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8632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docx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有答案

《农业推广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推广:

(狭)农业创新的传播活动。

(广)农业创新的传播、采用和扩散活动。

2.相对经济效果:

[新成果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对照单位面积亩产量(产值)]×单产(产值)增量缩值系数

3.农业创新传播:

指推广组织、科研院校及其科技人员通过宣传、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有意识地推广农业创新的过程。

4.项目推广:

以特定地区特定时间内,借助项目经费,从事以项目内容为课题的农业推广活动。

5.农业创新集群传播:

是推广人员把农民集中起来传播创新的方法。

6.农业推广学:

研究农业创新传播、采用、扩散规律及其方法的科学。

7.推广上的农业创新:

指应用于农业领域内的成果、技术、知识、信息等对推广对象而言是新事物的统称。

8.农业推广示范:

在推广过程中,以观看实物、讲座说明和动手操作,直接有效地此向农民展示科研成果,加深农民对农业新技术的兴趣和认识的一种活动。

9.农业创新扩散:

指一项创新被传播到农村之后,农民之间对创新的交流沟通和模仿学习的过程,是农民的无意识推广活动。

10.农业创新人际传播:

农业推广人员与农民单独接触,通过交流传播农业创新的过程。

11、案例研究法:

从若干典型案例中找出一般性规律的研究方法。

12、经验效应:

指人们凭借过去的经验来认识某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

13、成果示范:

把在当地试验成功的某项技术成果,在农业推广人员的指导下,由科技示范户采用,将其技术成果在大田生产的表现展示出来,引起周围农民的兴趣,鼓励他们效仿采用的一种推广方法。

14、推广度和推广率:

推广度:

反映创新技术推广程度的指标。

推广度=(实际推广规模/应推广规模)×100%。

推广率:

16、先驱者农民:

最早接受或采用具有创新性的知识或技术的农民。

17、刻板效应:

指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将某一类人或事物的特征给予归类定型,然后将这种定型的特征匹配到某人或某事上面。

18、现代农业:

以现代发展理念为指导,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装备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形成贸工农紧密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19、半结构访谈:

当访谈的框架是受控制的时候,在访谈的过程中融入参与式的方法,则会使访谈具有更多的对话式的、非正规的,访谈者和被访谈者就某一主题进行轻松交谈的特点,这就是半结构访谈。

20、组织传播:

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关创新的信息交流过程。

21、农村发展:

农村从经济不发达走向经济发达的历史过程。

22、传播:

广泛散布

23、农业创新扩散:

是指一项创新被传播到农村之后,农民之间对创新的交流沟通和模仿学习的过程,是农民的无意识推广活动。

24、沟通: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借助共同的符号系统彼此交流各种信息的过程。

(推广人员与农民之间以及农民与农民之间的农业创新信息交流的过程)

25、社会态度:

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对某种对象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

26、普及:

大面积地传布

27、创新的相对优越性:

只人们认为某项创新比它所取代的原有创新优越的程度。

28、社会心理:

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普遍感受和理解,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

29、田间插旗:

推广人员在田间发现生产技术问题,未遇到当事人而将解决办法写到事先准备好的小纸旗上,插到农户易于发现的地方,传播技术的方法。

30、问卷调查法:

通过调查对象回答问题的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

31、意见领袖:

是一个社会系统中在某一件事或大多数事情上对其他系统成员的态度和行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

32、需要:

人对必需而又缺乏事物的欲望或要求。

33、经验效应:

指人们凭借过去的经验来认识某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

34、方法示范:

在推广工作中,通过实际操作向农民演示某种技能的一种方法。

35、农业创新传播:

指推广组织、科研院校及其科技人员通过宣传、培训、试验、示范等活动,有意识地推广农业创新的过程。

36.接近性:

指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在信仰、民族、外貌、籍贯、专业、个性、情趣、背景、价值观、距离等方面的相似程度。

38.现场指导:

推广人员在生产现场,指导农民认识生产问题、解决生产问题和正确采用新技术的传播方法。

39.农业推广咨询:

针对推广对象的需要和问题,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推广对象,并帮助其有效地运用这些信息,改善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服务过程。

40.目标市场:

指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企业所确定的为之服务的最佳细分市场,也就是准备开拓和占领的市场。

41.随机误差:

在严格控制非试验条件相对一致后,由于偶然原因或难以控制的因素引起的,没有规律性和方向性的误差.

43.巡回指导:

推广人员走乡串户,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的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的活动。

44.大众传播:

职业传播者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电影、书籍等媒介,按照一定制度,向人数众多、范围广泛的人们公开传递信息的过程。

45.元认知:

就是对认知的认知。

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46.主题访谈法:

研究人员就某个事先预定的问题与调查对象面对面交谈,获取资料的方法

48.集体指导法:

指推广人员在同一时期内把条件相近和相似的农民组织起来,采取小组会议、示范、培训、参观、考察等方法,集中进行指导和传递信心的交流方式。

49.推广分摊系数:

指推广单位在所取得的纯收益中应占的比例。

50.动机:

指一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意念和想法。

二、单项选择

1.自己亲自选育水稻,并令下属示范推广的皇帝是(D)。

A、汉武帝;B、唐太宗;C、宋太宗;D、清康熙。

2.在二十世纪90年代,四川农民采用创新的第一信息来源是(C)。

A、大众媒介;B、亲朋邻居;C、乡镇推广站;D、集市贸易

3.作物杂种优势机理的发现是(B)。

A、开发性成果;B、基础性成果;C、应用性成果;D、理论性成果

4.以下哪项不是知识学习的过程(D)。

A、获取知识;B、保持知识;C、应用知识;D、传播知识;

5.动机不具备以下哪个作用(C)。

A、始发;B、导向;C、认知;D、强化

6.在农业创新传播工具中,环境管理属于(C)。

A、身体动作,B、副语言;C、非语言;D、自我表现。

7.实行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农业推广体制的国家是(A)

A、美国;B、英国;C、日本;D、中国

8.“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属于(A)推广方式。

A.企业牵动;B、技物结合;C、项目推广;D、农业开发

9.向农民推广和销售新品种的种子是(D)经营传播。

A、产前;B、产中;C、产后;D、AC

10.以下哪项不是影响农民采用行为的主要因素(D)。

A、环境因素;B、生理心里因素;C、世界观;D、创新的技术原理

11.十九世纪中叶,爱尔兰为防治(C)病害,开展了近代推广史上的一次重大活动。

A、小麦;B、大豆;C、马铃薯;D、玉米

12.一个作物新品种的配套技术是(D)。

A、无形科技成果;B、有形科技成果;C、应用性成果;D、AC

13.改变农民行为关键的一步是(B)。

A、知识的改变;B、态度的改变;C、技术的改变;D、经济条件的改变

14.在向农民人际传播前先(A)。

A、认同;B、同化;C、内化;D、顺应

15.农业普及所是(C)农业普及的主体和实施机构。

A、美国;B、英国;C、日本;D、中国

16.演讲稿的中心论点是(B)。

A、标题;B、主题;C、内容;D、摘要

17.根据操作条件理论,对人行为影响最大的是(D)。

A、外因;B、内因;C、外部强化;D、AC

18.“情人眼里出西施”是(D)效应。

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效应;D、移情效应

19.在创新采用的感兴趣阶段,(B)的推广方法效果较好。

A、大众传播;B、成果示范;C、技术指导;D、小组讨论

20.大学最早进行校外教育的“推广教育”活动的国家是(C)。

A、德国;B、美国;C、英国;D、日本

21、十九世纪中叶,爱尔兰为防治(C)病害,开展了近代推广史上的一次重大活动。

A、小麦;B、大豆;C、马铃薯;D、玉米

22、一个作物新品种的配套技术是(D)。

A、无形科技成果;B、有形科技成果;C、应用性成果;D、AC

23、改变农民行为关键的一步是(B)。

A、知识的改变;B、态度的改变;C、技术的改变;D、经济条件的改变

24、与农民沟通之前先(A)。

A、认同;B、同化;C、内化;D、顺应

25、农业普及所是(C)农业普及的主体和实施机构。

A、美国;B、英国;C、日本;D、中国

26、演讲稿的中心论点是(B)。

A、标题;B、主题;C、内容;D、摘要

27、根据操作条件理论,对人行为影响最大的是(D)。

A、外因;B、内因;C、外部强化;D、AC

28、“情人眼里出西施”是(D)效应。

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效应;D、移情效应

29、在创新采用的感兴趣阶段,(B)的推广方法效果较好。

A、大众传播;B、成果示范;C、技术指导;D、小组讨论

30、大学最早进行校外教育的“推广教育”活动的国家是(C)。

A、德国;B、美国;C、英国;D、日本

31、自己亲自选育水稻,并令下属示范推广的皇帝是(D)。

汉武帝;B、唐太宗;C、宋太宗;D、清康熙。

32、在二十世纪90年代,四川农民采用创新的第一信息来源是(C)。

A、大众媒介;B、亲朋邻居;C、乡镇推广站;D、集市贸易

33、作物杂种优势机理的发现是(C)。

A、开发性成果;B、基础性成果;C、应用性成果;D、理论性成果

34、推广者采用暗示法影响农民心理时,一般影响较大的是(C)。

B、男性;B、女性;C、文化程度高的人;D、年龄大的人;

35、农业推广沟通的客体是(C)。

A、推广人员;B、农民;C、农业创新;D、AB

36、“绿色证书“工程的重点是(D)。

A、中专毕业生;B、乡村干部和技术推广员;C、有技术的农民;D、BC

37、实行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农业推广体制的国家是(A)

A、美国;B、英国;C、日本;D、中国

38、“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属于(A)推广方式。

A、企业牵动;B、技物结合;C、项目计划;D、农业开发

39、向农民推广和销售新品种的种子是(D)服务。

A、产前;B、产中;C、产后;D、AC

40、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拨的语言阐述科学道理的文章一般是(C)。

A、调查报告;B、论文;C、广告;D、科普文章

41、最原始的农业推广活动是(C)。

A、跳跃式;B、辐射式;C、父传子、师传徒;D、波浪式

42、椐日本研究,从创新采用过程看落后者农民试行的时间(A)。

A、最短;B、最长;C、比先驱者长;D、比早期多数长

43、一个作物新品种的配套技术是(C)。

A、开发性成果;B、基础性成果;C、应用性成果;D、理论性成果

44、把蔬菜地膜栽培的方法借用到大田作物栽培上的思维方法是(B)。

A、侧向思维;B、发散思维;C、逆向思维;D、动态思维

45、根据平衡理论,当一个人的认知不平衡时,就会引起内心的(D)。

B、高兴;B、紧张;C、不愉快;D、BC

46、农民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C)。

B、自学;B、听广播;C、相互学习;D、看电视

47、我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D)型农业推广组织。

A、项目;B、行政;C、教育;D、自助

48、我国水稻、玉米等杂交种子生产技术的推广属于(B)推广方式。

A、一般;B、产品专业化;C、群众性;D、项目

49、项目的可靠性和相对稳定性是项目(B)性的表现。

A、需求;B、适应;C、先进;D、成熟

50、一般由标题、正文、署名和日期几部分组成的文章属于(B)。

A、论文;B、总结报告;C、科普宣传;D、演讲稿

51、传统农业生产利用的动力主要是(A)。

A、人畜力;B、电力;C、石油;D、煤

52、美国学者罗杰斯包最后才接受创新和拒绝接受创新的人称为(A)。

A、最后者;B、顽固者;C、胆小者;D、反对者

53、一个作物新品种是(C)。

A、开发性成果;B、基础性成果;C、应用性成果;D、理论性成果

54、“公司+农户”是(C)

A、初级群体;B、正式群体;C、联合群体;D、次级群体

55、人类最基本的需要是(D)。

A、安全需要;B、尊重需要;C、社交需要;D、生理需要

56、向农民发放小册子的沟通方式是(D)

A、语言沟通;B、正式沟通;C、单向沟通;D、AC

57、经验交流会属于(C)。

A、示范教学法;B、鼓励教学法;C、集体教学法;D、现场教学法

58、我国县级农业推广中心是(B)型农业推广组织。

A、项目;B、行政;C、教育;D、企业

59、我国在二十世纪(C)年代初以试验田、种子田、丰产田的形式进行农业技术推广。

A、40;B、50;C、60;D、70

60、对论文内容准确而不加评论的简短陈述是(C)。

A、标题;B、关键词;C、摘要;D、正文

61、在西汉时代,赵过创造了(C)的成功经验。

A、农师;B、编制农书;C;试验、示范、培训、推广;D、育种

62、以法案的形式保证建立教学、科研、推广三结合推广体系的国家是(B)。

A、英国、B、美国;C、日本;D、法国

63、现代农业推广的主要特征是(B)。

A、教育;B、信息咨询;C、技术指导;D、提高农民素质

64、一个地区某农民将一个玉米新品种带给另一个地区该农民的亲戚种植,这种扩散方式属于(C)。

A、传习式;B、波浪式;C、跳跃式;D、接力式

65、技术产量上限与技术经济上限的关系是(A)。

A、技术产量上限>技术经济上限;B、技术产量上限=技术经济上限

C、技术产量上限<技术经济上限;D、BC

66、在下面四个行为层次中,改变起来最容易的是(D)。

A、态度;B、个体行为;C、群体行为;D、知识

67、农业推广人员利用书信、小册子等与农民沟通属于(C)。

A、正式沟通;B、语言沟通;C、非语言沟通;D、AB

68、我国农业推广的第一个程序是(C)。

A、试验;B、培训;C、项目选择;D、示范。

69、农业推广体系是(D)

A.农业推广机构设置.B.服务方式.C.人员管理制度.D.农业推广机构设置、服务方式和人员管理制度的总称。

70、在农业推广中,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电视录像、实际操作等方法进行的教学活动是(D)原则的具体应用。

A、理论联系实际;B、启发性;C、因人施教;D、直观

71.(C)是技术成果适应性的验证、推广价值的评估和配套措施的完善过程。

A.示范B.推广C.试验D.培训

72.农业推广试验的周期(A)。

A.长;B.中;C.短;D.一般

73.试验中将每个处理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区时,称为(B)。

A、区组;B、重复;C、大区;D、大组

74、禾谷类作物小区收获的计产材料要分(D)脱粒,不要有混杂和损失。

A、品种;B、重复;C、区组;D、小区

75、一个随机区组试验有8个处理,四次重复,误差自由度是(B)。

A、27;B、21;C、32;D、28

76、“百千万”示范是指在村建百亩(B)。

A示范片;B、试验田;C、示范区;D、示范方

77、巡回指导属于(A)指导。

A个别;B、大众媒介;C、集体;D、多级

78、在推广教师的指导下,学员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事一定的实践工作,这种教学方法是(B)。

A实验法;B、实习法;C、参与法;D、演示法

79、商品的特殊形态是指(C)。

A、劳务;B、技术;C、货币;D、产品。

80、信息(A)同时为多个使用者利用。

A、可以;B、不可以;C、不能;D、不允许

81.农业推广试验研究的对象是(D)

A.环境B.经济C.社会D.农作物

82.(B)的代表性是指试验时的自然条件及农业生产条件能够代表将来推广试验结果的那些地区的条件。

A.试验方法B.试验条件C.试验总结D.试验材料

83、随机排列的作用在于正确估计试验(D)。

A、结果B、方差C、效应D、误差

84、代表数量资料的一般水平与分布的中心位置的数称为(B)。

A、极差B、平均数C、变异数D、标准差

85、一个随机区组试验有5个品种,三次重复,区组自由度是(A)。

A、2B、15C、3D、14

86、科技示范场的土地经营者是(D)。

A、农民;B、农场工人;C、村社干部;D、农业科技人员。

87、在农业推广中,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宣传普及活动,宣传科技种田、科技致富,可以增强农民的科技观念。

这是(D)观点。

A.文化规范论;B。

社会关系论.C.社会类型论。

D.个人差异论

88、缩值系数=大面积多点调查亩增产量/(D)亩增产量。

A、平均;B、最高;C、最低;D、“控试”

89、生态营销观念是一种把(A)结合起来的经营观念。

A.企业擅长同消费者需要.B.企业擅长同国家需要.C企业擅长同生态需要。

D。

企业擅长同社会需要

90、换句话说,对于一个接收者,能够消除或减少其(D)的消息就是信息。

A肯定性;B、确定性;C、真实性;D、不确定性

91.环境对农业推广试验(A)。

A.影响大B.影响小C.不受影响D.影响不明显

92.田间试验干扰因素多,试验误差是(A)避免的。

A.不可B.可以C.完全可以D.能够

93、每行播种量(克)=(每行面积(米2)×每平方米要求株数×千粒重(克))/[1000×(A)]

A、发芽率B、发芽势C、发芽数D、不发芽数

94、一个随机区组试验有7个品种,三次重复,总自由度是(C)。

A、22B、21C、20D、19

95、应用声、像、印刷品等作媒介指导农民生产和经营的推广方法称为(B)。

A集体指导;B、大众媒介指导;C、个别指导;D、多级指导

96、谈话法又称(C)法。

A、讨论;B、讲授;C、问答;D、直观

97、农业推广机构要树立以(D)为导向的营销观念。

A政策;B、利润;C、推广;D、市场

98、语言在农业推广中必然是最重要的(C)。

A、宣传工具;B、传播工具;C、交际工具;D、推广工具。

99、先提出观点和主张,然后分开论述,这是议论式演讲结构的(A)法。

A、总分法;B、时间法;C、空间法;D、排列法

100、农业推广文章的主题即文章的(B)。

A、主要内容;B、中心思想;C、导言;D、结构

三、多项选择

1、以下哪些是农业创新人际传播的方式(ABDE)。

A、访问农户;B、田间插旗;C、小组讨论;D、电话咨询;E、信函咨询

2.邻里是(AD)

A、初级群体;B、次级群体;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E、集体

3.农业推广组织内部传播的基本作用(ABCDE)。

A、社会化;B、行为控制;C、冲突管理;D、知识更新;E、服务农民

4.农业创新传播主要利用大众传播的(CE)功能。

A、侦察和反映环境;B、沟通和协调社会;C、教育和文化传递;

D、娱乐和休闲消遣;E、影响舆论和评价.

5.农业创新经营传播的类型主要有(ABCE)。

A、新技术;B、新农资;C、新品种;D、新知识;E、新农产品

6.一个县农业局的推广人员到农村办小麦免耕栽培技术培训班是(BC)。

A、人际传播;B、集群传播;C、组织传播;D、经营传播;E、新闻传播

7.农业推广总结一般包括以下内容(ABCDE)。

A、分析三个效益;B、分析农户的技术效果;C、分析评价推广程度与推广方法;D、分析评价推广组织与管理工作;E、分析评价农民行为改变情况

8.农业推广的要素有(ABDE)。

A.农业创新;B、传播;C、评价;D、先驱者使用;E、扩散

9.农业推广试验主要有(ACDE)。

A.技术适应性试验;B、技术研究性试验;C、探讨开发性试验;D、中间(生产)试验;E、综合性试验

10.我国农业推广方式主要(ADEC)。

A、项目推广;B、黑板报;C、科技下乡;D、技术承包;E、企业推广

11、半结构访谈包括(ACDE)。

A、个体访谈;B、领导访谈;C、主要知情者访谈;D、小组访谈;E焦点访谈

12、技术总结一般包括(AB)几个部分。

A、标题;B、正文;C、摘要;D、署名;E、日期

13、农业推广项目选择的方法有(ABCE)。

A、调查现状法;B、分析预测法;C、评议论证法;D、政策指导法;E、优选决策法

14、农业推广试验主要有(ACE)三大类。

A、技术适应性试验;B、技术研究性试验;C、探讨开发性试验;D、科学研究性试验;E、综合性试验

15、根据培训内容,农业推广人员在职培训可以分为()三类。

16、农业推广学研究程序中的总结包括(ABD)。

A、资料分析;B、检验假设;C、方差分析;D、撰写研究报告(论文);E、小组评价

17、科技简报按其内容可以以下三类(ACE)

A、工作简报;B、学习简报;C、专题简报;D、综合简报;E、会议简报

18、农业推广项目选择的依据有(ABCE)。

A、国家需要;B、市场需要;C、农民需要;D、领导需要;E、专家意见

19、信息加工包括(ABCD)的活动。

A、浓缩;B、传播;C、改写;D、计算分析;E、编码

20、农业推广体系是农业推广(ABE)的总称。

A、机构设置;B、服务方式;C、法律制度;D、经济环境;E、人员管理制度

21、个人行为的改变要经历(ABC)三个时期.

A.解冻期.B.变化期.C.冻结期.E破除期。

F.还原期。

22、正确选择提问方式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ACE)。

A、要选词恰当;B、要选择问句方式;C、要注意调整问句顺序;D、多用反问式;E、多表扬

23、项目验收的方法包括(ADE)。

A、现场验收;B、电话验收;C、通信验收;D、会议验收;E、检查审定验收

24、农业推广信息传播的基本要素包括(ABDE)。

A、信息源;B、传播者;C、研究者;D、传播媒介;E、受传者

25、在农业推广程序中,(BDE)是三个基本程序。

A、项目选择;B、试验;C、培训;D、示范;E、推广

26、农业推广学的理论体系主要有ACD

A.创新传播理论.B.创新发展理论。

C.创新采用理论.D.创新扩散理论.E.创新政策理论

27、传播的要素包括ABDE

A.信息;B.传播者;C.法规。

D.传播媒介;E.受传者

28、群体行为的改变主要有两种方式(AD).

A参与性改变;B.主动性改变;C.被动性改变;D.强迫性改变;E.目标性改变。

29、农业推广项目的来源包括(ACDE)。

A、科研成果;B、学术著作;C、农民群众的先进经验;D、技术改进成果;E、引进技术

30、农业推广试验的基本要求是(ADE)。

A、目的明确;B、设计科学严密;C、仪器设备先进;D、要有代表性;E、结果要准确可靠。

31、劝导的方式包括(ACD)。

A.流泻式.B.暴雨式.C.冲击式.D.浸润式.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