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6027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docx

《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docx

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

山桐子原料林可持续培育指南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山桐子(Idesiapolycarpa),又名水冬瓜、椅桐、水冬桐、丰霜红、椅树、油萄葡等,属大风子科(Flacourtiaceae)山桐子属(IdesiaMaxim.)。

落叶乔木,阳性树种,树高10—15米,花单性,雌雄异株;具有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等特性,可耐-14℃低温和40℃高温,最适宜土壤pH为—。

该树种要紧散布于我国秦岭、淮河流域以南地域,如四川、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江西、广东、贵州等。

山桐子一样5年左右挂果,果实为红色串状浆果,秋季叶掉队,成熟果实仍宿存树枝上。

山桐子具有速生、果实丰收的特点,单株鲜果产量可达50千克。

山桐子果实、种子和果肉均含油,含油量别离为20%—32%、22%—32%、33%—44%,是我国重要的油料原料树种。

第二条为指导和标准山桐子原料林的培育,保障木本油料原料的可持续供给,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和标准我国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培育山桐子原料林活动的全进程,也适用于评估山桐子原料林培育参与者的相关活动。

企业、林场等造林实体及个体农户的山桐子培育活动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山桐子原料林培育活动应遵循《能源林可持续培育指南》的各项原那么及要求。

第二章前期预备

第四条山桐子原料林培育活动,应在遵循辖区社会经济进展计划基础上,纳入本地域林业进展计划,并相应开展野生山桐子资源的调查、爱惜工作。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企业、林业局、林场及个体等)的山桐子原料林培育活动,均应依照本地域林业进展计划编制山桐子原料林建设实施方案,并报本地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山桐子原料林建设实施方案应包括培育目标、自然社会经济状况、整体布局、营林方法、基础设施建设、丛林和环境爱惜方法、野生动植物爱惜方法、综合利用方法、经济效益分析和风险评估等内容。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开展山桐子原料林培育活动前,均应依照山桐子原料林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年度施工作业设计,严格按年度施工作业设计开展活动。

同时应依如实际作业情形,适时修订和优化实施方案。

第三章苗木生产

第七条为确保山桐子原料林的品质和可持续经营利用,应专门重视山桐子原料林良种选育工作,依照不同地域的工作基础不断优化种质资源,踊跃推行使用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应性强的品种。

第八条为了增进山桐子原料林早结实和确保产籽量,山桐子原料林宜采纳植苗造林。

种苗繁育及经营严格实行良种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制度。

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应取得林业主管部门核发的林木种子(苗木)生产及经营许可证后,方可从事山桐子原料林的种苗生产及经营。

用于种苗生产的繁衍材料,必需具有植物检疫证书、质量查验合格证书和产地标签,实行定点采种或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给,从源头上把好育苗质量关。

第九条为知足山桐子原料林基地对优良苗木的需求,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有打算地组织种苗繁育和供给。

出圃造林的苗木应达到附件I中规定的Ⅰ、Ⅱ级苗木标准。

第十条育苗单位的育苗圃地宜选择交通方便、地形平坦、光照充沛、有浇灌条件和良好排水条件、靠近造林地具有必然肥力的轻质壤土或轻黏质壤土地段。

第十一条山桐子育苗以播种、扦插和嫁接等3种方式为主。

由于山桐子为雌雄异株,为提高林木结实量,应在造林时合理配置雌、雄株比例。

由于目前在生产上仅嫁接育苗苗木能分出雌雄株,因此提倡开展嫁接育苗。

播种育苗:

播种以春播为主,并应实时早播。

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置。

(1)用%—%的碳酸氢钠水溶液浸泡4小时,浸泡温度25℃左右,并通过机械摩擦搓去种子表面油脂和蜡质层。

(2)用200mg/LGA3(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8小时。

(3)25℃气温下,30℃温水浸种16小时。

催芽后将种子依照每公顷播种—22.5kg种子量,将种子与细沙按1:

3—5比例拌均。

苗床为高床,宽1m,高0.25m,步道0.25m宽。

播种一样采纳条播,条距30cm左右,播种沟深2cm,播种后先覆细沙土—1cm,再用稻草覆盖。

覆盖物应在种子发芽后选择多云、阴天气候条件或黄昏及时揭去,放在行间对苗木适度遮荫,于幼苗生长健壮后全数撤除。

幼苗长出3—4片真叶后10—20天进行间苗和定苗。

扦插育苗:

以春天根插为主。

根插基质或土壤应保水并维持通透。

插床为高床,床面高于地面10cm左右。

苗床做好后用1%福尔马林液喷洒消毒。

繁衍材料要紧来源于2—3年生实生苗的根段,长10cm、直径—3cm。

用100mg/LABT生根粉浸泡半小时后插入基质或土壤,扦插深度为2/3插穗长。

株行距为15cm×20cm左右,扦插后当即浇透水1次,并在床面搭建拱高60cm的黑色拱棚,维持温度在30℃以下,棚内相对湿度80%左右,约80天出苗稳固后打开拱棚并除萌。

嫁接育苗:

一样采纳劈接法在春天进行。

即选用1年生、生长健壮的实生苗作为砧木,留高6—12cm,接穗从母树树冠中、上部1—2年生枝条上截取,每穗带有3—4个饱满芽。

嫁接时应注意雌树和雄树别离嫁接,做好标记,雌树育苗数量约为雄树8倍。

第十二条苗圃地治理。

(1)浇灌及排水:

播种前、扦插后、苗木出齐后、追肥后及土壤墒情差时,应顺高床步道进行侧方浇灌,而且每次浇灌应浇透;苗木怕涝,在整个育苗期间应注意排水。

(2)施肥:

5—7月生长顶峰期应结合松土除草,每隔半个月施1次肥,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以磷肥、钾肥为主,施后需用清水淋苗。

(3)病虫害防治:

苗期要紧病虫害包括叶斑病、锈病、云斑天牛、蝼蛄或蛴螬等,防治方式见附件2。

为避免苗木锈病发生,苗圃地内及周围不该有易感锈病的植物。

(注:

锈病是山桐子多发病害,常见易感锈病的植物要紧有海棠、木瓜、山楂、棠梨、贴梗海棠、梨、桧柏、铅笔柏、龙柏、圆柏等。

第十三条苗木培育1—2年后,可出圃造林。

出圃后的苗木,不宜长时刻寄存,应在栽植当天运输到栽植地,做到随起、随运、随栽。

苗木运输时注意不要彼此挤压,爱惜上层枝,避免枝条折断。

运苗时,需事前采取根系蘸泥浆、裹湿草帘等苗木保水方法,以维持根系活力。

不能及时栽植的苗木,须实施临时假植。

第十四条各育苗单位均应成立健全种苗档案,做到每一批种子、苗木和穗条的品种,母树结实情形,繁衍生产进程清楚,有据可查,有凭可依。

第四章造林

第十五条造林地选择。

为做到适地适树,山桐子原料林造林宜选择坡度≤25°低山半阳坡或阳坡、土层较为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域。

造林地类包括荒山荒地、疏林地、退耕还林地、采伐迹地、未计划的林业用地和盐度低于3‰的平原地等。

第十六条整地。

山桐子造林一样采取带状梯田或穴状整地址式。

整地前应进行造林地清理,山顶保留原生植被或栽植其它常绿树种。

其中带状梯田整地,适合于山坡地,沿山体等高线进行,带宽约6米,带长据地形而定,以成林后小型抚育机具能进入林地为宜。

坡体较长可每水平距离30米保留5米以上自然植被带,以提高林地水土维持能力。

穴状整地,适合于平原地区及梯田地上造林。

穴的规格依照苗木规格来定,以保证根系伸展为前提。

整地需在造林前3个月完成。

第十七条造林时刻。

以山桐子苗木落叶后为宜,依照地域不同可在11月份至次年3月份,栽植时刻宜选择阴天或雨后。

第十八条造林密度。

应依照立地条件,因地制宜、合理选择。

立地条件较好的情形下每亩55株左右较为适宜(株行距3m×4m),相反可适当密植。

第十九条施基肥。

造林前应施足基肥,施肥时刻应结合挖穴回土工序进行,基肥以农家肥(有机肥)为宜,并依照土壤条件确信施肥数量。

基肥应与必然量的表土混合均匀后施入种植穴中,表面盖土,幸免肥力流失。

第二十条栽植。

栽植时如为裸根苗,应采取蘸泥浆、生根粉等方法。

栽植时应做到栽正、栽紧、舒根、不吊空、不窝根,将苗木周围的土由边缘向中心踩实。

栽植后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土壤干燥,应将枯枝落叶或割下的灌草覆盖于栽植坑面。

栽植时,应注意授粉树的配置,一样8株雌树围绕1株雄树栽植。

或全数栽植雌树,另辟雄树园地生产花粉,以人工授粉方式保证雌树均匀授粉。

假设为实生苗造林应在原料林开花结果后依照上述雌雄株比例进行高接换头。

第二十一条混交和间作。

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爱惜、景观建设和提高收益,连片1000亩以上林地提倡与其它常绿树种(如杉木、马尾松等)及非易感锈病树种实施块状混交,鼓舞林分郁闭前林间套种、间作非易感锈病寄主绿肥、中药材、牧草等。

第二十二条基础设施。

为实现山桐子原料林稳产高产、原料可持续供给及便于果实采摘、收成和运输,各造林单位应重视开展山桐子原料林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相应道路网、水利浇灌系统等。

第二十三条补植。

造林后应重视增强造林地管护,确保苗木成活率。

造林1年后成活率低于90%应补植。

第五章经营治理和爱惜

第二十四条松土、扩穴和除草。

造林后,每一年均应进行松土、扩穴和除草等抚育治理方法。

松土和扩穴在春天进行,穴直径至少为树冠投影直径,作业时要注意幼树爱惜,做到不伤根、不伤皮、不伤稍。

除草一年1—2次,可在5—6月或8—9月进行,以树冠下局部除草方式为主,范围以不阻碍幼树生长为原那么。

梯田埂上着生的植被在不阻碍山桐子生长的情形下尽可能保留,以提高林地生物多样性和有利于水土维持。

第二十五条浇灌与施肥。

造林后,在有条件的情形下每一年应在旱季浇灌2—3次(同时需注意雨季及时排水)。

施肥应在生长初期和速生前期进行。

施肥量应依照土壤肥力状况及植株生长需求等因素确信,提倡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建议施长效缓释肥。

第二十六条树体治理。

为确保山桐子结实量,应增强山桐子树体治理,最终形成疏散分层型树体形状,即每一个单株为7—9个主枝,分2—3层排布。

树体治理从苗木栽植后即可开展。

第1步:

在骨干距地60—80cm处进行短截;第2步:

在3—4个不同方位饱满芽的上方进行刻芽(即在芽上方用刀直切皮部,深度为韧皮部)。

第2年冬季,刻芽处已形成的第一层主枝,在第一层主枝上方中心干延长枝中部饱满芽处进行短截,除主枝外,其他枝条进行短截或拉平,以培育辅养枝;第3年冬季在中心干第一层主枝上方40—60cm之间,不同方向选留2—3个一年生枝做为第二层主枝,饱满芽处短截;从第一层主枝的每一个枝条上,选留1—2个侧枝,疏除直立旺长枝条,短截或缓放平斜枝;从第三年开始,中心干再也不短截。

第4年冬季,在第二层主枝上方,选留1—2个一年生枝做第三层主枝,饱满芽处进行短截。

2—3年生辅养枝继续甩放,一年生枝那么采取去强(枝)留弱(枝)、去直(枝)留平(枝)的原那么处置,促使提早形成花芽。

5年后,树体进入盛果期,应及时疏除过密枝、病虫枝、下垂枝、平行枝、轮生枝、徒长枝、竞争枝等,增进果实良好发育。

第二十七条病虫害防治。

山桐子常见的病害有根腐病、炭疽病、白粉病、锈病、煤污病等,常见的虫害有黑翅土白蚁、蛴螬、云斑天牛等,具体的防治方法参见附件2。

第六章收成与储藏

第二十八条收成。

一样在10—11月,山桐子果皮由绿色变成红色时即可采摘。

要避免掠青,同时为幸免鸟类啄取,也要适时采摘,采摘时要避免对树体的损害。

第二十九条储藏。

山桐子果实宜在通风阴凉处摊开储藏,忌堆放过厚造成霉变,提倡随采随用。

附件1

山桐子苗木品级对应表

苗木

种类

苗龄

苗木等级

综合控制指标

Ⅰ级苗

Ⅱ级苗

地径

cm>

苗高

cm

根系

地径

cm

苗高

cm

根系

长度

cm>

>5cm长Ⅰ级侧根数

长度cm

>5cm长Ⅰ级侧根数

播种苗及

扦插苗

1-0

75

35-40

6

无检疫对象病虫害,苗干通直,色泽正常,木质化程度82%以上,无损伤。

2-0

120

80-120

9

无检疫对象病虫害,苗干通直,色泽正常,木质化程度82%以上,无损伤。

嫁接苗

1

(2)-0

120

50-80

7

无检疫对象病虫害,苗干通直,色泽正常,木质化程度82%以上,无损伤。

附件2

山桐子常见病虫害治理方案表

害类

名称

特征

治理方案

病害

根腐病

主要发生在山桐子栽种后的第一个春夏季气温升高时,集中在3-5月,病情轻时植株上部叶片出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病情重时造成根部腐烂变黑甚至坏死,叶片脱落,病株枯死。

造林前对山桐子苗的残根断根进行修剪,并用创可涂对根部伤口涂抹;栽前对土壤进行消毒,每平方米使用55%多菌灵1.5克,或75%五氯硝基苯3克,翻入土中;如有积水,则在山桐子植株附近70公分处清沟沥水。

造林后如遇发病,采用40%敌克松1000倍或80%乙基硫代磺酸乙酯乳油1500倍灌根。

炭疽病

受害叶片上产生坏死病斑,开始较小,后迅速扩展,浅褐色至暗褐色,形状大多不规则,有时能使叶片大部或全部枯死脱落;病斑上有时出现不明显轮纹,黑色子实体顺轮纹形成,高湿度下出现淡红色至桔红色分生孢子堆。

常引起叶枯、梢枯、芽枯、花腐、果腐和枝干溃疡等症状。

发病时喷施75%的甲基硫菌灵15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500倍液,或75%的百菌清500倍液,每隔7至10天喷洒一次,连续2至3次。

白粉病

白粉病发生在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班,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

秋后病斑上出现黑褐色颗粒状的闭囊壳。

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

秋冬季节,剪去病虫枝和中下部过密枝,集中销毁;修剪后及春季发芽前喷布3~5波美度石硫合剂。

植株翌春展叶后,每隔半月喷施1次保护剂,连续三次,巩固预防效果。

可供使用的保护剂有:

50%硫悬浮剂500~800倍液、45%石硫合剂结晶3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70%代森锰锌400倍液。

锈病

病株大量出现锈色孢子堆,病害初起时,在叶片背面产生桔黄色点状斑,表皮破裂后露出桔黄色粉状物,为夏孢子堆,入秋后,在叶片正面与夏孢子堆相对应处产生棕褐色冬孢子堆。

严重发病时,叶片背面布满黄粉,影响光合作用。

发病后蒸腾和呼吸作用加速,光合作用弱,生长势减弱,叶片提早发黄脱落,或引起枝干肿瘤、果实畸形等,严重时甚至死苗。

预防时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0倍、65%代森锌500倍液、敌诱钠200倍液喷雾,每隔15天喷一次;发病时喷洒1:

1:

125~170波尔多液一次,以后用~波美度石硫合剂。

煤污病

病害先在叶片正面沿主脉产生,逐渐覆盖整个叶面,严重时叶面布满黑色煤尘状物。

病菌的菌丝体覆盖叶表,阻塞叶片气孔,妨碍正常的光合作用。

煤污病严重时,浓黑色的霉层盖满全树的成叶及枝干,阻碍叶片的光合作用,抑制新梢生长,病叶变黄萎,提早落叶,降低果实产量及油品质量。

养护管理上做到适当修剪,清除杂草,改善林地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势。

药剂防治时单用70%百菌清700倍液、丙环唑2000~2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进行喷施。

虫害

白蚁

主要以工蚁危害山桐子树皮或浅木质层以及根部。

造成被害树干外形成大块蚁路,长势衰退。

当侵入木质部后,树干枯萎;采食危害时做泥被和泥线,严重时泥被环绕整个干体周围而形成泥套。

清理杂草、朽木和树根,减少白蚁食料。

在糖、甘蔗渣、蕨类植物或松花粉等中加入~1%的灭幼脲3号、氟虫脲或定虫隆,制成毒饵,投放于白蚁活动的主路、取食蚁路、泥被、泥线及分飞孔附近进行诱杀。

发现蚁巢后用50%辛硫磷乳油150~200倍液,每巢用20kg药液灌巢。

蛴螬

俗名白地蚕,成虫夜出咬食山桐子叶片成孔洞、缺刻;幼虫终年在地下活动,在地下咬断幼苗根茎,使幼苗枯死,造成缺苗断垅,或啃食地下根系,使之生长衰弱,直接影响山桐子树木生长,其造成的伤口又易遭病菌侵入,易诱发病害。

在幼虫发生严重,为害重的地块每hm2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用90%晶体敌百虫1000ml兑水1000kg灌根,可杀死根际附近的幼虫。

在成虫盛发期,对害虫集中的树上,每hm2使用50%辛硫磷乳油或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ml,兑水1200~2000kg喷雾,或用20%氰戊菊酯乳油500ml,兑水1200~1500kg喷雾。

云斑天牛

成虫为害新枝皮和嫩叶,幼虫蛀食枝干,造成山桐子生长势衰退,凋谢乃至死亡。

初孵幼虫把山桐子枝干皮层蛀成三角形蛀道,后蛀入木质部,钻蛀方向不定,在粗大枝干里多斜向上方蛀,在细枝内则横向蛀至髓部再向下蛀,隔一定距离向外蛀1通气排粪孔,咬下的木屑和排出的粪便先置于体后,积累到一定数量便推出孔外,常致山桐子树叶发黄、落叶后干枯。

树干涂白:

用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食盐份,牛胶(预先热水融化)份、水30至40份,或加敌百虫份,调成涂白剂。

涂在树干下部离地面2米范围内,不要漏涂。

杀成虫:

成虫出孔盛期喷%溴氰菊酯(敌杀死)、%三氟氯氰菊酯(功夫)、5%高氰戊菊酯(来福灵)、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20%甲氰菊酯(灭扫利)1000至4000倍液;隔5至7天喷树干1次,每次喷透,使药液沿树干流到根部。

杀幼虫:

4月至5月和7月至10月正是处于幼虫危害期,找到新排粪的蛀虫孔,先挖去粪屑,将40%氧化乐果乳油等药剂塞入或注入蛀道内,随即用湿粘土或湿黄泥将孔口封严,过7至10天检查效果,如有新粪便排出孔应进行补治或将3%呋喃丹颗粒剂均匀撒施于表土用于杀死树干中幼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