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6647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docx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docx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1)第三十二讲 清虚热药:

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第三十二讲

清虚热药:

青蒿、地骨皮、白薇、银柴胡、胡黄连

 

 下面介绍清热药的最后一节第五节,清虚热药。

清虚热药当然是以清虚热为主要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阴虚内热证的药物,称为清虚热药。

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就是在有的书当中,就说清虚热药是治疗虚热证的药物,这样子不太准确。

因为虚有气血阴阳之分,根据中医学的观点,阴虚是可以发热的,其他的虚证也可以出现发热,比如说阳虚、气虚,那样的一些发热证,不能用退虚热的药。

金元时期还提出了“甘温除热”的理论,可能要用一些温补阳气的药,不能笼统地说清虚热药是治疗虚热证的药,是虚热证当中的阴虚内热证,把它界定得非常清楚,只是虚热证当中的一类,这是说明的一点。

另外一点,清热药前面的四节,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它虽然是针对的一些具体的热证或者里热证。

但可以说,前面的四类清热药是针对热邪的,它能祛除热邪,它是治疗里热证当中的实证;而虚热证它并不是由邪气引起,它不是祛邪的,所以它和前面的四类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要分,后面这个(节的药)它的适应证是虚证,前面四类的主治是实证,仅就清虚热这一点而言,应该有这样的区别,也是应当分辨清楚的。

这是在概念当中说明的两点。

 

  清虚热药的基本功效,就是它的功效和主治的问题,它的基本功效就是清虚热。

有的时候动词比较灵活,比如说退虚热、除虚热,清、退、除三个不同的动词,实际上是一样的意思,不容易混淆,可能没有学过的同学看了以后,都知道这是同一种功效。

但是在有的情况就不尽然,因为阴虚内热证很典型的一个症状就是骨蒸,患者自己觉得热好象从骨髓里面向外透发出来,比较难受的一种自觉发热的一种症状,它又是阴虚内热证的比较典型的症状。

有时候常常在中医药物文献当中,就抓住主要的症状,把清虚热叫做除蒸,就是说它消退了骨蒸,有的说得明确一点除骨蒸,除骨蒸也就是清虚热的意思,是相同含义的功效的不同表述方法。

但是在一些药物的后面,常常有人把清虚热、除骨蒸同时写出来,如果在一般的文章当中行文的时候,未尝不可。

但是在功效下面,前面写了清虚热,后面马上又来一个除骨蒸,实际上是一种重复,就会给人一个错觉,好象清虚热和除骨蒸是不是两种有区别的功效?

功效栏目里面它要求是高度地精炼,这样的不必要的重复,最好不要出现。

我们在表述的时候,在这个地方就要把它简化了,两种同时出现了就不好。

这是清虚热的功效又一种表述的方式。

另外,还能够见到用除疳热来表示清虚热,小儿疳积,主要是这清虚热的功效在儿科当中的一个具体体现。

小儿出现阴虚内热,常常在小儿的疳积当中,所以清虚热的药治疗小儿疳积的阴虚发热,常常叫做除疳热,它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但同时要注意到小儿疳积不都表现出有阴虚内热的情况,今后在《中医儿科学》里面同学们会学到,可能小儿疳积大量的还是脾虚,所以气虚居多,有的可能胃肠有湿热。

所以除疳热不是泛指小儿疳积的一切发热,只是疳积这种小儿特殊病当中,阴虚那一部分,它可以用除疳热的药物,实际上就是对小儿进行清虚热,治疗小儿的阴虚内热证。

所以它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在临床分科里面不同,成人过去常常说虚痨,阴虚很多是虚痨,儿童可能更多的是见于疳积,所以就有这样的不同的称谓。

我们首先就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了清虚热的功效的不同称谓,清虚热、退虚热、除虚热,可以叫做除蒸,或者除骨蒸,对儿童的阴虚发热也可以叫做除疳热,或者退疳热、清疳热,都可以,很多种不同的说法,但是其意思是一样的,这是关于基本功效。

 

  基本功效的主治有二。

其一,就是一般的阴虚内热证。

一般的阴虚内热证,往往见于一些慢性疾病当中,由于长期的患病,阴分不足,阴津的亏耗,出现了阴虚生内热,所以出现了骨蒸、潮热,就是定时的在午后三四点钟,自己觉得在发热,或者有的文献上讲的五心烦热,两个手心、两个足心,加上心胸的烦热,所以称为五心发热;有的盗汗,或者成年的男性遗精等等这些症状;脉细数,就见于一些慢性病,比如说过去的肺结核,现在也有其他的一些慢性病,都是比较常见的,出现了阴虚内热。

这是一种情况,就是普通的阴虚内热证,它的适应证。

第二,就是温热病的后期,传统的提法就是热邪未尽,阴液已伤,邪气伏藏于阴分。

这里讲的阴分,很多地方都没有明确地加以说明,究竟什么是阴分?

其实阴分有两层含义:

一个阴,是和浅表相对而言,它比较深层,邪气潜伏得比较深,以表里来分阴阳,阴分就在比较深层的;更主要的这个阴,是以气血来分阴阳,温热病的气分和血分。

邪伏阴分主要是指营血证的后期,营血分的邪气没有完全清除干净,阴分主要指的是血分。

所以在血分还深藏有部分的未尽邪气,尽管邪气不是很盛,但是它并没有完全清除干净,还残留了温热邪气,所以称为邪伏阴分。

在这种情况下,它的病理机制和单纯的阴虚内热证不同,它包括了阴虚内热证的全部病理机制。

因为它本身阴分受伤,由于温热病经过了卫气营血的阶段,它都要耗伤阴津的,阴分受伤那相对的就是阴虚而生内热,所以它要出现类似于普通阴虚内热证那样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它所不同的是,它兼有血分的温热邪气,实际上是一个虚中夹实,不纯粹是象普通的阴虚内热证是个纯虚的,所以这种情况下往往出现低热,或者说夜热早凉这些症状,当然也包括了阴虚内热证的其他的一些症状,也可能见到。

也就(是)说在治疗的时候,不仅仅是要(解决)滋阴退虚热的问题,针对没有完全清除的阴分的邪气,还要用一定的祛邪的清热药,主要指的是凉血药,清热凉血药,在这样的方当中还要配伍使用。

所以清虚热药的清虚热的功效它对应的主治有二,两者之间有很大的相同,但也有一定的区别。

普通的阴虚内热证是纯虚无邪的,温热病的后期它有普通阴虚内热证的基本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以外,由于还有一定的血分的热邪深藏,所以往往需要清热凉血,这个就是需要说明的。

所以在回答清虚热药的清虚热的基本功效它对应的主治,两点都必须说清楚,这都是要求的两个知识点,这是功效(主治)里面的最主要的一个部分。

然后清虚热药绝大多数又兼有其他的清热作用,也就是说我们前面的四节和后面这一节是相对的,前面那四节从总体而言,绝大多数的药都是针对热邪的,是祛邪的,治疗里实热证的,但是其中也有一部分药它兼有退虚热的作用,比如说知母、黄柏、生地、玄参这样的一些药,它既是治疗里实热的药,又是治疗虚热证的药物,只不过前者是主要的,后者比较次要。

反过来我们第五节学的药物,虽然它是以清虚热为主,但绝大多数又兼有清除热邪,治疗在里的实热证的这样一些功效。

我们在学习这些药物的时候,就要注意它们分别兼有的清泄里热的其他的一些相关功效和相对应的一些里热证,这就是清虚热药的功效主治,就分成两个方面,这样子,如果要考试要回答清虚热药的功效应用,内容才完整。

既要说它清虚热方面的这些功效和主治,又要说它兼有的清除热邪,治疗里实热证的这些有关功效和它相应的主治。

 

  这一类的药物从性味来说,基本上还是苦寒,当然有的苦味不明显的,也可以有甘寒,但苦寒是最基本的,有的可能兼甘,不是非常的苦。

归经,虚热证主要是肝肾阴虚,尤其是肾阴虚,肾阴虚最容易导致,所以这一类的药主要就归肝肾两经,尤其肾经是归经当中的重点,这就是性能的情况。

 

  在配伍方面,这一类药如果用于阴虚内热证,最主要的就是配伍补阴药。

为什么清虚热药常常与补阴药同用?

因为清虚热药的主治是阴虚内热证,阴虚内热证的根本的引起的原因在于肝肾阴虚,阴虚生内热,阴不制阳,阳气出现这种虚性的亢奋现象。

一般的退虚热药只能治标,缓和这些虚热的症状,不能治本,所以疗效不是很理想,有的只能暂时的缓解,可能马上又有反复,配伍了补阴的药,那是从根本上反映了中医治病求本的这样一个用药的思想,这样才能标本兼治,提高临床疗效。

这是从阴虚内热证这种角度的要求,最常与补阴药配伍,它原因我们刚才讲了。

如果用于温热病的后期,它不但要配伍补阴的药,可能还要配一点清热凉血的药,针对潜伏于阴分的少量的邪气,至于针对其他的里热证,当然有另外相应的,和其他前面四节的配伍没有两样,我们不再重复。

这是关于清虚热药在概述当中需要搞清楚的一些问题,重点就是在功效主治和为什么退虚热药要与补虚药同用,这个道理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是概述的重点。

 

  下面我说一下退虚热药里面收载五味药物。

第一味药是青蒿。

青蒿是一个菊科植物,在中国传统的命名当中,凡是用蒿来命名的绝大多数都是菊科植物,比如我们今后要学的茵陈蒿、青蒿,有的把艾叶称为艾蒿,什么白蒿、马先蒿、齐头蒿,都是,还有作疏菜吃的那个茼蒿菜,其实也是菊科植物,是那么一个习惯。

因为在菊科植物的众多植物当中,青蒿的叶特别翠绿,就说它的青色特别深,根据颜色的特点,我们上面这个图是黄花蒿,另外还有一种真正地青蒿,名称就叫(青蒿),叶片比这个还要细,好象细得成了一种很线状的那种,那种从植物上来说,就是我们书上后面谈到的青蒿。

这个是黄花蒿,也是现在所谓的正品,过去是两种植物等同使用。

 

  青蒿它是退虚热药,清虚热药,当然可以清虚热,也可以叫退虚热。

它主要就(是)两个方面都可以用:

一个是温热病的后期,邪伏阴分,夜热早凉,低热不退,就是我刚才说那种情况,这种情况它本身有阴虚内热,可以用一些退虚热的药加补阴的药,但是有伏于阴分的邪气,所以还要加一点清热凉血的一些药物,这样子针对性就会更好一些,大家今后要学的比如说青蒿鳖甲汤,里面有生地这一类的,能够清阴分的伏热,这是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就是普通的阴虚发热,潮热骨蒸就配伍补阴的药,就不需要凉血的药,不需要配伍都可以,只有很细微的区别。

青蒿在这两个方面应用都是非常广泛,是比较常用的一个退虚热的药。

另外,我们书上说青蒿能够解暑热,或者清解暑热,它可以用于外感暑热证。

因为暑邪是暑天的一种特殊的邪气,它本质上是热性的,容易伤津,能够解暑热的药,一般都应该是清热药,所以青蒿有这方面的一点作用。

但是严格来讲,青蒿之所以在暑热证当中使用,是因为它有两方面的个性特征,过去我们关注不够的。

一个方面是它能够清湿热,因为青蒿是芳香的,而且芳香气味很浓烈,实际上它有类似于芳香化湿的这类药物的一些作用,所以青蒿它可以单独把它作为一个化湿药,治疗一些湿热内阻,尤其是肝胆脾胃的湿热证,我们应用二,在后面专门谈了,用于肝胆脾胃的(湿热证),比如说我们今后要学一个很有名的一个方,叫蒿芩清胆汤,其实蒿芩清胆汤里面的青蒿,它很大的一个因素就是针对的是肝胆的湿热,用它的芳化湿热,这是它有第一个倾向性。

第二个倾向性,青蒿作为一个辛寒的药,这个辛也有透散的意思,透散,实际上青蒿有类似于发散风热药物的一些特征,从古代的一些文献的论述里面到当代的一些有名的医家,常常把青蒿作为一个治疗风热表证的一个药物,用来治疗感冒,往往很少有人注意,但文献里面有这方面的记载,你象我上研究生的时候,我的导师凌一揆先生,他有一个很有名的经验方,专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主要就是青蒿,最后开发成了一种新药、新产品,疗效相当好,他就说在这个方一定要注意,这是作为解表用的,不然用现有的中药(知识),这几个功效都不能解释,对它的方义没有办法分析,所以青蒿常常配伍其他的发散风热药,可以用于普通的风热感冒,尤其是在暑天。

如果说外感风热,里面又有暑湿,暑热也容易夹湿,对于暑热夹湿,青蒿可能就不单纯地是象前面我们学的金银花,或者我们吃的绿豆、西瓜,它完全单纯地是清解暑热,青蒿它是除了有一点清暑热的作用以外,它更多的是内清兼有的湿热,外面发散暑热的邪气,这是它在暑天作为一个解暑热的药,应用得比较普遍的一个理由,要考虑到它芳香化浊和辛散,它兼有解表和化湿药的一些基本特征,虽然不重要,但是它很特殊,所以普通的真正的这种典型的暑热证,青蒿用得并不多,它真正用的是有湿热或者有表邪的情况,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对它的解暑热我们加一点说明。

 

  另外,截疟,青蒿作为一个治疗疟疾的(药),疟疾不管中医西医都称为疟疾,现在已经认识到了它是由于感染了疟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它就是出现了典型的症状,就突然间的高烧、寒颤,然后就是畏寒,这样子有的一天发一次,有的是隔一天,或者有的是三天一次的,这样子都有。

今后西医学、中医(学)的这些临床学科都要学习,我们简单地知道这个病是由于疟原虫由蚊虫来传播的一种传染病。

过去在西方,疟疾没有办法,在中世纪欧美国家对疟疾非常恐惧,认为是一种黑色的瘟疫,后来到十六世纪初,当时在南美洲发现了一种小灌木的树皮,对这个病有明显地疗效,那就是我们后来知道的金鸡纳,比如说我们看电视连续局《康熙王朝》,康熙不是去征讨葛尔丹的时候,病很危重,其实就是疟疾发作了,当时不是说洋人给的药,后来吃了好了,当时就是传教士送他的金鸡纳。

当然后来在这个基础上,就从金鸡纳里面就提出了它的生物碱这一类的药,就是西药里面治疗疟疾有名的奎宁,后来对奎宁的结构进行不断地修饰,有很多类的奎宁,这样子对疟疾就有了一个特效的药,这样一百多二百年以来,那疟疾就人们已经不恐慌了。

但是遗憾地是,经过了这样一百多年的奎宁类的这类生物碱的化学药品的使用,全球性的疟原虫都普遍地产生了耐药性,尤其是亚洲的疟原虫对奎宁类的药,耐药性更强,所以现在如果再发生疟疾,再用这个传统的奎宁类的药物常常临床效果很不理想,所以基于这种情况,全球性的就想寻找新的抗疟的药物,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这方面进行研究,从七十年代开始,我们国家就根据中药当中的记载,青蒿是一个从古代就开始比较安全又有效的一个截疟的药物,就抓住这一点进行了研究,现在就研究出了青蒿素。

青蒿素对于疟疾低毒高效,但是不稳定,而且可能疗效也有的时候也不是很长,容易有那种反复,后来又对(它)进行化学结构的修饰,所以现在这方面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的解决,所以是青蒿素的很多衍生物或者异构体,这样子生产的一个截疟的新药。

这是我们国家有自主知识产权,被世界卫生组织承认的唯一的一个相当于西药的这样的新药,就是建国以来的,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就是根据传统截疟的经验,这个在研究的过程当中还曾经走过一些弯路,当时在研究的初期,在七十年代,就是中医文献里面很多记载,它能够截疟,但是就把里面的各种成分都提出来,很多类的成分进行动物实验,怎么没有效?

对疟原虫并不敏感。

后来有人突然得到了一个启示,青蒿在古代治疗疟疾的时候,比如说葛洪的《肘后方》就说用的青蒿一握,就是握手的握,就是一把,一大把青蒿,用什么捣汁?

就象我们现在的那个压汁机,但古代没有,用一般的工具把它捣绒,用一个干净的那种绢,丝稠,把里面的液汁拧出来,就把它这样子服用进去。

当时有人就想,会不会青蒿里面含的截疟的有效的化学成分是不耐热的?

因为开始的时候就用高温的方法来煎煮、来提取,后来发现果真就是不加热的提取出来的成分,明显地对疟原虫就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人他用青蒿的时候治疟疾,不煎煮,直接用新鲜的捣汁来服用,所以都是些非常宝贵的经验。

从这样的一些例子我们今后从事中药研究,就说很少的一个字、两个字,我们都要高度地重视,那确实是宝贵的长期的临床经验的一个结晶。

后来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地通过全国很多单位的协作,就取得青蒿素研制,这个在世界上都很有影响。

但是用生药,也有效。

所以一般的疟疾,不管什么型的都可以使用。

但是本身青蒿是一个清暑热的药,传统又认为暑天疟疾发作以后兼有暑热的患者,它更为它适合,不但用它来截疟,同时用它来全面的适应证情,同时又清解患者的暑热。

所以我们书上应用三里面,前面提到了青蒿是治疗疟疾的要药。

因为它能够直接地阻断疟邪,祛除疟邪,也就是对疟原虫有抑制或者杀灭的作用,所以一般的疟疾都能使用。

但是后面又强调了本品能够解暑热、除湿热,所以对疟疾兼有暑热或者湿热者是更加的理想。

可能有的截疟的药,它就没有清暑热或者除湿热的(作用)。

 

  在用法用量方面,需要注意两点。

第一点就是刚才讲的,如果作为治疗疟疾,一般用生品最好,就说用来解暑热这样一些(应用)也不宜久煎,所以原则上不宜久煎,所以书上在最后一行提到了,这是第一。

第二,传统的青蒿使用的药材品种,一种是黄花蒿,另外一种就是青蒿。

但是对于疟疾有效的这一个品种是黄花蒿,真正地青蒿对于疟疾的疗效是不明显的。

所以我们现在药典收载的青蒿的正品,它的植物来源只收了黄花蒿,青蒿就在另外的方面,比如说清暑热,或者退虚热,可以用另外一个品种,这是关于青蒿的情况,就作这样的一些介绍,这是第一味药。

 

  第二味,地骨皮。

地骨皮就是茄科植物枸杞子的根皮,用的根皮,这个是枸杞子果实,这个是药材。

今后我们在学补阴药当中专门要介绍,(枸杞子)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了,很有名的一个滋补药。

现在很多食疗里边,比如说有的烧汤里面也加一点枸杞子;现在比如说去喝茶,喝菊花茶,里面也要加一点枸杞子,用得非常广泛,有的泡酒,普遍人们都知道,我们以后介绍的时候再来说。

它主要是用的枸杞的根皮,作为地骨皮使用。

 

地骨皮作为一个退虚热的药,它主要是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一般的骨蒸潮热、盗汗。

在这个阴虚内热证当中,是一个比较常用的。

从理论上来讲,地骨皮还有凉血的作用。

照理说温热病的后期,这种夜热早凉、邪热未尽的时候也应该用,但是找不到这方面的例证,几乎没有人这样用。

如果同学们要问我,地骨皮能不能用于温热病的后期?

我只能说现在还有待于进行临床观察,在这方面没有更多的例子提供大家,临床实践是基础,这方面的实践经验还没有发现。

我们这里在应用一里面,就回避了温热病后期的问题,大家可以注意。

然后它通过退虚热,地骨皮应用比青蒿在其他方面更广泛,一个是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引起的牙痛。

因为牙痛或者牙龈肿痛,经常有阳明的热盛,那个是实证。

也经常有肾阴虚,虚火上炎。

因为肾主骨,牙是骨之余,所以足少阴肾经的一些虚火上炎有时候经常累及牙或者牙龈,出现一些虚火牙痛。

地骨皮通过它的退虚热,常常配伍一些滋阴降火止痛的药,对于虚火牙痛有一定的作用,在民间把它的植物的地上部分它的嫩的那个叶片,那个尖端比较嫩的,有的民间叫做枸地芽,也是用来治疗虚火牙痛,据说也有一定的效果。

有的民间,虚火牙痛的时候就说用枸地芽来煎鸡蛋、煎鸭蛋这样子吃,民间的这种单方,可能它也是类似的或者相同的退虚热的,或者降虚火,虚火下降它不上炎,所以牙痛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另外,用于虚火上炎引起的消渴,但主要是指的是糖尿病。

消渴就是阴虚者比较多见。

阴虚主要是肾阴虚,当然也包括了胃和肺的,通过它的降虚火的作用,缓解消渴的症状,当然也是和补阴的药同用。

这三个方面,一般的阴虚火旺、骨蒸潮热,或者虚火的牙痛,虚火的消渴,都必须和补阴药同时使用。

比如说治疗虚火的消渴,或者骨蒸潮热,我们前面学过的知母、生地,这都是常用的。

治疗牙痛也可以配伍这一类的药物,这是在退虚热方面。

 

另外,它又能够清实热。

清实热就是泻肺火,也可以说清肺热,所以可以用于肺热咳嗽。

今后大家学一个有名的钱乙的方泻白散,白就是肺,泻白就是清泄肺热,里面主要的药就有地骨皮和桑白皮,尤其是儿科当中普通的肺热咳喘、肺热咳嗽是经常采用的。

凉血,就是用于血热妄行,内科杂病当中它都可以用,在血分有热,但是它没有止血的作用,所以一般要配伍止血的药物,这是地骨皮的简单情况。

 

  这两个药就是这一节里面需要掌握的,比较重要的药,剩下的三味药就次要。

白薇作为了解的药物,了解的药物主要就是掌握功效,其他的内容可以忽略。

白薇从我们这个功效可以看,它有很多功效,退虚热、清肺热、凉血、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五个方面。

但为什么把它作为一个了解的药呢?

这个药的功效可以涉及到清热药的方方面面,但是每一种功效都很一般,它的作用不是很强。

其实这味药的了解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白薇它可以放在我们清热药这一章的不同的四(五)节里面都可以。

第一,可以把它放在清热泻火药,它能够清肺热,同时对于温热病的气分热,它还略有一点作用,在一些治疗温热病气分热证的方当中有人用,但是非常少,不能说它不能用,那用得比较多一点的是肺热咳嗽,用得还是比较普遍,所以它可以把它放在清热泻火药当中;也可以把它放在清热凉血药当中,因为它有凉血的作用,它可以用于温热病的热入营血和普通杂病当中的血热妄行,但是都是起很次要的辅助作用,也是因为它的功力不够,与前面的讲过的那些清热凉血药相比,那比较逊色一些,而且它清热凉血相对还是它比较强的一个功效,所以可以使用,但不并常用;另外,它可以放在清热解毒药,当然清热解毒的作用就更一般了,比起清热凉血还要弱一些,它可以用于疮痈肿痛,能够清解热毒,古方也有用,但总体来讲就是使用不多;它退虚热,可以用于阴虚发热,也可以用于温热病后期,因为它也兼有凉血,都有这种使用,作为辅助,尤其是用得比较稍多一点就是妇女产后,或者失血以后,阴血亏虚而又兼有虚热,这种血分的虚热证,白薇用得比较多一点;另外,利尿通淋,严格地讲,它是治疗淋证为主的,也可以用于其他的湿热证,它的主治证和清热燥湿药治疗的范围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前人不认为它是一个苦燥的药,不认为它是清热燥湿,可以说它是清热利湿,清热利湿重点是在通淋。

这个药物严格地讲它是与清热药的五类(五节的药),它都有关联,但是没有哪一方面很典型,我们就了解它五个方面的功效,这样子我一讲,如果今后要叫大家写出白薇的功效,可能就容易了,如果说你就是照五节来写,那可能你要对了百分之八十,那就是一个清热燥湿不完全吻合,所以告诉大家记忆的一个方法而已,这是白薇。

 

  下面第四味,银柴胡。

前面我们在发散风热药当中介绍了柴胡,这个地方的银柴胡和柴胡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两味药,它们的来源没有相同的地方。

前面的柴胡它是来源于伞形科,伞形科的伞形花,是那种小黄花;银柴胡来源于石竹科,这个花完全的不一样,叶片也不一样。

为什么以柴胡来命名呢?

最早在在宋代时候,确实把银柴胡误认为是银州产的前面的柴胡,所以就有了这样一个名称,这样子沿用下来,所以它是有柴胡之名,而无柴胡之实,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两味药物。

银柴胡作为一个退虚热的药,一般就用于阴虚发热,就是没有什么特点,广泛地使用,它是一个苦味不明显,以甘味为主的,说(它)不伤阴,所以对于虚热证当中应用相对来说(还)比较广泛,所以大家知道有这个功效,有这个主治。

另外,它就除疳热,用于小儿疳积当中的阴虚发热证。

前人对于小儿的疳积这个阴虚发热当中,根据它脏腑见证的侧重点不同,又细分,比如说分什么肝疳、脾疳之类的。

银柴胡在一些文献里面,就是说它用于小儿的疳积的阴虚发热,比较适合于肝疳,肝经的症状比较突出,比如说小儿烦躁不安,烦躁易怒,是一个肝经的(症状)。

另外,就是所谓的疳积上目,就是引起了眼的病变,引起了眼的一些病变,影响了视力,或者影响了眼角膜,这样的疳积上目,有的时候说疳积攻目,出现以肝经症状比较突出的小儿疳积,适合于治疗肝疳,在文献当中有这样一个说法。

本身这个药很简单,所以就讲这么几句。

 

  最后一个药,胡黄连。

这个药它也是和前面讲的黄连来源不一样,胡黄连来源于玄参科,黄连是来源于毛茛科;从药材来讲,胡黄连和黄连仿佛之间根茎有一点、外观有那么一点相似,更主要它们有相似的一些性味功效,所以也把它用黄连来命名。

胡是传统(用于)来源于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西南、西北的一些少数民族的地方来的一些药(的命名),比如说我们现在什么胡瓜、胡豆、胡黄连,这个大蒜,张骞通西域,从西域来,古代也叫胡蒜,这个就是当时来源的地域,这么一个意思,所以现在的胡黄连的主产地也是以西藏为主的,比如说新疆、云南这些地方也有少量的,主要在西藏地区。

 

  胡黄连它能够退虚热,一般的阴虚内热证可以用,但是它不如银柴胡、地骨皮这些用得多,为什么呢?

它是一个偏于苦燥的药物,因为阴虚本身就不应该再苦燥,不应该伤阴。

所以尽管在古方里面用,但它不如那些药重要。

另外,除疳热,用于小儿疳积发热,它比较适合于脾疳,脾经的症状比较明显的。

所谓脾疳,在宋代的《开宝本草》当中就谈到了脾疳往往是由于久泻久痢而成疳,本身久痢久泻,胃肠就有湿热,胡黄连它本身有清湿热的作用,可能它这方面还有针对性,所以脾疳的患者,小儿很多都是因为本身脾胃就兼有胃热,或者湿热,所以它相对比较适合,兼有脾的湿热或者胃热这样的一些(小儿)。

另外,清热解毒,那可以用于疮痈。

胡黄连它因为有类似黄连的清湿热和解热毒的作用,所以才来这样命名,但是黄连的药源比较丰富,产量很大,胡黄连它产在西藏这个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