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4671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0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混凝土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混凝土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混凝土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混凝土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混凝土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混凝土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混凝土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混凝土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实习报告.docx

《混凝土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实习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混凝土实习报告.docx

混凝土实习报告

 

专业:

__土木工程_________

班级:

__土木1005班______

*********__________

学号:

__U*********______

日期:

__2012年12月16日_

 

项目工程概况:

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中南民族大学教学区北部,紧邻当代学生公寓和民族大道,目前场地较空旷,地表为菜地及小水塘。

拟建场区原始地貌单元属低垅岗地带,相当于长江三级阶地,地形略有起伏;上世纪90年代经人工堆填,现场地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地面假设标高在28.63-31.30m最大相对高差2.67m;场地设计地面整平高约29.70m

2、工程规模及用途

本工程总用地面积19257.8m2,地上总建筑面积100881.69m2(其中1、3、4#楼17401.65m2,2#楼14922.48m2,5、6#楼16877.13m2),地下总建筑面积11871.82m2,周转房居住总户数784户,绿化率32%,容积率3.3,建筑密度15.2%,总停车位323辆,其中地上80辆,地下243辆,地下一层。

建筑物总高度:

99m;主体层数:

1-4#楼33层,5、6#楼32层;±0.000相当于23.2m。

另外:

5、6#楼地下室以及地下室B-H段为人防地下室,按平战转换设计,平时为汽车库,战时为二等人员掩护部。

人防工程类别:

甲类;抗力级别:

核6级,常6级;防化级别:

人员掩蔽丙级,人防有效面积:

3080m2,建筑面积:

3685.8m2,掩蔽面积:

2550m2,掩蔽人数:

2300人;防护单元:

两个;抗爆单元:

6个;出入口数量:

6个;出入口宽度:

7.1m;五号口为两个单元的排风口,即战时人员主要出入口。

3、设计标准

主体结构类型:

剪力墙结构;单层地下室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楼盖结构型式: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主体结构崁固端:

地下室底板;基础型式:

桩基础;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甲级;建筑场地类别:

Ⅱ类;建筑场地土类别:

中软场地土;抗震等级:

主楼:

剪力墙三级,单层地下室:

框架四级;建筑类别:

一类居住建筑;设计使用年限:

50年;建筑耐火等级:

1级;抗震设防烈度:

6度;抗震设防类别:

丙类;防水等级:

屋面防水与地下室防水等级均为Ⅱ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为15年,地下室结构构件必须采用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P8;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二级;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设计地震动参数分区:

ⅡB区

4、工程特点

本工程施工存在以下重点难点:

1、深基坑:

必须有基坑支护设计方案与专项基坑施工方案,并且这两项方案必须送专家组进行论证。

2、桩基础:

桩基础型式为钻孔灌注桩,成孔设备为旋挖钻机和冲孔钻机,桩长17(19)m,进入持力层为5a、6-2(7-2)。

桩长为双控,必须保证成桩质量,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为2200KN,单桩抗拔承载力设计值为600KN。

3、地下室底板最大厚度为2米,属于大体积砼,水化热较大,必须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成型养护质量,相应降温、保温、养护措施必须落实到位。

4、地下室底板、外墙外侧防水,必须保证搭接施工质量,保证地下室底板、墙板无渗漏,本工程设计等级为防水二级,采用结构自防水一道(P8砼,内掺CAS膨胀剂)和防水卷材一道(BAC防水卷材)。

5、地上建筑高度超过100米,必须保证外墙脚手架搭设符合相关施工安全规范要求,确保外墙脚手架使用安全,杜绝外架及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本工程一层至四层为落地脚手架,四层以上为悬挑脚手架,每6层作为一个条段(武汉市要求悬挑外架不能超过6层,且不超过18米)。

6、屋面构架层高5米,单层模板架设高度较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内架搭设稳定。

7、外墙内保温施工应注意保温层材料满足耐火等级要求,防止出现冷桥和热桥现象。

8、室内给水、消防管道必须施压合格,严格按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9、人防区施工必须注意:

地下室底板施工时,战时排水预埋管道及配件埋设到位;地下室内外墙板施工时,穿墙管道套管必须埋设到位,严禁漏埋,并应保证套管出墙面100mm,套管制作严格按大样图施工,水电穿墙管道、桥架均应埋设相应套管;严禁直接穿越地下室顶板;支设模板用的螺杆必须使用防水螺杆。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

早晨,我们乘校车来到目的地,在施工人员的带领下进入工地,映入眼帘的便是未成形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以及还未披上防渗材料的基础。

从施工人员的口中我们了解到:

(1)后浇带:

沉降后浇带(荷载不同),温度后浇带(原因大家知道)。

人防区外墙保护层5cm,有抗裂网防开裂(好像没图片)

(2)墙上用于固定模板打的小洞,后续用止水片,防水砂浆补起呀

(3)主体结构为全剪力墙(啥玩意儿自己查),不用框架结构是因为一般框架结构用于跨度较大的工程(不靠谱),

(4)重点啊:

悬挑脚手架:

在槽钢上假设脚手架,每6层且不超过28m悬挑一次,超过50m(貌似记错了,泪奔中)专家论证。

槽钢内长为外伸部分的1.5倍,用于固定槽钢的扣有三个,后俩是受力的,第一个是定位的(有点扯吧),实际受力的构件为槽钢端部的钢丝绳,槽钢为备用受力件。

脚手架设置原则:

两步三跨,垂直为步(每步1.5m),隔一定距离或转接处设连墙件(就是连在楼板上的那根儿)。

本来外面的那个挡板应该用木制的,施工方偷工减料用了个塑料的(打马虎眼啊,指导人员倒挺诚实,其实我没看到)

(5)拆模:

2m以内,混凝土强度需达到50%,2~8m为75,8m以上100.侧模可以较早拆除,体模要求较高(他没说清楚,忽悠我)

(6)配筋:

主次梁交接处用了吊筋,箍筋在梁梁相接处,梁端处加密。

箍筋弯折长度同时大于7.5cm和10d。

梁高大于450mm时,必须设置构造钢筋。

随后,我们又进入到楼栋内部,看着一个个未完工的楼梯和处处露出的钢筋,不由得心生一怕,不过后来一想既然指导人员敢带我们上去,那就肯定应该没事。

从这,我也终于理解到了当初有老师说怕工地的意义了。

三、结构的认识

该工程采用的是框架结构,这次实习加深了我对框架结构的认知。

1、框架结构是指由梁和柱以刚接或者铰接相连接而成构成承重体系的结构,即由梁和柱组成框架共同抵抗适用过程中出现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

2、框架结构的特点

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

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框架结构

3、框架结构的应用范围

框架结构可设计成静定的三铰框架或超静定的双铰框架与无铰框架。

混凝土框架结构广泛用于住宅、学校、办公楼、厂房,也有根据需要对混凝土梁或板施加预应力,以适用于较大的跨度;框架钢结构常用于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多层工业厂房和一些特殊用途的建筑物中,如剧场、商场、体育馆、火车站、展览厅、造船厂、飞机库、停车场、轻工业车间等。

4、框架结构的分类

框架结构又称构架式结构。

房屋的框架按跨数分有单跨、多跨;按层数分有单层、多层;按立面构成分有对称、不对称;按所用材料分有钢框架、混凝土框架、胶合木结构框架或钢与钢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

其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框架(现浇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也可根据需要施加预应力,主要是对梁或板)、钢框架。

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

近年来,为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和防震性能,在民用建筑中普遍设计应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出现裂缝的现象较多,这已成为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一大通病。

现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作简要分析:

1、建筑方面的原因

(1)建筑平面超长,由于温差和材料变形,会造成楼板横向开裂。

(2)收缩裂缝往往出现在收缩应力集中的薄弱截面上,在建筑设计中,一般只注重建筑功能而忽视建筑结构问题。

(3)对于砖混结构住宅,由于夏天室外墙体温度高于室内温度,结构外墙面在高温下发生受热膨胀,如果未采取保温措施,在纵横梁外墙面的变形对楼板产生牵挂作用下,东西两端楼板被外墙向外拉伸就容易引起裂缝,特别是外墙面如采用易吸收热量的暗色调装饰面层,此类裂缝就更为常见。

同样,屋面如果未设保温层,顶层楼板也会因此热胀冷缩而引起开裂。

2、结构设计方面的原因

(1)设计时对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受力状态考虑仅限于楼板平面的应力变化、板平面的受剪变形。

(2)现行规范侧重按强度考虑,而针对控制温度应力与混凝土收缩应力进行的配筋往往不够。

(3)由于结构计算的疏忽,现浇板设计偏薄,未做挠度验算,或设计中未充分估足装修荷载、使用荷载,以致设计受力小于实际受力,因此造成板开裂。

(4)对于具有预埋管的楼板在防止板裂缝的构造措施考虑不够,由于预埋的PVC管与混凝土握裹力非常小,PVC管密集部位的楼板出现混凝土“真空”,势必大大降低楼板在抗弯时的计算高度,从而减弱了板的抗弯性能。

(5)对于开孔的楼板,特别是孔开的比较大的双向板的设计问题,更多的只是考虑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洞口四周加强钢筋,往往忽略了如果周围的支承点是剪力墙或深梁时的板与墙体或者板与梁的变形协调问题。

如果墙体或梁的刚度较大,板的孔边凹角处必须出现应力集中,开洞楼板出现翘角现象,进而导致楼板开裂。

(6)一般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为了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强度特性及抗震设计原因,楼板及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往往比较低;特别是高层建筑的下部几层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但是如果梁板与柱的交接处处理不好,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不协调,就会造成交接处板的开裂。

(7)建筑结构的平面尺寸超过混凝土规范规定的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以考虑采用后浇带的方法适当增大伸缩缝的间距,但是后浇带不能解决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应力集中,更不能代替伸缩缝。

有一些结构设计者为了不设伸缩缝随意设置后浇带而造成后浇带处开裂。

3、施工方面的原因

(1)施工时楼板实际厚度达不到设计厚度,使得楼板刚度削弱,楼板变形过大而产生裂缝。

(2)楼板混凝土保护层过厚,导致楼板有效高度减小,钢筋应力得不到发挥而使楼板产生裂缝。

(3)施工时踩踏楼板负筋使其下移,使得楼板支座处边沿板顶产生裂缝。

(4)楼板混凝土实际强度等级低于设计强度,从而导致混凝土受压不足开裂。

(5)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加快模板周转,楼板拆模过早,或在板上过早、过重堆放材料,即混泥土早期受力而导致楼板裂开。

(6)找平层过厚,因找平层素混泥土抗裂性差,在温度和收缩变形作用下楼板易产生表面裂缝。

(7)现浇楼板中大多采用PVC管上移或下沉,使得板底和板顶变薄,从而使楼板出现沿穿线管走向的裂缝。

(8)在混泥土浇捣过程中获施工荷载作用下,若模板支撑的变形较大,使得楼板的混泥土硬化前,产生产生初始塑性裂缝。

这种裂缝在拆模后会受到干缩、温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渐开展。

很多时候在检测中发现,二层楼板裂缝往部各层严重,且裂缝形态很不规则,即与此因素有关。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

经过生产实习使我对工程方面的有关知识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

应该说在学校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还是有点差别的。

在工程技术人员的带领下,通过参加实际工作和劳动,学习了他们的优良品质,由于是全天候工地实习,它全面检验了我各方面的能力:

学习、生活、心理、身体、思想等等。

也实现了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工地虽苦,但能学的是一些现实东西,锻炼的是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一切都很值得。

在工地,工地技术人员等给我最多、最宝贵经验就是“三勤”,勤看、勤问、勤思。

对各工地、工程,要多留心看,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管理等要多留心看,另外,就是对于专业书籍等要多看;对发现的问题和不太清楚的地方要多问,问技术人员,问工人师傅,总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问题解决好,搞清楚;对于任何问题、任何方法等,都要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考,不要把问题留给别人去解决,不要简单的照搬别人的方法,思考是进步的捷径。

学真本事,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工地技术人员,让我记忆最深的话就是“学真本事,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不要死钻课本,但也不要脱离课本,联系实际,要把本事真正学到手,学过的就要能用的上,能在将来的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本领。

要有自己的特长,用工人师傅的一句话就是“一招先吃遍天”,要有自己的夺人之处,才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搞工程要能吃苦,要有耐力:

一个连阳光都见不得的人,会有什么作为呢?

一个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更不会有什么作为.这次实习我的又一收获,就是自己的毅力,又得到了在施工技术上,实际操作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但又比理论知识更具有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这需要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在工作中积极思考,灵活应用,培养自己的思维创新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利用这次实习机会接触社会,得到很好的锻炼,明确了以后的发展的方向,特别是需要锻炼语言交流与沟通能力,努力学习,踏实工作,积极面对每一次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