

江梅的的依茅舍,石漱溅溅漱玉沙。

瓦瓯篷底送年华。

问暮鸦:

何处阿戎家?

客中除夕

明代:

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近现代: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除夜

宋代:

戴复古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野客预知农事好,三冬瑞雪未全消。

岁夜咏怀

唐代:

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除夜对酒赠少章

宋代:

陈师道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思佳客·癸卯除夜

宋代:

吴文英

自唱新词送岁华。

鬓丝添得老生涯。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衣懒换,酒难赊。

可怜此夕看梅花。

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宋代:

吴文英

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

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

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

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

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

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浣溪沙·庚申除夜

清代:

纳兰性德

收取闲心冷处浓,舞裙犹忆柘枝红。

谁家刻烛待春风。

竹叶樽空翻采燕,九枝灯灺颤金虫。

风流端合倚天公。

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宋代:

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

深沉庭院虚。

丽谯吹罢小单于。

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旅魂孤。

峥嵘岁又除。

衡阳犹有雁传书。

郴阳和雁无。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宋代:

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

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

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

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

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高阳台·除夜

宋代:

韩疁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

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

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

掩清尊。

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

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

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

恣登临。

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代:

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宋代:

吴文英

翦横枝,清溪分影,翛然镜空晓。

小窗春到。

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

古苔泪锁霜千点,苍华人共老。

料浅雪、黄昏驿路,飞香遗冻草。

行云梦中认琼娘,冰肌瘦,窈窕风前纤缟。

残醉醒,屏山外、翠禽声小。

寒泉贮、绀壶渐暖,年事对、青灯惊换了。

但恐舞、一帘胡蝶,玉龙吹又杳。

奉和元日赐群臣柏叶应制

唐代:

赵彦昭

器乏雕梁器,材非构厦材。

但将千岁叶,常奉万年杯。

醉桃源·元日

宋代:

吴文英

五更枥马静无声。

邻鸡犹怕惊。

日华平晓弄春明。

暮寒愁翳生。

新岁梦,去年情。

残宵半酒醒。

春风无定落梅轻。

断鸿长短亭。

桂州腊夜

唐代:

戎昱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骠骑,辛苦向天涯。

戊午元日二首

宋代:

刘克庄

过去光阴箭离弦,河清易俟鬓难玄。

再加孔子从心岁,三倍周郎破贼年。

耄齿阻陪鸠杖列,瞽言曾献兽樽前。

磻溪淇澳吾何敢,且学香山也自贤。

败絮萧然拥病身,久疎朝谒作闲人。

公卿各趁黄麾仗,宾客谁看乌角巾。

菱照无情难讳老,杏梢作意已撩春。

卧闻儿女夸翁健,诗句年光一样新。

馈岁/别岁/守岁

宋代:

苏轼

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呼为别岁至除夜达旦不眠为守岁蜀之风俗如是余官于岐下岁暮思归而不可得故为此三诗以寄子由

馈岁

农功各已收,岁事得相佐。

为欢恐无及,假物不论货。

山川随出产,贫富称小大。

置盘巨鲤横,发笼双兔卧。

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

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官居故人少,里巷佳节过。

亦欲举乡风,独唱无人和。

别岁

故人适千里,临别尚迟迟。

人行犹可复,岁行那可追!

问岁安所之?

远在天一涯。

已逐东流水,赴海归无时。

东邻酒初熟,西舍豕亦肥。

且为一日欢,慰此穷年悲。

勿嗟旧岁别,行与新岁辞。

去去勿回顾,还君老与衰。

守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

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清代:

李慈铭

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

蜡鹅花下烛如银。

钗符金胜,又见一家春。

自写好宜祛百病,非官非隐闲身。

屠苏醉醒已三更。

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

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

宋代:

吴文英

九街头,正软尘润酥,雪销残溜。

禊赏祇园,花艳云阴笼昼。

层梯峭空麝散,拥凌波、萦翠袖。

叹年端、连环转,烂漫游人如绣。

肠断回廊伫久。

便写意溅波,传愁蹙岫。

渐没飘鸿,空惹闲情春瘦。

椒杯香乾醉醒,怕西窗、人散后。

暮寒深,迟回处、自攀庭柳。

除夜长安客舍

唐代:

欧阳詹

十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

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

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

谁应问穷辙,泣尽更潸然。

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

宋代:

苏轼

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

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

小人营糇粮,堕网不知羞。

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

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

谁能暂纵遣。

闵默愧前修。

奉和圣制中元日题奉敬寺

唐代:

崔元翰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

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

凤吹从上苑,龙宫连外城。

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

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

缅怀崆峒事,须继箫管声。

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

域中信称大,天下乃为轻。

屈己由济物,尧心岂所荣。

4、关于春节的冷知识

01、春节从前不叫“春节”

正月初一在古代不叫春节,而叫元旦。

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记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国民党曾试图废除春节,但是被中国人民强烈抵制后以失败告终。

02、“春节”从前不是节日

中国历史上的“春节”一词,不是节日,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后汉书·杨震传》中有载:

“春节未雨,百僚焦心,而缮修不止,诚致旱之征也。

到南北朝时,“春节”是泛指整个春季。

03、春节有狭义、广义之分

现今狭义的春节一般指中国农历年的岁首,即农历正月初一。

民间广义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

04、春节的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在公历1月21日至2月21日之间游动

“最早的春节”(如1966年的1月21日)和“最迟的春节”(如1985年的2月20日)相差整一个月。

根据历法计算,如果农历不进行人为调整的话,2319年2月21日将迎来“史上最晚春节”,此前春节最迟出现在公历2月20日,为1920年和1985年。

05、春节可能过两个

闰春节,又称“闰正月”,从公元1645年使用历理置闰制开始,到公元2800年,农历闰正月只发生6次,其年份分别是1651、2262、2357、2520、2539、2634。

最近一次要等到2262年,我们没缘分碰见了。

碰到这种情况,原则上春节过第一个正月的,不过也有过两次的。

06、大年三十也会在“二十九”

一个月没有30天,这在农历中是很正常的事情。

因为现行农历是根据地球、月亮、太阳三者运行的天文数据来安排的,必须每个月的初一看不到月亮任何明亮的部分,也就是“朔”。

而事实上,月亮从圆到缺的时间,平均周期是29.53天,安排月份的天数必须是整数,这就导致了大月、小月的出现,便会发生某个月拥有30天,某个月29天的情况。

如果这个月刚好是腊月,那么这一年(农历)就没有大年三十了,除夕也就提前到了腊月二十九。

07、春节每天庆祝内容都不同

春节虽然是一个整体性的习俗,但是每天的庆祝内容却不相同。

从初一到初七,分别是鸡日、犬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和人日。

传说女娲先用六天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积累了经验后在第七天才造出了人。

08、春节不只中国有

世界上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很多国家将农历新年列为法定假期,分别是:

韩国、朝鲜、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毛里求斯、缅甸、文莱。

另外,以前的日本也过农历新年,但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节日也直接搬至阳历。

09、压岁钱其实不是“钱”

压岁钱其实不是“钱”,而是铸成钱币形状的辟邪品。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除夕夜里出来害人,压祟钱就是专门用来吓走这货的。

10、“福”字倒贴有讲究

大门上的“福”字不能倒贴,在民俗传统中,水缸、垃圾箱和柜子才要倒贴福字。

为了避讳在倒水和倒垃圾时把家里的福气倒走,便在这两处倒贴福字,巧用“福至”来抵消“福去”。

11、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

关于爆竹的最早可靠记载见于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

“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谓之端月。

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当时的爆竹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因竹子焚烧发出“噼噼叭叭”的响声,故称爆竹。

而新年起床第一件事也是爆竹。

以后火药出现,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

到了宋代,汉族民间开始普遍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即鞭炮)。

12、正月不理发

“正月不理发”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认为春天应该让头发散开自由生长,而不该剪断,诊察发爪可以断重病、决生死,但“剃头死舅舅”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13、拜年抱拳有学问

男子拜年抱拳要“左抱右”,中国传统习惯尚左贬右,所以抱拳时要用左手包右手,此谓“吉拜”;如果右手包左手,则称为“哀拳”,是向别人报丧或求饶时使用的手势。

女性抱拳则相反。

14、变生肖从春节还是立春开始?

中国人算生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自北宋起,就以春节来界定的:

大年夜十二点以后出生的宝宝,都应该算新属相。

另一种是始于商周时代,以立春界定新属相,此种用的人少,只用在部分命理学与吉凶预测的场合。

15、名著里到底管春节叫什么?

《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里春节都叫元旦,《红楼梦》里春节叫年,《西游记》中春节则称为元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