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358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docx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楚义芳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闲暇、游憩和旅游

闲暇;(leisure)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的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的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

游憩:

(recreation)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

(tourism)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

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

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旅游地理学(GeographyofTourism)的研究内容

皮尔斯(perce,1989)认为: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下列6个方面:

1.供给的空间模式(spatial patterns of supply);

2需求的空间模式(spatial patternsofdemand);

3.旅游地地理(geographyofresorts);

4.旅游流(tourist movementsandflows)

5.旅游影响(impactoftourist)

6.旅游空间模型(models oftouristspace)

郭来喜认为:

1.旅游地起因

2.旅游者的地域分布

3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地域组合、评价、开发利用论证

4.旅游区划

5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6旅游与地方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7.适合不同对象的旅游线路组织与方案设计

现代旅游业由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体(交通、宾馆、旅行社等组成。

二、研究内容简析

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影响旅游产生的条件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般要素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旅游需求水平,包括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口特征和政策制度。

另一类是专门要素,指旅游者个人的情况。

2、旅游者行为规律。

旅游者构成旅游活动的主体对旅游者行为规律的研究,包括旅游动机,旅游动力、决策行为、空间行为以及旅游者行为规律的实践意义等。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

旅游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相互作用的形式。

4、旅游通道。

 旅游通道——为旅游者有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往返,以及为旅游目的地的各种旅游活动而提供的设施和服务的整体。

从地理学的角度讲其研究的主要是对可进入性的研究以及各种交通方式——航空、铁路、公路、水路等之间的匹配研究。

5、旅游资源评价。

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与文化历史遗存、文化环境、以及直接作用于游娱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6、旅游地演化规律

7、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环境容量——包括自然环境容量和社会经济意义和旅游者感应气氛的环境容量。

各种旅游资源(场所)各种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生态指标、社会经济承受指标、旅游者个人的空间标准等

8、旅游区划。

旅游区——含有若干共同特征的旅游景点与接待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

旅游区化的更本目的是为了客观地了解各个旅游区的不同性质和特征,查明其区域基本优势,为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制定与实施中长期旅游的区域发展规划,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的提供科学依据。

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旅游开发式旅游目的地区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都发生变化,正确评价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对指导旅游业发展具有极其积极的意义,其研究内容包括:

(1)经济影响:

有关旅游与经济发展、旅游与投资、旅游与收支平衡、旅游与就业、旅游与通货膨胀等的关系。

(2)环境影响:

旅游对动植物的影响、旅游对水体、大气的影响、旅游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3)社会文化影响:

旅游与社会变化、旅游示范效应、旅游与宗教、旅游与语言变化等。

10、旅游规划。

旅游地理学从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出发,分析旅游者的行为规律,旅游需求要素、旅游地演化规律,综合评价区位和区域经济条件,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研究和制订旅游规划。

旅游规划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地规划两个层次。

第三节 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根据本学科的对象和内容旅游地理学同许多相邻学科有密不可分、相互补充的关系。

一、与地理学的关系

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部分,它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但与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都关系密切,两者都是这门学科发展的前提。

从旅游活动的行为性质讲,它是偏向于社会文化的,因此旅游地隶属于人文地理学。

但旅游资源的自然部分自然地理学也要研究,讨论自然旅游资源离不开自然地理学,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部分,是一项产业,因此经济地理也要研究它。

二、与旅游学科的关系

可以认为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和旅游学科的边缘学科。

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社会学等。

都是旅游地理学的平行姐妹学科,他们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来研究旅游活动这个复杂多面的社会经济现象。

与这些平行学科比较,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特点是在空间上进行综合。

三、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旅游地理研究要涉及到很多其他学科知识如园林学、建筑学、经济学、环境学、交通运输学、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古典文学、美学、心理学等。

旅游地理研究这要学习掌握这些学科与旅游相关的基本知识。

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

第一节旅游者

1、游客——是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者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

按出游地分国际游客和国内游客;按时间分为过夜旅游者和一日游旅游者。

2、海外旅游者——是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3、海外一日游游客——是指来华旅游入境的海外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4、国内旅游者——是指我国大陆旅游者离开常驻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第二节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

一、旅游需要分析

马斯洛旅游需要层次理论:

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与相爱)、尊重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旅游动机及其种类

一)田中喜一

心情动机、身体动机、精神动机和经济动机

二)罗伯特 麦金托什

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地位和声望的动机

三、旅游动机的激发

旅游动机有三部分构成:

内动力(人的旅游动机)、外动力(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和中间条件(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

缺少任何一个部分都不会形成旅游行为。

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的作用的三个条件:

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1、基本层次——游览观光

2、提高层次——娱乐旅游、购物旅游

3、专门层次——休养、疗养旅游;会议旅游;宗教朝拜;各种科学和社会考查、调查,及其他专业活动。

第三节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一、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

1、感知环境

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所收集到的各种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这就是感知环境。

人们在选择旅游地时受感知环境而非客观环境的限制。

2、最大效益原则

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

 当从居住地到旅游地的单调旅行所耗费的时间与在旅游地游玩所耗费的时间的比值小于某个临界值时,人们才会做出到该旅游点旅游的决策,这个比值就是旅游时间比。

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3、旅游偏好

年龄、学历、职业等

二、普雷(Pred)的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

只有被感知的旅游目的地(感知机会)和旅游者经济能力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可达机会),才进入旅游决策,成为真正候选的旅游目的地(现实机会)。

在经济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假如他愿意牺牲其他方面的享受,将更多的钱投入旅游,则可达机会沿X轴向右侧增加;假如他期望得到更大的旅游满族,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敬礼进行信息搜索,则感知机会沿Y轴向下扩大。

反之则现实机会局限在实线方框所构成的信息区内。

…HNN

…HN2

…HN1

;;

…H1N

H2N

增加

        

     度假者行为矩阵

王家骏(1997)完成的无锡市居民对一些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和可到性的调查结果表明:

1.旅游者的可到机会随距离增加而急剧衰减

2.旅游目的地的感知机会主要靠历史的积淀的人文事象得以提高。

三、旅行距离决策模式

 旅游者旅程的长短是根据一定条件决定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时间、费用和旅途不适。

德国经济学家霍雷德认为,如果时间限定,则旅行距离也是限定的。

撇开时间不论,旅行距离就又两个因素确定,一个是旅程花费,另一个是旅途不适和疲劳。

假定旅游者对各个旅游地没有偏好,一视同仁。

因此可以作出游客的选择旅游方式的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表明旅游者在一定经济条件下,选择不同旅游方式的满足程度是无区别的。

每一距离都有各自的旅游无差异曲线。

中国城市居民出游的距离研究表明:

一个城市的的旅游出游市场37%分布在距城市距离15Km的范围内,24%的市场分布在15~50Km范围内,21%分布在50~500Km内。

500Km以外,仅占18%的城市旅游的出游市场。

其中500~1500Km占12%,1500KM以外占6%。

说明中国城市居民旅游和休闲出游市场,随距离增加而衰减;80%出游市场集中在距城市500KM以内的范围内。

四、旅游决策过程

1、认识需要阶段

2、信息收集阶段

3、评价对比阶段

第四节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一、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省际、全国、国际)

1、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

1)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做旅游目的地

2)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2、尽可能游玩更多高级别旅游点

3、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二、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中尺度:

省内、地区市内;小尺度:

县市内、风景区内)

1、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

1)在居住地附近旅游

2)在暂住地附近旅游

2、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

第五节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

一、资源个体的评价

旅游资源的评价工作一般由研究人员来做,他们的评价一般带有某些非大众化倾向。

从旅游者的行为决策来看,资源的级别取决于资源的知名度和能提供的游玩时间。

这比研究人员用独特性来评价更切合实际。

二、独特性、共性和近邻效应

近邻效应——独特性和共性导致相邻的资源个体对远处居民吸引力之间相互影响,即近邻效应。

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

正效应——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个体出现在同一旅游地区有助于延长游客在该地区的游玩时间,使该地区资源对远处居民的吸引力增强。

负效应——属于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个体出现在同一旅游地区,他们之间产生空间竞争,分流游客,从而使各自吸引力相互抑制。

三、旅游线路的设计和宾馆选址

第四章旅游需求预测

第一节 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一、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

一)关系到旅游客源地,涉及到客源地旅游需求的水平和旅游者个人的情况

1、经济发展水平

2、人口特征和政治制度

3、收入和闲暇

4、职业和教育水平

二)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的供给部分

1、资源和交通

2、价格和汇率

3、接待设施条件及旅游组织机构

二、旅游需求预测资料的获取

1、第一手资料(调查法、观察法)

2、第二手资料(企业内部资料;旅游报刊、杂志、调研专辑;国际和地区旅游组织和专业旅游市场调研机构年报及其他资料)

第二节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

一、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

1、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

   

其中,R为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强度指数;

为各月游客量占全年的比重。

R值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R值越大,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淡旺季差异越大。

(其中12个月还可以换成其他任何的时间长度,相应的系数也要变换。

2、高峰指数

旅游需求随时间的变化还可以用高峰指数来度量,表示某一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利用旅游设施游览某旅游地的的趋势。

其计算公式为:

Pn=(V1—Vn)/(n—1)V1×100

Pn为高峰指数;V1为最繁忙时期的游客数;Vn为在第n个时期内的游客数;n为参照时段(1=最繁忙时期)

该指数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对旅游地进行比较或用于考查某一设施随时间变化而出现的高峰趋势。

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Pn等于0;当游客集中于某些时期时,Pn值会增大。

N的值,即用于与最繁忙时期比较的那一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是选择的结果,选择工作依靠现有资料、研究目的和研究经验。

二、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集中性

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主要是指旅游者的地理来源和强度。

其集中性可以用地理集中指数来定量分析:

式中:

G为客源地的地理集中指数;

xi为第i个客源地的游客数量;

T为旅游地接待游客的总量;

n为客源地总数;

游客来源地越集中,G越接近100;G值越小则客源地越多越分散。

对于任何旅游地,客源地越分散,旅游经营越趋于稳定。

第三节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

分为趋势外推模型、结构模型、仿真模型、定性模型

一、趋势外推模型

依据一系列的历史资料推测未来形势。

最简单的趋势外推模型是图形法,即将旅游需求数据相对于时间会在坐标纸上,凭观察画一条与数据相吻合的直线并延长以预测未来。

复杂的有简单回归模型、幂函数模型、二次方程式以及时间序列模型等。

二、结构模型

三、仿真模型

四、定性模型

第四节趋势外推模型

一、简单回归分析

1、概述。

一元线性回归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趋势外推数学方法,在研究以年为时间单位的旅游需求量变化是较为常用。

其数学表达式为:

    y=a+bx

其中,y为因变量;

    x为自变量;

  a为常数项;

 b为y对x的回归系数。

因变量y是旅游需求或消费的度量,如到某风景区游览人数,总收入或飞机航班数等。

自变量x可以是收入、总体市场大小等。

但最常用的变量是时间。

旅游需求水平资料的收集总是与某个时间单位相对应的。

第五章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爱

第一节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旅游资源

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地的人工创造物。

二、旅游地

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活动和停留的目的地,即旅游地。

包括旅游活动区和旅游接待区。

三、评价的理论基础

1、体验性评价

2、技术性评估

3、综合性评估P74

第二节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分类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

1、以资源特性作为分类标准

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2、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观赏型旅游资源、运动型旅游资源、休疗养型旅游资源、娱乐型旅游资源以及特殊型旅游资源。

3、以游客的体验性质作为分类标准

原始地区、近原始地区、乡村地区、人类利用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地区

4、以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游客体验作为分类标准 

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中间型游憩资源

二、旅游地的分类

自然风景旅游地、文化旅游地、历史古迹旅游地、娱乐旅游地、运动型旅游地、产业旅游地、综合性旅游地。

第三节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体验性评价

一、一般体验性评价

二、美感质量评价

1、专家学派

2、心理物理学派

3、心理学派(认知学派)

4、现象学派(经验学派)

第四节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

一、气候的适宜性评价(舒适指数、风效指数等)

二、地形的适应性评价P92

三、资源要素组合的技术性评价

第五节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价

第六章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

第一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一、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

一、具有广域旅游市场的国际级旅游地

二、具有区域旅游市场的国家级旅游地

三、喀斯特溶洞旅游地

1、遍在性旅游资源

2、共性大、独特性小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

一、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理论解释

一般是同类型的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不同类型的旅游地之间一般是互补作用。

但由于旅游者旅行的空间尺度不同,他们选择旅游地的级别也不一样,因而也产生竞争。

P114

二、名山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一)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

1、遍在性旅游资源

2、共性大,个性强

3、重游率高低取决于名山的旅游功能

二)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和特点

1、主要因素:

地位级别、功能和可进入性

2、特点:

非替代性

三、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的空间竞争

一)喀斯特石林旅游资源的特点

1、非遍在性旅游资源

2、地域分布相对集中

3、共性大、独特性小、以观光行为为主。

二)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和特点

1、主要因素:

地位级别、可进入性

2、特点:

替代性竞争

第七章 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

第一节城市旅游概述

一、城市旅游研究的起源和定义

1、起源

1)城市人口密集,使得到城市探亲访友的频率也高

2)城市往往是旅游交通中转枢纽或终点站

3)商业、金融、工业、生产服务的功能都集中于城市,带来会议、展览和商务旅游

4)城市提供了大量的文化、艺术和娱乐方面的功能。

2、定义

是指以城市为旅游目的地的旅游活动。

二、城市旅游研究的内容

城市旅游的需求、城市旅游的供给、城市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城市旅游规划与管理,以及旅游地的市场营销

三、城市旅游吸引(资源)体系

1、城市旅游吸引(资源)要素

1)自然与文化遗产类

2)公务政务类

3)经济类

4)文化类

5)信息科技类

6)环境类

7)娱乐类

8)形象

2、城市旅游吸引(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1)城市旅游吸引营造的基本原则

(1)注重城市整体塑造

(2)形成主题与特色

(3)突出核心要素

2)城市旅游吸引建设的主要内容

(1)形象吸引

(2)活动吸引——基本活动、附属性活动(商务、文化、体育、娱乐等)

(3)设施吸引——商务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休闲娱乐设施、购物设施

(4)景观与环境吸引——注重整体风貌、标志性建筑、特色性和代表性区域或地段

(5)氛围吸引

(6)服务吸引

第二节城市游憩商业区(RBD)

一、RBD的概念

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排档等高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一个特定的零售商业区。

二、RBD与CBD的关系

CBD——是包括有百货商店和其他商店、办公机构、娱乐场所、公共建筑等设施的城市最核心部分。

1、区别

1)在区位的选择上。

CBD一般在城市中心地段;RBD经常介于旅游点中心和该市居民经常光顾的CBD之间。

2)在形态上。

RBD具有直线性特征。

3)在功能上。

三、城市RBD的功能及意义

1、应服务于旅游者

2、应给与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居民足够的重视

四、城市RBD的类型

1、大型的购物中心型

2、特色购物步行街型

3、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

4、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第三节主题公园的概念、类型和特点

一、基本概念

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

二、主题公园的类型

1、以主题内容划分

2、以吸引范围划分

1)具有国际吸引力的主题公园

2)具有区域吸引力或国家吸引力的主题公园

3)具有地方吸引力的主题公园

3、以规模大小划分

三、主题公园的特点

1、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

2、被动游憩形式

3、投入高,占地规模大。

4、高门票,高消费

第四节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

一、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

二、经济发展水平

三、城市旅游感知形象

指城市旅游者在游览城市的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环境形体(硬件)的观赏和市民素质、民俗民风、服务态度等(软件)的体验所产生的城市总体印象。

四、空间集聚和竞争(非替代性竞争)

主题公园的空间集聚——指主题公园在同一城市的集聚,多个主题公园在空间上集聚,可以增加这一地区的总体吸引力,同时也产生空间竞争,使游客分流。

五、决策者行为(投资者、政府)

1、投资者的决策行为

1)宏观区位的选择

2)投资规模

3)主题选择

2、政府决策行为

六、影响因素系统分析

1、客观因素

两个必要条件:

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两个限制条件:

城市旅游的感知形象、主题公园的空间集聚和竞争

2、主观因素

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和政府的决策行为

第八章 旅游环境容量

第一节 研究进展概述

第二节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

一、基本容量

1、旅游心理容量(旅游感知容量)

2、旅游资源容量

3、旅游的生态容量

4、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

1)基础设施与旅游专用设施的容纳能力,即设施容量。

2)投资和接受投资用于旅游开发(含基础设施)的能力。

3)当地产业中与旅游相关的产业所能满足旅游需要的程度及区域外调入的可能和可行性。

4)若发展旅游业不可避免地要是某些产业萎缩甚至完全终止,旅游业与这些产业之间的比较利益如何

5)区域所能投入旅游业的人力资源的供给情况。

5、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

二、非基本容量

1、旅游合理容量和旅游极限容量

2、既有旅游容量和期望旅游容量

3、与旅游活动的空间尺度相联系的容量概念(景点、景区、旅游地和区域旅游容量)

第三节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

第四节 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

一、饱和、超载和旅游污染

1、周期性和偶发性饱和与超载

2、长期性连续性和短期性饱和与超载

3、空间上的整体性与局部性饱和与超载

消极影响:

1、践踏后果

2、对水体的影响

3、噪声

4、对设施的影响

二、超载与旅游的空间分流

1、从旅游需求方面着眼,减低旅游旺季的高峰流量,使旺季的旅游流量在旅游地域饱和点之内。

2、提高旅游供给能力,或调控旅游供给的内部结构并辅之以对旅游需求的引导措施。

第十章旅游区划

第一节旅游区划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第二节 中国旅游资源区划

第三节 中国大陆地区旅游季节气候区划

第四节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第五节中国旅游文化区划

第十一章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

第一节 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

一、旅游业的经济特性

1、是一种无形的出口产业。

2、是一种零散的综合产品。

3、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

1)旅游产品不能储存,旅游需求的季节波动性大。

2)受外部不可预测的因素影响。

3)旅游者动机复杂多样,难以比较。

4)价格和收入的弹性很大

二、旅游与经济发展

1、旅游作为无形出口业的优越之处:

1)提供服务产品,无需提供很多物质产品,不消耗很多能源,不破坏资源即可创汇。

2)旅游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本国控制,旅游目的地可以通过价格调整来刺激旅游者。

3)旅游收入是现汇收入,资金可马上投入周转使用。

4)换汇成本低,获利高。

三、旅游与收支平衡

四、旅游与就业

五、旅游与税收

六、旅游与经济结构

七、旅游对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

1、旅游过度超前发展

2、过分依赖旅游业

3、通货膨胀和土地价格

八、关于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增加值

第二节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

一、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1、共生关系

2、独立关系

3、冲突关系

二、旅游与环境的共生关系

三、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旅游与植物

2、旅游与水质量

3、旅游与大气质量

4、旅游与野生动物

5、旅游与地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