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75835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全国区级联考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学年八年级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梁子湖区2017年春八年级联考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1.选出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稽qí首执拗niù璀cuǐ璨勤能补绌zhuō

B.吞噬shì和煦xù媲bì美博闻强志zhì

C.缄jiān默哂shěn笑苋xiàn菜期期艾艾ài

D.荸bí荠炽zhì热黝yǒu黑暗àn然失色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稽qǐ首B媲pì美D炽chì热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语文课上,王老师将《名人传》里面的故事讲得惟妙惟肖,同学们都沉浸在其中。

B.六月的洋澜湖畔,花红柳绿,碧波荡漾,人们在这里或漫步,或跳舞,或垂钓,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C.桂林的山有的像雄狮,有的像大象,有的像猛虎,山形奇特,真是巧夺天工。

D.关于如何举办好今年端午节赛龙舟活动,刚才大家都提了很好的建议,最后我来谈几点想法,就算抛砖引玉吧!

【答案】B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作者依次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明代的吴承恩和清代的曹雪芹。

B.《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

C.《藤野先生》《端午的鸭蛋》《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四篇课文,从文学体裁上来分类,依次属于小说、散文、诗、词。

D.汉语中常用“桑梓”指代故乡,“庙堂”指代朝廷,“丝竹”指代音乐,“手足”指代兄弟,“三尺”代指讲台。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水浒》作者是施耐庵;《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

C《藤野先生》是散文。

D“三尺”代指法律或宝剑。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B.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出露端。

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

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C.端午节有很多风俗:

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

D.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

B.最近我市发生的几起重大交通事故,原因都是行人不遵守交通法规、闯红灯引发的。

C.中央电视台开展的“最美乡村医生”“最美乡村教师”“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弘扬了社会正气,倡导了社会新风。

D.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下降不能用倍数。

B机构混乱。

去掉“引发的”。

D“眼前”不能“浮现”“快乐的歌声”。

点睛:

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

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

做题是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6.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方挺进。

②因为退缩解决不了问题。

③人走在路上,是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

④纵使前路布满荆棘,却也不能退缩。

⑤前方的路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经历。

A.④②①③⑤B.③⑤④②①C.③⑤①④②D.①④②⑤③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

③为总起句,为第一,⑤承接③,②解释④,应为④②,①点名做法,放最后。

综合以上,所以正确句子排列为③⑤④②①,固选B。

考点:

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7.根据提示,用作品原文填空。

⑴,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⑵,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⑶,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⑷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⑸面对浮躁的世界,我们更需要像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一样,坚守内心的安宁与从容,要知道贫贱亦能安乐,富贵不可骄人,囿于处境便会无视风景,只顾赶路将致心灵迷失。

⑹我们可用范仲淹《岳阳楼记》“,”规劝政府官员在位时要心怀民众,立公为民。

【答案】

(1)沉舟侧伴千帆过

(2)东风不与周郎便

(3)海内存知己(4)独怆然而涕下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解析】试题分析:

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此处注意“禅”“怆”“戚戚”“汲汲”等字的书写。

8.综合性学习。

⑴你要向同学们介绍与低碳生活相关的情况。

请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各提取一条主要信息,作介绍的要点。

【材料一】目前全世界二氧化碳日排放量高达605万吨,温室效应不断加强,每天失可耕地3万公顷,损失雨林5700公顷,减少动植物种100~200种。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有60%正处于不断退化状态,支撑能力正在减弱。

为此,人们开始关注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要求通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量排放,比如节约每滴水、每度电、每粒粮食……;注意废物回收、资源的再生利用等,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

【材料二】关于“是否关注低碳生活”的调查(共84人)

是否关注低碳生活

人数

比例(%)

肯定关注

28

33

一定程度上关注

42

50

不太关注

6

7

不关注

8

10

⑵宣传委员准备借助下面的材料引导同学们开展富有创意的“低碳生活”活动,请你将材料的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

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材料三】“阳光校园”节能减排活动选拔赛,将于近日举行,届时各中小学将派代表队参加。

大赛设立多项环保创意比赛。

大赛组委会发表绿色宣言,号召学生们勇于探索,自愿选择有创意的低碳生活,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为保护地球家园,保护人类的共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题目:

比拼环保创意, 

⑶外出踏春,爸爸要开车去,妈妈说要骑自行车去,面对爸妈,你怎么说?

【答案】

(1)主要信息一:

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地球生态系统不断退化,低碳生活可以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

主要信息二:

大多数人能关注低碳生活。

(2)示例1:

选择低碳生活。

示例2:

探索低碳未来。

示...

示例3:

树立低碳理念。

(3)要求围绕“低碳环保”回答,语言简明得体。

示例:

骑自行车低碳环保,又有利健康,我赞成妈妈的意见,爸爸,我们一起骑

自行车去吧!

【解析】试题分析:

(1)考查从材料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通读全材料,分清层次,筛选并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答案:

主要信息一:

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使地球生态系统不断退化,低碳生活可以减缓温室效应的扩大化。

主要信息二:

大多数人能关注低碳生活。

(2)借助材料,将材料的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

语意相关、句式一致、字数相等。

此题已经给出了答题方向,只是得将提取的内容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案:

示例。

1:

选择低碳生活。

示例2:

探索低碳未来。

示示例3:

树立低碳理念。

(3)要求围绕“低碳环保”回答,语言简明得体。

要将妈妈说骑自行车去旅游的优点分层次答出来。

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二、阅读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历来被称为绝唱,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10.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9.“惶恐”“零丁”一语双关,既指地名,又表现了诗人昨天的惶恐和今天的零丁,地名与心境的绝妙结合,使这两句诗成为千古绝唱。

10.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解析】

9.试题分析:

考查双关语的效果。

答题时要把两个方面的意思答出来,答案要注意与作者的感情或诗歌的主题联系起来。

答案:

“惶恐”“零丁”一语双关,既指地名,又表现了诗人昨天的惶恐和今天的零丁,地名与心境的绝妙结合,使这两句诗成为千古绝唱。

10.试题分析:

此题理解诗句是关键。

还可考虑到作者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答案:

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点睛:

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

紧盯诗歌的“眼睛”。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

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

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

直捣诗歌的“心脏”。

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

阅读古文,完成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①),辄(②)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④)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

①昏怠:

昏沉困倦。

②辄:

就。

③沃:

浇。

文中有“洗”之意。

④重:

兼有两种(事物)。

11.解释词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

③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谪:

②录毕,走送之走:

④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妻子:

1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俯身倾耳以请不以物喜B.或遇其叱咄或夜昏怠

C.礼愈至至舍,四支僵劲D.弗之怠先天下之忧而忧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2)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4.甲乙语段中的人物幼年时人生经历有哪两个主要共同点?

【答案】11.

(1)借

(2)降职远调(3)跑(4)妻子儿女12.B

13.

(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讨教。

(2)读书的人(贤德的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4.家境贫寒;刻苦读书。

【解析】

11.试题分析:

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近几年考试有加大难度的趋势,要求学生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

此题多古今异义,所以一定不要以今释古。

如“假”是“借”之意。

12.试题分析:

B.“或遇其叱咄或夜昏怠”两句中的“或”意思都是“有时”。

A前者是相当于“而”,后者是“因为”。

C前者是“极致,到位”,后者是“到”。

D前者是代词,此句是宾语前者句,后者是“的”。

13.试题分析: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先达”“执经”“叩问”“先”“后”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14.试题分析: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答案:

家境贫寒;刻苦读书。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最佳饮料——白开水

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饮料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喝矿泉水、纯净水已是普遍现象。

喝雪碧、可乐成了一种时尚,各种名目繁多的功能饮料更是赢得了青少年的青睐,而饮用白开水的人却越来越少。

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任何其他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②众所周知,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只有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体内产生的废物才能及时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从医学角度上讲,任何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生理健康有价值。

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

而且,白开水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于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都大有益处。

白开水不含卡路里,在进入人体后,很容易透过细胞膜,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因此,白开水实在是人体最需要的天然“饮料”。

③白开水是由自来水煮沸而来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中还包含多种矿物质和一些人体需要量极少的微量元素。

如钠、钾、钙、镁、锌、铁、铜、铅、氟、碘和硒等。

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不能缺乏,但也不能过多。

自来水所含的矿物质为矿泉水的1/10,又是纯净水的10倍。

矿泉水的矿化度一般为200-300毫升/升,自来水为20-30毫升/升,而纯净水只有2-3毫升/升。

有关研究表明,自来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来说是最适宜的。

④其他的饮料所含糖分和热量一般都偏高,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往往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食欲不振的人则由于饮料影响正餐,可能导致热量摄入不足而渐趋瘦弱。

饮料中的果糖会阻止人体对铜的吸收,引起贫血等病症。

饮料中的人工色素、防腐剂在体内蓄积,会干扰多种酶的功能,引起消化不良。

再者,饮料中的大量电解质不容易很快从胃肠排空,而是较长时间存在于胃肠内,影响消化吸收,降低食欲,同时还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另外,通过蒸馏和逆渗透技术加以净化后的纯净水会失去如镁、锌、铁、硒、碘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长期饮用纯净水,人体便会缺少某些必要的元素而造成营养失衡,这对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来说尤为不利。

⑤那么,如何科学地饮用白开水呢?

首先要注意喝水时间。

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最好在两顿饭中间适量饮用。

其次要掌握喝水的量。

成人每天需500~3000毫升,要一次性将一整杯水喝完,这样有利于身体真正吸收;最好每隔l~2小时喝一杯,不要等到有口渴感觉时才饮水。

再者要喝新鲜开水。

饮用水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就会上升,可转换为有致癌作用的亚硝胺。

将水加热到100℃并持续沸腾3分钟,等降温到30℃以下后最适合安全饮用。

而生水、不开的水、重新煮开的水、千滚水(反复煮沸的水)、蒸锅水(蒸馒头等的剩锅水)和老化水(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水)等,是绝对不可饮用的。

15.为什么喝矿泉水、纯净水不如喝白开水?

16.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17.“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往往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中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

为什么?

18.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从医学角度上讲,任何饮料都不如白开水对身体有营养。

B.体内产生的废物要及时地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保证机体有足够的水分是必要条件。

C.瘦弱的人可以喝雪碧、可乐代替白开水让身体胖一些。

D.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

19.请拟写一则倡导喝白开水的公益广告语。

【答案】15.因为在矿泉水、纯净水和白开水三者中,白开水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来说

是最适宜的。

(语言简练,意思正确即可)

16.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水中矿物质含量的角度说明了白开水对人体是最适宜的...

17.不能去掉。

因为“往往”是指概率大,如果去掉,则说明只要“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就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与文意和实际情况不符,“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准确性。

18.B

19.广告语要求有感染力,能打动人。

“要多喝白开水”“请你多喝白开水”之类苍白语言无分。

示例一:

喝白开水,走健康路。

示例二:

给你一杯白开水,愿你一生都平安。

【解析】

15.试题分析:

考查对文章要点的概括。

通读全文,分清层次,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因为在矿泉水、纯净水和白开水三者中,白开水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对人体来说

是最适宜的。

16.试题分析:

考查说明方法的类型及其效果。

在答效果时不能脱离原文语境。

答案: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从水中矿物质含量的角度说明了白开水对人体是最适宜的

17.试题分析:

考查说明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答此题观点要明确,要根据内容去考虑效果与原因。

答案:

不能去掉。

因为“往往”是指概率大,如果去掉,则说明只要“食欲旺盛且过量饮用的人”就会“因糖分和热量摄入过多引起肥胖”,与文意和实际情况不符,“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准确性。

18.试题分析:

A原文是“其实,从科学角度来看,任何其他的饮料都无法取代白开水。

”C文章中没有此说法。

D原文是“饭前饭后半小时和餐中都不宜大量饮水,以免冲淡唾液、胃液,导致消化不良|”,“不宜大量饮水”,不是吧喝水。

19.试题分析:

广告语要求有感染力,能打动人,且语言简洁,或语句结构整齐,或使用一定的修辞。

示例一:

喝白开水,走健康路。

给你一杯白开水,愿你一生都平安。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老汪栗子明前茶

①等别的炒栗店开张约20天后,老汪的炒栗店才开张。

他等得很有耐心,因为没熟透的栗子口感甜脆,宜做成凉拌菜下酒,若炒来吃,既不粉也不糯,是要坏了招牌的。

②在老汪的店里,满匾的栗子看上去十分朴素,就像山间老农的脸色,是那种没有反光的棠皮色,不像别的摊上的栗子那么好看,或油光发亮,或肚上横切一刀,露出诱人的暖黄色的栗肉来。

老汪的栗子不打蜡,不喷糖水,不开口子,偏是他的店门前排长队。

顾客等得急,老汪一点也不急,非要把刚倒出的满匾的热栗子轻抖一遍,在抖动的过程中,老汪眼疾手快地挑出了十几个坏栗子,搁到一边。

③这真是神奇,生栗子已经挑拣了一遍,现在挑出来的,外面看没坏,他怎么知道是坏的?

④老汪说,气味不对。

他打了个比方:

比如一个在车站或码头当了20年便衣警察的人,在万千人中扫视,只要他拦下的人,多半是网上通缉的嫌疑犯,他都不需要与那人对视,只要从他身边过,就感觉“气味不对”。

⑤栗子要有香甜粉糯的口感,七分在栗种,三分在炒制的功夫。

老汪不肯给栗子开口子,是因为硬开口子的栗子,水分都在炒制的过程中跑光了,热吃噎人,凉吃更是口感铁硬。

但没开口的栗子很容易在炒制的过程中炸锅,要是有一小部分栗子像控制不住的火药一样迸壳而出,就会溅得一炉栗子都斑斑点点。

所以,控制炒栗炉的火力非常重要。

每一炉栗子下锅前,老汪都要细验单颗栗子的分量,以及皮壳的厚度,他炒好的栗子,顶端会有自然的放射状裂纹,手轻轻一挤,栗壳就开了。

老汪得意地搓搓手:

“这锅栗子的‘梅花裂’炒成了。

”“梅花裂”指的是栗子顶端的裂口是五道,“丁香裂”是四道,这样的雅名也只有老汪这样的戏迷才会想出来。

⑥每过十几天,栗子店会关门一天。

老汪自己在门楣上手书致歉条一张,毛笔字写得很端庄:

“名角来了,听戏一天。

”或者是:

“去大别山收栗一天,新鲜炒野栗,明日赶早。

”老汪信不过批发市场的栗子,定要自己开车去大别山收栗子。

那里除了家栗外,还出产一种口感细腻粉甜的野栗子,有一股奇特的果香,比莲子大不了多少,呈尖锥形,是当地的留守儿童和老人去大山的荆棘丛中打来的。

打栗人要穿粗布衣裤,把衣袖裤脚都扎紧,趟过与野栗树混生的荆棘,仰面用小木棍去抽打那些长满刺的栗苞;回来后要把栗苞装在小麻袋里摔打,使之裂开;再戴上粗线手套把野栗剥出,十分辛苦。

老汪说:

“每个交栗子的人手上都裂着口子。

”那是山区老人和学童一笔很重要的零花钱,是家中没有栗园的人也有的得意小收入,老汪说:

“既然这样,为啥不帮帮他们?

⑦山里人也纯朴,11月,第一场雪落下来,野栗子就没人打了,因为老辈人说,天寒地冻,野鸟们少吃食,那些留在树上的野栗子,是它们一冬的口粮呢。

⑧老汪每年收栗子时,都要在山区帮扶两三个刚考上大学的孩子,栗子收到哪里,他就帮扶到哪里,没有一定。

老汪在与老乡的闲聊中知道那孩子的情况,到人家家里看一看,讨碗水喝,吃上一两个山里人待客的水柿子,临走前,帮扶的钱就被悄悄压在装柿子的竹簸箕底下。

20.请通读全文,参照提示,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短语,概括文章讲述的老汪的几个动人故事。

晚开店→→→收野栗→

21.文章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22.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处关于打野栗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23.文中的老汪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作简要概括。

24.如果你是文中被老汪资助的大学生,在拿起被压在簸箕底下的钱的一刹那,你会怎么想?

【答案】20.挑坏栗炒香栗助学子

21.动作描写。

用“抖”、“挑”、“搁”等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表现了他娴熟的技艺和纯朴的品质。

22.突出打栗人劳动的辛苦,为表现老汪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作铺垫。

...

23.老汪是一个技艺娴熟、纯朴善良和富于爱心的人。

24.示例:

汪爷爷,您真是一个好心人,谢谢您!

我一定会认真读书,学好本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解析】

20.试题分析:

情节概括题,通篇阅读,全盘把握,根据要求找出要点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

答案:

挑坏栗;炒香栗;助学子。

点睛:

情节概括答此类题要做到两点。

1、总揽全文,宏观把握学生在做这种类型题目时容易犯顾此失彼、概括不全的毛病。

要完整正确的回答该题,需要我们站在全文的高度来审视作答,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度,要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仔细审题,明确要求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看清题目的题眼,如“哪几件事”中的“事”,“表达了哪些情感”中的“情感”等,这样才能保证答语和题干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不至于答非所问。

21.试题分析:

考查描写方法的种类及其效果。

答效果时要考虑到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抖”、“挑”、“搁”是典型的动作描写。

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汪挑坏栗子的过程,表现了他娴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