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8575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docx

人教版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10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22分)

(1)6.15千米=()米1时45分=()时[&~@#*]

(2)34.864864…用简便方法表示是(),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3)水果店有苹果m千克,每天卖出6千克,x天后还剩()千克。

(4)4.6×0.02的积是()位小数,如果把因数0.02扩大100倍,要使积

不变,另一个因数的小数点应该()。

(5)一个高是4cm的三角形与边长是4cm的正方形的面积相等,三角形的底是()

(6)某学校为每个学生编排借书卡号,如果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

如:

974011表示1997年入学、四班的1号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1999年[&@#^~]

入学一班的29号女同学的借书卡号是()

(7)在圆圈里填上“>”“<”或“=”。

7.21○7.2124.933○4.932.8÷0.6○2.80.45×1.05○0.45

(8)一个直角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10dm、12dm和8dm,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在梯形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9)王师傅加工一种零件,5分钟加工了20个,那么王师傅平均加工1个零件需

要()分钟,1分钟能加工这种零件()个。

(10)一个盒子里有2个白球、3个红球和5个蓝球,从盒中摸一个球,可能有()

种结果,摸出()球的可能性最大,可能性是()。

[*@~%#]

(11)一条路长2400米,从起点到终点,每40米立一根电线杆,一共要立()根。

(12)已知1÷A=0.0909…;2÷A=0.1818…;3÷A=0.2727…;4÷A=0.3636…;

那么9÷A的商是()

()

()

()

()

()

二、判断题

1、a2和2a表示的意义相同。

2、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图形都相同。

3、一个正方体抛向空中,落地后,每个面朝上的可能性都是

4、方程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一个相同的数,等式成立。

5、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三、选择题。

(5分)

1、每个空瓶可以装2.5千克的色拉油,王老师要把25.5千克的色拉油装在这样的瓶子里,至少需要()个这样的瓶子。

[~*@&^]

A、10B、11C、12

2、用四根木条钉成的长方形,把它拉成平行四边形,它的()不变。

A、面积B、周长C、面积和周长

3、下面图形中不可以密铺的是()

A、正五边形B、正六边形C、正三角形

4、一个积木块组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是从侧面看是,这个

积木块有()个。

A、4B、6C、不一定

5、右图中,边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中,画了甲、乙两个三角形(用阴影表示),

它们的面积相比()

A、甲的面积大B、乙的面积大C、相等

甲乙

四、计算(23分)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3.5×0.1=43÷0.1=200×0.04=12-1.2=1.3×0.5=

0.42÷0.6=6.3÷0.7=0.21×0.3=5.69÷0.5=5.5÷11=

2、解方程(6分)

5x-2+1.8=3.67(x-1.2)=2.1

3、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2分)

17.64÷4.9+6.733.4÷[(1.2+0.5)×5]

1.9+19.9+199.9+0.30.25×12.5×3.2

[&#%@~]

月份

用电量/千瓦时

81

85

65

55

47

63

5米MI

五、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计算(8分)

(1)、一个数的3.9倍与它的2.5倍的和是16,这个数是多少?

[@#%~&]

(2)、8.28除以3.6与0.5的积,商是多少?

六、操作题(7分)

1、请在第二、三、四幅画出与第一幅图阴影部分面积相等而形状不同的阴影图。

[@~*%#]

(3分)[~^%&@]

[@~*&%]

2、先画出BC边上的高,再计算出这条高的长度。

[@%^*~]

[^%#*@]

七、统计和分析(5分)[%*~#@]

小明家去年上半年每月用电情况如下表(用电量单位:

千瓦时)

1、求出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量时多少千瓦时?

2、这些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

3、为什么中位数比平均数小?

[*^&~#]

八、解决问题。

(25分)

1、春节快到了,某超市购进540只小中国节,比购进的大中国结的4倍少60只,超市购进多少只大中国结?

2、一种铁丝20米重5千克,如果一捆同样的铁丝150千克,这捆铁丝长多少米?

[@#^%*]

3、从甲城到乙城铁路长312千米,以前快车要行5.2小时,现在只要行3.9小时,现在比过去平均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

4、一种圆珠笔原价每支4.8元,降价后每支便宜0.3元,原来买150支笔的钱,现在可以买多少支?

[&*^#~]

[*%@#^]

5、下面是一面墙,中间有一个长2米、宽1.5米的窗户,如果砌这面墙平均每平方米用砖160块,一共用砖多少块?

[%@~#^]

黄生借书说练习1

一、加点字词解释

(1)授以书而告之

(2)非独书为然(3)若业为吾所有

(4)庋藏焉,姑俟异日观云尔

(5)归而形诸梦

(6)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7)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8)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9)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10)家贫难致。

(11)故有所览辄省记。

(12)其切如是。

(13)通籍(14)而少时岁月为可惜也。

(15)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16)使与书俱。

(17)汗牛塞屋

二、句子翻译

(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

“姑俊异日观云尔。

”[^#*~%]

__________________

(4)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有几?

(5)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6)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7)为一说,使与书俱。

(8)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

(9)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三、内容理解

1、《黄生借书说》选自《》,作者是(朝代)的,字,号,又号。

[~@^%*]

2、“说”是古代的一种的文体,课题的“说”是_意思。

3、课文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

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

(1),

(2)

(3)

4、课文第2节主要论述了。

作者认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原因是课文第3节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

正面是反面是。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 与本文中“汗牛塞屋”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

6、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用原文回答)

7、作者“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是为了[&^#~*]

8、引文中作者把与黄生的读书遭遇相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意思。

9、选文中“随园主人”的主要观点是。

文中“予之公书”和“张氏之吝书”具体表现分别是“”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

黄生借书说练习2[&@~%#]

一、课文内容理解:

1、《黄生借书说》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_(朝代)的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_,又号_________。

2、“说”是古代的一种_____________的文体,课题的“说”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

3、课文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有________,写出3个自己所学过的第二人称代词。

[@#&^*]

4、课文为了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

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

(1)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5、与本文中“汗牛塞屋”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

二、理解性默写:

[^*@#%]

1、与“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一句相照应的两句话是:

[#&*~@]

⑴[#&@^%]

2、作者向黄生提出的希望是:

三、翻译重点句子:

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2、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3、姑俊异日观云尔。

4、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5、故有所览辄省记。

[&#~^*]

6、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

(1)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授:

()[~@^%#]

(2)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无论:

()

(3)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夫人:

()

(4)今黄生贫类予类予:

()[#&^%@]

(5)为一说,使与书俱俱:

()

(6)归而形诸梦诸:

()

(7)故有所览辄省记辄:

()

(8)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可惜:

()

五、问答题:

1.作者为何说“书非借不能读也”?

2.作者为什么要讲述自己幼时借书的遭遇给黄生听?

3.作者从借书这件事情讲述了什么道理?

4.作者为何“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5.作者讲述做官后书多蒙尘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6.作者写《黄生借书说》的用意在哪里?

[课外阅读•拓展提高]

(甲)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

(乙)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6.作者幼时借书有过怎样的遭遇,黄生借书受到怎样的优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乙段中,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

(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甲段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

正面是______________,反面是______________。

[*#%&@]

9.最后一段起什么作用?

[&@~#*]

[&#~%*]

黄生借书说1[&@*#~]

一、加点字词解释

(1)授以书而告之(把)(连词)(代词,指代黄生)[*~%&^]

(2)非独书为然(只是)(是)(这样)

(3)若业为吾所有(如果)(已经)

(4)庋藏焉,姑俟异日观云尔(搁起来)(姑且)(等待)(他日)(罢了)

(5)归而形诸梦(之于)

(6)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这样那么)(本来)

(7)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祖父和父亲)(儿子和孙子)(不用说,不必说)

(8)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那人)(勉强)(借来)

(9)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忧惧的样子)(停止)

(10)家贫难致。

(得到)[#%~&*]

(11)故有所览辄省记。

(所以)(就)(记)

(12)其切如是。

(迫切)[^&%*#]

(13)通籍(指做官)[~%&@^]

(14)而少时岁月为可惜也。

(值得珍惜)[%^#*&]

(15)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只有)(把书公开,慷慨出借)(类似)

(16)使与书俱。

(一起)

(17)汗牛塞屋(搬运起来;累得牛流汗,放在家里塞满了屋子。

这里形容藏书很多。

汗,使……流汗)

二、句子翻译

(1)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

“姑俊异日观云尔。

__________________

[*^#&%]

(4)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有几?

(5)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6)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

[#&%~@]

(7)为一说,使与书俱。

[#*~&%]

(8)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9)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1、《黄生借书说》选自《小仓山文集》,作者是清朝(朝代)的袁枚,字子才,号简斋,又号随园主人。

2、“说”是古代的一种叙议结合的文体,课题的“说”是_说说意思。

3、课文为了论证“书非借不能读”这一观点,作者从三个方面作了对比。

这三个方面的对比是

(1)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2)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3)作者过去和现在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4、课文第2节主要论述了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去读。

(“书非借不能读”)。

作者认为“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原因是不是自己的书,好不容易借来了,担心着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会抓紧时间去读。

课文第3节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

正面是幼年在借书不得后求书愈切的心理支配下,读书效率很高;反面是做官后藏书不少反而不读书。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与本文中“汗牛塞屋”意思相同的一个成语是汗牛充栋;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藏书或著述极多。

6、作者向黄生提出怎样的希望“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用原文回答)

7、作者“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是为了勉励黄生珍惜青春时光,勤奋读书。

8、引文中作者把自己少年时读书的遭遇与黄生的读书遭遇相对比,表达了作者把书公开慷慨出借,是黄生的幸运,勉励黄生专心读书的意思。

9、选文中“随园主人”的主要观点是“书非借不能读”。

文中“予之公书”和“张氏之吝书”具体表现分别是“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为一说,使与书俱。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

[&%^*#]

黄生借书说2答案

答案:

1.袁枚;随园老人2.⑴fú、qiǎng⑵zhuì⑶shào⑷hào3.⑴交给⑵更不用说⑶这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⑷像我⑸写作4.⑴书如果不是借来的就不能及时地阅读。

⑵不只书籍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

⑶做官以后,花去官俸买回书来,满满地堆了一层,白色蛀虫和灰丝,常常沾满书本。

⑷懂得借到书的幸运与借不到书的不幸,那么他读书也一定会专心,并且他还书一定会很快。

1.作者用心良苦,不仅以此宽慰黄生不以借书为耻,更以此勉励黄生专心读书,珍惜读书的机会。

2.既唤起共鸣,又勉励告诫黄生。

(意近即可)3.要珍惜并好好利用自己拥有的一切;珍惜年轻时光认真学习。

9.⑴之于⑵就⑶值得珍惜⑷在一起4.⑴汗牛塞屋……子孙弃者无论焉。

⑵若业为吾所有……云尔。

4.勉励黄生珍惜青春时光,勤奋读书。

5.以类似的经历勉励黄生珍惜机会,专心读书;告诫黄生读书年华一旦过去,以后很难读书。

6.宽慰黄生不以借书为耻,更以此勉励黄生专心读书,珍惜读书的机会(并尽快还书)。

[^@~*&]

5.

(1)(参见课文注解①)

(2)叙事兼议论;说说。

(3)吾,余,予;尔,汝,子。

[%#^&*]

(4)“书非借不能读”①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②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③作者过去和现在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6.作者的遭遇是“张氏之吝书”,“予固不幸而遇张”。

黄生则是“予之公书”,“生固幸而遇予”。

7.“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8.正面是幼年在借书不得后求书愈切的心理支配下,读书效率很高。

反面是做官后藏书不少反而不读书。

9.照应开头“授以书而告之”,结束全文,进一步表示对黄生的殷切期望。

10.略(参见译文)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高练习

一、选择题

1.美国国家教育部门公布了一份“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共产党宣言》赫然在列,耐人寻味。

《共产党宣言》最初是(  )

A.第一国际成立宣言书

B.声援巴黎公社的倡议书

C.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

D.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总结性文件

2.英国广播公司(BBC)进行网上投票,评选世界近1000年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结果马克思最后胜出。

来自挪威的投票者科里森说:

“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们,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

”这位投票者说“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是因为马克思(  )

A.改造空想社会主义B.发表《共产党宣言》

C.赞扬巴黎公社革命D.指导第一国际的工作

3.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B.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C.为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D.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4.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欧美各国匆忙救市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即对资本主义进行过无情鞭挞的马克思,却在欧洲重新风行起来。

马克思“重新风行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制度已走向衰落B.欧洲一些国家的领导人追捧马克思]

C.实行社会主义可以避免经济危机D.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5.“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这是一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这首歌的词作者是欧仁·鲍狄埃,歌名是()

A.《命运交响曲》B.《国际歌》

C.《神曲》D.《马赛曲》

6.“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这首雄壮的《国际歌》创作的最初动机是为了纪念()

A.宪章运动B.德国工人运动

C.巴黎公社D.《共产党宣言》发表

7.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

A.宪章运动B.共产主义同盟成立

C.巴黎公社D.第一国际

8.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事件()

A.日本明治维新B.俄国十月革命

C.法国大革命D.俄国农奴制改革

9.“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这是下图著作中的一段文字。

该著作是

A.《独立宣言》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D.《共产党宣言》

二、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参见下图:

材料二: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

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

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1)据以上图文材料判断指出上文出自什么文献?

该文献是谁组织起草的纲领?

发表于何时?

(2)文中“锁链”指什么?

“整个世界”的含义是什么?

(3)该文献的发表有什么历史意义?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

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的委托起草同盟纲领,这就是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迁移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共产党宣言》清楚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提出了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答案】C

【解析】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故C说法错误。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认识到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引发的,是不可避免的。

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国际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无产阶级建立政权进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1871年的法国人民武装起义后建立的巴黎公社。

巴黎公社失败后,巴黎公社社员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歌词。

后来,经工人作曲家狄盖特谱曲后,《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

所以此题选B。

6.【答案】C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国际歌》创作最初动机”,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人民通过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公社失败后不久,公社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

故答案为C。

7.【答案】A

【解析】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836—1848年,英国工人掀起了一个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的宪章运动,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故答案为A。

8.【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共产党宣言》知识点。

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结合课本所学分析,ABCD故答案为B。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联合发表《共产党宣言》,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上述文字就是出自《共产党宣言》,故选D。

二、材料题

【答案】

⑴: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与恩格斯1848年2月

⑵:

“锁链”是指资产阶级、“整个世界”的含义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

⑶:

①《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

②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③它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④它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解析】

试题分析:

(1)题,根据图片可以得知,图为《共产党宣言》;该文献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起草的,于1848年2月发表。

(2)题,“锁链”指的是资产阶级,“整个世界”意思就是无产阶级在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后,将自己掌握政权。

第(3)题,回答这一题可以先系统地阐述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再讲它的意义用概括、精炼的语言表述出来。

《共产党宣言》是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

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它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它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