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长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7661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组长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班组长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班组长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班组长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班组长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班组长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班组长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班组长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班组长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班组长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班组长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班组长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

《班组长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组长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班组长质量管理培训资料.docx

班组长质量管理培训资料

班组长质量管理知识培训

一、公司质量方针:

科学管理,竭诚服务,为用户提供可靠的检修、安装、制造系列产品。

持续满足顾客要求。

二、公司检修、制造、安装、体系资质证书介绍:

D1/D2级压力容器设计许可证、A1/A2级压力容器的制造许可证、ASMEU钢印及授权证书、GC1级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证、石油化工检维修资质证书、化工石油工程安装总承包II级资质证书、FD1/FD2安全阀检验核准证、国家电监会110KV以下电气承装(修、试)作业许可证等。

GB/T19001及GB、T50430质量体系证书,HSE管理体系证书。

三、班组长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1、贯彻工艺规程,提高工艺质量

2、建立健全各项质量责任和检验制度。

3、加强对生产制造过程质量的动态的观察、统计、分析和控制。

使用分层法、排列图、直方图、散布图等分析质量事故原因,界定责任,预防和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4、做好工序质量控制

5、以适当的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言传身教,确保产品质量

四、班组长进行现场质量管理必须具备的意识

1、问题意识:

养成善于在现场发现问题的意识,防患于未然。

2、客观意识:

现场的问题都是很具体的,哪里出现了问题,造成了哪些影响,责任人时谁,问题的原因在哪里,班组长要留心找到明确答案。

事实胜于雄辩,不能主观臆断。

时间意识:

及时及早即刻处理。

⏹及时发现问题,迅速做出反应;

⏹及早防范形成预案;

⏹即刻处理,不能拖延。

五、质量及产品的定义

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固有特性指:

本来就有的,尤其是永久的特性,(如螺栓直径,机器的功率,转速等)

●要求:

指明示、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要或期望.

●隐含:

指组织,顾客和其他相应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是不言而喻的,如安全性,环保,节能等。

(潜意识、潜在要求)

产品的定义:

过程的结果

1)硬件:

(如发动机零件)

2)软件:

(计算机程序、字典等)

3)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等)

4)服务:

(如运输)

产品是广义的概念,既可以是交付给顾客的最终产品,也可以是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和外购件,许多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称之它为硬件或服务主要取决于其主导成分,比如航空公司主要为乘客提供空运服务,但飞行中也提供点心,饮料等硬件。

许多产品由分属于不同产品类别的成分构成,其属性是服务、软件、硬件或流程性材料取决于产品的主导成分。

例如:

产品“汽车”是由硬件(如轮胎)、流程性材料(如:

燃料、冷却液)、软件(如:

发动机控制软件、驾驶员手册)和服务(如销售人员所做的操作说明)所组成。

 

六、质量管理的发展阶段

1)质量检验阶段(1920—1940)

20世纪前,产品质量主要依靠操作者本人的技艺水平和经验来保证,属于“操作者的质量管理”。

20世纪初,产品的质量检验从加工制造中分离出来,质量管理的职能由操作者转移给工长,是“工长的质量管理”。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复杂程度的提高,企业开始设置检验部门,这时是“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上述几种做法都属于事后检验的质量管理方式。

靠操作者自己保证班组长保证检验员保证

A)检查及检验靠设备来进行,可靠性至少在95%以上.

B)靠人员本身来进行的检查,如外观等,可靠性只有85%左右

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二次大战—1961)

数理统计的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控制图,抽样检验的应用,美国休哈特.戴明抽样检验及数理统计理论,美军方采用效果良好,戴明引入日本。

优点:

检验成本降低,能事先预警。

缺点:

有一定的风险性(可能错判)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61菲根堡姆)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产品的质量从注重产品的一般性能发展为注重产品的耐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维修性和经济性等。

在生产技术和企业管理中要求运用系统的观点来研究质量问题。

强调依靠企业全体人员的努力来保证质量,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是通过让顾客满意和组织相关方受益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途径(全员,全过程,全企业)

4)ISO9001质量体系(87年以后)

优点:

讲究体系完整性.自身持续改善机制、国际认同(国际认证)

 

七、全员参与,全面改善

错误的观念:

质量是质管部门的事不关我事或者是某些人的专责.

质量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也不是某些人的专责任,上自最高主管,下到每一个基层成员,把每件事做对,把每一件事做好,这就是对品质负责,也就是对每一件事,不光是”做”而且要尽力去”做好”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的是公司每一个部门,自市场调查,接单,研发,设计,采购,物管,生产,检验,销售,售后服务,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效的做好质量管理.

如何引导占大多数比例的基层员工参与管理,参与工作改善.这更加是一个公司竞争能力强弱的最大靠验.企业管理人员除了忙于每天的日常工作以外,还要考虑如何训练自己,如何训练下属,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善,不断地进步

 

八、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

正确的质量意识

错误的质量意识

1、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

2、“预防错误”、“第一次就做对”是最经济的。

3、提高质量就是降低成本。

4、执行标准,不可以打折扣。

5、80%的品质不良是管理决策或组织制度造成的。

6、预防甚于冶疗,任何过失可以事先避免。

7、质量必须超过顾客的期望。

8、革除马虎之心,是追求品质的第一要务。

9、本位主义是引起品质灾难的源头。

10、质量是追求卓越及永无止境的学习,质量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11、质量不提高,公司会破产,员工会失业。

12、不良品多,是件不光荣的事。

13、工作场地不讲究整洁,会造成更多的不良。

14、机器、工具、模具平时不保养,生产不出好产品。

15、不依照作业标准工作,不良率会增高。

16、做正确的事,零缺陷是可以达到的。

1、大部分问题错在第一线人员。

2、孰能无过,质量也不例外。

3、出什么价,有什么品质。

4、质量好一定投入的钱多。

5、质量是检查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

6、质量是质量部门的事。

7、质量是一件很花钱的工作。

8、99%的良品率意味着一个工厂品质水平很高了。

9、质量是一线作业人员要控制的事。

10、质量是需管理人中控制的,与作业员无关。

11、质量是很抽象的东西,要有高深的知识才能掌握。

12、经常返工造成交期延误。

九、质量意识差是如何产生的?

●忽视小的缺点(细节决定成败)

●认真不过三天,缺乏持续认真的态度(差不多就行了)

●凭感觉做事,相信经验,过分依赖经验(数据的证言)

●视规章制度为摆设(反正现在没有人管,大家都这样)

●不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简化操作,敷衍了事

●说写做不一致(有程序不执行,程序不好不修改)

十、谁是客户?

1)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者

思考:

老板及上司也是我们的客户?

上司骂娘的时候表示什么意思?

2)产品及服务的下一个工序的下一个流程

思考:

我们自己在工作中有哪些是我们的客户?

我们在为我们正确的客户提供

合适的服务吗?

十一、、衡量产品及服务的三指标

●质量

●成本

●交货期

十二、客户满意

●你所做的工作,自己是否满意?

●你所做的工作,后工序的人是否满意?

你所做的工作自己满意及后续人的满意是你的责任

十三、所有企业都面临的危机

客户的流失

2)市场占有率的下降

3)品质成本的扩大

4)经常返工再修造成的交期延误

5)退货,索赔

6)质量信誉损失(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十四、经常需要反复强调的问题

1)购入不好的材料,难有好的成品

2)不依照标准的方法作业,不良率会增高

3)工作场所不讲究(清理),会造成更多的不良品

4)机器,工具,模具平时不保养,生产不出好产品

5)不良品多,效率就低,生产奖金受影响

6)不良品多,经常返修补货,交期有问题,就的加班赶生产

7)不良品多,是一种不光荣的事情

十五、现场质量管理的任务

缺陷预防:

防止不合格的发生或者是重复发生(缺陷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使用要求)。

质量保持:

保证符合性质量,稳定在已经达到的水平上

质量改进:

坚持改进,不断提高产品的制造质量

质量评定:

正确及时经济地评定质量,做到不接收不良,不生产不良,不流出不良

十六、影响质量的要因4M1E

●人----员工是企业所有品质作业、活动的执行者

●机----机器设备、工模夹具是生产现场的利刃

●料----材料品质往往是现场品质异常的主要原因

●法----企业文化、行事原则、技术手段、标准规范

●环----工作环境、工作现场及氛围

将管结果变为管因数,将事后把关转向为预防为主

十七、如何管理影响质量的要因

●确保每位员工理解了他的工作内容和,并熟悉他相关的工作要求(互检要求),给予员工足够的培训,使其形成良好的质量意识;

●做好确机器设备、工模夹具、仪器的点检,确保其运行、使用正常;

●确保物料得到了正确的标识、存储和运输,确保员工使用了正确的物料;

●理解产品的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熟悉制程中各工序的质量标准及检验要求;

●确保员工总是按WI(作业指导书)要求作业;

●确保生产线整洁,有序,无其它物料.

十八、三不原则

不制造不良,

  不传递不良,

     不接收不良。

十九、检查检验

1)质量检验是质量管理的基础

2)检验过程

明确标准测量和试验比较判定处理记录反馈

2.1明确标准:

熟悉和掌握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并将其作为测量和试验,比较和判定的依据

2.2测量和试验:

采用一定的测量器具或设备,按照规定的方法,对产品的特性进行测量,得出具体的数据或结果

2.3把检验的结果与规定的标准要求做比较

2.4判定:

依据比较的结果,判定产品是否合格

2.5处理,将合格的接收,作上相应的标识,不合格的重新处理并标识(拒收或返修等)

2.6记录反馈:

将检验或检查的数据做好记录,整理,统计,计算分析等,并按照一定的程序向上级汇报和相关的部门反馈质量信息,作为今后改进工作和提高质量制定措施的依据

二十、检查检验的目的

1)判定产品的质量是否合格

2)确定产品的缺陷的严重程度

3)监督工序的质量

4)获取质量信息

5)仲裁质量的纠纷

二十一、检查检验的重要作用

1)把关

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检查检验,鉴别,分选,剔除不合格品,确定每个产品或产品批是否接收.

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工序,不合格的成品不出厂

2)预防

通过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对策的横向展开,既是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调整,预防不合格品的生成.把关本省也是一种积极的预防

3报告,通过对检查检验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掌握产品质量情况和变化规律,为改进工作产品设计工序设计,强化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和依据

二十二、对检查检验人员的要求

三员

产品质量检查员

质量第一的宣传员

生产技术辅导员

三满意

为生产服务的态度工人满意

检查过的产品下工序满意

出厂的产品质量用户满意

二十三、检查检验的类型和特征

1)从体制上分为自检,互检,专检.

自检:

生产员工对自己加工的的产品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把关

互检:

生产工人间的对加工的产品和完成的工作进行相互检查检验,

专检:

专门从事检验检查工作的,不参与实际生产.

现实的状况是,都找别人的问题,不检讨自己的问题

2)从流程上分为:

进货,生产过程,最终检查检验

3)从工作方式上分为:

定点和巡回检查检验

4从检验数量分为:

全数和抽样检查检验

5)检查检验时机分为:

首末件和统计检查检验,

二十四、检查检验的注意事项

1)开始前需要确认设备仪器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功能是否完备有效,可以使用好坏样品测试并比对测试结果是否变异.

2)确认检查检验的方法及验收标准是否完全了解,如果不了解是否有相应的文件可以供快速的参考查看.如果对标准和方法有疑问一定要及时反映和沟通.

3)记录表单是否在手上,是否是一边检查一边记录,而不是检查完一起写记录,或者是为了应付上司或者检查等将很多天的检查结果才一起凭记忆补出来,这样会造成记录失真,质量记录不用形容词

记录需要清晰明确,质量记录不用形容词.用数据说话,对于外观等品质属性的描述最好以实物对比方式.

4)发现问题必须快速合适地通报,以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问题累积,生产更多的不合格品.

5)对检查检验完毕的对象产品需要明确的标识其合格和不合格状态区分放置,避免合格和不合格品的混淆.

6)重大质量问题及时汇报.按照流程程序做事.尽量不用形容词.

二十五、不合格品的处理

●标识(良品也需要标识状态,不单强调标识不良品)

●隔离(从物理空间上区隔开放置,防止不合格混入良品)

●记录(检查项填写一项,记忆会错,边检查边记录不会错)

●处理(全检、修理、报废、让步接收)

●再次确认

●改进

二十六、“三不放过”的原则

 一旦出现不合格品,则应:

1)不查清不合格的原因不放过。

因为不查清原因,就无法进行预防和纠正,不能防止再现或重复发生。

2)不查清责任者不放过。

这样做,不只是为了惩罚,而主要是为了预防,提醒责任者提高全面素质,改善工作方法和态度,以保证产品质量。

3)不落实改进的措施不放过。

不管是查清不合格的原因,还是查清责任者,其目的都是为了落实改进的措施。

  

“三不放过”原则,是质量检验工作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坚持这种指导思想,才能真正发挥检验工作的把关和预防的职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