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6628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72 大小:5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套教案

活动一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1

教学设计

(一)

设计思路

美术史是非常客观非常严谨的一门美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因此这门课可以采用较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的讲解及幻灯片的演示,使学生对原始、古代、中世纪美术的发展历史及从美术作品中显示出来的社会的风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教学重点

对原始、古代、中世纪美术的时间段及特点的讲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展示课题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

教师通过大屏幕顺序讲解原始、古代、中世纪美术的基本特征。

教师在讲解中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增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这样,才能使得一般来讲较为呆板的欣赏课变得生动活泼。

首先大屏幕展示原始美术中的《受伤的野牛》,教师可以提出问题。

如:

野牛的造型准确吗?

颜色鲜艳吗?

之后教师针对问题讲解《受伤的野牛》相关的知识。

《奥林多夫的裸女》《手持角杯的裸女》《英国斯通亨治巨石结构》都可采用这样的方式。

古代、中世纪美术也可以采用提问和讲解的方法。

最后的课堂小节教师把本课的内容梳理一遍。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分析思考作品中画家捕捉到哪些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节和意境。

 

教学设计

(二)

  首先播放一段古人狩猎激烈动人的录像,之后画面停留在原始美术中的《受伤的野牛》作品上,教师提出问题:

为什么原始美术中的绘画作品多表现狩猎的情景?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

美术作品的内容表现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师继续讲解:

《奥林多夫的裸女》《手持角杯的裸女》《英国斯通亨治巨石结构》等原始美术作品的一些相关知识。

古代、中世纪美术的作品可以让学生来试着分析作品的画法、表现的内容等,以此来增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

课堂小结。

活动二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2

教学设计 

(一)

设计思路

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活动内容,美术欣赏的对象是外国美术作品,本单元活动二分为: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

本次课件欣赏的外国美术作品,时间跨度比较大,外国在美术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国家和艺术家很多,显然不能一一介绍,为了让学生能比较有系统的欣赏一些优秀外国作品,所以本次课件从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赏析,从授课内容(历史时间)上分: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从知识点来分:

有历史背景、画派、艺术家生平简介、艺术作品简介、思考练习。

这些内容之间都有链接,教师的讲解可以从历史时间上,简单介绍,也可以根据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通过链接,向学生讲解。

教学目的

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概况及表现形式,开阔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术的欣赏能力,以及对世界艺术多元化的理解。

教学重点: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时期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艺术特点及内涵。

教学准备

有关教学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环节时控

教学过程与方法

说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导入

 

出示课题

 

讲授新课

 

小结

 

第二课时

导入

 

讲授新课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稳定学生情绪,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

导入

1.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古埃及、古罗马的美术作品)。

2.学生回忆通过语文、历史等学科了解的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作品,并借此引入新课。

3.通过用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作品与中世纪美术作品的对比的方法,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板书列出提纲,学生来浏览课本:

1.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三位巨匠是谁?

其代表作品的名称叫什么?

2.这些作品表现了什么样的审美理想?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意大利)

 

《西斯廷圣母》拉斐尔(意大利)

 

《阿尔诺非尼夫妇像》杨·凡·埃克(尼德兰)

 

《春》波提切利(意大利)

(二)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按照时间的排列或部分的按照分类,共同欣赏。

1.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2.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教师对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做简要介绍,帮助学生赏析。

3.学生讨论分析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谈个人的感受。

三、课堂小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讲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可从欣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作品入手,提出西方近代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作品的特点。

二、提出课题,讲授新课

西方近代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作品

西方绘画中的主要体裁:

神话、宗教、历史画,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和静物画,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产生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

依次欣赏神话、宗教、历史画,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和静物画。

神话、宗教、历史画:

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的宣誓》

教师补充说明:

古典主义在色彩上常常表现物体的固有色。

整个画面构图严谨,均衡对称,造型结实,体现了新古典主义风格的重要特征。

肖像画:

给真人画像。

伦勃朗的《夜巡》和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比较着进行欣赏。

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

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对比欣赏“印象主义画派”作品。

风景画和静物画:

著名风景画家雷斯达尔的《埃克河边的磨坊》便是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十七世纪荷兰普遍流行的用风力作动力的磨坊的风车,像一个巨人屹立在埃克河边。

这是典型的荷兰风光。

大面积的略带蓝色的灰色云朵聚集在空中,给人以飘动的感觉。

它和河面上的船只形成了力的平衡。

整个画面宁静而又充满生气。

强烈的空间感和光感,使观众如在画中。

欣赏此画时,可与中国山水画作对比。

这时期的静物画,在描绘客观物象的形态、质感和色泽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技巧,充分显示了西方传统绘画高超的写实技巧。

十七世纪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花果篮》突出地体现了这方面的高度成就。

它不仅构图自然严谨,而且对花果、篮子的形态、质感和色泽的描绘,达到了乱真的地步。

可与中国人物画像对比,中国绘画以“传神”为主,中、西美术,既相异又相通。

(一)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

1.分析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的宣誓》一画的主题和构图等表现手法。

2.分析委拉斯凯兹的《宫女》一画的构思和构图。

3.伦勃朗的绘画风格以及代表作品?

4.鲁本斯的绘画风格以及代表作品?

5.委拉斯凯兹的绘画风格以及代表作品?

6.简述夏尔丹的绘画风格以及代表作品?

7.简述安格尔的绘画风格以及代表作品?

(二)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归纳小结。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通过提问,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导入新课内容:

十九世纪欧洲美术。

二、讲授新课

(一)结合教材中的介绍和学生收集的材料,分别欣赏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的绘画。

(二)教师重点介绍凡高的艺术成就,启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不断进取和探索的精神,发展自己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按照时间的排列或部分的按照分类,共同欣赏。

学生思考并回答:

1.举例说明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特点。

2.试分析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和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3.《日出 印象》的作者及其艺术风格?

4.凡高的艺术成就及代表作品?

三、课堂小结

1.请学生谈一谈本课的学习收获。

2.说说自己最喜欢谁?

哪件作品?

为什么?

3.教师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的欣赏内容,作简要总结,以引导学生进行健康、丰富的审美实践活动。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浏览课本。

学生来阅读有关文字介绍。

 

学生讨论分析,谈个人的感受。

 

学生谈收获,要求结合实际。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学生浏览课本

 

学生来阅读有关文字介绍。

 

学生讨论分析

 

学生浏览课本,阅读有关文字介绍。

 

学生谈一谈这些作品的艺术特色及个人的感受。

 

教学方法:

展示法、讨论法。

学生通过欣赏作品,启发学生,并让学生自己分析作品,而且敢于阐明自己的观点。

 

对学生进行充分肯定。

 

教学方法:

展示法、讨论法

 

学生通过欣赏作品,启发学生,并让学生自己分析作品。

而且敢于阐明自己的观点。

 

对学生进行充分肯定

 

引导学生反思,是对课题更深层次的认识。

教学设计

(二)

设计思路

本单元属于“欣赏评述”活动内容,美术欣赏的对象是外国美术作品。

为了让学生能比较有系统的欣赏一些优秀外国作品,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采用学生以组为单位的备课活动形式,分组收集、整理资料: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美术作品;并能通过课堂上的交流活动,以及老师的提问,学会分析它们的造型、色彩等多方面的形式美感。

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分别以欣赏、比较、提问的方式导入活动:

活动一: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活动二:

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活动三:

十九世纪欧洲美术。

这样充分调动学生,可以打破教师对欣赏评述课的单纯的讲解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概况及表现形式,开阔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术的欣赏能力,以及对世界艺术多元化的理解。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一定的认识和表达能力;通过调查、研究、设计、展示,提高艺术审美观。

教学重点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时期的美术作品。

教学难点

学生分组备课、收集资料的工作,教师较难把握,教师的课外辅导工作很重要,工作量很大。

教学准备

提前三周通知学生收集资料,明确主题。

学生以组为单位,可通过网络、书籍、杂志、实物、照片等手段收集资料。

每班分成三大组,分别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组,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组,十九世纪欧洲美术时期的美术作品组,要求各组把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

教学过程

环节时控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创设情景。

播放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时期的美术作品。

观看。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活动二

(板书在黑板上)

打开教材。

引起学生注意。

活动一

 

提出问题,学生讨论:

1.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2.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试分析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资料并做简要介绍。

学生以组为单位汇报课前查找的资料情况,交流形式多样:

可口头表达、可课件演示、可图片展示。

学生把各组通过调研和搜集的资料,相互进行交流,能初步形成对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作品的认知。

总结

从大家的调查与分析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波提切利、乔尔乔涅、提香、扬·凡·埃克、勃鲁盖尔、丢勒、荷尔拜因等一批成绩卓著的画家的思想已逐渐从长期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敢于探索,一方面从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和科学的探索,发明了透视法,解决了在平面上真实地表现三度空间的方法;同时,改革了油画材料和技法,大大地提高了油画的艺术表现力,使西方绘画描绘客观对象的技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了解欧洲文艺复兴美术作品的特点。

引导学生学会比较。

活动二

 

教师图片展示:

鲁本斯的《劫夺吕西普斯的女儿》、法国画家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的宣誓》、西班牙画家哥雅的《1808年5月3日的屠杀》、伦勃朗的《夜巡》和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等作品。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1.能否为西方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作品进行划分?

2.说说自己最喜欢谁?

或者是哪件作品?

为什么?

学生观察并能自己分析美术作品。

引导学生去发现,在认识上进一步提高。

总结

可以看出,西方绘画中的主要体裁:

神话、宗教、历史画,肖像画,风俗画,风景画和静物画,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学生总结。

及时支持或肯定学生。

活动三

 

教师展示图片,分别是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像》、凡高《自画像》。

请学生分析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时期?

作品有什么特点?

教师重点介绍凡高的艺术成就,启发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不断进取和探索的精神,发展自己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生思考并回答:

a举例说明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特点。

b试分析席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和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c《日出印象》的作者及艺术风格?

学生分析。

以比较的方法,导入活动三。

活动四

 

1.教师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三部分的欣赏内容,作简要总结,以引导学生进行健康、丰富的审美实践活动。

2.请学生谈一谈对第一单元活动二的学习的收获。

3.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位艺术家?

或者是哪件美术作品?

为什么?

学生谈收获;或者以书写的方式来完成。

及时支持或肯定学生。

 

引导学生反思,是对课题更深层次的认识。

总结

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能初步了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绘画美术,十九世纪欧洲美术的概况及表现形式,开阔视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术的欣赏能力。

活动三 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作品3

教学设计

(一)

设计思路

这是一节初中欣赏课,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了解18-20世纪的美术作品,欣赏不同民族风格,不同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学会分析美术作品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

本课设计了“爱心拍卖活动”,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通过拍卖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

1.了解18-20世纪各种绘画流派的特点。

2.欣赏不同民族风格,不同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

3.学会分析美术作品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难点

欣赏不同民族风格,不同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学会分析美术作品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

导入

欧洲“文艺复兴”之后,从18世纪至20世纪绘画的体裁更加丰富,流派此起彼伏,现代雕塑艺术向多元化发展,让我们走进时空隧道,挖掘出绚丽的艺术瑰宝。

跟随老师进入新课程的学习准备。

激发学习新课程的兴趣。

新课讲授

一、18世纪艺术作品概述

对比欣赏两幅绘画作品《宫女》和《倒牛奶的女人》。

提问:

两幅绘画作品在风格上是否相同?

小结:

18世纪的西方画坛,宫廷艺术反复琐细的罗可可画风与世俗市民的古典、写实画风共存、对峙。

欣赏:

《夜巡》伦勃朗

《埃克河边的磨坊》雷斯达尔

理解两幅虽然都是人物肖像画,但一幅画风华丽,另一幅取材于平民家庭,朴实无华。

 

听老师讲解。

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18世纪美术作品的学习。

 

增长美术知识。

二、

19世纪艺术作品概述

19世纪是西方绘画艺术的高峰时期,流派更迭、此消彼长,其中最重要的绘画流派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对雕塑艺术影响巨大。

讲解:

1.古典主义

《阿尔卡迪亚的牧人》普桑

提问:

对比两幅作品,在选材上有何区别?

2.浪漫主义

《梅杜萨之筏》席里柯

3.现实主义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列宾

4.印象主义

《印象·日出》莫奈

5.后印象主义

《向日葵》凡·高

《坐在红扶手椅里的塞尚夫人》塞尚

《海边的两个塔希提妇女》高更

6.雕塑

《加莱义民》罗丹

《三个站立的女人》摩尔

三、20世纪美术作品概述

提问:

对比两幅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和《马蒂斯夫人像》哪幅更强调表现美术家的主观精神?

20世纪西方绘画艺术与传统的现实绘画相比,发生很大变化,现代艺术进入不断改革、创新的时代,野兽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构成了空前多元化的现代美术格局。

连线练习:

《蓝衣妇女》野兽派

《梦》超现实主义

《我的故乡》立体派

听老师讲解。

 

通过问题感受两个流派之间的特点。

 

对比作品感受20世纪绘画特点。

 

选择连线.

欣赏美术作品,陶冶艺术情操。

 

问题导入。

 

通过问题的思考感受20世纪美术作品特征。

 

体会20世纪不同绘画流派作品特点。

分组活动

开展“为奥运献爱心”拍卖活动:

6-8名同学自愿结合组成拍卖小组。

选择一个时代最有市场潜力的两件美术作品进行拍卖,所得款项献给奥组委。

其他同学可以选择最喜爱的优秀作品进行竞标,最后竞标成功者对此件作品的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进行评述。

组长:

安排每名组员相应的工作,协调关系,调动组员参与热情。

评估师-依据课堂和相关知识为作品定价。

主持人:

主持拍卖活动,汇报拍卖成果。

拍卖师:

利用屏幕展示作品,详细介绍作品,包括时代、民族风格,地域文化。

锻炼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通过拍卖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小结

时代在发展,艺术观念也不断随之更新,各种流派此起彼伏、层出不穷。

这些流派的绘画,既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或给人以有益的启示,也有明显消极的一面,对它们应当坚持具体作品具体分析的实事求实的态度。

在老师的总结中再次升华本课学习内容。

总结升华。

教学设计

(二)

设计思路

这是一节初中欣赏课。

为了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了解18至20世纪的美术作品,欣赏到不同民族风格,不同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学会分析美术作品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本课设计运用了分组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组探究学习了解18世纪至20世纪各种绘画流派的特点。

2.欣赏不同民族风格,不同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

3.学会分析美术作品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重难点

欣赏不同民族风格,不同地域文化的美术作品,学会分析美术作品审美特征和文化价值。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制作探究性学习分工表,体现组员情况,分工情况,探究课题。

2.提供探究课题,请小组选择。

3.印发小组评价表,为良好完成并展示探究课题提供依据。

1.以自愿结合的方式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究学习。

2.填写组员分工表,保证每名同学都能参与到组内活动中,并最大限度的发挥长处。

3.提供与本课学习有关的问题,由组长组织进行探究。

4.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本组探究结果。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同学间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探究精神。

课堂展示

要求每组针对一个课题,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

教师对每组课题成果进行补充和肯定。

最后总结出准确的结果。

以组为单位分别展示以下几个课题的学习成果。

1.18世纪艺术作品有哪些?

2.19世纪艺术绘画流派有哪些?

介绍给大家。

3.你喜欢20世纪的美术作品吗?

为什么?

通过小组形式的展示,锻炼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并进行展示的能力。

课堂评价

制作评价表,能够体现小组内组员协作情况和课题展示清晰度。

小组间互相打分,互相学习促进。

在一个小组展示的同时,其他小组依据“评价表”进行分析、评价。

互相学习提高。

互相学习提高。

 

活动一 考察与研究

教学设计

(一)

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堂探究式的考察实践课。

通过欣赏中国城乡传统美术文化作品,引导学生观察、

感受不同作品的造型、色彩及地域的特点,启发学生去探究、学习当地的美术文化、造型的主要特征;通过考察、查阅、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城市或乡村美术文化的考察,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及对

中国传统艺术的保护意识。

2.通过临摹、仿制所在地区中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

3.通过考察、查阅资料、收集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及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增强对本地美

术文化的关注,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书写一个《美术文化考察报告》。

教学难点

掌握考察的各种具体方法。

课前准备

学生:

学生需要查找和搜集课本所选作品和相关背景的学习资料,如本地有特点的有一

定代表性的古建筑、古雕塑和流传下来的民间手工艺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教师:

收集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美术遗迹、民间工艺等图片和文字介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教师用投影仪等展示全国各地的著名美术遗迹,请几位学生说一说感受。

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

教师出示一个具有本地特色的古建筑,提出问题:

谁能说说这个建筑的特点及其风格?

 

三、出示多种当地或全国各地美术遗迹和民间美术,让学生了解城乡美术文化包含的内容,引入新课。

1.欣赏当地民间美术(如剪纸、泥塑等)制作过程(图片或课件),引导学生讨论民间艺人的制作方法,开拓思维。

2.再分组讨论:

什么样的美术遗迹和民间美术

算作美术文化?

3.形成初步结论:

如石窟、庙宇、古塔等建筑;

木雕、石雕、青铜铸铁等雕塑;传统戏曲脸谱

和面具等等。

4.教师归纳。

四、欣赏感受,深入探究

(1)交流欣赏师生收集的民间美术实物(面具及剪纸等手工艺品)、图片或课件,开拓学生的思维。

(2)出示各种综合资料,帮助同学们体会美术文化对于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以及对现代美术的影响及贡献等,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

 

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当地美术文化的兴趣。

 

六、评价、交流

七、拓展知识,激发兴趣

通过对美术文化的考察,思考美术文化对未来美术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美术文化的兴趣。

 

学生观看图片,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分组讨论:

用什么方法考察到此建筑的特点及其风格?

学生得出结论:

通过访问、实地考察、网上查阅、书籍查阅等方法可以得知。

 

(1)交流欣赏师生收集的民间美术实物(面具及剪纸等手工艺品)、图片或课件,开拓学生的思维。

(2)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感受及考察方法。

(1)分小组,利用一切资源考察当地的美术文化。

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2)学生在考察后写出考察心得或考察报告。

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鼓励学生以各种方式考察,从中获得知识和学习乐趣。

用PPT演示图片:

以学生感兴趣的家乡美术遗迹作品导入,选取适合本课主题的城乡建筑图片引入课题。

通过欣赏建筑作品,启发学生:

用什么方法考察到此建筑的特点及其风格?

通过古代建筑这一具有代表性的美术遗迹为出发点,扩展为古代雕塑、民间面具、民间玩具、祭祀用具及遗留下来的传统手工艺制作方法,如:

吹糖人、泥人、面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