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4534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docx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01月26日16:

13    来源:

《黑龙江日报》     留言 0 条     手机看新闻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20日在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省长 王宪魁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代表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五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大力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圆满完成了“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73.3亿元,如期实现“双一”目标,分别比上年增长12.6%和21.2%,比“十五”期末增长75.6%和1.7倍。

粮食总产突破1000亿斤大关,成为全国第二个超千亿斤省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5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10.7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67.5%和92.8%。

  ——过去五年,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积极落实中央一揽子计划,出台一系列应对危机保增长的政策措施,积极扩大内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1万亿元,年均增长31.5%,比“十五”增长2.2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达到1.5万亿元,年均增长17.7%,比“十五”增长1倍。

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步伐加快,机械化程度保持全国第一;绿色、有机食品经济总量列全国之首;2010年,畜牧业产值达到965.8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42.4%。

工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03.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近4000亿元,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95%和2倍。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832.6亿元,比“十五”期末增加1.1倍。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55亿美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7倍。

利用外资累计达到113亿美元,比“十五”增长1倍。

这五年是我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五年。

  ——过去五年,我们着力加强基础建设,城乡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十一五”建成高速公路1095公里,一二级公路3115公里,总里程分别比“十五”增长1.2倍和21%;建成农村公路92365公里,乡镇和建制村通畅率分别达到100%和99.3%。

公路建设三年决战成效显著,2008年以来,建成高速公路1009公里,是过去20年的总和。

新开工建设铁路总里程752.4公里。

建成支线机场4个,机场总数达到9个。

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建成运营。

重点实施了400多个大中型水利项目,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200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870万亩,分别比“十五”增长2.8倍和2.1倍。

大力创建“三优”文明城市,积极实施“百镇”建设试点,深入开展场县共建,城镇化步伐加快。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共完成两批2092个试点村(场)建设任务,建成示范村300个。

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年造林绿化10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5.2%,比“十五”期末提高1.6个百分点。

《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116个项目全部建成。

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

这五年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最大、建设成就最好的五年。

  ——过去五年,我们加快体制机制创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预计增加值达到4946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5倍。

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企业重组步伐加快。

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加快转变,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廉政勤政建设成效明显。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公立医院试点改革进展顺利。

金融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国有银行改制全面完成,地方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54家。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展顺利。

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成效显著,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这五年是各项改革加快推进、发展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的五年。

  ——过去五年,我们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水平大幅提高,科技应用成果转化率达到81.9%,比“十五”提高了8.1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1215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4%。

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90%,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8%,计划生育基本项目免费服务率达到75%。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新建了一大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乡村服务点,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成功举办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我省体育健儿在国际国内赛事上共获得金牌635枚,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普及提高。

援助四川剑阁县重建任务提前一年完成,援藏、援疆工作进展顺利。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五五”普法成效显著,拥军优属、国防动员、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红十字会和社会慈善事业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这五年是公共服务不断改善、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的五年。

  ——过去五年,我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省本级财政用于民生投入累计410.7亿元,是“十五”的4倍。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6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99万人,分别比“十五”增加88万人和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各类保险覆盖面和社保标准逐年提高。

“五七工”、“家属工”全部纳入养老保险,国有企业职工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基本解决。

完成2384个重点村扶贫开发任务,150万人口实现脱贫。

大力实施“三棚一草”改造,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108.9万户,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84.2万户,新建廉租住房18万套;累计开工建设“三供两治”项目440项,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平安龙江建设、城乡社区建设深入推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这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共享发展成果最多的五年。

  龙江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省委确立的“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战略是十分正确的。

既符合中央要求,又符合龙江发展的实际,使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更加明晰,措施更加有力,成为引领龙江科学发展的总体方略。

五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化挑战为机遇,从容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变压力为动力,及时有效破解发展难题,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全省区域发展日趋协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人民生活显著提高,龙江大地呈现出了发展之势、振兴之势和崛起之势。

更为重要的是,在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的实践中,我们积累了应对各种复杂形势、战胜各种困难的宝贵经验,奠定了蓄势待发、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形成了万众一心谋发展、和衷共济图振兴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全省人民奋发有为的五年,也是这片黑土地上喜获丰收的五年。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历届政府奠定坚实基础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军部队、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关心、支持龙江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

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资源精深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少、比重不大,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进出口企业发展慢、规模小,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不强;社会事业和城乡居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发展,民生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

这些问题是我们今后努力改进的方向。

只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大气力解决好这些问题,推动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龙江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虽然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但仍然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会,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深入分析,确定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总的看,我省发展趋势向好,机遇大于挑战。

一是国家继续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为我省打造国家级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国家可靠的商品粮基地,提供了强力支撑。

二是国家鼓励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使我省能够在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抢占先机,争创新的竞争优势。

三是国家支持农产品加工向产区布局,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倾斜,将有力推动我省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四是国家已批复《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启动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建设,为我省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加快林区经济转型,提供了重大机遇。

五是国家进一步扩大沿边开放,有利于我省深化对俄经贸合作向纵深发展。

只要我们紧紧扭住这些宝贵的发展机遇,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自身优势,用好用足国家相关政策,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就能迎来一个发展潜力的释放期。

未来的五年,就一定会大有可为,就一定会加速振兴与崛起!

“十二五”时期,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为引领,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创新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坚定不移推进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推进科教兴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定不移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生态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定不移推进民生改善,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

立足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强化产业项目建设支撑,强化基础设施支撑,确保实现“两个翻番”。

立足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增强整体经济实力。

把我省建成国家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重要绿色食品产业基地,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国家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国家对俄合作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国家重要生态屏障。

使“十二五”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方式实现重大转变时期,成为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时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时期,成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加快推进时期,成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时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各位代表!

以进入“十二五”为标志,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龙江已站在新的起点上。

我们要认清形势,科学审视省情,在发展中突出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突出“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

“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成果,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已经引领全省人民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这一战略,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一以贯之地抓下去。

通过大力发展产业项目,让每个经济区、每一项工程都有实实在在的支撑,都能迸发出生机与活力,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增长极,推动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是必须突出加快发展。

加快发展是全省人民的热切期盼,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紧迫任务。

确定“两个翻番”的目标,是我省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

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在全国“第二经济板块”中站稳脚跟,并积蓄力量奋力追赶发达省份;只有加快发展,才能补偿历史欠账,有效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只有加快发展,才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三是必须突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我省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原字号”产业比重大、链条短、附加值低。

我们的优势资源一直源源不断地输出,而自身结构却得不到优化。

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从抓产业项目,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入手。

一方面,要深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焕发国有经济活力,依靠科技进步发展资源精深加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活做优存量;另一方面,要通过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增量。

着力构筑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四是必须突出创新发展。

我省体制机制不活,科技对经济的引领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我们必须把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促进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动力,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创新驱动的轨道。

  五是必须突出生态建设。

低碳绿色发展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也是我省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

我省良好的自然环境,不仅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我们发挥比较优势的根本依托。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是前提,发展是首要。

我们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不断加大生态恢复和保护力度,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做到合理开发局部、保护全局,努力走出一条发展与保护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六是必须突出共享发展。

我省是老工业基地,民生历史欠账较多,又地处高寒地区,与南方相比,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生活成本相对较高,人民群众要求提高生活水平的愿望十分迫切。

我们必须以富民为先,以民生为重,在发展中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更加注重民生改善,着力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全力实施重点民生工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全省人民同步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富文明,更有尊严!

  三、全面做好2011年政府工作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

我们要突出发展抓大事,执政为民办实事,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积极扩大内需,大上产业项目,加快结构调整,推动自主创新,深化改革开放,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确保社会稳定,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左右,节能减排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5%。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龙江实际出发,重点做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大项目建设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强大动力,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

要举全省之力建设一批能扩大经济总量、壮大财源的产业项目,建设一批支撑发展、关系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批改善生活、惠及百姓的民生项目。

一是大力推进工业产业项目建设。

没有工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经济的较快发展。

要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为牵动,重点推进重点产业大项目建设工程,提高产业项目所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在这方面,要以提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继续实施“双百工程”,重点推进100项投资亿元以上的传统产业大项目建设;重点推进100项新兴产业大项目建设。

全省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达到500个,建成投产5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300个,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500亿元,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

二是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化项目建设。

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要突出抓好以防汛抗旱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14处大型灌区工程、44个重点县农田水利工程。

发挥农业大省的优势,加快推进重点农副产品和山特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60亿元以上。

三是大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加快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改变运输瓶颈制约。

公路建设计划完成总投资256亿元,建设重点工程31项,新通车里程4146公里,确保公路建设三年决战目标如期实现。

着力解决铁路运量与运能的矛盾,加快哈大铁路客运专线、前进至抚远铁路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哈齐铁路客运专线、牡丹江至绥芬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哈尔滨西客站、大庆西站等项目建设。

积极争取尽快开工齐齐哈尔至漠河铁路既有线扩能改造工程;积极争取尽快开工佳木斯至鹤岗、佳木斯至双鸭山铁路等既有线扩能改造工程。

积极筹备开工哈尔滨至佳木斯、哈尔滨至牡丹江铁路客运专线等项目。

力争开工建设抚远、加格达奇、五大连池、建三江机场以及哈尔滨机场改扩建工程等项目。

开工建设富锦东平港区,续建抚远莽吉塔港区等航运工程。

四是提升各类园区对项目建设的承载能力。

园区是项目建设的载体,通过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通过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定位。

要结合土地规划修编,坚持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强各类园区整合,扩大重点园区建设规模。

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配套能力。

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以上工业园区达到10个。

按照“八大经济区”布局,根据各地区域优势,省市联手,打造一批工业产业园区。

今年,先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再建食品、生物、化工、装备制造、物流等五个大园区,这既强化对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支撑作用,又进一步发挥带动作用。

支持开发区加快发展,引导大项目、大企业、大资本、大产业向园区集聚,形成布局优化、要素集聚、项目配套、产业集群、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体系。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经济结构不够优化,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利用,一直是困扰我省发展的难题。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加快发展的紧迫任务。

要充分发挥我省科技、人才、产业基础、资源等比较优势,加快发展“十大重点产业”,促进结构优化升级。

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做活做优存量。

我省传统产业有优势,但需要进一步提档升级,实现新突破。

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重点发展食品加工业,推进全省农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实现多层次加工增值。

今年,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力争达到1600亿元以上。

大力发展化工产业,重点建设石油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等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830亿元,增长18%。

大力发展矿产产业,积极开发铜金、铅锌钼、石墨、大理岩等金属、非金属矿产,实施重点开发、规模开发、系列开发,矿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不包括石油、天然气)。

大力发展林产品深加工产业,重点发展木材深加工业、药材及林果等山特产品深加工业,林业总产值力争达到940亿元,增长18%。

二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增量。

要加快发展,必须做好新的增量。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新材料产业,要重点建设先进复合材料、高性能轻合金、化工新材料、光伏新材料、生命材料等特色产业集群,推进重点产品基地建设。

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要重点发展核电、燃气轮机、风电产业集群。

生物产业,要着力打造创新药物、现代中药、动物疫苗、生物制造等产业集群。

新型农机装备产业,要加快大马力动力机械、田间配套机械、联合收割机械研发制造。

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产业,要大力推进支线飞机、直升机、发动机、铁路高速货车、中高档乘用车、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

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1420亿元,增长22%,尽快将其打造成引领全省经济加快发展的先导性、支柱性产业。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

加快现代服务业体系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来抓。

旅游业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全力推进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建设,加大12个重点旅游名镇建设力度。

支持30个省级和150个市县级旅游重点项目,打造成规模、上水平、效益好的旅游精品。

要更加注重旅游业“软件”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金融业要不断完善金融体系,在中心城市建立金融聚集区,支持驻省金融机构加快发展,扩大金融资本规模,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做大做强。

发展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探索新的融资渠道。

扶持壮大各类担保公司,不断提高担保能力。

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采取境内外上市、基金投资、股份融资等多种形式,提高市场融资能力,今年争取一批企业在国内外上市。

商贸流通业要重点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培育和打造20个国家级大型批发市场,30个省级大型批发市场。

要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大中型综合性现代物流中心,培育壮大现代物流企业。

信息服务业要加快物联网建设,推进哈尔滨国际数据城等一批大项目落地,大力发展云计算产业。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完善电子公共服务体系。

服务外包业要重点建设哈尔滨、大庆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打造国家重要的服务外包基地。

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

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冰雪文化产业、影视文化产业、动漫文化产业,加快群力文化城、大庆梦幻城建设,做大做强出版发行、现代传媒、演艺娱乐等骨干企业,培育和发展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推动文化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力争实现增加值270亿元。

  (三)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我省农业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要加快松嫩、三江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推进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一是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

要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加快新增1000万亩粳稻基地建设。

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集中建设100个以上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

继续开展农业科技合作共建,大力实施种子工程,推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增强示范作用。

粮食总产稳定在1000亿斤以上。

二是大力调整农业结构。

这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杂粮、果蔬、花卉、苗木、食用菌、饲草等优质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要扩大到2000万亩以上。

实施绿色食品精品战略,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6400万亩以上,实物产量达到2950万吨。

继续实施“千万吨奶”和“五千万头生猪”工程,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业,畜牧业产值增长10%。

要坚持生产与加工并重,调整种养结构与打造品牌并举,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吃干榨净出精品,提高附加值,增加效益。

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实现劳务收入380亿元。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让农民成为市场主体。

各级政府要为农民搭建产品销售平台,“倒排市场价格”,搞好产销对接服务,努力减少中间环节,把利润空间最大限度地留给农民。

三是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这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大举措。

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认真总结推广省级重点示范村经验,创新建设模式,实施以奖代补,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解决150万以上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科学规划农村新型能源建设,发展适合当地气候和资源条件、便捷适用的新型能源项目。

完成第五批750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人均收入达到2600元以上,实现20万人口脱贫,逐年尽快减少贫困村、贫困户。

四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不发达,财力弱,就难以投资项目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