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4323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docx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docx

环境监测第四版期末复习资料

环境监测

一.名词解释?

1.?

环境监测:

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

2.?

环境标准:

它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又合理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依据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政策,对有关环境的各项工作所做的规定。

?

3.?

环境质量标准:

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维持生态平衡和保障社会物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

4.?

水体污染(PPT):

当污染物排入量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时,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和作用。

?

5.?

水体自净:

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

6.?

瞬时水样:

是指在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

7.?

混合水样:

是指在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

8.?

综合水样:

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个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的样品。

?

9.?

空气污染:

有害物质排放到空气中,当其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段时间后,就会改变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这种情况即被称为空气污染。

?

?

10.?

一次污染物:

是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

11.?

二次污染物:

是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新污染物。

?

12.?

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有两种表示方法:

?

单位体积质量浓度:

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质量数,常用mg/m3或μg/m3表示。

(这种表示方法对任何状态的污染物都适用。

)?

?

?

?

?

体积比浓度:

指100万体积空气中含污染气体或蒸气的体积数,常用mL/m3或μL/m3表示。

(仅适用于气态或蒸气态物质。

)?

13.?

硫酸盐化速率:

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SO2,H2S,H2SO4蒸气等含硫污染物,经过一系列氧化演变和反应,最终形成危害更大的硫酸雾和硫酸盐雾,这种演变过程的速度称为硫酸盐化速率。

?

14.?

空气污染指数(API):

是一种向社会公众公布的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标。

它将常规监测的几种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经过处理简化为单一的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质量和污染程度,具有简明、直观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

15.?

固体废物:

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

16.?

危险废物:

是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

?

17.?

生活垃圾:

是指城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抛弃的固体垃圾,主要包括:

生活垃圾、医院垃圾、市场垃圾、建筑垃圾和街道扫集物等,其中医院垃圾和建筑垃圾应予单独处理?

18.?

渗沥水:

是指从生活垃圾接触中渗出来的水溶液,它提取或溶出了垃圾组成中的物质。

?

渗沥水的特性决定于它的组成和浓度。

特点:

?

1)?

成分的不稳定性:

主要取决于垃圾组成。

2)?

浓度的可变性:

主要取决于填埋时间。

?

3)?

组成的特殊性:

垃圾中存在的物质在渗沥水中不一定存在;一般废水中含有的污染物在渗沥水中不一定有。

?

4)?

渗沥水是不同于生活污水的特殊污水:

渗沥水中几乎不含油类;在渗沥水中很少测到氰化物的存在;渗沥水中几乎不含汞。

?

19.?

土壤:

是指陆地地表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

20.?

原生矿物质:

是岩石经过物理风化作用被破碎形成的碎屑,其原来的化学组成没有改变。

?

21.?

次生矿物质:

是原生矿物质经过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均有所改变。

?

22.?

土壤质地分类:

自然界中任何一种土壤,都由粒径不同的土粒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按照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分类,称为土壤质地分类。

?

23.?

土壤有机质:

是土壤中含碳有机化合物的总称,由进入土壤的植物、动物、微生物残体及施入土壤的有机肥料经分解转化逐渐形成的,通常可分为非腐殖物质和腐殖物质两类。

?

24.?

土壤背景值:

又称土壤本底值。

它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

?

25.?

土壤环境污染:

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能承受的容量和净化速度时,就破坏了土壤环境的自然动态平衡,使污染物的积累逐渐占据优势,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性状改变、功能失调、质量下降,导致土壤环境污染。

?

26.?

等响曲线:

利用与基准声音比较的方法,可以得到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内的一系列响度相等的声压级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

27.?

噪声污染:

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生活、学习的现象。

?

28.?

等效连续声级:

用一个相同时间内声能与之相等的连续稳定的A声级来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的大小。

?

29.?

噪声的频谱分析:

将噪声的强度(声压级)按频率顺序展开,使噪声的强度成为频率的函数,并考查其波形,叫做噪声的频率分析(或频谱分析)。

?

30.?

环境容量:

在一定的条件下,环境对污染物的最大容纳量。

(人和生物不受危害的情况下)。

?

31.?

准确度:

是指用一个特定的分析程序所获得分析结果与假定的或公认的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度量。

?

32.?

精密度:

是用一个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

?

33.?

灵敏度:

指该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常用标准曲线的斜率来度量。

?

34.?

测定下限:

是指在测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量。

?

35.?

测定上限:

是指在限定误差能满足预定要求的前提下,用特定方法能够准确地定量测定待测物质的最大浓度或量。

?

36.?

环境计量:

是定量描述环境中有害物质或物理量在不同介质中的分布及浓度(或强度)的一种计量系统。

?

37.?

基体:

在环境样品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一般在1×10-6或1×10-9甚至1×10-12级水平,而大量存在的其他物质则称为基体。

?

38.?

基体效应:

由于基体组成不同,因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而给实际测定中带来的误差,叫做基体效应。

二.填空或选择?

1?

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

现场调查?

监测计划设计?

优化布点?

样品采集?

运送保存?

分析测试?

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等。

?

2?

优先监测污染物:

?

①标准中要求控制,在环境中难降解;

②危害大,毒性大,影响范围广;

③出现频率高,有的可靠检测方法。

?

3?

我国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污染物控制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标准物质标准和环保仪器、设备标准等六类。

?

环境标准分为:

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及行业标准。

其中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和标准物质标准等只有国家标准。

?

**?

环境监测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被动监测、主动监测、自动监测?

**周报和日报的主要内容有:

空气污染指数(API)?

?

空气质量的级别?

?

?

首要的污染物?

4?

水质污染分为:

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生物型污染三种主要类型。

?

5?

水质监测分为:

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

环境水体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

?

6?

选择水质监测的分析方法的原则:

①灵敏度和准确度能满足测定要求;

②方法成熟;

③抗干扰能力好;

④操作简便。

?

7?

对污染形态进行分析常用的方法有:

直接测定法、分离测定法、干法和理论计算法。

?

8?

河流检测断面的布设: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只需设置对照、控制和削减(或过境)三种断面。

?

9?

水样预处理的原则:

①最大限度去除干扰物;

②回收率高;

③操作简便省时;

④成本低,对人和环境无影响。

?

10?

吸附法按照吸附机理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活性炭可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或有机物;多孔性高分子聚合物主要用于吸附有机物。

?

11?

离子交换法根据官能团不同可分为:

阳离子交换树脂、阴离子交换树脂、特殊离子交换树脂。

?

12?

共沉淀法分为:

利用吸附作用的共沉淀分离、利用生成混晶的共沉淀分离、用有机共沉淀剂进行共沉淀分离。

?

13?

水温测量应在现场进行。

常用的测量仪器有水温计,颠倒温度计和热敏电阻温度计。

?

14?

浊度是反映水中的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

测定浊度的方法有目视比浊度法,分光光度法,浊度仪法。

?

15?

金属测定中常用仪器分析方法:

①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sp)②极谱分析法(阳极溶出伏安法)③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⑤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

16?

镉属剧毒金属,可在人体的肝、肾等组织中蓄积,造成脏器组织损伤,尤以对肾脏损害最为明显。

?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镉的浓度不能超过0.005mg/L。

?

?

测定镉的主要方法有: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

?

17?

?

18?

极谱分析法常用的定量方法有:

直接比较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

?

19?

测定水中碱度的方法有:

酸碱指示剂滴定法、电位滴定法。

?

20?

测定水的PH值的方法有:

玻璃电极法、比色法。

?

21?

玻璃电极法(电位法)测定pH值是以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

?

22?

使用PH计的条件:

①玻璃电极在使用之前必须在水中浸泡足够的时间,使之形成一层很薄的膨胀的硅酸层;②标液对体系进行标定。

?

23?

对热导检测器应选氢气或氩气为载气;对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一般选氮气为载气。

24?

气相色谱分析常用的检测器有:

热导检测器(TC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

25?

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及其浓度:

①与污染物排放源的分布、排放量及地形、地貌、气象等条件密切相关;②污染源类型;③时空分布特点有关。

?

26?

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可归为直接采样法和富集(浓缩)采样法两类。

?

直接采样法:

当空气中的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者监测方法灵敏度高时,直接采集少量气

样即可满足检测分析要求。

?

富集(浓缩)采样法:

空气中的污染物质浓度一般都比较低,直接采样法往往不能满足分析方法检测限的要求,故需要用富集采样法对空气中污染物进行浓缩。

?

27?

溶液吸收法的吸收效率主要决定于吸收速度和样气与吸收液的接触面积。

欲提高吸收速度,必须根据被吸收污染物的性质选择效能好的吸收液。

?

常用的吸收液有水、水溶液和有机溶剂等。

?

填充柱阻留法:

吸附型、分配型、反应型。

?

28?

富集采样法分为:

溶液吸收法、固体阻留法、低温冷凝法、扩散(或渗透)法或自然沉降法等。

?

29?

空气污染物监测多用动力采样法,其采样器多由收集器,流量计和采样动力三部分组成。

?

30?

采样记录的内容有:

被测污染物的名称及编号;采样地点和采样时间;采样流量和采样体积;采样时的温度、大气压力和天气情况;采样仪器和所用的吸收液;采样者、审核者姓名。

?

31?

测定空气中甲醛常用的方法有:

酚试剂分光光度法、乙醛丙酮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离子色谱法等。

?

32?

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项目有:

总悬浮颗粒物(TSP)浓度,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自然降尘量,颗粒物中化学组分含量等。

?

33?

固定污染源排气监测内容包括:

废气排放量,污染物质排放浓度及排放速率(kg/h)。

?

34?

含湿量的测定方法有:

重量法、冷凝法、干湿球法等。

?

35?

烟道排放组分包括主要气体组分(N2、O2、CO2、H2O)和微量有害气体组分。

测定这些组分的目的是考察燃料燃烧情况和为烟尘测定提供计算烟气密度、分子量等参数的数据。

?

36?

静态配气常用的方法有:

注射器配气法、配气瓶配气法、塑料袋配气法及高压钢瓶配气法。

?

37?

在固体废物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

?

38?

危险废物特性包括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放射性、浸出毒性、急性毒性,以及其他毒性。

?

39?

固体废物固有特征:

①兼有废物和资源的双重性质;②富集多种污染成分的终态,污染环境的源头;③所含的有害物质呆滞性大,扩散性小;④危害具有潜在性,长期性,灾难性。

原则,遵守第一标准方法,第一权威部门规定或推荐方法。

?

40?

腐蚀性的试验方法有两种:

①测定PH值;②?

在55.7°C以下对钢制品的腐蚀率(6.35mm以上)。

?

41?

反应性的试验方法?

测定方法包括:

①撞击感度测定;②摩擦感度测定;③差热分析测定;④爆炸点测定;⑤火焰感度测定。

?

42?

遇水反应性试验方法?

遇水反应性包括:

①固体废物与水发生剧烈反应而放出热量,使体系温度升高可用温升实验测定;②与水反应释放出有害气体,如乙炔、硫化氢、砷化氢、氰化氢等。

?

43?

生活垃圾处理方法:

焚烧、卫生填埋和堆肥。

?

焚烧,垃圾的热值是决定性参数;而堆肥需测定生物降解度、堆肥的腐熟程度。

至于填埋,则对渗沥水分析和堆场周围苍蝇密度等成为主要项目。

?

44?

渗沥水的特性:

①成分的不稳定性;②浓度的可变性;③组成的特殊性;④渗沥水是不同于生活污水的特殊污水。

?

45?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目的:

①土壤质量现状监测;②土壤污染事故监测;③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④土壤背景值调查。

?

46?

土壤监测方法包括:

土壤样品预处理和分析测定方法两部分。

?

分析测定方法常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分光光度法(SP)、原子荧光法、气相色谱法(GC)、电化学分析法及化学分析法等。

?

47?

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方法主要有分解法和提取法;前者用于元素的测定,后者用于有机污染物和不稳定组分的测定。

?

土壤样品分解方法有:

酸分解法、碱熔分解法、高压釜分解法、微波炉分解法。

?

48?

土壤中金属化合物铅、镉的测定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

49?

环境噪声的来源:

①交通噪声;②工厂噪声;③建筑施工噪声;④社会生活噪声。

?

50?

响度(N)的单位叫“宋(sone)”,1sone的定义为声压级为40dB,频率1000Hz,且来自听者正前方的平面波形的强度。

?

响度级(LN)单位叫“方(phon)”,定义1000Hz纯音声压级的分贝值为响度级的数值,响度级每改变10phon,响度加倍或减半。

?

51?

计权声级通用的有A、B、C和D计权声级。

A声级55dB以下;B声级55dB-85dB;C是模仿高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D频率专用于飞机噪声的测量。

?

52?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是整个监测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制订计划;根据需要和可能确定监测指标及数据的质量要求;规定相应的分析监测系统。

?

53?

蒸馏器可分为:

玻璃蒸馏器、金属蒸馏器、石英蒸馏器和亚沸蒸馏器。

?

54?

金属蒸馏器只适用于清洗容器和配制一般试液;去离子水适于配制痕量金属分析用的试液,不适于配制有机分析试液。

?

55?

一级试剂用于精密的分析工作,在环境分析中用于配制标准溶液;二级试剂常用于配制定量分析中的普通试液。

三级试剂只能用于配制半定量、定性分析中试液和清洁液等。

?

其他表示方法有:

色谱纯试剂(G·C);实验试剂(L·R);指示剂(Ind);生化试剂(B·R);生物染色剂(B·S);高纯物质(E·P)和特殊专用试剂等。

?

通常,较稳定的试剂,其10-3mol/L溶液可贮存一个月以上,10-4mol/L溶液只能贮存一周,而10-5mol/L溶液需当日配制。

?

56?

误差分为: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过失误差。

?

误差的表示方法:

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

57?

数据修约规则:

四舍六入五考虑,五后非零则进一,五后皆零视奇偶,五前为偶应舍去,五前为奇则进一。

?

58?

狄克逊(Dixon)检测法:

适用于一组测量值的一致性检验和剔除离群值。

?

59?

环境计量包括:

环境化学计量和环境物理计量。

?

60?

均匀是标准物质(RM)第一位和最根本要求,是保证标准物质具有空间一致性的前提。

?

均匀性的检验可分为:

分装前的检验和分装后的检验。

稳定性检验采用跟踪检验的方法。

三.简答题?

1?

环境监测的对象和目的?

(P1)?

对象:

反映环境质量变化的各种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与环境有影响的各种人为因素,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的各种成分。

?

目的:

①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

②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

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

③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

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

④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

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将地表水划分为5类。

(P12)?

Ⅰ类:

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

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

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

3?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3级划分及三类的能区?

(P24)?

一级标准:

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

二级标准:

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的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

三级标准:

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能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

根据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程度又划分三类地区。

?

一类区:

如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疗养地等。

?

二类区:

为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寨。

?

三类区:

为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干线等。

?

4.水质监测的分析方法、原则。

(P34)?

原则:

①大限度去除干扰物;②回收率高;③操作简便省时;④成本低,对人和环境无影响。

?

方法:

1.用于鉴定无机污染物的方法:

?

①原子吸收法,可测量多种微量、痕量金属元素;②分光光度法,可测定多种金属和非

金属离子或化合物;③等离子发射光谱?

(ICP-AES)法,用于各种水及底质、生物样品中的元素的同时测定;④电化学法;⑤离子色谱法;⑥其他方法如化学法等。

?

2.用于鉴定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

①气相色谱法(GC)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②气象色谱-质谱法(GC-MS);③其

他方法,如分光光度法、化学法等。

?

5.监控断面和采样点的设计原则。

(地面水)(p37)?

应在水质、水量发生变化及水体不同用途的功能的处设置监测断面。

?

①有大量废(污)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

②湖泊、水库的主要出入口;?

③饮用水源地;?

④入海河流的河口处,较大支流汇合口与干流混合处;?

⑤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出入口;?

⑥监测断面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一致。

?

6.水质监测方案制定的步骤。

(地面水,地下水)(P37)?

①基础资料的收集(a水文、地质气象资料b工业布局等c水体状况d历年资料)?

②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若地下水则为采样点的布设)?

③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④采样和监测技术的选择?

⑤结果表达、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

7.水样预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P51)?

原则:

①最大限度去除干扰物;②回收率高;③操作简便省时;④成本低,对人和环境无影响。

?

方法:

I.水样消解:

当测定含有有机物水样中的无机元素时,需要进行消解处理。

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

水样消解的方法有湿式消解法和干式分解法(干灰化法)。

?

II.富集与分离:

当水样中欲测组分含量低于方法的测定下限时,就必须进行富集或浓

集,当有共存干扰组分时,就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常用的方法有过滤、气提、顶空、蒸馏、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共沉淀、层析等。

?

8.电感耦合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原理及优点?

(p67)?

原理:

获得能量的核外电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十分不稳定,在极短时间(10-8s)便跃迁至基态或其他更低的能级上,同时释放出多余能量,这样的能量是以一定波长的电磁波形式辐射出去的。

由于原子在被激发后其外层电子可有不同的跃迁,所以对于指定元素的原子产生一系列不同波长的特征元素线,这些谱线按一定顺序排列,并保持稳定的强度比,称为此元素的特征谱线。

?

优点:

灵敏度高、精密度高、基体干扰少、线性范围宽、可做多种元素同时分析。

?

9.测镉的三种方法和原理(p73—p78)?

①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火焰原子吸收法原理:

将含被测元素溶液通过原子系统喷成细雾,随载气进入火焰,并在火焰中解离成基态原子,当空心阴极灯辐射出待测元素特征波长光通过火焰时,因被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常用的火焰是空气-乙炔焰。

?

②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在强碱性介质中,镉离子与双硫腙反应,生成红色螯合物,于518nm处测其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定量。

?

③阳极溶出伏安法?

极谱分析法是一种在特殊电解条件下,根据被测物质在电极上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得到电流—电压曲线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方法。

阳极溶出伏安法也称反向溶出极谱法,这种方法是先使待测离子于适宜的条件下在微电极上进行富集,然后再利用改变电极电位的方法将富集的金属氧化溶出,并记录其伏安曲线。

?

10.极谱分析中干扰电流及其消除?

?

①残余电流,包括杂质电流和电容电流,充电电流由汞滴表面周期性变化产生的。

?

②迁移电流,静电吸引与本底浓度无关;消除:

加入大量支持电解质。

?

③极谱极大:

汞滴的切向运动搅动状态,使之瞬时增大;消除:

加入少量<=0.1%极大抑制剂,可使张力下降。

?

④氧波:

溶解氧存在正原电位;消除:

通入惰性气体。

?

11.空气污染监测中采样站(点)布设方法(空气污染采样的分级方法)(P153)?

①功能区布点法:

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

?

②网格布点法:

对于有多个污染源,且污染源分布较均匀的地区。

?

③同心圆布点法:

主要用于多个污染源构成的污染群,且大污染源较集中的地区。

?

④扇形布点法:

适用于孤立的高架点源,且主导风向明显的地区。

?

12.空气污染监测采样站(点)布设的原则和要求。

(P152)?

①采样点应设在整个监测区的高,中,低三个不同污染物浓度的地方。

?

②在污染物比较集中,主导风向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应将污染源的下风向作为主要的监测范围,布设较多的采样点,上风向布设少量点作为对照。

?

③工业较密集的地域和工矿区,人口密度大及污染物超标地区,要适当增设采样点。

?

④采样点的周围应开阔。

?

⑤各采样点的设置条件要尽量一致或标准较低,使获得的监测数据具有可比性。

?

⑥采样高度根据监测目的而定。

?

13.用溶液吸收法富集空气污染物的吸收液选择原则?

(P159)?

①与被采集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快或对其溶解度大。

?

②污染物质被吸收液吸收以后,要有足够的稳定时间,以满足分析所需时间的要求。

?

③污染物质被吸收后,应有利于下一步分析测定,最好能直接用于测定。

?

④吸收液毒性小,价格低,易于够买,且尽可能回收利用。

?

14.转子流量计的原理?

(P164)?

转子流量计由一个上粗下细的锥形玻璃管和一个金属制转子组成。

当气体由玻璃管下端进入时,由于转子下端的环形孔隙截面积大于转子上端的环形孔隙截面积,所以转子下端气体的流速小于上端的流速,下端的压力大于上端的压力,使转子上升,直到上、下两端的压力差与转子的重量相等时,转子停止不动。

气体流量越大,转子升得越高,可以直接从转子上沿位置读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