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9051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音乐史 归纳知识.docx

外国音乐史归纳知识

外国音乐家

巴洛克时期

●巴赫1685.3.21~1750.7.28,(德国)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指挥家、

——音乐之父、复调音乐大师

创作作品:

声乐作品有:

《圣诞清唱剧》、宗教康塔塔《上主是我们的坚固保障》;23首世俗康塔塔如《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塔》;五部受难乐中只有《马太受难乐》和《约翰受难乐》;《b小调弥撒》;6首经文歌。

器乐音乐有:

管风琴音乐如《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d小调拖卡塔与赋格》;改编创作了170多首管风琴的《众赞歌前奏曲》;托卡塔、幻想曲或前奏曲与赋格曲组合在一起如《g小调幻想曲与赋格》、《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古钢琴音乐有《半音阶幻想曲与赋格》;15首《二部创意曲》和15首《三部创意曲》;两册《平均律钢琴曲》(堪称钢琴家的《旧约全书》,巴赫键盘音乐的伟大作品及音乐创作的巅峰)共48首,包括24首前奏曲与赋格、6首《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和6首《帕蒂塔》、《戈德堡变奏曲》、《意大利协奏曲》;6首管弦乐《勃兰登堡协奏曲》;两部复调艺术精品《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

(高音小号是巴赫时代独有的乐器,在巴赫死后基本上销声匿迹。

●亨德尔1685~1759(德国),英籍德国作曲家

——音乐之父、音乐神灵、神剧之父

创作作品:

40多部歌剧、23部清唱剧及大量康塔塔。

协奏曲、奏鸣曲、古钢琴曲、管弦乐曲。

管弦乐:

《凯撒》、《罗德林达》、《阿尔西那》、《吕纳尔多》。

管弦乐组曲《烟火音乐》、《水上音乐》(英国完成的,其中的《号管舞曲》是三拍子舞曲)。

23部清唱剧:

《参孙》、取材与圣经的《以色列人在埃及》、《扫罗》,神话题材如《塞墨勒》、《赫丘利》,寓言题材如《时间和真理的胜利》;首创用英语演唱的清唱剧《以色列在埃及》、《扫罗》、《耶夫地》、《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广)等。

歌剧《阿尔米拉》。

古典主义时期

●海顿1732-~1809(奥地利)艺术家、作曲家

——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

重要的创作领域为交响曲

创作作品:

他一生写作了104首交响曲,著名的有:

《第45首交响曲(告别)》、《第92首交响曲(牛津)》、《第94首交响曲(惊愕)》、《第100首交响曲(军队)》、《第101首交响曲(时钟)》、《第104首交响曲(伦敦)》。

4部清唱剧以《创世纪》和《四季》最为突出,同时也写作了68首的弦乐四重奏,52首钢琴奏鸣曲,以及一些20部歌剧(5部散失)、轻歌剧、13部弥撒曲和声乐作品。

●莫扎特1756~1791(奥地利人,曾在维也纳生活过)作曲家

——音乐天才、音乐神童、“18世纪的奇迹”

莫扎特的创作几乎包含了音乐的所有领域,对音乐的最大贡献体现在歌剧领域。

他主张“诗必须服从音乐”,创作了一部部世人为之震撼的作品,在巴洛克协奏曲的基础上确立了18世纪古典主义协奏曲的结构模式,成为近代协奏曲形式的创始人。

创作作品:

歌剧:

德奥歌唱剧形式《后宫诱逃》、《魔笛》(1791年。

为德国歌唱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等4部;意大利正歌剧形式《伊多梅纽》、《蒂托的仁慈》等4部;意大利喜歌剧形式《费加罗的婚礼》(成为喜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唐璜》(1787年)、《女人心》等7部。

歌剧代表作还有《伊多梅纽斯·克里特王》(1780年)。

41部交响曲:

代表性的有《第35交响曲“哈夫那”》、《第36交响曲“林茨”》、《第39交响曲“布拉格”》、《第40交响曲“维特”》(g小调,k·550)、《第41交响曲“朱庇特”》。

27首钢琴协奏曲:

《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c小调第24钢琴协奏曲》、《A大调第23钢琴协奏曲》、《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d小调第20钢琴协奏曲》等。

6首小提琴协奏曲:

《G大调第3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第4小提琴协奏曲》、《A大调第5小提琴协奏曲》等;单簧管协奏曲:

《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17首钢琴奏鸣曲;35不小提琴奏鸣曲;26首弦乐四重奏(最优秀的是献给海顿的6首);室内乐有《g小调弦乐五重奏》、《C大调弦乐五重奏》;宗教体裁的有《安魂曲》(《d小调安魂曲》(是世界三大安魂曲之一)、《c小调弥撒》、《加冕弥撒》。

《法国民谣变奏曲》是莫扎特旅居巴黎时写的钢琴曲。

《G大调弦乐小夜曲》是18世纪中叶器乐小夜曲的典范,是莫扎特所作十多首组曲型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

《渴望春天》莫扎特所作的一首抒情少儿歌曲,1791年(终年)用诗人奥弗贝克的一首短诗写成。

●贝多芬1770~1827(德国,曾在维也纳生活过)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乐圣、古典主义音乐的集大成者、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

创作作品:

贝多芬最重要的创作领域是交响曲,为人类留下了100多部光辉作品。

分别有9部交响曲著名的有《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二乐章“溪边景色”最为著名)、《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的人声唱词是德国诗人席勒的诗作《欢乐颂》,第九交响曲被称为贝多芬全部创作的高峰和总结的作品);11首管弦序曲和戏剧配乐;5首钢琴协奏曲代表作《降E大调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32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10首小提琴奏鸣;一部歌剧《费德里奥》;1部大型声乐、管风琴与乐队的作品《D大调庄严弥撒》;1首小提琴协奏曲;16首弦乐四重奏;《爱格蒙特序曲》是贝多芬为歌德的悲剧《爱格蒙特》所写的戏剧配乐的序曲。

 

浪漫主义时期

●韦伯1786~1826(德国人)作曲家

——德国浪漫主义歌剧奠基人

——西欧浪漫主义民族歌剧的创始人

——被誉为德国民族英雄“最德国”的作曲家”

——首创了将“主导动机”贯穿运用的先例,将这种动机的含义贯穿整部歌剧;19世纪他在论述中提出的“整体艺术”的观念,影响了瓦格纳的歌剧创作。

创作作品:

歌剧代表作《魔弹射手》(又译《自由射手》,标志德国民族歌剧、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这部作品称为欧洲浪漫主义歌剧奠基之作,是浪漫主义第一部歌剧,运用了“主导动机”。

)、《欧丽安特》、《奥伯龙》;除歌剧外,韦伯还创作了2部交响曲;2部单簧管协奏曲如《森林少女》;1部钢琴协奏曲;钢琴作品《邀舞》(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中一首杰作,后由柏辽兹改编为管弦乐曲得到了更广泛的流传。

);

 

●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人,曾在维也纳生活过)作曲家

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是社会最早走出的音乐家之一。

——“德奥艺术歌曲之王”

——创作了浪漫主义钢琴音乐小品新体裁:

音乐的瞬间。

创作作品:

舒伯特创作的艺术歌曲有600多首。

歌曲形式通常分三类:

分节歌(如《野玫瑰》)、通谱歌(如《魔王》)、变化分节歌(如《鳟鱼》),其他声乐作品如《菩提树》、《在海边》、《流浪者》、《纺车旁的马格丽特》、《海的静寂》、《摇篮曲》、《死神与少女》、《致音乐》、《圣母颂》等;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郎》、《冬之旅》;歌曲集《天鹅之歌》;钢琴小品:

六首《音乐的瞬间》、八首《即兴曲》;大型钢琴作品:

11首钢琴奏鸣曲和一首《c小调幻想曲“流浪者”》(钢琴曲);9部交响曲著名的有《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C大调第九“伟大”交响曲》、《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36部室内乐,包括15首弦乐四重奏,如《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第二乐章依照歌曲“死神与少女”的旋律进行变奏)、《C大调弦乐五重奏》、《A大调钢琴五重奏“鳟鱼”》;《魔王》是舒伯特的成名之作,创作于1815年,当时的舒伯特年仅18岁。

《魔王》被编为他的作品1号,它以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歌词谱曲,采用了通谱歌的结构形式并以之为主,一气呵成。

●柏辽兹1803-1869(法国人)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

——“标题音乐大师”;“固定乐思”的手法的提出者;19世纪法国第一位浪漫主义作曲家;浪漫主义最杰出的先驱之一

柏辽兹在乐队的配器理论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他一生在贫困饥寒中度过,却为人类音乐宝库留下了许多传世名作。

主要的贡献有三方面:

一方面是标题交响乐的开创;二方面是对配器法的贡献;三方面是“固定乐思”手法的提出者。

创作作品:

4部交响曲《幻想交响曲》(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有明确标题创意的交响曲,这部交响曲的副标题是“一个艺术家的一生”,是标题音乐的典范,表现了作者正在承受的爱情之苦。

共五个乐章:

第一乐章“梦、热情”,第二乐章“舞会”,第三乐章“原野风光”,第四乐章“走向断头台”,第五乐章“魔鬼的晚会之梦—魔女的回旋曲”。

)、《罗密欧与朱丽叶》、《送葬与凯旋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交响曲》;中提琴协奏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序曲《罗马狂欢节》;管弦序曲《李尔王》;管弦乐《邀舞》(根据韦伯的钢琴曲改编);歌剧《切里尼》、《特洛伊人》、《比阿特里斯和本尼迪克》;传奇剧《浮士德沉沦》;清唱剧《基督的童年》;声乐曲《安魂曲》、《感恩颂》,声乐套曲《夏夜》;理论著作方面:

《配器法》、《近代乐器和管弦乐法》(是一本关于配器的教科书)。

 

●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人)音乐家、作曲家

——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古典的浪漫主义者”;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

——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首创小型器乐曲体裁:

无词歌。

——在音乐启蒙运动上让巴赫的《马太受难乐》重放光芒,这是音乐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从此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巴赫。

门德尔松是莫扎特之后最完美的曲式大师,古典主义的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志趣在他作品中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赋予作品以一种诗意的典雅。

他善于将美妙的旋律纳入正规的古典曲式,他不仅是一位热情歌颂自然的诗人,还是一位善于用虚无缥缈画笔的风景画家,他的音乐被称为“描绘性浪漫主义”。

创作作品:

首创钢琴体裁《无言歌》8集48首;3部清唱剧;5部交响乐《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等;7首标题性序曲《仲夏夜之梦》(莎士比亚喜剧)、《赫布里群岛》(芬格尔山洞)、《平静的海洋和幸福的航船》(歌德的两首诗歌)、《美丽的梅露辛娜》(格里尔帕采为贝多芬写的一个戏剧脚本)、《路易·布拉斯》(雨果的戏剧)、小提琴作品《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舒曼1810~1856(德国人)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享有“诗人音乐家”的称号

——臆想出“大卫同盟”的组织;创办了《新音乐报》;(艺术歌曲之王是舒伯特,其次是舒曼)

舒曼因动用机械装置锻炼双手,后因手指受伤,使他无法成为一名钢琴家,逐渐转向作曲家和音乐评论。

曾在莱比锡大学学法律,19岁起师从维克学钢琴,1834年创办《新音乐报》,刊发了大量评论文章,成为当时德国音乐艺术生活中革新与进步艺术倾向的喉舌。

1840年与维克之女德国钢琴家克拉拉结婚。

1854年精神错乱,后死于精神病院。

舒曼继承发展了舒伯特歌曲创作传统,进一步丰富了钢琴伴奏的表现方法,注重选择富有诗意的歌词,故享有诗人音乐家的称号。

创作作品:

代表作有钢琴套曲《蝴蝶》(12首)、《狂欢节》(21首,最能体现舒曼音乐美学观念和艺术思想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13首)、《大卫同盟曲集》(16首)、《克莱斯勒偶记》(8首)、等;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和生活》(8首)、《诗人之恋》(16首)、根据海涅的诗歌写的《歌曲集》(9首)、献给克拉拉的声乐套曲《桃金娘》(26首);艺术歌曲《月夜》、《奉献》、《核桃树》等。

4部交响曲以《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和《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莱茵”》较为突出;协奏曲以《a小调钢琴协奏曲》和《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较优秀。

 

●肖邦(学生李斯特)1810~1849(波兰人)作曲家、钢琴家

——被誉为“钢琴诗人”;史上最具影响力、创造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肖邦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艺术天赋,六岁开始学习音乐,7岁时就创作了波兰舞曲,8岁登台演出,不足20岁已出名。

创作作品:

肖邦是音乐史上第一位专写钢琴的作曲家,一生的创作大多是钢琴曲,肖邦创作的音乐作品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他的音乐被称为“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

共有58首《马祖卡舞曲》(马组卡原为波兰一种民间舞蹈,其形式现在保留在许多芭蕾舞舞剧中,其音乐经过肖邦等人的发展后,已成为古典音乐中的经典舞曲)、19首《波罗涅兹舞曲》、4首《谐谑曲》、4首《叙事曲》、4首《即兴曲》、2首《幻想曲》、21首《夜曲》、27首《练习曲》、24首《前奏曲》、19首《圆舞曲》、3首《奏鸣曲》、2部《钢琴协奏曲》等;

 

●李斯特1811~1886(匈牙利人)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他生于匈牙利雷定,六岁起学钢琴,先后是多位钢琴名家的弟子。

十六岁定居巴黎。

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的效果,他还首创了背谱演奏法。

——“钢琴之王”;“交响诗之父”;伟大的浪漫主义大师;浪漫主义前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作品:

李斯特音乐创作丰富,主要集中在交响乐和钢琴方面,音乐作品数量庞大达700多首。

首创单乐章的标题交响乐体裁—交响诗(交响诗是指单乐章的具有描写、叙事性、抒情性,可以表达某种诗意的管弦乐曲),作品有第一交响诗《山间所闻》、第三交响诗《前奏曲》、第五交响诗《普罗米修丝》、第十交响诗《哈姆雷特》、《塔索》、《玛捷帕》;两部标题交响曲《浮士德交响曲》、《但丁神曲交响曲》;钢琴音乐方面19首《匈牙利狂想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12首《高级演技练习曲》、6首《帕格尼尼练习曲》、3集《游历的岁月》;两部无标题单乐章的钢琴协奏曲《降E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A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弥撒曲:

《加冕》。

 

●圣桑1835~1921(法国人)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钢琴管风琴演奏家

创作作品:

重要作品《动物狂欢节》、《骷髅之舞》、《参孙与大利拉》;音乐戏剧论著《唯物论乐音乐》、《音乐的回忆》、《问题与奥秘》。

 

●(小)约翰·施特劳斯(老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父”的长子)1825~1899(维也纳人)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

(小)约翰·施特劳斯出生在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

1844年组成自己的乐队,演奏本人和父亲的作品。

1855-1865年应邀在圣彼得堡指挥夏季音乐会达十年1863-1870年任皇室宫廷舞会指挥。

1899年,(小)约翰·施特劳斯逝世时,维也纳人民举行了十万人的盛大葬礼。

——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翠堤春晓》是介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传记片。

创作作品:

一生写过400多首圆舞曲,近100多首波尔卡舞曲,还有许多雷尔舞曲、加洛普舞曲、玛祖卡舞曲、嘉禾舞曲等。

叫著名的圆舞曲有:

《蓝色多瑙河》(奥地利第二国歌)、《艺术家的生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皇帝圆舞曲》、《美丽的五月》、《南方的蔷薇》等;16部轻歌剧,以《蝙蝠》为代表;管弦乐《雷鸣闪电波尔卡》;

 

●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人)作曲家

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职业乐师的家庭里。

他童年生活十分贫困,7岁随父亲学钢琴,13岁便在酒店里为舞会弹伴奏,在剧院帮助父亲演奏。

与此同时,为了多得报酬,他还写了不少沙龙音乐作品,包括多种舞曲、进行曲和管弦乐曲改编曲等。

——欧洲浪漫主义潮流处于高峰时期的一位“反潮流”作曲家;德奥古典作曲家中“最后一人”;发展贝多芬为代表的德国古典传统音乐的重要人物;

创作作品:

4部交响曲;200多首歌曲;收集改编了90多首德国民歌;合唱曲《女低音狂想曲》、《命运之歌》、《德意志安魂曲》、《命运女神之歌》等;两部管弦乐序曲《“学院”序曲》、《“悲剧”序曲》;管弦乐《海顿主题变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协奏曲》;钢琴作品《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及四册《匈牙利舞曲》;小提琴独奏曲《摇篮曲》。

 

●马勒1860~1911(奥地利人)作曲家、指挥家

1885在莱比锡指挥门德尔松的清唱剧《圣·保罗》获得巨大的成功,后被聘为布拉格歌剧院指挥。

还曾在莱比锡、布达佩斯、维也纳等地歌剧院任指挥,遂成为当代最伟大的指挥之一,是现代音乐会演出模式的缔造者。

1907年脱离歌剧院,旅居美国,先后任大都会歌剧院的乐队和纽约爱乐乐团的指挥。

创作作品:

十部交响曲(第十部未完成)《巨人》、《复活》等和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第八交响曲》编制奇特被称为“千人交响曲”)等;声乐曲集《流浪少年之歌》、《儿童奇异号角》(又名《少年魔角》)、《亡儿之歌》(又名《孩子死亡之歌》)等及40余首艺术歌曲。

 

●查理·施特劳斯1864~1949(德国人)

——德国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代表

创作作品:

交响诗《唐·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梯尔·奥伦斯皮格尔愉快的恶作剧》、《唐·吉诃德》、《死与净化》、《英雄的生涯》(最后一首交响诗);歌剧《莎乐美》、《玫瑰骑士》、《失去影子的女人》、《阿拉贝拉》、《埃列克拉特》等;标题交响曲《家庭》、《阿尔比斯山交响曲》;各类协奏曲、室内乐和歌曲如《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降E大调圆号协奏曲》、《13件管乐器的协奏曲》等

浪漫主义歌剧音乐

法国歌剧

●古诺1818~1893年(法国人)

——法国近代歌剧的奠基人

创作作品:

一生创作了12部歌剧,其中最优秀的是《浮士德》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古诺有一部迷人的作品,旋律选材于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首前奏曲《圣母颂》。

 

●比才1838~1875(法国人)

创作作品:

四幕歌剧《卡门》(取材于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梅林美的小说《嘉尔曼》,这部歌剧称为法国的里程碑)。

歌剧作品有:

《帕斯丽珠》、《采珍珠者》、《唐普罗科皮奥》、《街头少年》。

意大利歌剧(三大代表人物罗西尼、贝里尼、威尔第;四大代表还包括多尼采蒂)

●罗西尼1792~1868(意大利出生,定居法国)歌剧作曲家

创作作品:

一生作有大、小歌剧三十八部。

较著名的歌剧有正歌剧《唐克雷迪》(被誉为“意大利第一部富于战斗性的歌剧”)、《阿尔米达》、《湖上夫人》、《威廉退尔》(根据德国席勒的同名诗剧写成的歌剧,是浪漫派歌剧名作,此剧的序曲共四乐章是音乐会上经常被独立演出的器乐名曲。

);喜歌剧《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试金石》、《塞尔维亚的理发师》(是博马舍《费加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也是十九世纪意大利喜剧的代表作)等。

罗西尼在歌剧中为了积累力量,酝酿高潮,常多次反复同一乐句,每次加强力度,提高音高,这种做法叫做“罗西尼渐强”。

 

●威尔第1813~1901(意大利人)作曲家

1832年投考米兰音乐院,未被录取,后随拉维尼亚学习音乐。

1842年,创作了他的第二部歌剧《那布科王》,演出异常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

——“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

创作作品:

歌剧作品26部:

今天上演最多的是四大名作是《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根据法国小仲马小说改编,著名唱段第一唱段《饮酒歌》,《薇奥列塔的咏叹调》是第三幕选段),创作晚期的两部歌剧《奥赛罗》和《法尔斯塔夫》(这两部歌剧分别代表了意大利悲歌剧和喜歌剧的最高成就)、《阿依达》、其他歌剧有《伦巴底人》(1848)、《厄尔南尼》(18744)、《阿尔济拉》(1846)、《列尼亚诺战役》(1849)、《利哥莱托》;《安魂曲》(又名《安魂弥撒》,是世界三大安魂曲之一。

创作特征:

既体现爱国和民族情感的题材,也重视文学戏剧名著。

 

●普契尼1858~1945(意大利人)歌剧作曲家

——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创作作品:

共有作品12部,成名作是1893年发表的《曼侬·列斯科》,著名的有《图兰朵》(采用了江苏民歌《茉莉花》音调,著名的有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这部歌剧描写了一个发生在中国元朝都城北京的故事。

)、《艺术家的生涯》(又名《绣花女》、《波西米亚人》,著名的有《西部女郎》)、《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

 

●瓦格纳1813~1883(德国人)作曲家、剧作家

——“音乐巨匠”;歌剧艺术的改革者;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前面承接莫扎特、贝多芬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创作作品:

瓦格纳把自己改革的歌剧称作“乐剧”。

浪漫歌剧代表作有:

《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汤豪赛》、《罗恩格林》;乐剧代表作有: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瓦格纳的第一部“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纽伦堡的名歌手》、《帕西法尔》;管弦乐《C大调交响曲》、《浮士德序曲》。

 

●柴可夫斯基1840~1893(俄罗斯人)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古典音乐浪漫主义时期重要人、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19世纪世界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

创作作品:

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者;主要音乐作品有11部歌剧,最卓越的是《叶甫盖尼·奥涅金》(柴可夫斯基最成功的一部歌剧)和《黑桃皇后》(脚本都是根据普希金的同名作品改编);6部交响曲最重要的是《第六交响曲“悲怆”》;1部标题交响曲《曼弗雷德》;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取材于莎士比亚戏剧)、音乐会序曲《1812》、《意大利随想曲》;3部舞剧音乐:

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室内乐作品《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和《a小调钢琴三重奏》;4部协奏曲;3部钢琴协奏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等;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戏剧性抒情浪漫曲《遗忘得真快》、《在热闹的舞会上》、《我们曾坐在一起》、《夜》等;歌剧《雪娘》;戏剧配乐《哈姆雷特》;受但丁作品启发而作的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

 

民族乐派

俄罗斯民族乐派

●格林卡1804~1857(俄罗斯人)作曲家

1804年生于斯摩棱斯克之诺沃巴斯科伊,出身于富裕地主家庭。

在圣彼得堡受普通教育期间,于1817年师从约翰·菲尔德学钢琴,同时还学小提琴与和声。

1833年赴维也纳与柏林,师从西格弗里德·德恩学作曲。

返回圣彼得堡后,  创作歌剧《为沙皇献身》,1836年首演获得成功。

1837年被委派为帝国圣堂乐长。

1842年第二部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首演。

1844年访问巴黎时与柏辽兹相识,后继续旅行至西班牙,那里的民间舞蹈节奏使他心醉神驰。

——“俄罗斯民族音乐之父”

成就:

歌剧《伊万·苏萨宁》和管弦乐幻想曲《卡马林斯卡亚》分别开创了俄罗斯民族歌剧和民族交响乐的先河。

创作作品:

歌剧较著名的有《伊万·苏萨宁》(又名《为沙皇献身》,在彼得堡上演标志着俄罗斯民族歌剧的诞生)和《鲁斯兰与柳德米拉》;4部管弦乐《幻想圆舞曲》、《阿拉贡霍达》、《马德里之夜》、《卡马林斯卡亚》等。

 

●达尔戈梅斯基1813~1869(俄国人)艺术作曲家

1813年2月14日生于图拉地区的特罗伊茨科耶村,1869年1月17日卒于圣彼得堡。

父亲是庄园主兼文官,母亲善于写诗编剧。

1817年迁居圣彼得堡,在家庭影响下,达尔戈梅斯基从小爱好音乐、文学和戏剧,并开始练钢琴、小提琴、唱歌并自学作曲。

1834年结识格林卡,决定了他的音乐前途。

创作作品:

歌剧《埃思美拉达》和取材于普希金诗歌的两部歌剧《水仙女》、《石客》。

 

●巴拉基列夫(“五人强力集团”成员之一)1837~1910(俄国人)作曲家

——最具影响力的俄国民族主义的推崇者

青年时代与爱国主义作曲家格林卡相遇并深受其影响。

他本人后来则成为居伊和穆索尔斯基的良师益友。

1861~1862年他们的组合中又增加了两位成员,形成了“五人团”。

1862年巴拉基列夫还与他人一起开办自由音乐学校。

               创作作品:

代表作有交响诗《塔玛拉》;管弦乐序曲《李尔王》;两部交响曲、钢琴幻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