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8509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

《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 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 中国地理1.docx

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三中国地理1

中国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应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

这一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的警戒线,保障耕地面积是铺设稚食安全之路的第一块巨大基石。

我国83个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中,有73个分布在全国52片耕地集中分布区,即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城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

图10为“我国各省区人均产粮与全国均值之差”示意图,根据图文资料,回答16~18题。

1.下列省区中,发展商品性粮食基地潜力最大的是

A.安徽省B.陕西省C.河北省D.贵州省

2.江苏省原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拥有江淮地区、太湖平原两大商品根基地,导致其产粮大省地位明显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与土壤B.政策和劳动力C.市场和交通D.工业化与城市化

【答案】D

【解析】影响粮食产量大小的主要因素有国家政策、科学技术、土壤肥力、水源、气候以及农业用地面积、市场等。

结合题意及所学知识可知,江苏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占用大量农业用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下降。

正确答案是D。

3.“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域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这一特征

A.增加了耕地保护的难度B.强化了耕地保护的力度

C.反映了南北方的差异性D.体现了自然资源的整体性

近年来,我国各地形成了多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销往国内外,为我国农业的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

读图1,回答1~2题。

4.图中A地适宜喜凉蔬菜的生长,与B地同为我国优质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其原因是

A.A地位于河谷地区,气温高,冬季蔬菜仍可生长

B.A地受寒潮影响大,气温低,病虫害少

C.B地纬度较低,冬季热量较丰富

D.B地冬季水热充足,利于蔬菜生长

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6.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答案】D

【解析】纬度越低的地区热量越充足,夏季时间应越长,故夏季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结合选项可知,D正确。

7.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读下表,回答7~8题。

我国不同地区在职工作者行业类型比重

行业类型

总体

北京

上海

广东

农林牧副渔

26.0

28.6

10.7

33.6

制造业

17.8

12.5

27.9

16.2

交通仓储邮电通信

7.2

8.4

7.1

6.1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娱乐

10.7

8.8

13.2

10.8

建筑及房产

6.7

4.3

6.6

9.2

地矿及水电开发供应

1.3

2.0

1.0

2.9

信息金融科技咨询服务

3.6

4.8

3.1

2.7

社会服务

8.1

12.0

3.8

3.8

文教卫体社会福利

7.0

8.1

5.5

6.9

党政军社会团体

4.5

6.2

1.2

5.0

其他行业

7.2

4.2

15.0

5.0

合计

100.0

100.0

100.0

100.0

8.表中数据基本能够说明,三地区中

A.上海商品贸易活动最频繁B.广东水能开发程度最高

C.北京市政建设和住宅建设水平最低D.广东城市化进程最快

【答案】D对于本题主要从人文地理角度考虑,亚洲和非洲严重、极严重退化土地多是由人口众多及不合理的土地开发造成的,而大洋洲地广人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适度。

9.三地区在职工作者中,从事制造业比重最高的是上海。

其原因是

A.上海机械产品出口量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多

B.上海制造业发达、部门齐全,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多

C.上海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多

D.上海制造业的收入高于北京和广东,对劳动力更具有吸引力

【答案】C就全球来看,目前防治土地退化的主要对策是恢复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读我国4个地区全年水分盈亏图,完成29一30题。

10.1月至5月,拉萨水分处于亏损状态,其原因是

A.青藏高原蒸发旺盛B.青藏高原破挡了湿润气流

C.西南季风还没有到达D.拉萨位于我国内流区域

下图反映了我国某种农作物在三月上旬所处的生长阶段,据此完成31一32题。

12.该农作物可能是

A.水稻B.甘蔗C.春小麦D.冬小麦

【答案】D

【解析】我国南疆缺水,不可能种植水稻,排除A项;我国甘蔗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排除B项;我国的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排除C项。

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13.导致该农作物相同月份生长阶段不同的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地形D.光照

【答案】A

【解析】该农作物分布的范围较广,但分布的纬度越低,成熟得越早,说明影响该作物相同月份生长阶段不同的主要因素是热量,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图9为我国部分省区分布图。

,依据图表回答25—28题。

下表为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省(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耕地面积(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木材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34.3

532.5

1865.8

15.8

53.5

1539.1

727.9

15.0

51.9

542.4

404.4

0.4

31.1

361.0

184.6

2.0

14.图中地形类型相对单一的省(区)是()

A.甲B.乙C.丙D.丁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四个区域中甲地为四川省,乙地为黑龙江省,丙地为甘肃省,丁地为江苏省,结合图中河流要素特征,可知四区域地形特征中甲地以山地、平原为主,乙地以山地、平原为主,丙地以山地、高原、平原为主,丁地以平原为主,所以正确选项为D。

15.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B.乙省(区)是我国著名的粮食产区

C.丙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D.丁省(区)以灌溉农业和牧业为主

16.表中序号与图中甲、乙、丙、丁各省(区)排序一致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D.③、④、①、②

读2008年我国部分省区人均产粮和人口数量坐标图,完成6~7题。

18.按照分类,我国上海市属于

A.I类省区B.Ⅱ类省区C.Ⅲ类省区D.Ⅳ类省区

【答案】D

【解析】上海为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第三产业的比重较小,人均产粮大致与北京、天津两直辖市一致,不足200千克,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最多

B.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是造成广东省人均产粮低的主要原因

C.I类省区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最好,人均产粮最高

D.Ⅳ类省区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最差,人均产粮最低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粮食生产总量最多的是河南省,排除A项;Ⅰ类省区并不都是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而是地广人稀的地区,排除C项;Ⅳ类省区并不是粮食生产自然条件最差的地区,而是经济较发达、人口多耕地少的地区,排除D项。

广东省城市化、工业化速度快,占用了大量耕地,使得粮食总产量下降,人均产粮低,故本题正确答案是B。

图2为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

20.该地所在的地形区是

A.横断山区B.三江平原C.江汉平原D.黄淮平原

【答案】C

【解析】根据剖面图可判出此地海拔较低,河流和湖泊较多,我国湖泊5大分布地区是青藏高原、蒙新高原、云贵高原、东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故C项正确;A项横断山区海拔高;B项三江平原海拔较高、湖泊少;D项黄淮平原湖泊少。

21.对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伏旱明显B.春旱严重C.水能丰富D.黑土广布

【答案】A

【解析】夏季江汉平原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形成伏旱天气,故A项正确;B项春旱在黄淮平原比较严重;C项该地地势高差小,水能资源并不丰富;D项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水稻土广布。

读右图,完成7-8题。

22.制约图示区域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

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

【答案】D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图中城镇多分布在河流流经的山麓地区,因此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主导因素是水资源。

23.该区域河流水文特征是

A.径流年际变化小B.补给以降水为主C.水量向下游增大D.夏季流量小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24.该地区位于我国

A.华北地区B.华南地区C.青藏地区D.西南地区

25.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答案】D

【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此地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农业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排除A,B,C选项。

故答案D正确。

下图是我国1978年~2005年东部沿海地区农业产值结构变化统计图,完成8~9题。

26.东部沿海地区农业结构转变的方向是

A.商品粮基地B.都市农业C.牧业D.水产业

【答案】B

【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农业产值结构中种植业比重逐步降低,牧业比重逐步上升,林业比重变化不大,渔业比重逐步上升,因此其农业结构转变是向商品率较高的都市农业发展。

故答案B正确。

27.引起其农业结构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子是

A.气候变化B.城市化C.国家粮食政策D.生产技术

2010年10月以来,我国北方多省份遭遇干旱。

图2为2011年初的干旱形势图。

读图回答3~5题。

28.干旱最严重的省份有

A.江苏、山东、山西、河北B.山东、山西、湖北、陕西

C.江苏、安徽、山东、河南D.山东、安徽、河北、山西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特旱区域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份,结合选项可知,C项正确。

29.这一时期,干旱影响的主要农作物是

A.水稻B.冬小麦C.玉米D.春小麦

30.对旱情的监测,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遥感、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全球定位系统

C.数字地球、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A

【解析】旱情属于自然灾害,对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防御主要应用遥感技术进行监测,然后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了解旱情并制定防御措施,结合选项可知,A项正确。

【知识拓展】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特点,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

目前广泛应用于军事、测量、交通、救援、农业等领域;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与分布、位置有关的基本问题、趋势分析、模式问题、模拟问题等。

在城市管理中应用广泛。

如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城市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城市抗震防灾、城市环境管理、流行病的防治等;遥感技术,是利用一定的技术设备和系统,在远离对被测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进行测量、记录与分析的技术,即“遥远的感知”,广泛应用于资源普查和环境监测。

图4为中国陆地四季类型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31.③地区的四季类型是()

A.全年皆冬B.长夏无冬,秋去春来

C.长冬无夏,春秋相连D.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③地区主要分布在纬度高和海拔高的地区,气候寒冷,符合“长冬无夏,春秋相连”的特征,故答案选C。

32.关于“四季如春”地区的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冬季因纬度低而温暖②夏季因海拔低而凉爽

③冬季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影响小④受季风影响强烈,气温变化幅度小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

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

黑河下游地区的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孕育了古居延文明。

近年来,居廷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读图7,回答14—15题。

33.黑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大气降水B.地下水

C.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D.居延海的湖泊水

【答案】C

【解析】据材料可知,黑河是内流河,位于我国阿北内陆,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易错点拨】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巴颜喀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非季风区不受或很少受夏季风影响,大气降水少,因此大气降水不是该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

34.造成居延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B.居延海地区载畜量减少

C.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增加D.居延海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