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6623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学一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两学一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两学一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两学一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两学一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两学一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学一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docx

《两学一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学一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两学一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docx

两学一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两学一做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范文

 

事迹材料是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属于事务公文,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两学一做事迹材料,仅供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两学一做事迹材料范文

(一)

需要他帮忙,他随叫随到,他有文化、有主见,村里人遇到难事儿都找他。

在村民眼中,共产党员胡xx是个有担当、热心肠、点子多的人。

如今,提起他,村民们除了由衷地赞叹,更多了份沉甸甸的惋惜。

危急关头,他奋不顾身

胡xx生前是陕西省南郑县碑坝镇西江村的文书、青龙组组长。

2015年6月28日,陕南遭受特大洪灾,为保护通村公路和农田,他奋不顾身地挪开堵住涵洞的树木,不幸被洪流卷走后下落不明。

那天清晨,暴雨如注。

一阵又一阵的雷声惊醒了在家休息的胡xx,也打在西江村村民心上。

三面环山、坡陡沟深的西江村,每逢暴雨就有爆发山洪的危险。

此时,胡xx的妻子田xx不在村里,于是她打电话叮咛他注意安全。

她知道,每逢暴雨,胡xx都要挨家挨户排查险情。

电话里,胡xx告诉她,附近四户人家他已经去过了,自家老房的土墙出盖上了塑料布,正准备赶往张富荣家帮忙。

张富荣家紧挨着青龙堰堰渠。

眼见家里涌进的洪水快淹过小腿肚子了,情急之下他急忙打电话向胡xx求助。

张富荣的子女常年在城里打工,家里只剩他和老伴两人,有困难找胡xx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注意安全,带上安全帽,再找俩人帮你!

妻子田xx电话里叮嘱着。

电话那头,胡xx匆匆应着知道了。

谁知,这三个字竟成了胡xx留给妻子的最后一句话。

雨越下越大,天色也愈加昏暗。

胡xx打电话叫来村民朱以鹏和李长红,一起奔向张富荣家。

途径蔡家河坎时,他们见路面下的涵洞被一棵树堵住,呼啸的山洪夺路而过,几乎没过他们三人的大腿。

在水里站都站不稳,雨大得看不清路。

回忆起那天的惊险,李长红仍是心有余悸。

蔡家河坎下面是通村公路、农田和村民的烟叶烤房,不及时疏通涵洞,肆虐的洪水便会将这些毁于一旦。

朱以鹏和李长红赶忙用力推树干,见树干纹丝不动便去搬石头做墙,想把路上的水引进渠道。

眼看这一招不灵,胡xx情急之下一个健步冲上去,用肩膀抵住树干,尽力抬起。

树干突然松动,洪水困兽般从涵洞口奔涌而去。

强大的吸力瞬间将胡xx卷进落差足足有70多米的涵洞外的山谷河道。

见此情景,朱以鹏、李长红立即沿河道追去,一路追到江西大河,始终未见胡xx的踪影。

此后几天里,当地政府组织群众400多人次,沿事发地河道反复搜寻,也没能找到危急时刻与洪水搏斗的胡xx的身影。

这么好的村干部,说不见就不见了,太难接受了,我这心里像压着块大石头。

朱以鹏说。

群众需要,他随叫随到

在西江村人的记忆里,个头不高的胡xx话不多,却总是一副风风火火的样子,装着各种材料和公章的黑色挎包总是鼓鼓的,走起路来挎包在身上一搭一搭。

1973年出生的胡xx24岁入党,两次当选村两委委员,担任村文书兼青龙组组长。

2012年的选举,256名选民中240多票投了胡xx。

大伙都说:

相信xx能给大家办好事。

xx脾气好、点子多,村里两家人闹了别扭,只要他来调解总能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xx字写得好,几乎家家户户都找他代写过申请、填过表格。

xx心里有我们,只要有需要,他随叫随到。

在碑坝中心卫生院工作多年的朱以涛是胡xx的老熟人。

每回来镇上,他的摩托车就没空过,不是帮忙带人就是帮着捎货。

朱以涛说,有一次还救了村里老人张维成一命。

那是2013年的一天中午,朱以涛正准备离开医院,远远看到胡xx骑着摩托向医院驶来。

还没等车子停稳,胡xx就喊:

朱大夫,快来帮张维成!

朱以涛这才看清,胡xx身后坐着张维成,还有一根绳子将两人拴在一起。

原来,那天胡xx在坡上打核桃时,发现独居的张维成家没炊烟,担心他出事,就放下手里的活推开张维成老人的家门,看见张维成正捂着肚子在床上打滚。

胡xx赶紧把他抱上摩托车,怕老人坐不稳,又找来根绳子把老人捆在自己的腰间。

再晚半天,张维成的膀胱就可能破裂,有生命危险了。

朱以涛说。

随后的一周,胡xx每天接送张维成到医院治疗,直到痊愈。

脱贫路上,他敢想善为

地处秦巴山腹地的青龙村村民小组,是西江村最边远的一个高山小组。

山地贫瘠,经济基础薄弱,有的村民穷得连理发的钱都掏不起,家里经常多日不闻荤腥。

1999年,碑坝镇引进烤烟生产项目,敢想敢做的胡xx当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4亩烤烟地,一季3000多元的纯收入,一下子让胡xx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尝到甜头的他开始发动组里其他人种烤烟。

不会技术的,胡xx手把手给教;没有资金的,胡xx先行垫付;没有烤烟炉的,胡xx把自家的借给他。

有一次,为了帮组员杨涛选苗,胡xx顾不得自家的田地,烟苗被晒死一批,损失了上万元。

至今提起这件事,杨涛语气里仍充满歉意,可当时胡xx没一句怨言。

如今,胡xx帮扶的7户村民中,每年种烤烟160亩以上,产值80余万,家家脱了贫。

朱以鹏和杨涛家盖起了二层小洋楼,日子越过越红火。

生活上热心助人,工作中一丝不苟,自己家的日子过得红火,村上的事照顾得也好。

西江村支书王凤武说。

胡xx走了,留下两个还在上学的孩子,家庭重担全落在妻子田xx身上。

村民们惦记着胡xx的好,自发地给胡xx家捐了3万多元。

到了烤烟收获的季节,大伙又不约而同来到胡xx家的烟叶地里、烤烟炉前,帮田xx收割、烘烤、装车。

没有乡亲们的帮助,今年的烟叶会烂到地里。

田xx心里充满感激。

可村民们说,他们只是做了胡xx生前经常做的事

两学一做事迹材料范文

(二)

从林芝市区出发,经过10个小时、536公里的长途跋涉,位于藏东南边境的察隅县城终于出现在面前

就是这条漫长而又艰难的道路,自2013年7月从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办事处到察隅任县委常务副书记起,援藏干部王xx已先后走了70多趟。

3年援藏,军人出身的王xx,以雷厉风行、迎难而上的实干精神,心系群众、建设边疆的赤子情怀,赢得了察隅县干部群众的敬重。

长途跋涉,实地勘察,确定21个计划内援藏项目,真正让村民受益

深圳第七批援藏干部援建察隅的资金为2亿元。

如何确立援藏项目,是王xx和察隅广东援藏工作队进藏后首先面临的问题。

为科学决策,下乡调研成为王xx的主要做法。

察隅县域面积31659平方公里,相当于15个深圳。

王xx和队员们分头调研,仅步行里程就超过5000公里。

位于怒江河谷的古拉乡目本村,距离县城175公里。

这里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频发,200多名村民人均收入不足2300元。

为摸清情况,王xx决定实地勘察。

从县城到古拉乡,130公里的土路,王xx在车上颠簸了7个小时。

第二天,在骑马行进了两个小时后,王xx一行就只能徒步前行了。

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滚滚怒江,乱石不时落下,每前进一步都异常艰难。

抵达目本村时,已是第三天晚上。

此时,王xx脚趾早已血肉模糊。

但看到身穿节日盛装的村民们热情地为他们献上哈达和青稞酒时,他的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

彼时,计划内援藏资金已规划完毕,但看到目本村村民们恶劣的生活条件,王xx还是决定将该村的整体搬迁纳入援建计划。

项目资金2650万元,缺口1000万元由察隅援藏工作组自筹。

王xx说,因为资金问题也曾多次想放弃,但一想到如果自己退缩,村民们的命运就可能无法改变,他就坚持干下去了如今,上察隅镇巩固村附近建起了30户带院落的藏式民居,每户占地540平方米,家具电器一应俱全。

此外,每户村民还分到两亩土地,真正实现了一次落地、长期受益。

干,只有一个理由;不干,可以有一百个借口。

王xx经常说。

经过密集调研并与县委班子研究,王xx最终确定了21个计划内援藏项目,其中民生类项目15个,占73%,包括博学、然乌学、日东村等8个小康示范村建设等。

两年前,同庆小区内还是石头遍地、道路泥泞。

如今,由广东援藏出资修建的沿山路,让这里成为县里环境最好的地方;居民们每天自发打扫卫生。

广东援藏把路修得这么好,我们不好好爱护说不过去嘛。

退休干部阿白笑着说。

修建英雄坡纪念园,将5处烈士陵园合并,447位烈士重新安葬

从17岁参军到30岁退伍,10余年的军旅生涯让王xx对部队充满了感情;军人的血性和纪律也早已融入他的骨子里。

到察隅工作后,王xx主动要求联系驻察部队。

地处边境一线的察隅县,曾是上世纪60年代对印自卫反击战的主战场,著名的瓦弄大捷就发生在这里。

在那场战役中牺牲的400多名烈士,长眠于台地、红卫、沙玛等5处陵园。

因年久失修、管理不善,烈士们的坟冢多湮没于蔓草间。

烈士们为了祖国的和平安宁,把生命留在了这里他们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王xx说,60年前,正是在这里作战的130师将五星红旗插在了深圳罗湖桥头;现在,是深圳人民为他们做些事情的时候了。

他决心将5处烈士陵园合并,建一座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和弘扬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及进行国防教育为主题的纪念园,让烈士团圆。

为此,他专门回深圳争取支持和资金,投资4300万元、占地80余亩的英雄坡纪念园,仅用一年时间便告竣工。

2015年9月30日,全国第二个烈士纪念日之际,在瓦弄战役、xz平叛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牺牲的447位烈士重新安葬在这里。

得知要修建英雄坡纪念园的消息后,瓦弄大捷时担任54军130师师长的董占林将军特意给王xx写来一封长信信中除对王xx及察隅广东援藏工作组表示感谢外,将军还手书雪域边陲埋忠骨,烈士英灵照千秋的楹联及军魂两个遒劲的大字,并送来两万元钱,表达对牺牲将士的缅怀之情。

对项目建设精益求精,时常工作至深夜;关心干部群众业余生活

坚持质量第一,打造援藏项目深圳品牌,王xx身上有着特区干部的执着与追求。

在查看目本新村已经建成的样板间时,因为洗手间里的电线没有嵌入墙壁,他又一次对着施工负责人发了火:

不要以为是给农牧民盖房,就不认真。

电线铺在外面既不美观,也不安全,你们必须返工!

王xx态度坚决。

在察隅,因为对项目建设精益求精,王xx没少着急上火,以至于施工单位看到他就想躲

2014年1月,王xx历经艰险走进目本村的当晚,当地村民为他打来一盆洗脚水。

第二天中午吃饭,王xx赫然发现,饭盆就是自己昨晚用过的洗脚盆。

不仅如此,由于地处干热河谷,刚盛上来的饭菜一会就落满了苍蝇。

望着村民们期盼的眼神,王xx二话没说,把菜汤浇在米饭上吃了下去。

自打那次之后,目本村的老百姓和王xx之间就没有了距离,规划搬迁工作也极为顺利。

去年6月,新村通过设计、招标后动工,到今年元旦就基本完工了。

县长当时说,没想到你们能干成。

同为深圳援藏干部的李效章说。

王xx将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镌刻在援藏公寓大门的墙上,让大家时刻牢记。

进察隅大量调研后,王xx和察隅援藏工作队时常讨论工作至深夜。

对援藏项目,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同时不能打乱仗。

王xx说,援藏工作不仅要使察隅各族群众共享深圳发展的成果,更要把深圳的精神和理念传递到这里。

王xx认为,对口援藏20多年来,xz老百姓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现在要拓展援藏内涵,注重精神领域的建设。

察隅县干部群众业余生活匮乏,几乎没有体育锻炼和文化活动,王xx便四处筹措资金,援建了锣鼓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为队员们购买了装备,还从深圳等地请来专业教练指导现在,体育锻炼成为当地干部群众最热衷的休闲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