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四答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36451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1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四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1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四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1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四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1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四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1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四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1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四答案.doc

《11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四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四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1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四答案.doc

《社会保障学》平时作业四

(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

一、名词解释:

(每题5分,共20分)

1、社会救助

也称社会救济。

其内涵是指国家与社会面向由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接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它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的也是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的方式,目标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保障其生存权。

社会救助的外延,则包括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和其他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扶助措施。

2、慈善事业

是以社会成员的慈善心为道德基础、以社会成员的自愿捐献为经济基础、以民间公益事业团体根据捐献者的意愿对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进行物质帮助为基本内容的一种社会互助事业,是现代社会救助体系的组成部分。

3、社会福利

是国家和社会为增进与完善社会成员尤其是困难者的社会生活而实施的一种社会制度,旨在通过提供资金和服务,保证社会成员一定的生活水平并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4、法定员工福利

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对员工的福利保护政策,包括社会保险和各类休假制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最早产生的社会保障形式是( A )

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D、慈善事业

2、在我国,( B )是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的主要责任者。

A、中央政府B、地方政府C、社会团体D、居民个人

3、慈善事业的基本财政来源是(D)

A、财政收入B、税收C、投资D、捐献

4、剩余型社会福利和制度型社会福利二分法,是由社会福利理论经典作家(C)提出的

A、伍德罗·威尔逊B、卢梭C、哈罗德·威伦斯D、恩格尔

5、“福利国家”一词首见于( A )一书

A、《公民与教徒》B、《贝弗里奇报告》

C、《社会福利思想》D、《选择的自由》

6、中国规定凡年满(B)周岁的儿童均应就近接受义务教育。

A、5B、6C、7D、8

7、职业福利的最终目标是(A)

A、参与市场竞争并促使利润最大化B、不断改善、提高社会成员生活水平和质量

C、实现区域经济发展D、激励职工提高工作效率

8、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是( B )

A、社会救助B、社会福利C、社会保险D、慈善事业

9、美国企业为员工提供的福利与员工所获得的直接薪酬之间的比例大约是(C)左右

A、10%~20%B、20%~30%C、30%~40%D、40%~50%

10、《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在持续工作(D)年以上的,可享受带薪年休假。

A、4B、3C、2D、1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社会救助的特点有(ABCD)

A、最低保障性B、按需分配C、权利义务单向性D救助对象全民性

2、社会救助的主要作用是(ABC)

 A、缓解贫困问题B、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

C、社会稳定的平衡机制D、全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3、测量贫困的方法主要有(ABCD)

 A、市场菜篮子法B、恩格尔系数法C、生活形态法D、国际贫困标准法

4、不属于灾害救助的特点的选项是(CD)

A、紧急性B、广泛性C、确定性D、单一性

5、将社会福利按照设施范围分类,可以分为( BCD )

A、中央福利B、地方福利C、国家福利D、职业福利

6、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是( BC )

A、无政府主义理论B、公共选择理论C、现代化理论D、实用主义理论

7、妇女福利包括( ACD )等内容

A、特殊津贴B、用工优先C、劳保福利D、相应的社会服务

8、企业年金的功能有(ABCD)

A、保障功能B、分配功能C、激励功能D、理财功能

9、缴费确定制企业年金分配方式中,雇员退休时可通过下列(ABC)中的任一种办法领取退休金

A、一次全部支出,但要纳税,税率较高B、按月支付,按月纳税,税率较低

C、转存入银行,不需纳税D、投资到证券市场,能够营利

10、补充性住房计划主要有补充性(ABCD)等多种形式

A、住房公积金B、现金住房补贴

C、低息或无息住房贷款D、利息补助计划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28分)

1、弱势群体包括哪些人?

答:

弱势群体包括:

(1)收入低于贫困线的贫困人口;

(2)就业市场中额失败者;

(3)遭遇天灾人祸难以自拔者;

(4)因身体原因、年龄原因乃至政策歧视原因等而在生活及就业中处于显著不利地位的社会成员。

2、区域贫困与阶层贫困的区别是什么?

答:

区域贫困是指普遍贫困的地区状态,它是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贫困问题,基本特点是当地社会成员普遍面临着缺乏基本生活保障的危机。

而阶层贫困亦称结构性贫困,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部分社会成员收入过低或无收入而难以维持其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的贫困现象。

阶层贫困与区域贫困的区别如下:

(1)阶层贫困的产生主要是以社会成员个体之间的分配不均为基础,而区域贫困则是区域内社会成员的收入普遍过低;

(2)阶层贫困是城乡并存,即无论城镇与乡村都存在着阶层贫困,而区域贫困却局限于乡村;

(3)阶层贫困的现象是任何国家都有的,且会长期存在下去,而区域贫困却为发展中国家所独有且是暂时的;

(4)阶层贫困与地区经济发展及生活水平有关并表现出地区差异,从而更适用于相对贫困概念,而区域贫困却是疲惫陷入绝对贫困境地即维持生存的基本食物缺乏保障。

3、简答残疾人福利的主要内容。

答:

简答残疾人福利的主要内容是:

就业福利;特殊教育;身体康复;环境福利;优惠政策。

4、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企业年金的特点是什么?

答:

特点有:

(1)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一般是政府强制实施的、统一的养老金计划,管理机构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政府统一安排,政府机构进行管理。

企业年金计划在大多数国家一般由企业自愿决定是否建立,并自主选择管理和运作方式。

(2)社会养老保险的养老金是公共产品,而企业年金属于私人产品。

因此,政府对企业年金一般不直接承担责任。

政府对企业年金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立法、税收政策和监管三个方面。

(3)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一般采取现收现付制,通过代际赡养来提供养老保障;而企业年金则大多采用积累制,实行个人保障。

(4)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政府机构管理和营运,保值增值的手段通常是银行储蓄和购买国债,同时也可以投向证券市场,但确保安全性为第一原则;而企业年金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如各种金融机构来运作,投资手段更多样化,更重视基金的投资收益性。

(5)基本养老保险注重公平原则,收入再分配的色彩突出;而企业年金更注重效率原则,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战略中是具有激励机制的福利手段。

五、论述题(共12分)

如何理解慈善事业的特色?

答:

现代慈善事业具有扶危济困的社会功能,同时兼具民办社会救助的色彩。

它是人类社会互助行为在现代社会的基本载体,具有不可替代性。

从经费来源看,慈善事业能够获得官方、企业或社团、家庭或个人的经济支持,从而具有混合分配的功能。

它在实践中表现出以下几项基本特色。

第一,善爱之心是慈善事业的道德基础。

慈善属于道德范畴,慈善事业的非强制性和慈善行为的自愿性,决定了社会成员的善爱之心对慈善事业的发展起着道德支配作用。

第二,贫富差别是慈善事业的社会基础。

贫富差别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代社会都是必然的。

对慈善事业而言,共同贫穷的社会或时代只会有个别的慈善事业,而不可能有慈善事业,因为社会成员都需要援助,而社会成员又几乎不具备援助他人的能力;共同富裕的社会也不需要慈善事业,因为人民都具备足够的能力来解决自己的困难;惟有存在着贫富差别的条件下,一方是有人具备援助他人的能力且需要有合适的援助途径,另一方是存在需要他人援助的弱者或不幸者,慈善事业恰恰成了富人和穷人的共同需要。

第三,社会捐献是慈善事业的经济基础。

慈善事业不排斥官方的财政资助,但慈善事业生存与发展的经济基础只能是社会捐献,没有社会捐献便不会有社会化的慈善事业。

尽管各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财政帮助,香港地区的许多慈善机构甚至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资助,但这丝毫不能改变慈善事业的本源财政基础。

第四,民营机构是慈善事业的组织基础。

由于政府干预可能改变慈善事业的性质并背离捐献者的意愿,慈善事业在具体运作中又必然排斥政府权力的干预。

因此,慈善事业只能由民间公益团体或公益组织承担具体的组织实施工作,这是慈善组织之所以成为一项有益的公益事业而非单个的施舍行为的组织基础,也是其作为社会性保障事业而不被纳入法定的强制性社会保障事业或官办社会救助的重要原因所在。

第五,捐献者的意愿是慈善事业的实施基础。

慈善事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捐献,这种特殊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慈善组织需要坚持以捐献者的意愿为实施基础,即慈善事业具有捐献者意愿至上的特点。

捐献者有权指定慈善组织将所捐献款物用于指定的慈善项目,即使捐献者没有指定专门的慈善项目,慈善组织也应当将其捐献用于直接的慈善项目或与慈善直接相关的项目。

第六,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是慈善事业的发展基础。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当慈善事业仅仅是少数富人的事情时,绝不可能形成发展慈善事业应有的氛围,只有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才能形成一种有利的、自觉的促进慈善行为与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而且会使慈善事业具有更加广泛、更加厚实的经济基础,最终使单个的慈善行为集约成为一项宏伟的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