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9289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docx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docx

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一、关于心理危机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

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的疾病、灾难等,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常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某一事件是否会成为危机,有三个影响因素:

1、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意义以及事件对自己将来的影响的评价;

2、个体是否拥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的社会支持系统;

3、个体是否获得有效的应对机制,也就是个体能否从过去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如哭泣、愤怒、向他人倾诉等。

由于个体在这三个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相同的事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构成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种类

1、发展性危机。

发展性危机是个人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对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产生的异常反应,如升学危机、性心理危机等。

这些危机是大学生生命中必要和重大的转折点,每一次发展性危机的成功解决都是大学生走向成熟和完善的阶梯。

2、境遇性危机。

境遇生危机是指突如其来、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的心理危机,如交通事故、人质事件、突然的绝症或死亡、被人强暴、自然灾害等。

3、存在性危机。

存在性危机是指一些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出现问题,

而导致的个人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是伴随重要的人生目的、人生责任和未来发展等内部压力的冲突和焦虑的危机。

(三)心理危机的特征

突发性:

危机常常是出人意料、突如其来的,具有不可控制性。

紧急性:

危机的出现具有紧急的特征,它需要人们去紧急应对。

痛苦性:

危机在事前事后给人带来的体验都是痛苦的,甚至可能涉及

人尊严的丧失。

无助性:

危机的降临,常常使人觉得无所适从,而且,危机使得人们

未来的计划受到威胁和破坏。

由于心理自助能力差、社会心理支持系

统不完善,危机常常使个体感到无助。

危险性:

危机之中隐含着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与交往,严重的还可能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5、心理危机的结果

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

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

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对象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或自杀倾向的学生。

2、由于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如第一次出现不及格科目的优秀学生、需要重修多门功课的学生、将试读的学生、将被退学的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有严重困难的学生等。

3、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父母下岗;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学生等。

4、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失恋者、单相思

而情绪失控的学生等。

5、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当众受辱、受惊

吓、与同学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而被排斥受歧视的学生、与老师发生严

重人际冲突的学生。

6、性格内向孤僻、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性格内向、不善交往、交不起学费的学生、需要经常向亲友借贷的学生。

7、身体出现严重疾病,如患上传染性肝炎、肺结核、肿瘤等,医疗费用很高但又难以治愈的疾病,个人很痛苦,治疗周期长,经济负担重的学生。

8、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并已经专家确诊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瘠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9、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新生适应不良

者、就业困难的毕业生。

10、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

如自杀或他杀者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与技术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者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使症状得到缓解,使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危机干预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急性、剧烈的心理危机和创伤的风险,稳定和减少危机或创伤情境的直接严重后果,促进个体从危机和创伤事件中恢复或康复,帮助的及时性、迅速性是其突出特点,有效的行动是危机干预成败的关键。

1、危机干预的步骤

在大学校园内,当我们发现学生面临心理危机时,可使用心理学家总结的“六步干预法”进行危机干预:

(1)确定问题。

危机干预的第一步是从求助者的立场出发,确定和理解求助者的问题。

干预人员使用积极的倾听技术:

同感、理解、真诚、接纳以及尊重。

包括使用开放式问题。

既注意求助者的语言信息,也注意其非语言信息。

(2)保证求助者安全。

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应该将保证当事人安全作为首要目标。

这里的安全是指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的可能性。

在干预人员的检查评估、倾听和制订行动策略的过程中,安全问题都必须给以同等的、足够的关注。

(3)给予支持和帮助。

危机干预强调与当事人沟通和交流,通过语言、语调和躯体语言让求助者认识到危机干预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助的人,让求助者相信“这里有确实很关心你的人”。

(4)提出应对的方式。

帮助当事人探索可以利用的替代解决方法,促使当事人积极地搜索可以获得的环境支持、可资利用的应付方式,启发其思维方式。

当事人知道有哪些人现在或过去能关心自己,有许多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

(5)制订行动计划。

帮助当事人做出现实的短期计划,包括另外的资源的提供应付方式,确定当事人理解的自愿的行动步骤。

计划应该根据当事人应付能力,着重于切实可行和系统地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

计划的制订应该与当事人合作,让其感到这是他自己的计划。

制订计划的关键在于让求助者感到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力、独立和自尊。

(6)得到当事人的承诺。

帮助当事人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当事人自己的,从现实的角度是可以完成的。

如果制订计划完成得较好的话,则得到承诺是比较容易。

在结束危机干预前,危机干预工作者应该从求助者那里得到诚实、直接和适当的承诺。

除以上六步之外,还应该启动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主要包括:

来自于父母及其他亲人、来自于老师和同学、来自于其他方面如朋友和社区志愿者的支持等。

这种支持不仅包括心理和情感的支持,也包括一些实质的救助行动。

有调查表明,大学生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社会支持具有可靠同盟、价值增进、工具性帮助、陪伴支持、情感支持、亲密感和满意度等调节功能,这些功能对处于危机期的大学生具有重要作用。

四、自杀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

1、自杀危险性的评估

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一般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遭遇了不能忍受的心理痛苦;心理需求遇到挫折;为了寻求解决的办法;在情感上感到绝望无助;对自杀的态度通常是矛盾的;想与别人交流,但找不到与人交流的途径;为了寻找出路和心灵的解脱。

对于危机工作者来说,值得庆幸的是几乎所有想自杀的求助者都提供了几种线索或呼救信号。

按照施奈德曼以及他的同事所说的,没有任何人百分之百地想自杀。

一般来说,大学生在自杀前都有一些迹象出现。

因此,应注意观察识别,许多自杀就可以避免。

自杀的征兆可以表现在语言上、行为上和各种症状中。

如果当事人无论何时具备了下述的4—5项危险,危机工作者就有理由认为该当事人正处在自

杀的高危时期:

(1)求助者有自杀家族史;

(2)求助者曾说过要自杀,或有过自杀未遂经历;

(3)求助者已经形成一个特别的自杀计划;

(4)有条理地安排后事,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

(5)收集与自杀方式有关的资料并与人探讨;

(6)将死亡或抑郁作为谈话、写作、阅读内容或艺术作品的主

题;

(7)谈论自己现有的自杀工具;

(8)抓伤或划伤身体,或者其它自伤行为;

(9)求助者最近有朋友或家人死亡或自杀;或其它丧失(如由于父母离婚个人虐待暴力或遭受性虐待等);

(10)求助者陷入特别的创伤损失而难以自拔;

(11)求助者有药物和酒精滥用史,或突然地使用或增量使用成瘾物质;

(12)求助者最近有躯体和心理创伤;

(13)求助者有失败的医疗史;

(14)求助者独居并与他人失去联系;

(15)求助者有抑郁症,或处于抑郁症的恢复期,或最近因抑郁症住院;

(16)求助者有突然的性格改变、反常的中断、攻击性或闷闷不乐,或者新近从事高危险性活动。

(17)学习成绩突然显著恶化或好转,慢性逃避或拖拖拉拉,或

者出走;

(18)躯体症状,如进食障碍,失眠或睡眠过多,慢性头痛或胃

痛,月经不规律,无动于衷;

(19)求助者陷于以前经历过的躯体、心理或性虐待的情绪中不能自拔;有严重的绝望或无助感;

(20)求助者是精神病患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上面描述的这几个方面的警示信号,可使危机工作者或其他任何

与求助者接近或亲近的人转换成挽救生命的行动。

2、自杀危机的干预

1)自杀咨询的规则

首先,要弄清楚当事人已考虑或筹划用哪种方法自杀,一般来说方法越具体,离死期就越近。

其次,劝导当事人多看光明面的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如果当事人能够在情感上接受光明面,他也不至于陷入今天的境地。

第三,咨询老师应该始终对自杀抱有高度的警惕。

因为自杀者大多是性格高度内向者。

他(她)可能并不暴露出任何自杀迹象,但只要他具有任何一点自杀的可能,就应千方百计引出他的内心自杀动机。

2)自杀干预的原则

五要:

(1)保持平静、沉稳,对当事人随之而来的暴风雨般的情绪要有心理准备;

(2)给当事人充分的机会倾诉,以便确定危机类型、诱发事件及严重

程度。

不要试图消解自己被当事人引起的沮丧感;

(3)必要时询问客观问题,只要得当,可有镇静作用;

(4)要直接面对事情,勿涉及深层及潜意识原因(这些留待以后);

(5)可向社区、医务、法律等机构求援。

十不要:

(1)不要对求助者责备或说教;

(2)不要批评求助者或对他的选择、行为提出批评;

(3)不要与其讨论自杀的是非对错;

(4)不要被求助者所告诉你的危机已过去的话所误导;

⑸不要否定求助者的自杀意念;

(6)不要过急,要保持冷静;

(7)不要分析求助者的行为或对其进行解释;

(8)不要让求助者保持自杀的秘密;

(9)不要把自杀行为说成是光荣的、浪漫的、神秘的,以防止别人盲

目仿效;

(10)不要忘记跟踪观察。

3、大学心理危机的预防机制

学校可以围绕着五级防护开展工作:

一级防护:

学生自我调节(自觉地认识自己、独立地调节各种心理问

题)。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二级防护:

学生的朋辈互助(有互帮互助意识和能力,通过互帮互助解决某些心理问题)。

指导学生心理协会,培训志愿者开展朋辈互助活动。

三级防护:

辅导员、班主任、教师的工作(有发现学生心理问题,保护帮助学生解决某些心理问题的能力,能及时推荐某些学生去咨询)建立院系心理健康联系人制度,培训心理辅导员,合作开展重点学生工作。

四级防护:

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负责对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等服务)。

五级防护:

医院治疗与家庭护理工作(医院能对问题学生心理疾病实施门诊药物治疗或住院治疗。

家庭能协助并配合做好当事人的心理问题的防护和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

与校医院及校外医疗机构保持紧密联系。

4、大学生自杀事件后的群体心理危机干预

学生自杀事件发生后,在校园内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自杀事件的目击者和同学好友伤害更大,因此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者必须尽快对相关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1)个别咨询和干预。

咨询师直接与学生交谈,为学生提供安全场所,让其发泄悲痛、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团体咨询和干预。

教师可与学生一起讨论对未来和生命的看法,

但不宜对自杀的学生进行太多的纪念,经验证明,不渲染自杀的戏剧性、浪漫性、神秘性,有助于防止别人盲目效仿;

(3)及时公布事情真相,避免误传和谣言等失真信息的传播,避免造

成不必要的恐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