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6909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docx

北京中考语文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1含答案

2016年各区二模试题分类汇编

现代文阅读1

【2016东城二模】

(一)阅读《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一文,完成第13-16题。

(共13分)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

冯骥才

民国二十八年,龙王爷闯进天津卫。

街上行船,窗户当门,买卖停业,车辆不通,小杨月楼和他的一班人马,被困在南市的庆云戏院。

那时候,人都泡在水里,哪有心思看戏?

  龙王爷赖在天津一连几个月,戏班照样人吃马喂,把钱使净,便将十多箱行头道具押在河北大街的“万成当”。

等到水退了,火车通车,小杨月楼急着返回上海,凑钱买了车票,就没钱赎当了,急得他闹牙疼,腮帮子肿得老高。

戏院一位热心肠的小伙计对他说:

“您不如去求李金鏊帮忙,那人仗义,拿义气当命。

凭您的名气,有求必应。

  李金鏊是天津卫出名的一位大锅伙①,混混头儿。

上刀山、下火海、跳油锅,绝不含糊,死千②一个。

虽然黑白道上,也讲规矩讲脸面讲义气,拔刀相助的事,李金鏊干过不少,小杨月楼却从来不沾这号人。

可是今儿事情逼到这地步,不去也得去了。

  他跟随这小伙计到了西头,过街穿巷,抬眼一瞧,怔住了。

篱笆墙,栅栏门,几间爬爬屋,大名鼎鼎的李金鏊就住在这破瓦寒窑里?

小伙计却截门一声呼:

“李二爷!

  应声打屋里猫腰走出一个人来,出屋直起身,吓了小杨月楼一跳。

这人足有六尺高,肩膀赛③门宽,老脸老皮,胡子拉碴;那件灰布大褂,足够改成个大床单,上边还油了几块。

小杨月楼以为找错了人家,没想到这人说话嘴上赛扣个罐子,瓮声瓮气问道:

“找我干吗?

”口气挺硬,眼神极横,错不了,李金鏊!

  进了屋,屋里赛破庙,地上是土,条案上也是土,东西全是东倒西歪;迎面那八仙桌子,四条腿缺了一条,拿砖顶上;桌上的茶壶,破嘴缺把,磕底裂肚,盖上没疙瘩。

小杨月楼心想,李金鏊是真穷还是装穷?

若是真穷,拿嘛帮助自己?

于是心里不抱什么希望了。

  李金鏊打量来客,一身春绸裤褂,白丝袜子,黑礼服呢鞋,头戴一顶细辫巴拿马草帽,手拿一柄有字有画的斑竹折扇。

他瞄着小杨月楼说:

“我在哪儿见过你?

”眼神还挺横,不赛对客人,赛对仇人。

  戏院小伙计忙做一番介绍,表明来意。

李金鏊立即起身,拱拱手说:

“我眼拙,杨老板可别在意。

您到天津卫来唱戏,是咱天津有耳朵人的福气!

哪能叫您受治、委屈!

您明儿晌后就去‘万成当’拉东西去吧!

”说得真爽快,好赛天津卫是他家的。

这更叫小杨月楼满腹狐疑,以为到这儿来做戏玩。

  转天一早,李金鏊来到河北大街上的“万成当”,进门朝着高高的柜台仰头叫道:

“告你们老板去,说我李金鏊拜访他来了!

”老板慌张出来,请李金鏊到楼上喝茶,李金鏊理也不理,只说:

“我朋友杨老板有几个戏箱押在你这里,没钱赎当,你先叫他搬走,交情记着,咱们往后再说。

”说完拨头便走。

  当日晌后,小杨月楼带着几个人碰运气赛的来到“万成当”,进门却见自己的十几个戏箱,早已摆在柜台外边。

小杨月楼大喜过望,便取了戏箱,高高兴兴返回上海。

  小杨月楼走后,天津卫的锅伙们听说这件事,佩服李金鏊的义气,纷纷来到“万成当”,要把小杨月楼欠下的赎当钱补上。

老板不肯收,锅伙们把钱截着柜台扔进去就走。

多少亦不论,反正多得多。

这事又传到李金鏊耳朵里。

李金鏊在北大关的天庆馆摆了几桌,将这些代自己还情的弟兄们着实宴请一顿。

谁想到小杨月楼回到上海,不出三个月,寄张银票到天津“万成当”,补还那笔欠款。

“万成当”收过锅伙们的钱,哪敢再收双份,老板亲自捧着钱给李金鏊送来了。

李金鏊嘛人?

不单分文不取,看也没看,叫人把这笔钱分别还给那帮代他付钱的弟兄。

至此,钱上边的事清楚了,谁也不欠谁的了。

这事本该了结,可是情没结,怎么结?

  转年冬天,上海奇冷,黄浦江冰冻三尺,大河盖上盖儿。

这就断了码头上脚伕们的生路,尤其打天津去扛活的弟兄们,肚子里的东西一天比一天少,快只剩下凉气了。

恰巧李金鏊到上海办事,见这情景,正愁没辙,抬眼瞅见小杨月楼主演《芸娘》的海报,拔腿便去找小杨月楼。

  赶到大舞台时,小杨月楼正是闭幕卸装时候,听说天津的李金鏊在大门外等候,脸上带着油彩就跑出来。

只见台阶下大雪里站着一条高高汉子。

他口呼:

“二哥!

”三步并两步跑下台阶。

脚底板给冰雪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仰脸对李金鏊还满是欢笑。

  小杨月楼在锦江饭店盛宴款待这位心中敬佩的津门恩人。

李金鏊说:

“杨老板,您喂得饱我一个脑袋,喂不饱我黄浦江边的上千个扛活的弟兄。

如今大河盖盖儿,弟兄们没饭辙,眼瞅着小命不长。

  小杨月楼慨然说:

“我去想办法!

  李金鏊说:

“那倒不用。

您只要把上海所有名角约到一块儿,义演三天就成!

戏票全给我,我叫弟兄们自个儿找主去卖。

这么做难为您吗?

  小杨月楼说:

“二哥真行。

这点事还不好办吗?

”第二天就把大上海所有名角,全都约齐,在黄金戏院举行义演。

戏票由天津这帮弟兄拿到平日扛活的主家那里去卖。

这些主家花钱买几张票,又看戏,又帮忙,落人情,过戏瘾,谁不肯?

何况这么多名角同台献技,还是《龙凤呈祥》、《红鬃烈马》一些热闹好看的大戏,更是千载难逢。

一连三天过去,便把冻成冰棍的上千个弟兄全救活了。

李金鏊完事要回天津,临行前,小杨月楼又是设宴送行。

酒足饭饱时,小杨月楼叫人拿出一大包银子,送给李金鏊。

既是盘缠,也有对去年那事谢恩之意。

李金鏊一见钱,面孔马上板起来,沉下来的嗓门更显得瓮声瓮气。

他说道:

“杨老板,我这人,向例只交朋友,不交钱。

想想看,您我这段交情,有来有往,打谁手里过过钱?

谁又看见过钱?

折腾来折腾去,不都是那些情义吗?

钱再多也经不住花,可咱们的交情使不完!

”说完起身告辞。

(选自冯骥才著《俗世奇人贰》,文字有删节)

①锅伙:

此处指在简陋食宿处住着的单身工人、小贩。

②死千:

天津地方土语,也是混混儿的行话。

死千表示担当出生入死的差事。

③爬爬屋:

④赛:

天津方言,有“像”或“似”之意。

13.结合全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简要概括第①-

段涉及的故事。

(3分)

答:

14.从全文看,作为上海名角儿的小杨月楼为什么会“义结”天津卫有名的“大锅伙”、“混混头儿”李金鏊?

(2分)

答:

15.根据你的理解,为文章续写一个结尾。

(4分)

答:

16.为活灵活现地塑造李金鏊这位俗世奇人,作者采用了白描和欲扬先抑的手法。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就其中一个手法简要分析。

(不超过140字。

4分)

答:

答案:

13.示例:

水灾受困、无钱赎当的小杨月楼请李金鏊帮忙,李金鏊一口应承并让他按时取回了戏箱。

评分:

3分。

起因、经过、结果各1分。

14.要点:

①对素不相识的人施以援手,不求回报。

②为上千弟兄的衣食求人,重义轻财。

评分:

共2分。

两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15.示例:

小杨月楼叫李金鏊这一席话说得又热又辣,五体流畅。

第二天唱戏,分外的精气神足,嗓门冒光,整场都是满堂彩。

评分:

共4分。

与上文情节衔接2分,有对小杨月楼相应的具体描写或以作者的口吻点评事件2分。

16.示例:

例1:

第5段主要通过小杨月楼的观察直接描写了“大锅伙”李金鏊的外貌、神态和语言,辅以他的心理活动,写出李的普通、不讲究,甚至寒酸。

他初见李金鏊,是什么样就什么样,让人感到其“俗”、卑微。

这种白描手法的运用为下文小杨月楼对他助己赎当能力的怀疑作了铺垫。

例2:

全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塑造李金鏊。

为赞美他扶危济困、重义轻财的品质,先写小杨月楼初见的失落,对他助己赎当能力的质疑,再写李金鏊一口应承,说到做到;之后,再叙说李金鏊义救上千脚伕弟兄,出谋划策,帮人不求回报。

一层一层地叙述与揭示,生动展现了这位俗世奇人之“俗”之“奇”。

评分:

共4分。

结合文章1分,围绕其中一个手法合理阐述自己的理解2分,语言1分。

 

【2016西城二模】

(二)阅读《天姥歌声》,完成第16-18题。

(共11分)

天姥歌声

①浙东新昌有这样一个美丽传说,古时上山砍柴采药的先人,曾在一座云雾飘渺的山上,听到仙人天姥(mǔ)纵情地歌唱,后人就把这座山称为“天姥山”。

②天姥大概是位女性,我们无从窥见她那神秘的容颜,但她肯定有石破天惊的歌喉。

据说她歌唱的时候,飞禽为之翔舞,走兽为之和鸣;响瀑为之鼓掌,鸣泉为之弹琴;草木为之欢笑,岩石为之点头;砍柴的樵夫放下了锃亮的刀斧,采茶的姑娘停止了蝶舞的手指。

那一刻,时间仿佛停止,空间已然凝固。

③后来天姥回归天国,山上从此沉寂,再无歌声……

④过了若干年,历史翻到了南北朝时期,号称山水诗鼻祖的谢灵运出仕永嘉,这时的天姥山荆棘遍地,寸步难行。

谢灵运率领乡人披荆斩棘,移石凿岩,终于开辟出一条长达70里的驿道,人们称之为“谢公道”。

崎岖险峻、风景优美的天姥山给了这位山水诗人很多的灵感,留下了许多佳句名篇。

⑤谢灵运开辟的谢公道,让多少文人纷至沓来;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引起多少诗人的由衷共鸣!

有人惊奇地发现,《全唐诗》收录的2000余位唐代诗人的诗作,竟有450多位诗人的1500多首诗,在为天姥山深情地吟唱!

⑥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

⑦原来,天姥的歌声,并没有随着天姥的离去而沉寂,反而随着诗人的纷至沓来而愈加嘹亮,直至唐朝达到高潮。

这些诗家或载酒扬帆,击节高歌;或竹杖芒履,徐行低吟。

他们无不尽情赞咏着天姥风光。

文化、传说、故事、胜景,都为浙东披上了一层神秘而美丽的面纱,使那里成为文人墨客向往的精神世界。

⑧乍看天姥山,实在没有什么不同凡响之处。

方圆三十多平方公里,连绵十几个山头,中间那尖尖的主峰,海拔也不过八百来米,看不到海上日出,听不到天鸡高唱,更难寻洞天石扉,也并非世外桃源。

⑨但天姥确实有其独特之处,除了天姥的由来能激发诗人无边的遐想,更有那山上的传说能撩拨起无限的诗兴。

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斑竹村口,有一座看上去十分普通的石拱桥。

正是这座小桥,和“仙宗”司马承祯的传奇联系在了一起,它的名字就叫“司马悔桥”。

相传,司马承祯因唐玄宗连发诏书请他出山从政,只好打点行装上路。

走到斑竹村的这座石拱桥时,见到这里高山流水,林木葱郁,清新明媚,顿生悔意:

何必出山自寻烦恼,还不如回去仍旧过那自由自在的神仙日子。

于是,司马承祯转身回到了深山中。

从此开始,这座“文官到此需下轿,武官到此需下马”的落马桥,同时也成了有名的“司马悔桥”。

⑪据东汉《搜神记》记载,相传剡(shàn)人刘晨、阮肇上天姥山采药,林深草密,迷路乏食,摘桃充饥,溪边邂逅两位绝色仙女,盛邀款待,结为伉俪。

半年后,刘、阮思乡心切,不料至家,乡人不识,询问老者,竟是第七代子孙。

刘、阮返回寻妻,复至桃源一带,结果无着,两人徘徊溪畔,惆怅不已。

“惆怅溪头从此别,碧天明月照苍苔。

”“惆怅溪”一名由此而来。

现在刘门山麓的刘门坞村,村首迎仙阁已毁,村后采药径如故,西尖山上的爱巢“桃源洞”更让人浮想联翩。

⑫如此壮美的风景,如此动人的传说,自然深深地吸引着诗仙李白。

他一生四上天姥山。

⑬公元725年,25岁的李白漫游江陵时,遇见准备前往南岳衡山的司马承祯。

那一年,司马承祯已经80高龄,隐居在天台山的玉霄峰。

我们无从知道一位道教宗师与一位年轻诗人的对话内容,但司马承祯的出现,肯定深深地影响过年轻的李白。

李白脚蹬谢公屐,沿着谢公道,登临了天姥山。

⑭公元742年,李白居东鲁,与司马承祯的好友、道士吴筠一同隐居新昌。

不久,吴筠应召赴京。

由于吴筠的推荐,唐玄宗派遣使臣召见李白。

于是,李白启程北上,前往长安。

他以为从此平步青云,却只得到了一个翰林供奉的清职。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重大失败。

⑮正是在这种情景下,他在山东创作了那首千古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回忆起自己一次次换上谢公屐,攀登在云梯一样陡峭的弯弯山道之上,终于登上天姥山最高山峰的情景。

天姥山的草木,为李白提供了诗情的灵感;天姥山的山水,为李白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于是他挥如椽之笔,书如珠美文,为天姥山纵情讴歌。

歌到结尾处,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天外飞来之笔点亮了全诗的主题。

写完这首诗后,他再次沿着那条唐诗之路来到天姥山。

⑯李白的歌声,不啻是又一个天姥的吟唱。

⑰李白的诗作,让天姥山达到了崭新的高度。

⑱从此,天姥的歌声就永远传唱!

(选自梁孟伟的同名文章,有删改)

16.天姥山的传说、故事为天姥山增添了许多文化色彩,依据原文填空。

(3分)

传说、故事

对天姥山的影响

天姥纵歌的动人传说

增加了天姥山的神秘色彩

提高了天姥山的知名度

诱发了大量讴歌天姥山的诗作

司马承祯拒召归隐的故事

增加了天姥山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内涵

采药人刘晨、阮肇娶仙妻的传说

李白创作了讴歌天姥山的著名诗作

提升了天姥山的文化高度

17.第⑥段画线句“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诗》”有哪些含义?

(4分)

答:

18.阅读本文第⑬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从司马承祯对李白的影响的角度,设计一个问题,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并结合上下文的相关内容,尝试加以解答。

(共4分)

问题:

回答:

答案:

16.答案示例:

①谢灵运在此开辟驿道并创作山水诗

②增添了天姥山的传奇魅力(或“神秘色彩”)

评分标准:

共3分。

①2分,其中“开道”1分,“赋诗”1分;②1分。

17.答案要点:

①文化、传说、故事、胜景使天姥山具有了巨大的魅力。

②很多唐代诗人创作了大量讴歌天姥山的诗作。

评分标准:

共4分。

每个要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18.答案示例:

问题:

司马承祯究竟对李白说了什么话而深刻影响了年轻的李白?

回答:

司马承祯可能和李白谈了自己拒召归隐的经历和这样做的缘由,正是这样的话影响了年轻的李白,使他后来写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样的诗句,成就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样的千古名篇。

评分标准:

共4分。

问题1分;回答3分,其中推测司马承祯谈话内容1分,具体分析李白受到的影响1分,语言1分。

【2016石景山二模】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5题。

(共12分)

臭豆腐阿婆不只卖臭豆腐,还卖年糕。

乍听来有些不对:

臭豆腐臭而油黄,年糕香而白糯,香臭有别,聚一摊子卖,太奇怪了。

但一条街的人吃惯了,也见怪不怪,甚至成习惯了,觉着这两样,非得搭着吃才对,好像卖生煎包配牛肉汤的、卖馄饨配小笼汤包的,理所当然嘛!

街上其他餐馆,到冬天有卖稀饭煮年糕的,有人吃着,就会问:

“好,有臭豆腐没?

——没有?

”就皱眉,觉得太淡了,吃着不香。

那是我以前在上海住时的事儿了:

出小区,右转,沿街到尽头,是个丁字路;丁字路左拐是地铁站商业区,颇热闹;将到丁字路处,有一条弄堂,就像家里门背后角落似的,安静,藏风避气。

臭豆腐阿婆就在那里摆摊,许多年了。

臭豆腐本来很臭,但她躲弄堂里,不会熏得大马路上的人难受。

这条街都吃她的臭豆腐和年糕:

水果店老板、超市收银员、刚忙完在门口抽烟的烧烤摊摊主。

最吓人的是黄昏时分,下了课的小学生嗡嗡地杀将过来,看见臭豆腐阿婆那辆小车子——上面摆着煤气炉、油锅和三个小盒子——犹如见了亲外婆。

小学老师也会来买,买完和学生一起站着吃,边吃边抱怨:

“你们上课要有吃臭豆腐这心就好了!

臭豆腐阿婆小车子上那三个盒子,一盒装臭豆腐,你要吃,她就给你炸;你看臭豆腐在油锅里翻腾变黄,听见刺啦声,闻见臭味;炸好了,起锅,急着咬一口,立刻感觉到豆腐外皮酥脆,内里筋道柔糯,这就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的全面享受,心里格外充实。

一盒装煮好的年糕,你要吃,她就放在炉火旁急速烤一烤,外层略黑、焦脆热乎了,给你吃;你咬一口,牙齿透过焦味儿,就被年糕的香软粘住了。

最后一盒,是臭豆腐阿婆的独门商业机密——她的自制甜辣酱;上口很甜,是江南人喜欢的那种甜;后味很辣,冲鼻子,你呼一口气,满嘴里往外蹿火。

甜辣酱很浓稠,你要她便给;搅豆腐上,拌年糕上,好吃。

真有人受不了臭豆腐,不爱吃年糕,却也来买的。

“多给我点甜辣酱!

”买了,出弄堂,臭豆腐和年糕随便给跑来跑去的小孩吃,自己捧了那小半罐子甜辣酱,回去盖在米饭上,一拌,配一碗榨菜鸡蛋汤,吃得满头冒汗。

我开始住在那里时,一份臭豆腐卖五毛钱。

价廉物美,人见人爱。

卖了几年,涨到一元。

小孩子则倒罢了,上班族很高兴:

兜里的一元硬币比五毛硬币多!

要不然,平时找不到五毛,还得花一元,看阿婆一边倒腾臭豆腐和甜辣酱,一边空出手找零钱,看着都累;说“不要找了”,阿婆又不答应。

这一涨价,干脆多了!

有带着孩子来买臭豆腐的,说这豆腐以前只卖两毛——“那时候我也还上中学呢!

阿婆闲坐等生意的时候,愿意跟人聊。

说臭豆腐是她自己做的,年糕是她自己打的,甜辣酱是“死老头子”调的。

阿婆有种本事,无论什么场合,都能扯到“死老头子”。

比如:

“近来那电视剧真好看啊!

”“是啊,可是我那死老头子老要看个戏曲频道,我是看都看不着!

真真是一点儿都不关心我!

“房价涨得厉害哟!

”“是啊,我以前就说,老房子嘛早点儿卖掉可以买新的来,死老头子就是不让卖!

现在好了!

真真是从来不听我的话!

“这两天交通管制,堵车堵得来!

”“是啊!

死老头子前两天好死不死,吃完饭想着要去“龙之梦”逛店了!

好嘛!

堵车堵了半个钟头!

戆是戆得!

我们也问过,“死老头子”是不是支持阿婆的事业,阿婆愤愤不平地说都是她在忙,“死老头子”是一点儿都不插手,除了调调甜辣酱,也不晓得关心她,“啊呀,真个是命苦啊!

入冬了,街上流行感冒。

阿婆袖着手,背靠墙在弄堂里做生意,看见生意来了就起身,揭开油锅,热腾腾的,边张罗着炸臭豆腐,边一愣神,转个身避着人:

“阿嚏!

”一边赶忙说“对不起”,一边把豆腐包好。

大家都关心,让阿婆多注意身体。

餐馆的小姑娘给阿婆送来热水袋,修手机的老板给阿婆带来件军大衣。

阿婆裹上军大衣坐着,远看像座雕塑,只有眼睛在转,等顾客。

顾客来了,她从裹着的层层衣服里伸出手,很灵便地操作、递东西。

阿婆终于还是没抵住病魔。

有两天,我去买臭豆腐,看见个老爷爷坐那里,听小收音机——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格清奇非俗流;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老爷爷脾气很好,见人就笑,满脸皱纹随开随散。

“老阿叔啊,阿婆呢?

”“她在家,她在家。

这两天病了,起不动。

我来做生意。

“老阿叔啊,阿婆病得怎么样啊?

”“我给她吃姜汤,我给她吃热水,我给她炖糖蛋——我们那里治感冒都要炖糖蛋,好得快。

“哎呀呀,老阿叔啊,要去医院的呀!

”“去过了呀,不严重,大夫说养养就好了。

我是不放心,要让她好好养一养。

她以前呼吸道不好,我怕她再发呀……”

老爷爷坐镇那几天,收摊比以往晚。

倒不是生意差——还是黄昏前后收完了事——只是大家都很好奇,乐意跟老爷爷多说说话。

他呢,手脚又慢一点,年糕一定要放饭盒里,扎上竹签,外面裹好了——“不然冷得快”;炸豆腐一定要沥一沥油起锅,——“太油了不好,还烫嘴”。

出太阳那几天,阿婆回来了。

多戴了顶帽子,多围了条围巾,严严实实,更像雕塑了。

她一边看着油炸臭豆腐在锅里转,刺啦啦地变酥脆,一边摇头:

“个死老头子很烦的,还说我要多养养,就是不让我出来做生意啊!

“烦是烦得,要我戴这个围巾,怎么做生意啊!

“……来,这个是你的……还跟我说啊,要早点出来,早点收摊回去,不然天快黑了冷,我倒要你教的,都没有做过生意!

“……来,这个是你的……你们说是不是啊,真真是个笨死老头子啊!

(节选自张佳玮《孤独的人都要吃饱》,有删改)

13.作者是如何描述阿婆美食大受欢迎的?

(4分)

答:

14.本文是随笔集《孤独的人都要吃饱》中的一篇,有网友这样评论这本书: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无法取代的味道,都有最执着的厨师。

”阿婆和老爷爷就是这样的“厨师”。

结合文中情节,说说他们的“执着”表现在哪些方面。

(4分)

答:

15.文中的阿婆卖的是臭豆腐,嫁的是“死老头子”,她生活得幸福吗?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4分)

答:

答案:

13.①交代了“这条街都吃她的臭豆腐和年糕”,②“最吓人”“嗡嗡地杀将过来”“犹如见了亲外婆”,描绘出小学生们争吃阿婆美食的热闹场面,③“翻腾变黄”“刺啦声”“焦脆”“热乎”等细节写出了阿婆美食的色香味俱佳,④“内里筋道柔糯”“往外蹿火”等突出了阿婆美食喷香的口感。

评分:

4分。

每个要点1分。

14.①阿婆坚持找零,②坚持低价,③感冒了仍坚持出摊,④老爷爷从营养和口感等方面处处为顾客着想。

评分:

4分。

每个要点1分。

15.示例:

阿婆生活得很幸福。

虽然小本经营,但她靠诚信,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喜爱。

虽然她经常抱怨“死老头子”,但是却享受着老爷爷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评分:

4分。

结合内容2分,分析2分。

【2016怀柔二模】

(二)阅读《往事依依》完成15—18题。

(共13分)

往事依依

于漪

①年华似流水。

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②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

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

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

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

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

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淼,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

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

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

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

③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

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④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

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晦,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

《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隆,骚人搁笔费评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

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

“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

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⑤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

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

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

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

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

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

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

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

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

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⑥老师常对我们说:

“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⑦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

15.依依往事中融入了作者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