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7505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docx

精编完整版蔬菜贮藏保鲜项目可研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蔬菜贮藏保鲜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概况

某某县某某冷业有限公司位于某某县十里铺乡小张庄村,成立于2005年3月,是一家专门从事果蔬冷藏保鲜的股份制民营企业。

公司自成立以来,建立健全了产权明晰的现代企业制度,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公司现有员工9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8人,管理人员10人,技术工人70人。

某某县某某冷业有限公司承担过2008年度河南省许昌市某某县无公害蔬菜贮藏保鲜扩建项目。

项目总投资408.23万元,其中:

新增建设投资290.67万元(其中:

财政无偿资金37.5万元,有偿资金112.5万元)。

该公司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方案确定的建设内容,积极做到专款专用,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并顺利经过上级验收。

经过决算,实际完成建设投资308.8万元,占计划投资的104%。

其中:

实际利用各级财政资金150万元(国家财政无偿资金的使用也已经过审计),到位率100%,企业自筹资金158.8万元,自筹资金到位率109%。

项目建设完成土建工程860平方米,其中:

机房100平方米,冷库760平方米。

同时,项目建设单位加强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取得了良好社会经济效益,为促进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1.1.2财务状况

近两年项目单位资产总额、固定资产净值、流动资产、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营业(销售)收入、纳税额、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等。

2007年末,公司资产总额1367.1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862.47万元,流动资产504.69万元,负债总额172.8万元,公司净资产1194.36万元(其中:

实收资本350万元)。

2007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83万元,净利润31.4万元,营业利润率3.8%,资产报酬率4.7%,资产负债率12.6%。

营业利润率19.2%,资产报酬率10.5%,资产负债率12.7%。

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法定代表人某某某,男,现年43岁,大学文化程度,自1996年5月开始从事蔬菜预冷保鲜业务,2005年3月组建某某县某某冷业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多年来为促进当地蔬菜生产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曾多次受到县、乡两级政府表彰,本人社会形象良好,守信度高。

1.2项目基本情况

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

某某县10000吨有机蔬菜加工保鲜项目

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地点:

某某县库庄乡西库村

1.2.2产品方案及规模

年加工销售有机蔬菜10000吨。

主要包括菠菜、胡萝卜、萝卜、蒜薹、毛豆、牛蒡等蔬菜品种。

建设规模为新建高温蔬菜预冷、保鲜、包装多功能型冷库一座,预冷量、储藏量约1200T。

1.2.3技术、设备方案

4AV125制冷压缩机1台、6AW125制冷压缩机1台、ZL-900蒸发冷1台、ZA-2.0储氨器1台、DXZ-3.5循环桶1台、YF-125油分1台、KF-32空分1台、JY-200集油器1台、40P-40氨泵2台、KLL-500风机4台和辅助主要生产设备200VA变压器1台、氨泵控制箱1台、XQ-55起动柜1台、XQ-75起动柜1、XL-21配电柜1台。

项目工艺技术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企业自身研发,二是项目技术依托单位河南红宇机械厂提供技术支撑。

该项目制冷工艺技术采用的是蒸汽压缩机制冷技术,属冷库最常用的制冷技术,工艺技术可靠性强,可得性高。

1.2.4土建工程

项目主体工程为高温蔬菜预冷、保鲜、包装多功能型冷库,总建筑面积工程总面积800㎡。

分两个区域,一为常温穿堂,作为蔬菜分拣、包装区,面积200㎡。

二为预冷、冷藏区,面积600㎡。

项目主体工程采用钢架结构。

钢骨架护卫结构现场焊接组装,其结构稳定牢固,抗荷载大。

保温方式采用聚笨夹心板现场组装,采用灰白双彩聚苯夹心板,顶板厚度为250MM,墙板厚度为200MM,地平保温采用XPS泡沫板,现场发泡。

夹心板面板采用宝钢0.42MM彩钢板,单块夹心板无接缝,无冷桥现象。

项目辅助工程主要是办公、职工宿舍等,主要包括办公室、职工宿舍180平方米、库房50平方米、机房100平方米、围墙450米。

采用砖混结构。

1.2.5建设期限

2009年11月至2010年9月。

1.2.6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462.2万元。

总投资可分为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两大部分。

其中:

建设投资363.70万元,流动资金投入98.5万元(其中:

铺底流动资金67.2万元)。

项目建设投资363.70万元,其中:

包括工程费用228.80万元,公益性生物资产投资5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4.10万元,基本预备费用25.80万元。

项目建设完成后,形成固定资产258.3万元,公益性生物资产5万元,无形资产100.4万元。

项目总投资中,申请财政资金90万元,其中:

中央财政资金6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30万元。

企业自筹资金372.2万元。

财政资金主要用于项目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主体工程建设74万元,其中:

冷库、包装车间投资24万元,机械设备投资50万元;2、科技投资12万元;3、项目前期工作费4万元。

1.2.7项目效益

正常生产年份,项目年加工销售有机蔬菜10000吨,实现经济收入10000万元,利润101.07万元。

项目主要财务指标如下:

投资利润率:

18.2%

投资回收期:

4.23年

内部收益率:

24.34%

财务净现值:

399.21万元

项目建成后,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开展“订单农业”,直接带动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面积3000余亩,亩效益达到24000多元,与种植普通蔬菜相比,每年亩效益提高水平在14000元左右,增加项目区农户收入4200多万元。

与种植粮食作物的非项目区相比,亩增效益20000多元,增加群众收入6000多万元。

同时,项目能够安排城镇下岗职工、农村劳动力133人,其中:

农民工就业人数95人,能够增加城镇下岗职工、农民工收入227万余元。

同时,项目能够带动当地运输、纸箱等行业生产,增加收入1300多万元。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有关文件;

(2)河南省农开办、河南省财政厅“关于2010年农业综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事宜的通知”;

(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文件《关于印发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的通知》

(4)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5)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材料。

1.4综合评价

1.4.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餐桌污染”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性日益被认识,食品安全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某某县是蔬菜生产大县,是许昌市政府确立的蔬菜种植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7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蔬菜生产已经成为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

但是,在全县蔬菜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药物等无机物长期滥用和超标使用的情况客观存在。

因此,某某县委县政府在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基础上,正致力于有机蔬菜的发展,并启动了5000亩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设。

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务院提出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的产业政策,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的“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发展有机农业”的精神要求,符合当地产业发展规划,是实现我国食品安全的迫切需要。

同时,项目建设能够完善当地有机蔬菜产业化发展链条,促进当地蔬菜种植结构向有机蔬菜方向发展,带动就业与运输、纸箱包装等产业的发展,增强项目建设单位的龙头带动作用,从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4.2结论

从技术、经济、环境和市场等方面分析,项目产品市场前景广阔,采用技术先进,建设条件、政策环境优良,建设方案合理,资金运用得当,符合财政政策。

通过对项目的财务评价,项目建设具有投资利润率较高,投资回收期短,内部收益率较高,盈亏平衡点较低、搞风险能力较强的特点,项目论证切实可行。

1.4.3存在风险与建议

项目存在的风险主要有:

①目前国内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质量不信任,消费信心不足,使项目产品市场开发存在难度;②项目对销售收入下降与经营成本上升比较敏感。

有机蔬菜的收购价格与销售价格出现大的波动,收购价格上涨、销售价格下跌,使项目达不到预期经济效益目标。

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强力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完善和提高企业销售网点的销售能力和覆盖面。

为防止有机蔬菜收购价格上涨和销售价格下跌的风险,主要对策一是采取“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形式与菜农签订产销合同,防止收购价格出现大的波动;二是把握好产品出库时间。

当贮藏产品价格较高时,及时出库销售,产品价格下跌或较低时,可暂缓出库,等待时机出售,努力把项目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

同时,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加大对项目资金扶持力度,给予积极的财政扶持。

也建议项目建设单位抓紧时间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为项目建设创造良好条件,争取项目早日上马,早日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为促进当地蔬菜产业化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第二章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

某某县位于河南省中部,属许昌市。

现辖16个乡(镇),435个行政村,面积920平方公里,耕地82万亩,人口80万。

某某县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粮、烟、蔬菜、瓜果,尤以烟叶种植历史久远,闻名全国,有“金襄”之称。

近几年来,全县经济迅速发展,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经济发展十快县。

主要体现在: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1亿元,同比增长14.5%,第二产业的增加值首次突破100亿大关,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值的比重达到83.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8亿元,同比增长33.4%,其中:

各项税收2.9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6.3%。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7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8.1亿元,同比增长48.9%。

第一产业得到巩固。

全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27.7亿元,同比增长4%。

粮食总产达到61.7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7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13.5万亩。

烟叶面积达到14万亩,实现特产税5285万元,收购量、税收总额、烟农收益是多年来最好的一年,成为河南烟叶生产第一大县,并被命为“中国烟草文化之乡”和“中国烟草文化研究基地”。

新扩建养殖小区186个,规范养殖小区18个;畜牧业产值达到13.2亿元,同比增长21.8%,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并连续3年得到国家近3000万补贴。

农业标准化工作成果丰硕,中科禽野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

第二产业快速增长。

全年完成供电量3.1亿度,同比增长14%。

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00.2亿元,同比增长20.5%。

其中:

工业增加值97.8亿元,同比增长20.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7亿元,同比增长21.5%;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20.8亿元,同比增长9.2%,工业经济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75.4%,工业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我县已经进入了向工业化发展的新时期。

第三产业不断壮大。

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开工建设房地产项目28个,完成投资5.3亿元,开发面积40万平方米,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

旅游业健康发展,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40万元,乾明寺、五岳庙、紫云山风景开发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旅游产业市场化进程有序推动。

商贸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快速推进,新建“农家店”60家,总数达到367家,覆盖了全县85%以上的行政村。

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各类移动电话用户发展到20万户,互联网用户达到12000户。

私营经济快速发展,新增个类企业350家、个体工商户2100户,新增注册资金4.4亿元。

全县实现第三产业增值36.2亿元,同比增长14.6%。

2.2本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现状

某某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7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其中: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13.5万亩,远销18个省市。

许昌市的第一家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就建立在该县,并建有全省最大、全国知名的群发蔬菜市场。

已审定“首山牌”、“群发牌”、“颍源牌”三个无公害蔬菜品牌,认证6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纪安民无公害脱毒红薯基地、群发无公害蔬菜基地、首山核心园无公害蔬菜基地、颍源无公害电脑蔬菜基地、库庄乡、山头店乡两个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项目所在地库庄乡已经启动了5000亩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有关认证工作正在顺利进行。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项目建设是食品安全的迫切需要,符合地方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要求

“餐桌污染”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危害性日益被认识,食品安全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因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提出要“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指出,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鼓励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发展有机农业。

因此,项目建设是实现我国食品安全的迫切需要。

同时,项目建设也是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

我国自1993年加入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1994年成立“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

2001年4月,农业部决定,以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治理“餐桌污染”为核心,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由此推动了我国无公害蔬菜的发展。

必须保持的一个清醒认识是,国家有关蔬菜生产与国际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

也正是由于这种标准的不同,加上受国外设置绿色技术壁垒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导致在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中,因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引起的拒收、退货、销毁、索赔也屡屡发生。

我国农产品出口值与前几年相比下降了1/3。

与此同时,国际市场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评价蔬菜安全质量重要指标的农药残留限量在国际上的控制越来越严,成为蔬菜商品贸易中的技术壁垒。

因此,项目建设有利于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某某县是蔬菜生产大县,是许昌市政府确立的蔬菜种植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7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蔬菜生产已经成为全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形成了蔬菜产业发展的产量优势。

但是,在全县蔬菜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药物等无机物长期滥用和超标使用的情况客观存在。

这种现状如果得不到改变,襄县蔬菜就难以满足广大城乡居民对“放心菜”的安全需求,更难以参加国际大市场的竞争,使我县蔬菜的市场不断萎缩,失去目前的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

因此,某某县委县政府在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基础上,正致力于有机蔬菜的发展,并启动了5000亩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项目建设。

所以,项目建设符合当地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要求。

2.3.2项目建设能够完善当地有机蔬菜产业化发展链条

众所周知,有机蔬菜的生产不仅对农药、化肥等生产投入物和种植过程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对包装、运输、销售环节也有严格的标准。

这不仅有技术要求,更需要一定的技术装备来完成。

同时,某某县5000亩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项目的启动、发展过程中,如何迅速打开有机蔬菜的国内市场销路,进而开拓国际市场,将菜农千家万户的生产同市场需求有效联系起来,这是近在眉婕的问题,并且是一个单靠一家一户菜农无法解决的难题。

项目建设以“公司+基地+农户”为经营模式,能够利用项目的市场销售龙头作用,解决单靠农户本身无法解决的市场销售困难问题,完善当地有机蔬菜的产业化发展链条,促进有机蔬菜的产业化发展。

2.3.3项目能够促进当地蔬菜种植结构向有机蔬菜方向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群众收入

项目建成后,以“公司+基地+农户”为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开展“订单农业”,直接带动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面积3000余亩,亩效益达到24000多元,与种植普通蔬菜相比,每年亩效益提高水平在14000元左右,增加项目区农户收入4200多万元。

与种植粮食作物的非项目区相比,亩增效益20000多元,增加群众收入6000多万元。

同时,目能够安排城镇下岗职工、农村劳动力133人,其中:

农民工就业人数95人,能够增加城镇下岗职工、农民工收入227万余元。

同时,项目能够带动当地运输、纸箱等行业生产,增加收入1300多万元。

2.3.4项目有利于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对当地有机蔬菜产业化发展的带动作用,必将推动有机蔬菜的快速发展。

从已通过认证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来看,农业生态环境普遍好转,各种有益生物种群明显增加、农业废弃物得到有效的利用。

发展有机蔬菜作为生态农业建设的一项新技术,加大了生态农业的科技含量,提高了生态农业的档次。

既发展了经济,又保护了环境;既能为食用者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又能为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3.5有利于企业增强龙头带动作用

某某县某某冷业有限公司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有冷库面积千余平方米,年加工冷藏能力在50000吨左右。

但与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7万亩、年产量200万吨左右的产量比,其加工冷藏能力还远远不足。

同时,全县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与公司现有冷库相距14公里。

由于有机蔬菜加工对保鲜的技术要求,加工地点与生产基地的距离并不符合有机蔬菜生产的技术要求。

因此,项目建设有利于增强项目承建单位的龙头带动作用,增强带动能力,推动当地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1建设地点选择

选址原则:

有利于项目运行过程中物流的合理流动,要求位于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的中心地带,交通运输、供排水条件便利。

具体建设地点:

某某县库庄乡西库村

来源方式:

征用

占地面积:

20亩

3.2建设条件

3.2.1自然条件

项目区属暖温带季风区,年平均气温在14.3-14.6℃之间,全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以上的农耕期314天左右,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持续日数为218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为671.1-736.0mm之间,无霜期为217.5天。

项目区这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的自然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有机蔬菜种植。

同时,某某县土地肥沃,盛产粮、烟、蔬菜、瓜果,尤以烟叶种植历史久远,闻名全国,有“金襄”之称。

因此,项目区建设自然条件优良。

3.2.2政策、资源、科技支撑条件

政策环境。

某某县是许昌市确立的蔬菜种植区。

许昌市委市政府、某某县县委县政府长期重视种植业生产,一直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富民兴县的主要措施来抓,制订发展规划,推广技术,完善服务体系,积极促进蔬菜生产发展。

对以发展蔬菜冷藏保鲜为主要生产内容的本项目建设,县委、县政府更是投入了很大的热情,尽可能为项目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在专项资金及项目的安排上优先考虑蔬菜产业开发及关联产业开发,鼓励干部职工直接参与深度开发。

资源条件。

某某县是蔬菜生产大县,蔬菜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13亿公斤,产值10亿元。

随着蔬菜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全县20万亩无公害蔬菜园区和10公里绿色蔬菜长廊、5000亩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等项目的建成,蔬菜产量成倍增长,优质无公害蔬菜比例继续增大。

项目原材料来源有保证。

项目区位置优越,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经济基础和技术基础较好,农户市场经济意识和科技致富意识较浓,这些对项目建设都十分有利。

科技支撑条件。

某某公司现有技术人员18名,技术力量雄厚。

公司有多年的蔬菜冷藏保鲜经验和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某某公司技术依托单位为河南红宇机械厂。

河南红宇机械厂是一家专业从事制冷设备、工程生产安装的企业。

该企业技术力量雄厚,技术管理完备,设计手段先进。

拥有中国制冷协会资深制冷专家2人,高级制冷专家4人。

公司以军工技术为依托,以从事制冷工程、制冷设备、公民用建筑的设计、安装、制造为主,并参与制冷领域科研工作。

同时,项目建设单位有机蔬菜生产技术依托河南农学院、河南省蔬菜研究所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本项目技术来源有保证。

3.2.3基础设施条件

(1)交通运输条件:

某某县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境内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漯宝、平禹铁路贯穿境内,东接京广,北通陇海,西连焦枝。

G311线、S329线、豫20线、S103线等国道、省道呈“米”字形交汇县城。

项目区紧靠许南公路,距许平南高速入口7公里,交通条件便利。

(2)电力能源条件:

电力资源充沛,某某县拥有110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变电站7座。

全县通讯事业快速发展,万门程控电话的开通缩短了当地与世界各地的距离。

通讯便利,项目生产所需供电有保证。

(3)基础设施:

项目区位于某某县项目区位于某某县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内,水、电、路等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良好。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市场分析

4.1.1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

蔬菜作为人类生活的一次性必须消费品,可以肯定地说只要有人类存在,就有蔬菜消费需求。

就有机蔬菜而言,无论从国内国际市场供求情况分析,都有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从国内市场看,食用有机蔬菜已经成为新的消费观念,有机蔬菜市场需求旺盛,生产能力有限,市场供应不足。

自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并经国务院批准组织实施“菜蓝子”工程以来,我国的蔬菜产业已获得蓬勃发展。

按人均蔬菜占有量计算,目前我国年人均蔬菜占有量已远超过世界人均水平,居于世界首位,从蔬菜生产的总量上来讲,国内市场近于饱和。

但从科技的角度看,城乡居民对蔬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日益注重产品的安全保障,希望吃到安全、卫生、保健的新鲜蔬菜。

其原因固然有国内蔬菜产业的发展从长期的短缺步入过剩阶段,在温饱解决以后,人们必然考虑到安全与质量的原因。

但全社会对食品安全性的渴望如此强烈和迫切,还与近年来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连绵不断的恶性事件和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有着根本的关系。

人们这种消费心理带来的消费观念上的变化,使有机蔬菜安全、卫生、营养、健康等优势已成为市场第一“卖点”,食用有机蔬菜必然会成为一种众多城乡居民,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居民的生活时尚和生活习惯。

有机蔬菜的市场需求量将大幅提高。

蔬菜是人类的主要食品,随着近年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的膳食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蔬菜在食品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对蔬菜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

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数量巨大。

因此,在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日益向有机蔬菜倾斜,消费基数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有机蔬菜的市场需求量一定会日益增加。

目前国内有机蔬菜供应该能力不足。

有机蔬菜生产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进行有机蔬菜生产的产地和企业屈指可数。

在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的大商场、超市内的菜区虽然出现有洁净菜包装上市,但都没有直接贴有机蔬菜标准和悬挂有机蔬菜专卖的标志。

有机蔬菜均衡供应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品种性矛盾将长期存在。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一、二产业的发展很不平衡,蔬菜生产又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因此,由于生产能力不足,加之市场均衡供应的季节性、区域性和品种性矛盾会长期存在。

从国际市场分析,有机蔬菜国际市场需求增长旺盛。

世界有机农产品有近一半是在欧洲消费,年均增长率达到21.3%。

今后欧洲市场水果和蔬菜的需求增长将会高于供给的增长。

比如:

从2002年至2007年,丹麦、奥地利、英国和法国的有机蔬菜和水果市场的增长率分别达到4%、5.7%、8.3%和5%。

另据美国数据监测公司监测,2007年美国有机农产品销售额将达到307亿美元,2002年到2007年的年增长率将高达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