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7467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7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docx

高考生物知识梳理复习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

第二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二神经调节

教学目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B:

识记)。

2.兴奋的传导和高级神经中枢的调

节(C:

理解)。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B:

识记)。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兴奋的传导。

(2)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2.教学难点

(1)兴奋的传导。

(2)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教学过程

【板书】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神经调节兴奋的传导

细胞间的传导

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注解】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一)概念:

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例析】

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可称为反射吗?

为什么?

(不能,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系统,它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是以原生质为结构基础的,应称应激性。

(二)种类

1.非条件反射:

动物通过遗传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2.条件反射:

动物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三)生理基础:

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例析】

请分析“望梅止渴”这一条件反射中的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各是什么?

(感受器:

眼;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效应器:

唾液腺及支配它的运动神经末梢)

 

二、兴奋的传导

(一)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膜电位

兴奋部位膜电位→局部电流→未兴奋部位膜电位→局部电流→向两

(外正内负)(外负内正)侧传导

(二)细胞间的传导

1.突触

(1)概念: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2)结构: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传递过程

3.特点:

单向传递(递质只能由前膜释放,再作用于后膜。

或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三、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调节

(一)中央前回各代表区与躯体位置呈“倒置”关系

(第一运动区)各代表区大小与躯体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二)言语区S区:

(运动性语言中枢)

病症:

运动性失语症

H区:

(听性语言中枢)

病症:

感觉性(听觉性)失语症

(三)内脏活动区

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反应速度

迅速、准确

比较缓慢

作用范围

比较局限

比较广泛

作用时间

时间短暂

时间比较长

(二)联系

1.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小结:

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体液调节,两者是辅相成。

 

【同类题库】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B:

识记)

.正确叙述人的大脑皮层功能的是(D)

A.下肢的代表区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底部

B.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成正比

C.大脑皮层颞上回后部受到损伤时得运动性失语症

D.刺激大脑内侧面某一特定区域的不同部位可以使血压升高或降低

.有利于高等动物适应多变环境的生理活动是(B)

A.非条件反射B.条件反射C.激素反射D.体液反射

.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B)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完成B.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如果支配某一肢体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肢体(B)

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

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

.下列关于感受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感受器是感受刺激的结构B.感受器是直接产生感觉的结构

C.感受器是转换能量形成的结构D.感受器参与反射和形成感觉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D)

A.由于高温而出大汗B.由于低温皮肤血管收缩

C.在强光下瞳孔缩小D.草履虫从盐溶液处游向清水

.由哪种神经元把冲动传到腺体(B)

A.感觉神经元B.运动神经元C.中间神经元D.由神经节发出的神经元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射活动的是(D)

A.由于气温高而出汗B.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

C.在强光下瞳孔缩小D.草履虫从盐溶液处游向清水

.下列是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当人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这是由于和调节的结

果。

(2)某运动员听从教练的指导,一见灯亮就用力举哑铃,附在手臂上的记录仪器经a时间后,测得肌肉活动的电位变化。

在一次训练中,教练趁运动员不备,用针刺其手臂,运动员手臂收缩,经b时间后,测得肌肉活动的电位变化。

请分析:

①在a时间内,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在b时间内,神经冲动传递的途径是()

A.眼→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B.眼→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C.皮肤→传入神经→大脑→传出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D.皮肤→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肌肉

②a时间b时间。

A.>B.<C.=D.≥

[

(1)神经;激素

(2)①B;D②A]

兴奋的传导和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C:

理解)

.某肠痉挛又截瘫(脑和脊髓之间的联系中断)患者,在炎热环境中服用阿托品(神经递质阻断剂)后出现发热副作用,将其转移到凉爽环境后未做其它处理,体温可自行恢复正常。

该患者发热的最可能原因是(C)

A.散热中枢功能障碍B.产热中枢功能障碍

C.汗液分泌功能障碍D.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媒介是(C)

A.酶B.激素C.带电离子D.递质

.关于神经兴奋的传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兴奋部位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末兴奋部位

C.兴奋部位从一个柙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个柙经元的轴突

D.突触小体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右图示神经元局部模式图。

当人体内兴奋流经该神经元时,在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流方向是(D)

A.都是由左向右B.都是由右向左

C.膜内由左向右,膜外由右向左D.膜内由右向左,膜外由左向右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电

位变化)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间隙处只能单向传递,且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

.某人腰椎部因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

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很可能是在

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D)

A.②④

B.①④C.①②D.②⑤

.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A)

A.树突→轴突→细胞体B.轴突→树突→细胞体

C.树突→细胞体→轴突D.细胞体→轴突→树突

.关于兴奋的传导叙述正确的是(D)

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化“外正内负”

B.兴奋部位的电流是兴奋部位流向末兴奋部位

C.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结构的树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D.突触小泡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是(A)

①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②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③膜外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④膜内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当刺激神经纤维上的某一点时,将会出现(D)

A.所产生的冲动向轴突末梢方向传导B.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少

C.所产生的冲动向树突末梢方向传导D.神经细胞内的阳离子比细胞外的阳离子多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方向是(C)

A.突触后膜→突触间隙→突触前膜B.突触小泡→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C.突触小泡→突触间隙→突触后膜D.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在一条离体的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膜电位的变化和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导方向(横向箭

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C)

.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

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则能测到膜电位变化的位置是(C)

A.a和b处  B.a、b和c处 C.b、c、d和e处D.a、b、c、d和e处

.右图是反射弧示意简图,兴奋在反射弧中按单一方向传导的原因是(B)

A.在②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

B.在③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向

C.在④中兴奋传导是单一方

D.以上说法都对

.人体内绝大部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下列关于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电位变化)转化为化学信号(递质释放),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之间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关于兴奋的传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神经纤维兴奋时,电位变为“外正内负”

B.兴奋部位的电流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C.兴奋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至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

D.突触小体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

.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A)

A.树突→轴突→细胞体B.轴突→树突→细胞体

C.树突→细胞体→轴突D.细胞体→轴突→树突

.在突触传递中递质一旦释放,无论是否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都会迅速地被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从而使(B)

A.另一神经元产生兴奋B.突触得以为下一次传递作好准备

C.另一神经元受到抑制D.反射过程完成

.肉毒杆菌毒素是从肉毒杆菌中提取的毒蛋白,是自然界已知最强的神经毒素。

它能选择性地阴遏已酰胆碱(递质的一种)释放过程,这种毒素对兴奋传递的作用是(B)

A.使另一神经元产生兴奋B.使兴奋的传递中断

C.使兴奋的传递加速D.使另一神经元产生抑制

.决定反射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是(C)

A.刺激强度的大小B.感受器的兴奋性C.中枢突触数目的多少D.效应器的兴奋性

.成年人排尿时,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C)

A.大脑皮层→脑干下行传导束→脊髓下行传导束→副交感神经→膀胱

B.大脑皮层→脑干下行传导束→脊髓下行传导束→交感神经→膀胱

C.大脑皮层→脑干下行传导束→脊髓下行传导束→排尿中枢→副交感神经→膀胱

D.膀胱壁内压力感受器→内脏感觉神经→排尿中枢→副交感神经→膀胱

.下列有关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大脑皮层是调节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B.大脑皮层的中央前回是躯体运动中枢

C.大脑半球内侧面有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D.大脑两半球外侧面是语言中枢

.有一位病人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也就是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此人是由于大脑皮层的哪个部位受损?

(C)

A.①

B.②C.③D.④

.当一个人过度紧张时,会出现手足发凉的现象,此时(A)

A.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引起皮肤血管收缩B.交感神经的作用加强,引起皮肤血管舒张

C.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引起皮肤血管收缩D.交感神经的作用减弱,引起皮肤血管舒张

.下列关于感受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感受器是感受刺激的结构B.感受器是直接产生感觉的结构

C.感受器是转换能量形式的结构D.感受器参与反射和感觉的形成

.右图是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内写标号):

 

(1)用箭头在图下方的长框中标出神经冲动的传递方向。

(2)⑤的名称是,它的形成与细胞器

有关,⑤所含的化学物质被称为。

(3)维持Na+、K+浓度在细胞内外的差异,与[]的代谢活动密切相关。

 

(4)若⑦内的氧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⑦外的氧分压为A',二氧化碳分压为B',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A于A',B于B'。

   

(5)④的结构名称是突。

在神经纤维末梢受到刺激时,该处细胞膜的膜(填内或外)为负电位。

[

(1)←

(2)突触小泡;高尔基体;神经递质(3)⑦线粒体(4)小;大(5)轴;内]

.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内部Na+浓度约为纤维外部的1/10。

如果向枪乌贼神经纤维内部注入微量的24Na,不久会测得神经纤维周围溶液中存在24Na,若用氰化物使神经纤维中毒而不能合成ATP,则24Na的外流迅速停止。

当向中毒的神经纤维内部注射ATP时,24Na又重新外流,直至ATP用完。

请问:

(1)正常情况下,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由上述实验可知原因是。

(2)Na+通过神经细胞膜的方式为,作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3)当枪乌贼的巨大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则会引起兴奋,请写出兴奋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给另一个神经元的具体过程:

[

(1)外正内负;膜外钠离子浓度大于膜内钠离子浓度

(2)主动运输;由于钠离子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而且消耗ATP中的能量(3)刺激

膜电位变化→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释

放→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人类大脑皮层和动物的区别是具有(D)

A.躯体运动中枢B.听觉中枢C.躯体感觉中枢D.语言中枢

.某人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受到损伤,将会出现的病症

(A)

A.运动性失语症B.感觉性失语症C.思维障碍症D.聋哑症

.某人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D)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下图为脊髓反射模式图,请回答:

(1)对反射弧结构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代表传出神经B.③代表神经中枢的突触

C.M代表效应器D.S代表感受器

(2)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原因是

A.冲动在S中单向传导B.冲动在②中单向传导

C.冲动在③中单向传导D.冲动在①中单向传导

(3)在③中与兴奋传导有关的化学递质是。

(4)假设M是一块肌肉,现切断a处,分别用阈值以上的电流刺激Ⅱ、Ⅲ两处,则发生的情况是:

刺激Ⅱ处,肌肉:

刺激Ⅲ处,肌肉。

(5)在离肌肉5毫米的Ⅰ处给予刺激,肌肉在3.5毫秒后开始收缩,在离肌肉50毫米的Ⅱ处给予电刺激,肌肉在5.0毫秒后开始收缩。

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为

毫米/毫秒。

[

(1)A

(2)C(3)乙酰胆碱或单胺类物质(4)收缩无反应(5)30]

.中国寓言中有“火中取栗”的故事:

猫从火中拿取板栗时因火烧爪而快速缩回,虽然板栗拿着了,但爪子还是被烧了,而偷到的板栗却给猴子吃了。

假设左下图为“火中取栗”的反射弧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要确定这个反射弧中E是感受器还是效应器,可用电刺激的方法进行测定。

测定与判断的方法是

(2)如果不用实验,可据图判断E是感受器还是效应器,判断的依据是。

(3)假设E是猫脚爪中的感受器,写出猫“火中取栗”时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用有关字母与箭头表示):

(4)猫“火中取栗”的反射与人“望梅止渴”的反射不同之处是

[(4分)

(1)用电刺激E端,如A有反应,则E为感受器(1分)

(2)因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一个轴突的末梢传导到另一个细胞的树突末梢,从突触的结构分析,E是感受器。

(1分)(3)E→D→C→B→A(1分)(4)火中取粟是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

.(8分)下图甲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

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模式图。

请分析回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乙图是甲图中(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2)缩手反射时,兴奋从A传到B的信号物质是。

兴奋不能由B传到A的原因是。

(3)已知A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B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

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

(4)大脑皮层控制手运动的中枢分布在,其范围比膝代表区的要(填大、小)。

[

(1)感受器(1分)d(1分)树突膜或胞体膜(1分)

(2)递质(1分)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1分)(3)B神经元持续兴奋(1分)(4)中央前回(第一运动区)(1分)大(1分)]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B:

识记)

.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体使用这些麻醉剂后,痛觉消失了,而其它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正常。

这一事实说明(B)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递质传递

B.不同的神经元之

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

.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C)

A.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时间长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作用的范围广

C.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是各种激素D.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

.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人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过程属于(C)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

.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的器官是(B)

A.垂体B.下丘脑C.胰岛D.脑干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A.神经系统控制激素的分泌,另一方面激素控制神经系统的调节

B.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部分活动的基本方式

C.单细胞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是不依靠神经系统来完成的

D.反射弧是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的神经传导途径

.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之间的关系,不正确的叙述是(D)

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

D.性行为的形成主要由性激素调控

.下图表示某人在进行运动前后所吸进空气体积数量的变化。

人通过呼吸运动吸进和呼出气体的数量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请据图回答:

(1)曲线中显示呼吸运动受吸进空气数量受神经调控的两个区段是和。

(2)调节呼吸运动的神经中枢在,由图中可知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3)曲线中显示呼吸运动受吸进空气数量受体液调节的两个区段是和。

(4)体液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过程是

[

(1)BC;DE

(2)脑干;反应迅速(3)CD;EF(4)随着运动的开始,血液中CO2的含量会逐渐增多,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深加快,加速排出CO2;另一方面,吸入空气增多,以获得足够的氧气。

]

.用插管插入蛙心的心室腔内,制备带神经的搏动的离体蛙心(见图甲)。

插管内的液体是任氏液(能够维持蛙心跳动的生理溶液),心脏内的血液已被任氏液代替),插管内的任氏液液面随蛙心的收缩和舒张而上下移动。

请回答:

(1)刺激支配蛙心甲的神经,心跳减慢减弱,起这种作用的神经是。

(2)现提供两支吸管,两个带有与甲相同装置的离体蛙心(乙和丙)、任氏液。

利用上述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明神经受刺激后,心室腔内存在引起蛙心搏动变化的某种“物质”。

[

(1)副交感神经

(2)吸取任氏液或刺激神经前的蛙心甲内的任氏液,加入到离体蛙心乙中,蛙心搏动没有变化。

吸取刺激神经后的蛙心甲内的任氏液,加入到离体蛙心丙中,引起蛙心的搏动减慢减弱;由此证明,神经受刺激后,心室腔内确实存在引起蛙心搏动变化的某种“物质”。

]

.关于青蛙体色的变化,有以下实验:

实验一:

将普通的暗色蛙放到明亮处,蛙的肤色变亮;再放到暗处,肤色变暗。

实验二:

在明亮处,此蛙体色随注射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而逐渐变暗,但不久后又慢慢恢复亮色。

实验三:

将此蛙的眼睛蒙住,放在暗处或明处,蛙体均保持原有的暗色。

实验四:

切除垂体,把此蛙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保持亮色。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

(1)青蛙随环境明暗变化体色,在生物学上称为。

(2)由实验一和实验三可说明什么问题?

(3)由实验二和实验四可说明什么问题?

(4)实验二中所述的“某种激素”的作用是什么?

(5)试说明蛙的眼睛、垂体、“某种激素”与肤色之间的调控关系。

[

(1)应激性

(2)体色的变化与眼睛感受光刺激有关(3)体色的变化与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密切相关(4)该激素的作用是使体色变暗(5)蛙眼感受光的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到脑,调节垂体分泌某种激素的量,从而调节肤色的明暗。

]

.根据人体调节产热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TRF是激素,B是激素。

(2)寒冷环境中A和B激素在血液的含量,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

(3)常温下,血液中A有增加趋势,TRF和TSH的分泌量将,这种调节属于

调节。

(4)人在寒冷环境中,若穿衣太少,会出现X产热,这时机体出现的现象是

,这样做产生的热量成倍地增加。

(5)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是。

[

(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肾上腺素

(2)上升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物质氧化分解,产热增加(3)减少反馈(4)骨骼肌不自主地收缩神经—体液]

.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有关联系,请分析说明:

(1)①表示的结构名称是;⑦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2)图中有分泌激素功能的结构是及A结构中的。

(3)当激素增多时,③和④都将减少,这种作用叫做。

(4)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

,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

[

(1)传入神经(或传人神经纤维)传出神经(或传出神经纤维)

(2)垂体和内分泌腺下

丘脑(3)反馈调节(4)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大脑的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9分)图甲表示三个神

经元及其联系,其中“一〇—<”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图乙表示突触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

(2)若刺激图甲中b点,图中点可产生兴奋。

(3)由图甲中可以看出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小体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接触而形成突触,图中共有突触个。

(4)图乙中神经递质由A细胞合成经过包装加工,形成突触小泡,突触小泡

再与融合,通过A细胞的作用,进入突触间隙。

(5)突触后腆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引起B细胞产生。

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

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

[

(1)神经中枢

(2)acde(3)树突或细胞体;3个(4)高尔基体;突触前膜(细胞膜);

外排(5)兴奋或抑制;蛋白质(糖蛋白、糖被)]

.研究发现神经细胞外的组织液中,Na+比神经细胞内多,K+比神经细胞内少。

该现象的维持是靠Na+—K+泵维持的(如右图)。

膜对Na+和K+的透性不同,Na+很难通过,K+很容易通过,因而泵出的Na+很难重新过膜进入神经细胞内,而泵入的K+却可以从膜内漏出,这样就使膜内和膜外出现了电位的不同,图中管道陡度表示浓度等。

据此回答:

(1)根据图中功能特点分析,在神经组织的细胞中含有较多的细胞器是。

(2)静息状态时的电位,A侧为,B侧为,(正或负)。

(3)局部电流在膜外由部位流向部位,在膜内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