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9048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docx

四年1班学科教学进度表下

五年2班学科教学进度表

周别

起止时间

教学内容

节数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第一组教材分材

冰心说:

“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霍姆林斯基说:

“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

”书籍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古今中外的大家,无不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在阅读中,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选编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紧密地围绕着阅读。

《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学生自识字以来一直在阅读,本组教材将其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二是要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这也是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具体实践。

配合本组专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引导学生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读书名言),与爱读书的人交流读书体会;了解图书种类;给自己的图书归类并做书目;选择不同角度说、写读书经历或访谈、辩论等;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交流读书收获和体会。

进行本组教学,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学习的结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阅读充满兴趣,把阅读作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使阅读成为成长的需要。

一个语文教师若能让自己的学生爱上阅读,则功莫大焉。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1-2课时。

 

课时计划

课题

1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

第1课时

总1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

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理解诗句句意

教具

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

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一导入: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学习课文

  

(1)出示小黑板,全班齐读古诗正音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

  抓字眼,明诗意

  多诵读,悟诗情

  (3)解诗题,知作者

  1.独:

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4)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

鸟儿们;高飞尽:

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教学随笔

 

孤云:

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

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师小结:

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李白很孤单、孤独)

  ④介绍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

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

对看;厌:

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

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

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5)多诵读,悟诗情

  复习朗读方式,自己带着感情读,四人小组读古诗,全班再齐读古诗。

三、作业设计

口头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书面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实践作业:

画一画诗中的景象。

教学随笔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课题

1古诗词三首《望洞庭》

第2课时

总2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能解释、词和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

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具

搜集有关洞庭湖资料。

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一、导入揭题

1、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的。

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4、师送一组词,卡片出示:

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

5、引出课题

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要求。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

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

(多媒体出示)

秋月:

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两相和”:

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这句诗的意思是: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教学随笔

 

理解了“潭面无风镜未磨”(多媒体出示)

潭面:

是指洞庭湖面。

未:

没有。

磨:

磨拭。

镜未磨:

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师:

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给人怎样的感觉?

理解这句诗意:

师: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给生配乐)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

山水色:

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师(出示实物:

白银盘和一个青螺):

你看到了什么?

师:

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师: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师:

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师:

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想象景色

三、作业设计

口头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书面作业:

用钢笔描红

实践作业:

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随笔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课题

1古诗词三首《忆江南》

第3课时

总3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

难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理解诗句句意

教具

把古诗写在小黑板上,生收集与课文相关资料。

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一、古诗导入:

  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大家欣赏。

说说古诗的特点:

有五言诗、七言诗。

诗的字数很整齐。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

读后明白了什么?

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

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江南好旧曾谙红胜火忆江南

  好:

美好旧曾:

以前、过去谙:

熟悉

  胜:

胜过、强过忆:

想念、想起

教学随笔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

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

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

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五、总结升华

  1、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设计

口头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书面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实践作业:

读一读另外两首诗。

教学随笔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课题

2、桂林山水

第1课时

总4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

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具

教学挂图。

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

 

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

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

(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①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②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找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静”。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

教学随笔

 

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

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

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翡翠:

绿色的硬玉,有光泽。

无瑕:

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根据课堂实情,教师点拨:

为什么开头先提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

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

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③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谈对排比句的感性认识)注意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三个“啊”的变调。

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三、作业设计

口头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书面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实践作业:

收集有关桂林山水的图片。

教学随笔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课题

2、桂林山水

第1课时

总5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积累课文优美的语段,初步体会排比句式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初步认识分号。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学文,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

难点

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具

教学挂图。

搜集图片或制作课件。

 

●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①导语:

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②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③互相交流:

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

(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读出感受,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看课件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

比如:

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通过图像,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

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领会。

如“危峰兀立”,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

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教学随笔

 

④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山和水相映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

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①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②理解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a.引导理解字面意思,“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

“连绵不断”,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b.观看图像片断,同时配音介绍③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说自己的体验。

●指导背诵●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三、作业设计

口头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书面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实践作业:

收集桂林山的图片。

教学随笔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课题

3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1课时

总6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

自学本课生字新词,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练习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双龙洞的美。

重点

难点

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能给课文分段。

教具

课件。

 

一、谈话引人课题。

同学们都喜欢游览,旅游后还有写写游记。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游览了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后,就写了一篇游记,这篇游记就是——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叶圣陶先生是怎样写的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了解学生预习课文情况。

1.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你读了“预习”了解了些什么内容?

2.通过读课外书,收集资料。

你了解了关于本课的什么知识?

生答:

我知道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

生答:

叶圣陶解放前当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编辑,解放后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等职务。

生答:

繁忙的工作之余,叶老还到多处风景名胜区参观游览,并写下了许多清新优美的游记,《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就是其中之一。

“两个岩洞”就是金华北山“五洞十景”中最为著名的两个溶洞:

双龙洞和冰壶洞。

生答:

目前,双龙洞已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天游人如织。

⒊老师小结:

同学们了解的情况真丰富,看来同学们在课外是下了一翻工夫的。

三、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问题。

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⒉学生思考:

⑴想一想每段讲什么?

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⑶把讲到洞中双龙的句子画下来。

⒊讨论以上思考题。

四、检查学生学习生字、词的情况。

教学随笔

 

⒈开火车分析生字的音、形、义。

⒉抽读课文。

(了解学生通读课文情况。

⒊理解生词。

(学生在读课文时随机检查。

如:

蜿蜒、明艳、突兀、森郁等词。

五、给课文分段。

⒈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⒉同座谈论分段和段意。

⒊老师总结归纳。

六、作业:

说说自己打算从哪件事做起,克服依赖思想,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布置作业

口头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书面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实践作业:

搜集有关图片

教学随笔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课题

3、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2课时

总7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体会作者的游览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进行片段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重点

难点

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课前准备

图片、课件

 

一、检查复习:

⒈听写生词。

⒉本文分几段,段意?

⒊作者的游览路线?

二、学习第一段。

⒈抽学生读本段。

⒉思考:

⑴叶圣陶爷爷在去双龙洞的路上看见了什么?

(请用:

“”画出来)。

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去描写?

⑵“明艳”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作者会“眼前一片明艳”?

⑶溪水为什么会变换调子?

这里写溪水实际上是写什么?

这溪水是从哪里流出来的?

⒊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本段,感受作者是什么心情。

⒋读完本段你眼前有什么景物,请你说出来,你是怎样的心情。

(让学生产生想象)⒌总结学习方法。

⑴了解作者描写了什么景物。

⑵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描写。

⑶体会作者有怎样的感受。

⑷想象作者描绘的景色。

三、学习第二段。

⒈学生自学本段。

同学们我们运用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本段。

请同学们随着叶圣陶爷爷继续向前游。

⒉学生自由朗读学习课文。

⒊质疑问难。

⒋老师提问:

⑴你来

教学随笔

 

到了双龙洞看见了什么样的景观?

你有怎样的感受?

⑵泉水的位置在哪里?

⒌配乐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想象外洞是什么样子的。

四、学习第四段。

⒈学习方法同上1~3步。

⒉老师提问:

⑴我们与叶圣陶爷爷游到外洞,必须干什么?

(生:

坐船)⑵叶圣陶爷爷给我们介绍的小船是什么样的呢?

叶圣陶爷爷是怎样乘船的呢?

⑶这小船是顺水而行,还是逆流而上?

⒊我们也来感受在船上进洞的感觉。

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

⒋老师题问:

“挤压”是什么意思?

叶圣陶爷爷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

你有怎样的感觉?

(要学生产生想象。

五、学习第五段。

⒈学生自学方法同上。

⒉坐船进入内洞,内洞是什么样子的?

当工人提着汽油灯看到了什么?

⒊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洞中石钟乳和石笋的形状。

想象画面。

三、作业设计

口头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书面作业:

抄写生字、新词。

实践作业:

根据课文所描写的场景,你选择一处产生想象,写出百字以上的短文。

教学随笔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课题

3、记金华的双龙洞

第3课时

总8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围绕中心,根据游览顺序,学着给课文列提纲。

指导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给课文列提纲的兴趣。

重点

难点

学着给课文列提纲

课前准备

预习。

 

 一、检查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请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是怎样的?

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想一想:

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⒉作者通过记叙有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三、学习给课文列提纲。

⒈基本方法:

⑴通过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确定作文记叙的主要内容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⑵要选择好材料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并确定分几段写。

⑶给每一段写个简短的段意或列个小标题。

⒉格式:

⑴题目。

⑵文章中心。

⑶材料安排。

⒊学生学着给本课列题纲。

⒋评讲学生列出的题纲。

四、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第五自然段。

教学随笔

 

五、总结学生学习情况。

三、作业设计

口头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书面作业:

练习列提纲。

实践作业:

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随笔

教学反思

课时计划

课题

4﹡七月的天山

第1课时

总10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生字新词。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重点

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挂图:

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

 

 ◆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

  ◆学生自学

   带着过度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

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

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象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

  ◆合作学习

   你觉得 哪些语段、词句写的好?

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

在四人小组里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班级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

  

教学随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