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87851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docx

三年级科学下课时备课

1、小车的运动

教学目标:

1、能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能利用器材做变量的探究实验。

2、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重难点:

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

教具:

玩具车、木块、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出示四驱车,谈话法导入新课。

二、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认识小车的运动与什么因素有关。

如果对小车施加更大的力,会有什么现象?

生:

小车会跑的更快。

怎样验证你的猜想?

师指导学生制定计划,验证猜想。

(1)交流汇报。

、生:

我们做得是对比实验,在相同时间内对两辆相同的小车施加不同的推力,通过测量小车运动的距离,可以得知,推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也就是说运动的越快。

生:

我们用垫圈的重力做拉力,我们发现垫圈越多,小车跑的越快,也就是说拉力越大,小车跑的越快。

小结:

要想让小车运动得快,就要用比较大得力,如果用的力比较小,小车运动的就会慢。

(2)、引导学生认识力有方向

师:

出示道具,让小车过桥、钻山洞。

比一比那个小组的小车能顺利钻过山洞。

汇报结果:

在推小车的过程中,方向稍微偏了,就进不了山洞。

在上坡的时候,一定要向上拉,到了坡顶小车向下滑的时候,就不要用力了。

师:

在这个游戏中,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交流汇报。

师;力除了有大小外,还有什么?

生:

力除了有大小外,还有方向。

三、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

师:

推力和拉力有大小和方向,那么,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力的大小和方向?

学生讨论交流

汇报结果:

车坏了要用手推、开门和关门要用手推…..

师:

看来,推力和拉力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

四、

拓展延伸:

想办法让小车跑的又快又远。

板书设计:

1、小车的运动

推和拉都会产生力,它们也有大小和方向。

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推力和拉力都能使物体运动起来。

2、玩滑梯的启示

教学目标:

1、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做好探究实验记录。

2、关心人们运用摩擦力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交流。

3、了解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重难点:

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教具:

直尺、棉布、木块、棉线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问;请大家用两只手掌呼吸摩一摩,有什么感觉?

学生各抒己见,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探究摩擦力

提出问题:

人在玩滑梯时滑动的速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玩滑梯时,你有什么感受?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

动手实验,验证猜想。

把过程和结果填写在记录表格里。

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过程中,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结果

小结:

物体表面越粗糙,物体滑动越困难,因为在物体与物体之间,也就是在木块与木板的接触面上产生了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越大物体运动越慢,这种力越小物体运动越快,称为摩擦力。

2、体会摩擦力的存在

活动一;手在桌面上摩擦

让学生把手放在桌面上摩擦,感受摩擦力的存在。

然后在手上垫上光滑的白纸,再在桌面上摩擦,又有什么感觉?

学生汇报结果:

垫上白纸后,感觉摩擦力小了。

活动二;拉动蹲在地上的同学

做游戏:

找学生拉动蹲在地上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感受?

在蹲着的同学脚下垫上较光滑的两个木条再拉一拉,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共同小结得出结论。

3、摩擦力的大小

提出问题;

通过以上实验和活动,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条件有关系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接粗面的光滑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被拉物体越重,摩擦力就越大,被拉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两个物体接粗面粗糙,摩擦力大,两个物体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4、摩擦力与生活

谈话;生活中有很多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找学生说一说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

让学生辨证的认识摩擦力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三:

拓展活动

生活中有没有摩擦力给我们带来不便的地方?

你能想办法克服这种不便吗?

板书设计:

2、玩滑梯的启示

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根据所学知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知道增大有意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3、跷跷板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

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结构、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重难点:

了解天平的平衡条件、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

教具:

直尺、钩码、托盘天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演示跷跷板游戏,同学们想玩吗?

导入并板书新课。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

出示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组织学生交流。

生:

为什么体重不一样,能使跷跷板平衡?

生:

为什么小朋友能把成年人跷起来?

生:

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平衡?

师:

大家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与价值的问题,大家都想知道这其中的秘密。

活动二:

探究跷跷板的平衡方法。

1、讨论探究方案

(1)提出活动指向:

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怎样才能使杠杆保持平衡?

(2)学生讨论后汇报结果:

两边的东西一样多,两边的距离一样。

师小结;你们的猜想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道是否正确,还要验证。

下面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探究方案。

(3)小结:

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

(4)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方案

找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案:

我们可以利用杠杆尺和钩码、尺子等来完成这个实验。

师;除了做好杠杆尺、认真做好实验外,还要认真做好记录

师出示记录方案表。

2、进行探究实验

师引导探究:

学生动手操作,看谁的发现多、方法多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师与学生共同探究。

3、交流实验情况及发现。

通过以上的实验、观察、记录,我们已经获得了许多有利的数据,谁能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找学生上台展示,引导学生发现当杠杆两端所挂重物不一样时,左右的距离不一样时也能平衡。

活动三:

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师生交流,让学生说一说。

三;拓展活动

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

板书设计:

3、跷跷板

托盘天平的主要构造有哪些?

说说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理解力天平的主要构造,知道了生活中的平衡现象。

4、弹簧里的学问

教学目标:

1、能够设计、制作与弹性、弹力有关的小玩具。

2、养成乐意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3、认识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重难点:

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教具:

玩具、弹力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定玩过带弹簧的玩具,说一说你都玩过哪些这样的玩具。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

玩弹簧游戏,认识弹力。

1、师生玩与弹力有关的游戏。

谈话:

各小组利用老师准备的弹簧玩具做游戏,比一比哪个小组在游戏的过程中发现、提出的问题最多。

2、学生分组活动。

强调注意事项。

师出示弹簧游戏记录表格,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游戏方案,并做好记录。

3、活动小结与交流。

各小组交流玩游戏的名称、玩法。

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

各小组根据交流,统一认识,然后选择喜欢的问题,有目的的进行实验、探究。

师生共同小结:

当压缩或拉长弹簧时,弹簧有一种要回复原来形态的力,这就是弹力。

活动二:

了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

1、师生谈话:

刚才,同学们通过探究,知道了是弹力,其实弹力在生活中与许多的应用,谁还能说出一些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2、学生交流:

其他小组同学补充交流内容。

3、根据以上交流内容,师生共同进行小结。

三:

自由活动

1、设计弹力玩具:

同学们认识了弹力,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弹力玩具?

比一比,哪个小组同学的创意新颖。

2、小组同学进行设计活动

3、交流展示设计结果,师给以评价。

四:

拓展活动

1、设计、制作从高处丢鸡蛋摔不破的装置。

谈话:

同学们刚才设计的玩具非常有创意,下面,我们将制作一个更有难度的玩具,设计、制作一个装置,使放在里面的鸡蛋从高处落下摔不破。

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制作成功。

2、小组同学充分交流、发表自己的想法。

3、引导学生课外完成制作,并进一步探究有关弹力的问题。

板书设计:

4、弹簧里的学问

弹簧产生的力量有大小吗?

力量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反思: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认识了物体发生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5、有趣的磁铁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器材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并做实验记录。

2、乐意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磁铁的基本性质。

重难点:

磁铁的基本性质。

教具:

磁铁、铜钥匙、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指导学生观察,看一看能有哪些发现。

2、找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生:

磁铁有多种形状,有长条形的、圆形的、长方形的。

生:

磁铁有圆柱形的、有圆环形的。

生:

还有的磁铁像桥,像门的形状。

师:

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发现了磁铁有这么多形状。

你们能根据性质形状给它们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吗?

生:

这种磁铁比较长,我给它们起名条形磁铁。

生:

这种磁铁是弯的,像门形,我给它们起名叫门形磁铁。

·········

师:

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N”、“S”是此磁铁的两个磁极。

“S”又称为南极,“N”又称为北极,各种各样的磁铁都有南北两极。

二、探究活动

1、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的磁铁

学生自己玩磁铁,自主探究磁铁的性质

学生讨论交流:

你们是怎么玩的?

有什么发现/

汇报结果:

我发现磁铁用线吊起来,总是S极指南方,N极指北方。

生:

我明白了有红色和蓝色是为了区别两个不同的方向。

2、指导认识磁铁的性质

(1)\磁铁吸大头针

看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生:

我发现磁铁能吸引大头针,并且两极吸的比中间的多。

生;磁铁两极磁力比中间大。

···········

师生共同小结:

磁铁能吸引大头针,而且两极吸的大头针比中间吸的多

(2)认识磁极间的性质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磁铁的两极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能隔着物体吸鉄,同级相斥,异极相吸,能指南北等性质。

(3)认识磁铁有磁化作用

三、拓展活动

师:

现代生活中,磁铁的用处非常广泛,你们知道磁铁应用在哪些方面吗?

生:

文具盒里有磁铁,书包盖上有磁铁,手机套上有磁铁。

生:

冰箱门上有磁铁,玩具车里有磁铁。

············

师:

大家课后继续研究,看谁的发现最多。

板书设计:

5、有趣的磁铁

磁铁的基本性质: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磁铁有哪些形状?

反思:

通过实验,学生了解了磁铁的基本性质。

6、指南针

教学目标:

1、会利用指南针测定方向,能尝试制作指南针。

2、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3、了解指南针的用途及用法。

重难点:

会用指南针测定方向

教具:

指南针、磁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指南针:

这是什么?

关于指南针你想知道什么?

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认识指南针的构造及原理

(1)指导观察指南针。

思考:

指南针的构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各部分是什么样的?

(2)师问: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

你认为与指南针的那部分有关系?

你们还见过其他的指南针吗?

(3)出示各种指南针图片

(4)师讲解:

指南针的种类很多,外观、构造不完全相同。

但是,无论哪种指南针,都有两个基本的部分——磁针和刻度盘。

磁针是一块小小的磁铁,指南针所以能指南,就是因为有这个小小的磁针。

磁针的两极是尖的,漆着不同的颜色。

被一个上端是尖的支柱支撑着,能自由旋转。

刻度盘上标有东、西、南、北,在这4个基本方向之间还有刻度,表示这4个基本方向之间的更准确的方向。

2、了解指南针的用途和方法

问:

你知道什么时候用到指南针?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在海上航行时,在野外郊游迷路时·········

你认为应该怎样使用指南针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师讲解演示指南针的用法,学生操作使用指南针。

3、了解指南针的历史:

指南针有着广泛的用途,你们知道是谁发明的吗?

讲述:

指南针是我国最早发明的,它是我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之一。

电脑显示:

司南与罗盘

师讲述它们的构造与用途。

4、制作简易指南针

强调制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分组进行制作与实验活动。

汇报结果,各组相互检查指南针的制作效果,师及时的对学生的作品给以肯定性的评价。

三、拓展活动:

用自制的指南针测定学校、超市在你家的哪个方向?

板书设计:

6、指南针

根据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了指南针的用途及性质,会用指南针测定方向。

7、认识太阳

教学目标:

1、尊重关于太阳的科学证据,能大胆现象太阳的概况,愿意合作交流。

2、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理解没有太阳,地球上就没有生命

重难点:

了解太阳的基本情况

教具:

图片、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对太阳的了解有多少呢?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太阳。

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分小组把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学生交流并做好记录。

师: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做好记录,看看那个小组收集的资料既丰富有全面。

学生在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听取学生的发言。

让学生以把资料进行整理,把散乱的内容集结,便于学生阅读与认识。

2、分小组进行汇报。

实现资源共享。

找学生说一说收集的关于太阳的知识,如果说的不全面,可以补充。

汇报中学生互相补充,可以丰富知识,拓展知识面。

3、师生共同整理、补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边演示太阳的相关课件边进行介绍,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1)太阳的外观、银河系:

讲解:

太阳是一个燃烧的大火球,是一个旋转的高度密炽热气球体,它的大部分球体是氢气,其次是氦气,每秒钟大约燃烧400万吨氢气,产生巨大的能量。

展示银河系图:

这是银河系的图片,从侧面看呈中间厚边缘薄的扁饼形,正面看呈旋涡形,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恒星,它的年龄大约有50亿岁了,估计它的寿命还有50亿年。

(2)、太阳的结构:

展示图片,这是太阳的内部结构图,从内往外可分为那几个层?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小结:

从结构上看,太阳可以分为日核、辐射层、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

(3)、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耀斑、日珥

以图片的形式逐一出示:

太阳表面的活动现象非常复杂,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有太阳黑子、日饵、和耀斑爆发。

明亮的太阳光球表面,经常出现一些小黑点,这就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其实并不黑,只不过由于它的温度比周围的温度低,看起来显得黑些。

(4)、太阳的大小、体积、和质量:

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太阳,这是地球,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109倍,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倍,太阳的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3万倍。

三、拓展活动

这节课我们对太阳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哪些知识让你印象最深呢?

四、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太阳与我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太阳还有更多的秘密,课下大家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让我们逐步揭开太阳神秘的面纱。

板书设计:

7、认识太阳

1、太阳的外观2、太阳的结构3、太阳的大小、体积

反思:

学生对太阳的基本情况大致了解,知道了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8、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1、能将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图画描述其系统特征

2、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3、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重难点:

产生影子的条件

教具:

手电筒,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太阳光下你是否发现有一位好朋友时刻伴随着你,猜一猜它是谁?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师谈话:

太阳和影子是一对好兄弟,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揭开它们的秘密。

二、做游戏揭示影子产生的条件

1、做游戏,发现问题

师;什么情况下会有影子呢?

让我们来做一做,看一看。

分小组合作做游戏,结束之后,引导学生汇报。

生:

灯光越亮影子越黑、卡片是透明的,影子很浅、手离灯光进影子大,离的远影子小、关上灯后什么也看不见,没有影子了。

2、小结:

产生影子的两个条件:

有光,有不透明的物体。

三、探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1、提出问题

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的长短、方向各是怎样变化的?

2、引导学生猜想:

(1)我认为一天中,物体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是不一样。

(2)我认为一天中物体影子的长短不一样,早晨和傍晚可能会长一些。

(3)影子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反的。

(4)太阳在物体的左边,影子就会在物体的右边··············

3、制定实验方案:

学生设计方案,讨论交流

你们的猜想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应该怎样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呢?

学生汇报结果。

生:

我们组准备打开手电筒,先从铅笔的左上方照射,观察影子是怎样的;再从铅笔的正上方去照射,观察影子是什么样的;再从铅笔的右上方去照射,观察影子是什么样的。

生:

我们组准备把铅笔立在白纸上,打开手电筒,从不同方向去照射铅笔,看一看影子是怎样的。

4、学生进行实验:

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师巡回指导。

5、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我们组发现影子和物体的方向是相反的;我们组发现从早晨到中午影子越来越短,从中午到晚上影子越来越长··········

6、结论

小结:

物体的影子早晚最常,中午最短并与太阳的运动方向相反,因为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发生斜射与直射的变化。

四、太阳位置的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学生自由讨论、汇报结果

五、拓展活动

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课下继续查找资料,了解古代人们是+怎样利用影子来计时的。

板书设计:

8、太阳和影子

(1)产生影子的条件

(2)太阳与影子的关系

反思:

学生对影子产生的条件以及太阳与影子的关系掌握较好,会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9、用太阳计时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解释,能制作简易日晷

2、意识到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重难点:

制作简易日晷模型

教具:

纸板、剪刀、手电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很久以前,人们是怎样来判断时间的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看太阳;看天色;古人有时候用点燃的香来计时,以一烛香为单位。

师:

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古人究竟是怎样计时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活动:

1、认识计时工具:

师出示三种古时的计时工具,问:

对这三种计时工具你们有哪些了解,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

我知道沙漏是靠里面的流沙来计时的。

生:

我知道利用沙漏能做到重复计时,但是计时时间较短。

生;我知道日晷是利用鉄针投在圆盘上的影子来计时的。

生:

我从课外书上看过日晷·········

小结;用沙漏、水钟来计时,能让人清楚的感到时间的流失,但却都不及现在的计时工具准确,方便。

2、了解资料卡知识。

师展示书中资料卡:

我国人民从古到今主要用到了以下三种计时方法,你们说一说“夜半”指的是什么时间?

“日出”“日中”“日入”又是指的什么时间?

指导学生讨论交流,根据课件上的内容回答。

3、指导学生发现计时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师讲解:

你们所做的观察、记录、分析,都是古人曾经做过的,古人就是利用了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发明了日晷。

4、制作日晷: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制作材料,小组商量一下,你们组准备制作什么样的日晷,组长到前面选取所需材料。

师巡视指导。

最后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三、用日晷计时

1、提出问题:

如何利用我们手中的日晷来计时呢?

2、猜想假设:

把日晷放在太阳底下,看影子的变化,从而知道时间。

3、指导学生制定方案

4、讨论、汇报方案:

把日晷放在太阳底下,让太阳照着晷针,影子投在纸板上,然后划下影子,标上时间,每隔半小时记录一次,并标上时间,直到日落。

5、指导实施方案,强调注意事项

6、学生汇报活动结果,共同小结:

人们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发明了现代的钟表,我们刚才在日晷上每一段时间记录的影子的变化情况,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小钟表,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太阳钟。

四、拓展活动

课下继续查找有关资料,揭开圭表的秘密

板书设计:

9、用太阳计时

1、古人是如何计时的?

2、用太阳计时间

反思:

10、制作计时工具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2、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3、会制作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

重难点:

制作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

教具:

塑料甁、剪刀、胶布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展示漂亮的沙漏或水钟等计时工具,让学生欣赏,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设计制作方案

(1)、小组讨论交流,设计方案。

(2)师展示几个精美计时工具,师生共同进行评价

(3)、学生各自设计自己的制作方案

(4)、交流方案,取长补短

(5)、对方案进行调整

2、开展制作活动

(1)、提出要求,强调注意事项

(2)、学生进行制作,师给予指导

(3)、想办法掌握自己的计时工具计时的规律

(4)、对作品进行改进,使其更美观

四、展示与交流

1、

互相欣赏、评价各自作品

2、

对作品进行改进、展示美观作品

3、

提出改进方法、对作品进行修改

五、拓展活动

课下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改进,创造发明更好的计时工具。

板书设计:

10、制作计时工具

1、提出问题2、设计制作方案

3、开展制作活动

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