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5696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docx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设计

缘景明情”教学设计">《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设计饶水知音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教案主备人:

闫冬艳

一、教学目标:

本课为人教版选修第二单元赏析示例,是自读课,是一篇写景诗歌,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学习第一单元诗歌的基础上,学会鉴赏写景诗歌,把握寓情于景的写法,同时学会把握意象,体会意境。

为此,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2.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了解和把握古代诗人借助意象述志达情的主要文脉,以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

二、预习导学

(一)知识梳理

1.及背景

张若虚,唐代(朝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2.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诗歌体裁)。

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

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

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二)读准下列字音

滟滟(yn)

芳甸(din)

皆似霰(xin)

纤尘(xin)

扁舟(pin)

捣衣砧(do)(zhn)

西斜(xi)碣石(ji)

(三)本文以月为线索,“海上明月共潮生”“皎皎空中孤月轮”“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摇情满江树”四句诗精心选取的月升、月悬、月斜、月落四个位置。

全诗从月出写起到月落结束,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

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

第二部分(~):

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抒写诗人心中对人生的迷惘与感叹。

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

1.整体感知

本文以“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

以“月生——月照——月斜——月落”为外在线索

呈现出月下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意境。

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2.初读诗歌后,你心中有些什么样的感觉?

说说你感觉到些什么?

读出了一种辽阔和寂静;读出了缥缈,读出了灵动;读出了孤独感;感觉很细腻,有景有情,情景交融……

3.《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

你认为重点写的是哪一个字?

为什么?

《春江花月夜》,题目共五个字,代表五种事物。

全诗便扣紧这五个字来写,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

春、江、花、夜,都围绕着月作陪衬。

诗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

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配合着,构成完整的诗歌形象,形成美妙的艺术境界。

4.

当孤月高悬时,面对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诗人伫立江畔,仰望明月,不禁遐思冥想,诗人提出了什么问题?

你怎么看待这样的问题?

5.“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这是诗人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

对生命、宇宙的探索已成为历代文人恒久探索的哲学命题,

下面例举几句诗请同学们探讨一下,他们和张若虚的思考是否相同?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

不同。

譬如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面对浩荡无尽的江水,诗人觉得个人真是太渺小,人生真是太短暂了,生命的转瞬即逝实在令人哀叹伤感。

而张若虚却没有落入“感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窠臼中,而是翻出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虽然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却是绵延久长的。

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与“年年只相似”的将月才得以共存。

诗人从大自然从宇宙中感受到的不是颓废和绝望,而是一种欣慰,这种追求和希望使那丝伤感也变得旷达起来,哀而不伤。

在字里行间洋溢着青春、热情的盛唐之音。

6.

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这种美景和人生的思考使诗人在思维上进行了切换,这种切换又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诗人的思路由“白云——月落摇情满江树”进行了切换,转入对游子思妇相思之情的描写。

是啊,江月有恨,流水无情!

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大自然景色转到了这人生图象,引出这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刚才同学一致认为是思妇相思之情和游子思归之情,那么其中哪些表达思妇相思,哪些表达游子思归呢?

诗人又是如何表达的呢?

“可怜楼上月徘徊”八句承“何处相思明月楼”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思念,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思念之情。

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

一是浮云游动,故月的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既是月色,也是思妇绵绵不绝的相思之情。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在天涯,情何以堪!

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

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的凄苦寂寞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

“沉沉”二字加重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也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7.小结

自古以来,春、江、花、月、夜就与诗歌结下了解不开的意象情愿,伴随着人类的脚步,关注着苍生的冷暖,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在此之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

如果你的微笑里有春江月夜的光华,有悠悠的白云,有游子思妇的幽怨缠绵……那么,面对变幻无序的人生,面对起伏不定的命运,你心里会对那段春江,那处风月生出更多更好更美的浪花。

四、目标检测

1.字音辨识

滟滟(

)芳甸(

)似霰(

)汀上(

)纤尘(

纤夫(

)皎皎(

)浦上(

)扁舟(

)扁担(

徘徊(

)(

)砧上(

)碣石(

)潇湘(

)(

2.词语释义

滟滟

芳甸

穷已

但见

扁舟

离人

青枫浦上不胜愁

可怜

徘徊

无限路

3.“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清满江树”这一部分共写了两方面的内容,写思妇怀人;写游子想家。

4.“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诗人由江边青枫浦上远去的白云想到扁舟离家的游子。

五、分层配餐

A组题

在你学过的古诗中,哪些诗是写有关月的,你能写出几句吗?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唐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宋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唐.张九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

B组题

杂诗

陶潜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凤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1.这首诗中写人生无常的名句是: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2.“飘如陌上尘”一句,把人生喻为“陌上尘”,以“陌上”喻人生途程。

3.《论语》有言: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此诗和这个意思相近的两句是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4.摘出能够表现诗人“桃花源”的理想生活的几句诗。

落地为兄弟……斗洒聚比邻。

5.“斗酒”,是说酒多还是酒少?

“斗酒聚比邻”表现了陶潜什么思想?

酒少。

只要有一点酒,就聚邻共饮,大家一起来尽情地品味那亲密欢欣的韵味。

这一句表现了博爱的思想。

C组题

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描绘出来(兼作翻译)。

(附小作文或翻译参考答案:

月亮出来了!

从潮水中央,在江潮涌向海潮的地方。

随着千万里春潮荡漾,千万里春江涨满月光。

江水弯过芳香的平野,月照林梢,那繁花如雪。

空中流洒着月色如霜,滩上白沙消失在霜里。

江水碧澄澄,长天也碧澄澄,只剩下皎皎的圆月一轮。

江畔什幺人最初见到江上月?

江月又从哪年起默默照着人?

人生一代代没有穷尽,江月一年年始终如一。

不知江月等待什么人,只见长江送走东流水。

一片白云飞去不回头,留给青枫浦一片离愁。

谁家的游子今夜漂泊江船上?

相思的人儿在哪座明月楼头?

惹人的月影在楼上徘徊,该照见她那梳妆的镜台;透进窗帘,卷也卷不去,泻满捣衣砧,掸了还来。

苦苦眺望,却听不着你的声息,愿化为月光,流照千里外的你。

千里月明,大雁不传你的音讯,鱼跃江心,空皱出满江的波纹。

昨夜梦中,花落进悠悠江水,春要归去了,你却还不回家。

花已经落去,月亮也快落了,江水流春,就像是流送落花。

西斜的月亮沉入茫茫的海雾,碣石,潇湘,望不尽山山水水的路。

到底有几个人能踏着月色归来?

落月摇荡着——愁人的情思满江的树。

第二单元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课为人教版选修第二单元自主赏析,是选读课。

本诗反映诗人的思想情绪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类。

教师要将李白整个的人生经历及思想发展过程讲解清楚,然后由学生探讨总结,真正的认识李白,读懂本诗。

背诵是难点,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作段落层次划分指导学生顺利完成背诵任务。

为此,特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熟悉诗人当时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4.继续培养学生于诵读中品味声韵、感受诗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梦境与诗歌主旨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二、预习导学

1.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

公元472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任了个侍御闲职。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解题

梦游:

说明内容的虚实。

天姥:

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吟:

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其它的如“歌”、“行”等。

留别:

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文体知识:

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

“歌行体”。

2.学生注意正音。

天姥(

瀛(

)洲

剡(

)溪

渌(

)水

屐(

殷(

)岩泉栗(

)深林

水澹(

)澹

扉(

訇(

鸾(

觉(

)时之枕席

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

越人语天姥语(y),

云霞明灭或可睹

或:

势拔五岳掩赤城拔: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

脚著谢公屐著:

(zhu),

迷花倚石忽已瞑

瞑:

熊咆龙吟殷岩泉殷:

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

惊:

3.

整体感知诗词,梦,总有个入梦前——梦中——梦醒。

我们可以再详尽些,试用四字纲要来表述其游程(要求每句纲要中都含一“梦”字):

提示:

入梦缘由——(

——(

)——(

)——(

)这是行文的思路,也就是情节线索,我们将其用一条线连缀起来成(山形).

(明确:

梦游历程→梦中仙境→梦醒时分→醒梦留别)

三、问题引领,知识探究

1.诵读并分析段

(1)齐读段并思考:

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

“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

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神游天姥的念头。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

有何作用?

(明确:

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2.诵读并分析段

(1)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

请同学们诵读段,并思考:

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明确:

月夜——剡溪清幽白昼——山中壮美

傍晚——洞外恐怖夜晚——洞中仙乐)

(2)朗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请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品味重点字词:

飞、送、殷、栗、惊等。

(明确1:

“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

明确2:

电闪雷鸣,山峰崩塌。

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

仙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阙,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轻

风为骏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连三地下来。

老虎弹着琴瑟啊鸾鸟驾着车,仙人多得像麻一样数也数不清,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啊。

3.诵读并分析段

(1)此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

“别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

段中主要流露出的是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

(板书:

蔑视权贵,傲岸不屈)同时也流露出人生如梦的虚无感伤的情绪和逃避现实的消极避世的思想。

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而过多地苛责李白。

在污浊的封建官场,该有多少人被同化得没了自我,没了人格,诗人不可能改变当时的社会环境,能够如李白这般傲岸不屈、洁身自好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2)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

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明确:

梦中仙境象征追求的理想境界。

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

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

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4.艺术特点:

1、想象丰富。

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诗中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

以神奇的梦境与丑恶的现实比,以光明与黑暗比对比。

2、构思新奇。

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访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战斗意志,别开生面。

3、消极因素。

流露的“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之类的情绪,是清高的士大夫共有的思想,表现出消极的一面.

5.中心思想:

全诗通过梦游的描绘,写出了憎恶封建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达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四、目标检测

1.选择背诵:

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明显点题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表现他与唐王朝决裂,体现他傲岸不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我欲因之梦吴越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D)

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

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

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

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

3.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中,恰当的一项是(

D)

A.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

B.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C.表现了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

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

五、分层配餐

A组题

1.选出下列注音,字形有误的一组(

B)

A.天姥(m)

剡(shn)溪

瀛(yng)州渌(l)水

B.屐(j)

殷(yn)

傈(l)

訇(nng)然

C.语(y)天姥

暝(mng)

澹(dn)

扉(fi)

D.霓(n)

悸(j)

崖(y)恍(hung)

2.请指出下列词语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里解释有误的一组(

D)

A.信(实在)

语(谈起)

横(遮断)拔(超出)

B.因(依据)

渌(绿色)

屐(木鞋)暝(天黑)

C.列(同“裂”)

扉(门扉)

回(运转)恍(恍然)

D.向(刚才)

惟(只剩下)

清(凄冷)壁(山腰)

3.选择题

(1)拔A.拔出来

B.提拔

C.突出、高出D.攻取、占领

势拔五岳掩赤城(

今者项庄拔剑舞(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2)回A.掸转;运转

B.迂回、曲折

C.回旋

D.返回E.重新拿回来

虎鼓瑟兮鸾回车(

回清倒影(

回车叱牛牵向北()

廊腰缦回(

添酒回灯重开宴(

(3)还A.返回

B.交还

C.转身,回转D.仍然

别君去兮何时还()(扁鹊)望而还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计日以还(

(明确:

(1)CBA

D

(2)AAEC

B

(3)ACB)

B组题

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之句,“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下面是分别描写它们的诗句,次序乱了,请选出符合上面排列次序的一组。

C)

西当绝漠雄秦塞,东控深溟壮帝畿。

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翠岭千重色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

海明日观三更晓,风动天门九夏秋。

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A.B.C.D.

5.《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即可睹”开头?

(明确:

不能。

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

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

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图景,才不会使人感到突然。

C组题

6.阅读李白《古风》(其十九首),完成后面的题。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

星清行卿冥

兵缨

(2)给下列字注音释义。

ni

揖y

拱手礼

曳y

凌lng

升,高出

(3)与课文比较,这两首诗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

(明确:

课文内中的“仙境”虽然热闹、欢乐,但诗人却不在其中;而《古风》中的诗人则应邀与仙同游。

课文中的“仙境”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古风》则表现了诗人出世的思想。

(4)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末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末四句描写了现实生活景象,此处由幻想到现实,抒发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残暴叛军的切齿痛恨,表明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5)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明星仙女

B.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

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

C.第四、五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游于太空

D.第六、七句描写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

(明确:

A

迢迢,远远的意思。

句中没有千里跋涉之意。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相同的。

B.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格。

C.在这首古诗中,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

D.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情调从悠扬到悲壮,风格从飘逸到沉郁。

(明确:

B

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是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