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第17课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9944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第17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七章 第17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七章 第17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七章 第17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七章 第17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七章 第17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七章 第17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七章 第17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七章 第17课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七章 第17课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七章 第17课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七章 第17课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七章 第17课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七章 第17课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七章 第17课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七章 第17课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章 第17课时.docx

《第七章 第17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第17课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七章 第17课时.docx

第七章第17课时

第17课时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学考要求

知识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b

b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

a

a

课时要求

(1)关注温室效应、臭氧减少、酸雨、水体污染、物种灭绝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

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影响

1.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1)根本原因

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温室气体(主要是CO2)排放增多。

(2)温室效应的产活力理

二氧化碳分子能俘获地面辐射的热量,影响地球的热平衡,导致地球变暖。

(3)气候变暖的危害

①全球性的影响

a.使南极的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人类的栖息地将会被吞没,更多人受到海潮和水灾的威胁。

b.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消费。

②对我国的影响

a.使农业消费才能下降。

b.北方枯燥地区干旱加剧。

c.沿海盐场和养殖场将根本被吞没或破坏。

d.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将发生变化,产量也会下降。

e.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根底设施破坏。

(4)防治措施

①减少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②植树种草。

2.臭氧减少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

(1)臭氧层的作用

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

(2)臭氧减少的原因

人类使用的氟利昂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和臭氧发生化学反响,导致臭氧量减少。

(3)臭氧层空洞的危害

①使人类皮肤癌患病率上升,免疫功能将明显减退。

②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减少。

(4)防治措施

召开国际会议,制定相应的协议书,限制氟利昂的消费和消费。

3.全球各地普降酸雨

(1)酸雨

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随雨雪回降到地表就形成酸雨。

所含的酸性产物主要是硫酸和硝酸,pH<5.6。

(2)危害

①水体酸化,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②伤害陆地植物、农作物和各种树木,使树木生长缓慢、易染病害。

③破坏土壤肥力。

④腐蚀金属、建筑物和历史古迹。

⑤酸雨中含有的少量重金属对人体安康不利。

(3)防治措施

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或者从燃料中把这些物质去掉。

4.水体污染

(1)种类:

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有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物质和化学品、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等。

(2)危害

①使江、河、湖、海的水质恶化,饮用水的质量下降。

②化学肥料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生存。

③海洋污染日益严重,给海洋生物带来灾难。

(3)水污染的治理

严格控制污染源、开展消费工艺无害化、工业用水封闭化、采用无水造纸法、无水印染法和建立污水处理厂等。

探究1——归纳概括

连线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探究2——理性思维

(1)温室效应的产活力理与治理措施

①CO2浓度低时,地球吸收的热量与散失的热量平衡,地球温度恒定。

②CO2浓度升高,地球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变,由于CO2俘获地表辐射的热量增多,导致地球散失的热量减少,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

③防治措施

a.减少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b.植树种草、绿色出行。

(2)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答案 ①原因:

N、P等元素是藻类大量繁殖的必需元素,水体中N、P含量过多会造成藻类大量繁殖。

②危害:

藻类大量繁殖,死亡后被分解者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等动物死亡,死鱼腐烂后又加剧了水中氧气的减少,正反响导致水中氧气越来越少,生物大量死亡。

(3)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防止紫外线伤害。

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案 臭氧层破坏。

例1

 (2021·浙江4月学考)以下关于人类与环境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酸雨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B.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C.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

D.平流层中臭氧含量变化与紫外线对地球外表的辐射量无关

答案 D

解析 酸雨落入水域,会污染水体,A项正确;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会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B项正确;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增加对地球资源的消耗,造成资源短缺,C项正确;臭氧层的作用是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地球生物具有保护作用,臭氧层破坏后,到达地球外表的紫外线将增加,D项错误。

例2

 (2021·浙江“新高考〞联盟)以下有关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导致我国农业消费才能下降

B.防治酸雨最有效的方法是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排放

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湿地

D.来自电厂的废热不属于水体污染物

答案 A

二、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下降

1.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

(1)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

人类活动。

(2)生物多样性:

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直接价值

①野生生物作为食物、衣料、药品、工业原料、遗传资源等,这是生物多样性在实用方面的价值。

②野生生物可作为实验材料,这是生物多样性在科学方面的价值。

③大自然的美景和多姿多彩的野生生物给人类增添了极大的美感和乐趣,并已成为一种娱乐和旅游资源,这是生物多样性在美学方面的价值。

(2)生态价值

对保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3)潜在价值

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基因库,其特性决不会同其他任何生物重复,如今认为是毫无用途的物种,将来很可能成为极有利用价值的生物。

3.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程度和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对待野生生物的态度。

例3

 以下不属于生物多样性范畴的是(  )

A.遗传多样性B.细胞多样性

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 B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应选B。

例4

 以下措施中,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那么的是(  )

A.为美化城市环境,可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欣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展局部的野外回归实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引入我国

答案 C

解析 引入物种不当会造成物种入侵,使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所以A、D错误;草原黄鼠的存在对于生态系统的维持也有作用,不可全部杀灭。

1.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以下与环境污染无关的是(  )

①温室效应 ②赤潮 ③光化学污染 ④潮汐 ⑤臭氧层空洞 ⑥水俣病 ⑦酸雨 ⑧大脖子病

A.①⑥B.①⑤⑧C.②③⑦D.④⑧

答案 D

解析 潮汐是海水规律性的涨落现象,属于正常自然现象。

大脖子病是由于缺乏碘元素,而不能正常合成甲状腺激素所致。

水俣病是因为环境中汞这一重金属含量过高所致。

赤潮是海洋被污染而导致缺氧,鱼、虾等生物死亡。

光化学污染是指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响,生成一种新的污染物——光化学烟雾。

2.以下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描绘中,错误的选项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C.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D.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

答案 C

3.(2021·浙江10月学考)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是(  )

A.泥石流频发B.臭氧减少

C.酸雨普降D.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答案 D

解析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二氧化碳的全球平衡受到了严重干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导致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

4.(2021·浙江4月学考)以下人类活动不会加剧温室效应的是(  )

A.多开汽车B.火力发电

C.植树造林D.燃煤取暖

答案 C

解析 多开汽车、火力发电、燃煤取暖会增加空气中CO2浓度,加剧温室效应;植树造林可降低CO2浓度,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5.我国东海屡次发生赤潮,给海水养殖业带来重大损失。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产生赤潮的原因是(  )

A.大气中CO2增多

B.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

C.树木的大量砍伐

D.海洋石油的开采

答案 B

解析 产生赤潮的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含有N、P等元素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海洋,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赤潮发生。

题组一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1.(2021·绍兴模拟)以下关于温室效应对我国环境影响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永冻土融化B.植物的分布区发生变化

C.农业消费力下降D.北方枯燥地区变潮湿

答案 D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永冻土融化,海平面升高,A项正确;温室效应会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吞没局部沿海城市,植物的分布将发生变化,B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农业消费才能下降,C项正确;全球气候变暖,不会导致北方枯燥地区变潮湿,D项错误。

2.以下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既可加剧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

B.人造含氟制冷剂是造成臭氧层空洞扩大的主要原因

C.开发新能源能缓解温室效应,但解决不了酸雨问题

D.种植大量吸收SO2的植物,可缓解酸雨问题

答案 C

解析 煤、石油、天然气中含有C和S元素,在燃烧过程中可以产生CO2和SO2,既可以加剧温室效应,又可产生酸雨。

因此,假设开发的新能源中不含有C和S元素,既可以缓解温室效应,又可以减少酸雨的发生。

3.(2021·浙江稽阳高三10月)以下现象不会造成酸雨的是(  )

A.增加核电站数量B.汽车逐渐普及

C.推广使用天然气D.早期大量使用蒸汽机

答案 A

解析 酸雨是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而核电站的核辐射属物理辐射,不会产生酸性气体,不会造成酸雨,应选A。

4.(2021·浙江余姚模拟)以下关于大气中臭氧层减少对地球上生物影响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人体免疫功能减退

B.物种灭绝速度减缓

C.人类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D.农作物减产

答案 B

解析 臭氧层破坏和臭氧层空洞对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主要危害包括:

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进步、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等,A、C项正确;臭氧层能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层减少,物种灭绝速度加快,B项错误;臭氧层破坏,保护地球生物才能降低,农作物将减产,D项正确。

5.雾霾问题已经引起公众的高度关注。

以下人类活动中,会加重雾霾的是(  )

A.使用太阳能发电B.提倡绿色出行

C.开展清洁能源汽车D.化石燃料和木材的燃烧

答案 D

解析 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和木材燃料的燃烧,可以降低空气中PM2.5的含量,A、C项错误,D项正确;提倡绿色出行,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雾霾的发生,B项错误。

6.环境污染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开展中国家的普遍重视,人们认识到(  )

A.环境污染虽不可防止,但一定要“先污染,后治理〞

B.后工业化阶段环境问题会自然解决

C.必须杜绝兴建排污企业,以保护环境

D.可以减少或防止开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答案 D

题组二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

7.(2021·台州平桥中学诊断)以下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

B.引进外来生物,一定可以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C.从裸岩到森林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不改变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生物多种多样的基因

答案 A

解析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经过了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A正确;随意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使当地物种在竞争中处于优势,降低当地的生物多样性,B错误;从裸岩到森林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增加,C错误;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措施,D错误。

8.以下关于人类与环境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B.控制人口数量的关键是降低出生率

C.维持生物多样性,就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每一种野生生物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

答案 C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9.以下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

A.遗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

C.种群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

答案 C

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0.以下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D.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制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答案 C

解析 生物多样性中没有群落层次的多样性,A错误;湿地的蓄洪防旱和调节气候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栖息地总量减少或栖息地多样性的丧失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C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制止开发生物资源,而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D错误。

题组三 综合应用

11.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浮游植物大量死亡,从而进一步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浮游植物死亡会(  )

A.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

B.使大气中臭氧增加

C.使海洋表层无机物增加

D.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

答案 A

解析 从化学、物理的角度分析,“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所致。

浮游植物死亡,会加剧温室效应,是由于这些大量死亡的植物停顿了光合作用,大气中CO2不能被它们吸收利用。

同时,海洋表层的需氧微生物因分解死亡的浮游植物而急剧增加,分解有机物,释放大量CO2,同时又消耗大量的O2,从而使大气中CO2含量增加。

12.根据生态环境知识分析雾霾,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汽车排放的尾气是形成雾霾的一个重要因素,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可以缓解雾霾程度

B.生物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给自足的,雾霾天气没有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冬季取暖排放的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植树造林可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

D.雾霾天气的出现原因之一是由于污染物浓度过高而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

答案 B

解析 化石燃料的燃烧形成一些碳粒、烟尘,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A项正确;雾霾天气使得一些碳粒、烟尘漂浮于大气中,严重影响人和动物的安康,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项错误;冬季取暖排放的污染物是形成雾霾的重要因素之一,植树造林可净化空气,减少沙尘天气的发生,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C项正确;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雾霾天气的出现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D项正确。

13.人类面临现代生活对环境破坏带来的威胁,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酸雨中所含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

B.大气中SO2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

C.臭氧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等

D.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答案 B

解析 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响形成酸性产物(主要是硫酸和硝酸),A项正确;温室效应是由于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B项错误;臭氧层能阻挡紫外线、X射线等宇宙射线,C项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D项正确。

14.2021年12月7日结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其目的是减少CO2的全球排放量。

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国内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

根据以下图答复以下问题:

(1)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进展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哪种成分?

________。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入大气圈。

请根据上图提出两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景区水域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减小。

相关部门屡次投放化学除藻剂紧急处理,虽然可获得明显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家建议:

①在水域内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增长;②在水域内投放鲢鱼、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利用这些草食性鱼类________,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增长。

答案 

(1)分解者 

(2)二氧化碳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答案合理即可) (3)污染水体(或造成二次污染) 捕食藻类

解析 全球生态环境、生物防治等问题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热点。

分解者的作用是分解生物的遗体、排泄物等有机废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缓解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有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

化学除藻剂处理被污染的水体时易造成环境再度污染,可采取没有污染、效果持久的生物防治方法。

15.(2021·浙江金丽衢十二校高三第一次联考)G20峰会在杭州召开,目的是营造更加美妙的城市环境,发挥西溪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作用。

下面是湿地群落的简图,请答复以下问题:

(1)湿地中黑藻、绿藻和芦苇等植物的分层配置,表达了群落的________构造。

(2)由于生活污水中富含N、P等物质,假设条件适宜,处理不当,短时间内会引发某些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甚至接近于________增长,之后随着大量藻类死亡,引发鱼类死亡,加重污染趋势,此过程中生态系统调节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3)在人类合理规划下,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演替,在此过程中,湿地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将______________(填“增加〞“减少〞“根本不变〞或“无法断定〞),同时地表的热逸散将________(填“增加〞“减少〞“根本不变〞或“无法断定〞)。

答案 

(1)垂直 

(2)指数 正反响调节 (3)次生 根本不变 减少

解析 

(1)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表达了群落具有垂直构造。

(2)短时间内某些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接近于数学模型中指数式的“J〞形曲线增长。

随着大量藻类死亡,引发鱼类死亡,加剧污染趋势,此过程中生态系统调节类型为正反响调节。

(3)在原有根底上,湿地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这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通常不会改变。

同时地表的热逸散将减少。

【自助加餐】

16.(2021·北京,3改编)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

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

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

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

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答案 A

解析 由题干可知,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而对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影响,A项正确;从题

干中无法判断酸雨对种群密度的影响,B项错误;此题仅确定了酸雨对两树种株高的影响,对其他植物有何影响不清楚,所以不能确定酸雨对生物多样性是否有影响,C项错误;该实验只模拟了酸雨对樟树和楝树的树苗株高的影响,无法判断对其他树种的影响,D项错误。

17.以下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进步

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开展保存空间

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去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那么不矛盾

答案 B

解析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进步该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人造林物种较为单一,因此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会降低生物多样性;人和其他物种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其他物种的存在进步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开展;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去除杂草的目的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局部,这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那么并不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