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教师用书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91988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教师用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教师用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教师用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教师用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教师用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教师用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教师用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教师用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教师用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教师用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教师用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教师用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教师用书教案.docx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教师用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教师用书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教师用书教案.docx

新人教版新教材学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教师用书教案

第3单元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课标解读

时空坐标

1.识记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史实,从“时空观念”的角度掌握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2.掌握近代商业贸易变化的表现,分析变化的原因。

3.选取典型史料,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角度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知识点一 世界市场的形成

1.开始形成

(1)推动因素: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2)过程

1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活动。

2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3)影响:

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初步形成

(1)原因

1工业革命后,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影响:

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3.最终形成

(1)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外,还利用资本输出,控制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量的财富。

2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影响:

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知识点二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1.背景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2.表现

(1)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

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2)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1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经营方式

主要史实

商品交易所

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

创立银行

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

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

证券交易所

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百货公司

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制贸易公司

为了有效地垄断对外贸易,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东印度公司,荷兰和法国分别成立西印度公司。

这些贸易公司由国家给予种种特权,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西欧资本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

2近代中国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经营方式

主要史实

近代银行的建立

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汇丰银行,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先后在北京、天津、汉口、广州、香港、烟台、镇江、汕头、福州和重庆等地设立分行

股份制企业出现

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股票也开始走向市场,其中较著名的有1872年开业的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和1876年开始筹办的开平矿务局发行的股票

证券机构出现

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上海平准股票公司

大型百货公司的出现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之后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出现了大型百货公司

(3)商品品种的增多

1原因:

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2表现

A.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

B.来自东方的香料大量涌入欧洲等地,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

C.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成为殖民者掳掠黑人奴隶的场所,奴隶也成为贸易商品。

D.18世纪后期,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4)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1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

A.形成:

17世纪,英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荷兰,并夺取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逐渐控制了海上贸易;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

B.表现:

来自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的原料在英国工厂里被加工成商品,销往世界各地。

2多中心的世界贸易新格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1.阅读教材P41“繁忙的阿姆斯特丹港口”图:

这一现象出现在什么时间?

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提示:

时间:

17世纪。

背景: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7世纪的荷兰居于世界商业霸主地位,被称为“海上马车夫”,其临海城市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金融和贸易中心。

批注:

                                    

                                    

                                    

2.阅读教材P41“史料阅读”:

马克思、恩格斯描述的现象使商业贸易的范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马克思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哪一因素有关?

提示:

变化:

商业贸易的范围从区域性市场发展到世界市场。

因素:

工业革命。

批注:

                                    

                                    

                                    

                                    

3.阅读教材P42“19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示意图”:

该示意图反映了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提示:

现象:

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全世界抢占投资场所。

说明:

20世纪初,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批注:

                                    

                                    

                                    

4.新航路开辟后,从亚洲输入欧洲的香料比开通前“扩大了三十倍”,还有世界各地的新商品如烟草、茶叶、咖啡、可可等在欧洲市场上流通,更是改变了西欧各国的经济地位。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

批注:

                                    

                                    

                                    

5.阅读教材P43“历史纵横”“史料阅读”:

荷兰、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有什么相同特点?

提示:

享有国家授予的政治、经济特权;垄断贸易;殖民扩张。

批注:

                                    

                                    

                                    

6.阅读教材P44“思考点”:

近代商业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

国际贸易中心转移;新型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商品品种增多;国际贸易格局向多中心的贸易格局发展;国际贸易规模扩大。

批注:

                                    

                                    

                                    

7.阅读教材P44“学思之窗”:

表中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

世界贸易由英国独占优势到美、德等迅速强大,体现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下,世界贸易由英国垄断到由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形成了多个中心的世界贸易新格局。

国际贸易联系密切,互相依赖程度加深。

批注:

                                    

[思维导图]

 

 世界市场的形成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全球文明史。

“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

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大工业在其源地继续发展下去的同时,全世界大工业已经开始发展。

它在大陆上出现了。

它的历史不再是英国的历史,它的历史已成为欧洲的历史了,后来又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法]·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

材料三 下面是两次工业革命的工业成果

材料四 1865年,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曾这样自豪地描述:

“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粮仓;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场;澳大利亚、西亚有我们的牧羊地;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运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则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而我们的咖啡、甘蔗和香料种植园则遍及印度群岛;西班牙和法国是我们的葡萄园;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长期以来早就生长在美国南部的我们的棉花地,现在正在向地球上所有的温暖区域扩散。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评价新航路的开辟。

提示:

新航路开辟及随之而来的早期殖民扩张,使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走向整体的现代世界,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材料二反映出当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什么特点?

试分析英国的经济地位如何?

提示:

特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地位: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在世界贸易中居于中心地位。

(3)材料三中的部分工业成果与材料四反映的现象有什么关系?

提示:

改变世界交通运输条件,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条件。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阶段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主要途径

影响

15世纪末至16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

商业资本

欧洲殖民扩张和掠夺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17—18世纪中期

殖民掠夺

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资本

商品输出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资本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通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

其所产生的影响是(  )

A.重新联结传统商路 B.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

C.世界市场快速形成D.推动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D [新航路的开辟是开辟新的商路,没有重新联结传统商路,故A项错误;国际劳动分工格局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后,故B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不是快速形成,故C项错误;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故D项正确。

]

2.世界铁路总长度由1840年的5490英里增至1880年的22.2万英里,1900年达到46.6万英里。

出现兴建铁路热潮的原因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B.巩固国防的需要

C.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D.开发边疆的需求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它不是以铁路交通为主,故排除A项;B、D两项与材料内容不符;由于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地的商品需要大量的远程运输,推动了铁路这种动力大、费用低的运输方式的发展,故选C项。

]

 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影响

材料一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它们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到19世纪初时,由英国、印度、中国构成的三角贸易体系已经成形。

英国需要来自中国的茶叶,但遗憾的是,中国希望英国提供的东西,除了白银以外几乎没有了。

为了防止英国的白银供应大量流失,英国需要某种能够卖给中国、换取购买中国商品所需现金的东西,答案就是印度的鸦片。

集中于印度的英国商人可以将鸦片卖给中国,用得来的银条购买中国的茶叶,再将它在英国销售,得到批量生产的纺织品,拿到印度市场上出售,而印度棉花也被大量运至英国。

——摘编自[美]戴尔·科普兰《经济相互依赖与战争》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关系。

提示:

世界市场的拓展,促进了世界商业贸易的发展。

(2)材料二表明了19世纪中后期世界经济发展有何趋势?

提示:

19世纪中期,许多落后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独霸世界经济的格局被打破,世界经济形成了多个贸易中心的新格局。

(3)依据材料三,绘制“英——印——中”贸易中商品及流向示意图,并分别简述这种贸易对中国、印度的经济危害。

提示:

经济危害:

对中国:

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造成政府的财政危机。

对印度:

印度沦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

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道德的角度看: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

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3.随着欧洲大陆国家开始工业化,其国内的工业生产替代了进口,英国出口的商品在欧洲大陆的市场份额日益下降。

到19,英国已经基本失去美国市场,当时美国占英国商品出口市场中的份额仅为5%。

这反映出(  )

A.英国失去了世界经济大国地位

B.工业革命开始向英国以外扩展

C.英国失去了欧洲和美洲的市场

D.工业革命推动国际贸易格局变迁

D [题干表明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欧洲大陆国家和美国以自身的工业制造品替代英国商品,使英国在欧洲大陆和美国的市场严重萎缩,这反映出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格局的变迁,故D项正确。

]

4.茶叶于1650年前后引进英国时,是一种贵族享用的奢侈品,每磅售价6至10英镑,相当于一个男仆年工资2倍左右。

然而一个世纪后,饮茶逐渐在英国城乡各阶层中普及,茶叶成为英国人不可缺少的普通消费品。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茶叶产量大增

B.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C.世界贸易较大发展

D.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C [17、18世纪,欧洲殖民扩张导致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世界贸易有了较大发展,大量茶叶流入欧洲,这使得茶叶价格下降,成为普通消费品,故C项正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