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模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8754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6.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模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模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模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模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模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模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模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模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模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模拟.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模拟.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模拟.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模拟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露是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B.雾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C.霜是凝固现象,需要放出热量

D.水结冰是凝固现象,需要吸收热量

2.下列单位的换算,正确的是

A.180秒=180×1/60分=3分

B.1.8米=1.8×1000=1800毫米

C.0.5千克=500克×1=500克

D.0.556升=0.556升×1000=556毫升

3.“气凝胶”是一种新型材料,如图所示

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上因使用了这种材料,而大大减轻了探测器的质量,由此可判断“气凝胶”至少具有以下哪种特性()

A.坚硬

B.传热性好

C.密度小

D.密度大

4.小智在体会声现象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说话时声带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分别轻敲桌面和重敲桌面,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

C.

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是利用骨传导

D.

敲鼓时看到鼓前烛焰摇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5.下列光现象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海面上出现的“海市蜃楼”现象

B.“日食”的形成

C.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

D.城市里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

6.周末,小明到贵港市南山公园游玩时,时不时能听到南山寺传出的钟声,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

A.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B.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

D.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4cm,若将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将看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不成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8.如图所示,小敏和同学们正在水平环形跑道上进行800m跑测试,小敏对地面的压力为500N。

每只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80cm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跑弯道时小敏的运动状态是改变的

B.小敏相对于她正在超越的同学是静止的

C.测试过程中小敏对地面的压强是625Pa

D.跑完全程小敏受到的重力做的功是4×105J

9.以下各组器材中,不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

A.刻度尺、细线、量筒

B.水、细沙、刻度尺、天平(无砝码)和量筒

C.刻度尺、天平和砝码

D.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

10.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冰雪消融

B.

露珠的形成

C.

霜打枝头

D.

冰的形成

11.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A.人的手指宽度约为10cm

B.一瓶标有“500mL”的矿泉水,其中水的质量约为0.5kg

C.人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2s

D.洗热水澡时的水温约为66℃

12.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A.两岸的山

B.河中的水

C.轻舟

D.轻舟上的人

13.如图所示,光在玻璃或空气的界面MN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空气

B.折射角为60°,界面右侧是玻璃

C.入射角为30°,界面左侧是空气

D.折射角为60°,界面左侧是玻璃

14.下列场景中,我们观察到的像属于实像的是

A.用放大镜看到正立、放大的像

B.斜插入到水中的物体在水面处变弯

C.通过平面镜里的像整理衣冠

D.夏天浓密树萌下出现圆形的“光斑”

15.下列说法与生活实际相符的是()

A.小明体育考试立定跳远的成绩是10m

B.小明家的台灯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1A

C.巴中冬季平均气温为﹣30℃

D.正常情况下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

16.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把

的冰块放入

的水中,冰会变多

B.严冬,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是汽化现象

C.物体不吸热也不放热,也会发生物态变化

D.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

17.下列物理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B.质量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C.水的密度是1.0×103

D.密度不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18.下列不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是()

A.阳光在整个大气中的传播过程

B.射击瞄准要“三点一线”

C.激光准直打隧道

D.用伞挡住阳光

二、多选题

19.关于双耳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大小

B.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判断声音的远近

C.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准确判定声音传来的方向

D.声音从人的正前方或正后方传来时,人耳不易分辨清楚

20.根据如表几种物质的密度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铜的密度是

B.

的冰质量为

C.固体的密度比液体、气体的密度都大

D.相同质量的水和酒精比较,水的体积大

21.关于下列物理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A.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B.降低温度、压缩体积都可以使气体液化

C.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D.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

22.有关光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C.“水中月”比天空中的月亮离我们更近

D.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变弯折是光的折射现象

2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开凿隧道时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B.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

C.自行车的尾灯是靠光的折射来引起后方车辆司机注意的

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三、填空题

24.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像(填“虚”或“实”);

(2)A点与水面相距2m,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_____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5m,说明水位_____(填“上升”或“下降”)了_____m.

25.查熔点表,确定下列物质在下列温度时的状态(通常情况下).

(1)-115℃的酒精是__________态;

(2)700℃的铅是________态;

(3)-39℃的水银可能是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26.有一透镜,不知是不是凸透镜,请你说出一种辨别方法,并说出一种测定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____。

27.小红做实验时发现一只温度计不准确.发现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是4℃,放入沸水(一个标准大气压)时的示数为54℃.仔细观察,他的刻度是均匀的,则温度计的示数为26℃时,实际温度是_____,在_____℃时,这只温度计的示数温度等于实际温度.

28.如图,用牙轻轻咬住铅笔上端,用手指轻敲笔下端,注意听这个敲击声,然后张开嘴使牙齿不接触铅笔,手指用与前同样的力轻敲铅笔下端,比较这两次听到的声音,区别:

(1)这两次声音的最主要的不同点是_____不同(选填:

音调、响度、音色);

(2)这一实验说明_____.

四、实验题

29.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则盐水的质量是__g.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盐水的密度为__kg/m3.这种方法测出的盐水密度会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聪同学在实验中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倒入盐水后测出其总质量m1.在将盐水倒入量筒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盐水较多,无法全部倒完,他及时停止了操作.同组同学讨论后认为仍可继续完成实验,于是小聪读出此时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又加了一个步骤,顺利得出了盐水的密度.你认为增加的步骤是:

______,请帮小聪写出计算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____.

(4)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盐水的密度.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___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盐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2

④则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5)小明针对(4)中小华的实验设计进行评估后,认为小华设计的操作过程有不妥之处,你认为该不妥之处是:

_________.

30.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_____;若将AO向ON靠近,则OB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ON;

(2)实验中使用带刻度的白色硬纸板,是因为入射光和反射光在白色硬纸板上发生_____从而被我们所观察.

(3)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此时反射光束的位置_____(选填“发生”或“不发生”)变化.

31.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甲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系,如果乙图为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则此距离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系。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________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____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小邦同学的实验如图甲所示。

(1)要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___调整。

(选填“上”或“下”)

(2)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另一侧光屏的位置可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的______像。

(3)小邦再次实验时对图甲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LED灯,光屏换成带有方格的光屏,如图乙所示。

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33.一个空烧杯的质量是200g,装满水后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是700g。

将烧杯里的水倒出,先在烧杯内装入一些金属颗粒,称出烧杯和金属的总质量为740g,然后向烧杯中倒水,装满后,称出烧杯、水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为1180g,如图所示。

(1)烧杯内金属颗粒的质量;

(2)烧杯内金属颗粒的体积;

(3)烧杯内金属颗粒的密度。

34.已知一辆汽车在合宁高速公路上行驶,一位乘客在车到如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8时整;当车到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8时48分.则小汽车在A、B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多选题

1、

2、

3、

4、

5、

三、填空题

1、

2、

3、

4、

5、

四、实验题

1、

2、

3、

4、

五、计算题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