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六七章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05418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机化学六七章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无机化学六七章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无机化学六七章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无机化学六七章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无机化学六七章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无机化学六七章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无机化学六七章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无机化学六七章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无机化学六七章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无机化学六七章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无机化学六七章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无机化学六七章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无机化学六七章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无机化学六七章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机化学六七章答案.docx

《无机化学六七章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机化学六七章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无机化学六七章答案.docx

无机化学六七章答案

第六章

1.△E=hν=hc/λ,△E与λ成反比,λ=121.6nm,△E光子能量大

2.波长为486nm为可见光区,当n1=2时,为巴尔末系,即可见光区,据公式

(波数)=R(1/22-1/n22),1/(486×10-9)=1.096775×107(1/22-1/n22),解得n2=4.即从n2=4的能级跃迁到n1=2的能级上发出的光。

3.1.196×10−2kJ·mol−1

4.518.7kJ·mol−1

5.478.5kJ·mol−1

6.10.97kJ·mol−1

7.242.5pm

8.λ=6.626×10−35m或Δx=1.054×10−29m

9.387pm

10.假设一:

氢原子是由一个质子的原子核与一个沿着原子核以圆形轨道半径为r运动的电子所构成;

假设二:

并非所有的圆形轨道均为电子所容许的,只有电子的轨道角动量(mvr)等于h/2π的正整数倍,才是电子运动所容许的轨道;

假设三:

由于轨道角动量的限制,在一定的允许圆形轨道上的电子所具有的能量是固定的,这些值显然是不连续的,这些固定轨道上,电子既不吸收能量也不放出能量;

玻尔理论成功的地方:

(1)利用m、e、ε0、h、c等数值,计算出来的R与实验值非常接近;

(2)计算出来的氢原子n=1的轨道半径(r=0.529Å)与实验方法测得氢原子的有效半径(r=0.53Å)非常接近;计算出来氢原子基态(groundstate)的能量为(即氢原子上一个电子处于n=1的原子轨道上所具有的能量)E0=13.6eV;激发态(excitedstate)氢原子的能量为Ei=13.6/

(eV);

(3)玻尔理论能够成功地应用到仅含一个电子的类氢离子,如:

He+、Li2+、Be3+等离

子:

ri=0.53

/Z(Å),Ei=13.6Z2/

(eV)

(4)比较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线。

a.氢原子光谱线不连续,b.氢原子光谱线的规律性,c.提出了量子数的概念。

玻尔理论存在下面一些局限性:

(1)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线,

(2)不能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在电磁场中有些谱线可以分裂成几条线。

11.解释:

假设微观粒子同时能准确测定,即Δx→0,Δp→0,由不确定关系式Δx∙Δp≥h/2π得Δx、Δp不可能同时为两个无穷小量,因为两个无穷小量的乘积应为二阶无穷小量,只有当Δx(或Δp)→0而Δp(或Δx)→∞时,才有可能使Δx∙Δp为一个常数,所以说同时准确地测定位置和动量是不可能的。

或者解释为:

若想准确测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必须有测量工具,且测量误差会小于测量工具的最小单位。

假设用光子来测量电子的位置,则位置的误差Δx=±λ,由于光子碰撞电子后才知道电子的确切位置,光子与电子的碰撞必须改变电子的动量,所以电子的动量无法准确测量。

∵Δp=h/λ=h/Δx,∴Δx∙Δp=h。

12.①②③⑤

①②④⑥

①③⑤⑥

②④⑤⑥

①③④⑤

②③④⑥

13.K191s22s22p63s23p64s1

Cu291s22s22p63s23p63d104s1

Z*=Z–σ

K19σ(4s)=0.85×8+1.0×10=16.8

E4s=-13.6×(19-16.8)2/42=-4.114eV

Cu29σ(4s)=0.85×18+1.0×10=25.3

E4s=-13.6×(29-25.3)2/42=-11.6365eV

所以E4s(Cu)

另外,同周期中从左向右,Z增大,r减小,核对电子的吸引增强,越来越难失去电子,所以Cu的电离能比K大

14.

(1)氩18

(2)铁26(3)氟9(4)钾33(5)钕60

15.A.GeB.MnC.BrD.O

电负性:

O>Br>Ge>Mn

16.

(1).A.Na第三周期ⅠA族1s22s22p63s1

B.Mg第三周期ⅡA族1s22s22p63s2

C.Al第三周期ⅢA族1s22s22p63s23p1

(2).D.Br第四周期Ⅶ族[Ar]3d104s24p5

E.I第五周期Ⅶ族[Kr]4d105s25p5

(3).F.Cr第四周期ⅥB族[Ar]3d54s1

17.

(1).铬Cr[Ar]3d54s1

(2).银Ag[Kr]4d105s1

(3).锡Sn[Kr]4d105s25p2

(4).钡Ba[Xe]6s2

(5).溴Br[Ar]3d104s24p5

18.解:

电子和核之间的库仑斥力为e2/4πεor2电子作圆周运动的离心力为mv2/r

e2/4πεor2=mv2/r又由于M=nh/2π=mvr,将上式消除v,可得r=(εon2h2/πme2)=n2ao

ao=(εoh2/πme2)=52.917pm

19.122.4eV

20.A

21.

(1)9.816×102kJ·mol−1;

(2)2.276kJ·mol−1;这说明随着n的增大,相邻之间的能级差大大减小。

22.在氢原子中E(4s)>E(3d);在钾原子中E(4s)

23.

(1)对。

(2)不对。

应为:

当电子在两能级之间发生跃迁时,两能级间的能量差越大,所发出的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小。

(3)对。

24.P114

25.P115

26.

(1)能量最低原理;

(2)Pauli不相容原理;(3)Hund规则。

27.基态:

(1);纯属错误:

(3);基态:

(1);纯属错误:

(3);激发态:

(2)、(4)、(5)、(6)。

28.[He](2s)2(2p)2

[He](2s)2(2p)3

[Ne](3s)2(3p)3

[Ar](3d)1(4s)2

[Ar](3d)8(4s)2

[Ar](3d)10(4s)2

[Ar](3d)10(4s)2(4p)1

[Ar](3d)10(4s)2(4p)3

[Kr](4d)2(5s)2

[Kr](4d)10(5s)2(5p)4

[Xe](4f)1(5d)1(6s)2

29.[Ar]3d2[Ar]3d3[Ar]3d5[Ar]3d6[Ar]3d7[Ar]3d6[Ar]3d8

30.

(1)违反了Pauli不相容原理。

(2)违反了洪特规则。

(3)违反了能量最低原理

31.

(1)O2−、Ne是等电子体:

(1s)2(2s)2(2p)6

(2)Be3+、He+是等电子体:

(1s)1

(3)Cl−、Ar是等电子体:

(1s)2(2s)2(2p)6(3s)2(3p)6

32.

(1)3;9;

(2)12;(3)1s32s32p2;1s32s32p93s2;(4)3n2

33.

(2)|ml|>l不成立;

(3)n=l,ms=2不成立;

(4)ms=0不成立;

(5)l不能小于零;

(6)|ml|>l不成立。

34.

 

35.N、O、Al

36.2.21

37.

38.

(1)半径从小到大:

Mg2+,Ca2+,Ar,Br−

(2)电离能从小到大:

Na,O,Ne,Na+

(3)电负性增加:

Al,H,O,F

39.

(1)50;

(2)121;(3)第七周期,第VIA族。

40.A:

IA;B:

IIB;C:

VA;D:

镧系或锕系;E:

IIIA;F:

VIA。

41.

(1)Li;

(2)F;(3)F;(4)F。

42.

(1)Cl;

(2)Cl;(3)O;(4)S

 

第七章

1.354kJ/mol

2.因为晶格能与离子半径有关,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间引力越大,晶格能越大,故,NaF的晶格能比CsF大。

3.KCl离子键离子晶体

SiC共价键原子晶体

CH3Cl范德华力分子晶体

NH3范德华力分子晶体

Cu金属键金属晶体

Xe范德华力分子晶体

熔点:

SiC>Cu>KCl>NH3>CH3Cl>Xe

4.NCl3含有孤对电子,采用sp3杂化,为三角锥形;而BCl3采用sp2杂化,为平面三角形。

5.BeCl2Be的电子构型为1s22s2

 

Sp杂化,两个sp-pσ键

PCl5,P电子构型[Ne]3s23p3

 

 

Sp3d杂化,5个sp3d-3pσ键

OF2,O的电子构型1s22s22p4

 

Sp3杂化,2个sp3-2pσ键,2对孤对电子

ICl3,I的电子构型[Kr]5s25p5

 

Sp3d杂化,3个sp3d-3pσ键,2对孤对电子

XeF4,Xe的外层电子构型为5s25p6

 

Sp3d2杂化,4个sp3d2-2pσ键,2对孤对电子

6.PCl3三角锥形,PCl5三角双锥,SF2V形,SF4变形四面体,SF6八面体

ClF3T形,IF4-平面正方形,ICl2+V形,PH4+四面体,CO32-平面三角形,

OF2V形,XeF4平面正方形

7.

(1)从氮到锑原子半径增大,电负性减小,电负性大,使共用电子对偏向中心,则键角较大。

故NH3的键角最大。

(2)由于氟元素的电负性较大,使共用电子对偏向中心程度减小,排斥力,较小。

由于磷元素的电负性较小,氟元素的电负性较大,使得P-F键间的斥力大些,故键角,略增加。

8.AsF4-变形四面体,sp3d杂化;

XeOF3+变形四面体,sp3d杂化;

SF5+三角双锥,sp3d杂化;

Cl2CO平面三角形,sp2杂化;

HO2-V形,sp3杂化;

HNO3平面三角形,sp2杂化;

I3+V形,sp3杂化;

I3-T形,sp3d杂化。

9.H2-(σ1s)2(σ1s*)1键级=0.5

Li2(σ1s)2(σ1s*)2(σ2s)2键级=1

Be2(σ1s)2(σ1s*)2(σ2s)2(σ2s*)2键级=0

B2(σ1s)2(σ1s*)2(σ2s)2(σ2s*)2(п2py)1(п2pz)1键级=1

N2+(σ1s)2(σ1s*)2(σ2s)2(σ2s*)2(п2py)2(п2pz)2(σ2px)1键级=2.5

O2(σ1s)2(σ1s*)2(σ2s)2(σ2s*)2(σ2px)2(п2py)2(п2pz)2(п2py*)1(п2pz*)1键级=2

F2-(σ1s)2(σ1s*)2(σ2s)2(σ2s*)2(σ2px)2(п2py)2(п2pz)2(п2py*)2(п2pz*)2(σ2px*)1键级=0.5

最稳定:

N2+

顺磁性:

H2-B2N2+O2F2-

10.N2+(σ1s)2(σ1s*)2(σ2s)2(σ2s*)2(п2py)2(п2pz)2(σ2px)1键级=2.5

N2(σ1s)2(σ1s*)2(σ2s)2(σ2s*)2(п2py)2(п2pz)2(σ2px)2键级=3

N2-(σ1s)2(σ1s*)2(σ2s)2(σ2s*)2(σ2px)2(п2py)2(п2pz)2(п2py*)1键级=2.5

11.

(1).CN+(σ1s)2(σ1s*)2(σ2s)2(σ2s*)2(п2py)2(п2pz)2键级=2

CN-(σ1s)2(σ1s*)2(σ2s)2(σ2s*)2(п2py)2(п2pz)2(σ2px)2键级=3

(2).CO(σ1s)2(σ1s*)2(σ2s)2(σ2s*)2(п2py)2(п2pz)2(σ2px)2键级=3

CN(σ1s)2(σ1s*)2(σ2s)2(σ2s*)2(п2py)2(п2pz)2(σ2px)1键级=2.5

NO(σ1s)2(σ1s*)2(σ2s)2(σ2s*)2(σ2px)2(п2py)2(п2pz)2(п2py*)1键级=2.5

(3).顺磁性,B2,C2+

12.

(1).NaO2,H2O2

(2).O2-

(3).O2121nm490kJ·mol-12

O2+112nm625kJ·mol-12.5

O2-132nm1.5

O22-149nm200kJ·mol-11

13.P162

分子的极性不仅与键的极性有关,而且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

14.NF3和NH3分子都是三角锥构型。

分子的总偶极矩是分子内部各种因素所产生的分偶极矩的总矢量和。

NF3分子中的成键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F原子,N的孤电子对对偶极矩的贡献与键矩对偶极矩的贡献方向相反,即孤电子对的存在削弱了由键矩可能引起的分子偶极矩,故偶极矩较小。

而NH3分子中成键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N原子,即孤电子对对偶极矩的贡献与键矩对偶极矩的贡献方向相同,故NH3分子具有较大的偶极矩。

15.

16.

17.分子的极性不仅与键的极性有关,而且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

PCl5三角双锥形其正负电荷中心相重合,是非极性分子

O3V形其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极性分子

18.

(1).极化能力Ge4+>Ca2+熔沸点GeCl4

(2).熔沸点ZnCl2

(3).熔沸点FeCl3

19.NO2V形

极性:

NO2CHCl3NCl3SCl2COCl2

非极性:

SO3BCl3

20.分子间氢键:

NH3、

分子内氢键:

HNO3、

、H2CO3、CH3COOH、

21.CS2和CCl4(非+非)色散力

H2O和N2(极+非)诱导力+色散力

CH3Cl(极)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H2O和NH3(极+极)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22.

(1).因为半径大,色散力增加,熔沸点升高,但HF分子间有氢键,故HF沸点最高,因此HF>HI>HCl

(2).离子电荷越高,晶格能越大,离子键越强,离子化合物的熔点越高

(3).离子极化能力Si4+

(4).金刚石是原子晶体,而石墨是分子晶体

23.

(1).离子极化能力Hg2+>Be2+>Ca2+

溶解度、熔点HgCl2

(2).离子极化能力Hg2+>Fe2+>Ca2+

溶解度、熔点HgS

(3).离子极化能力Cu+>Li+>K+

溶解度、熔点CuCl

24.△H2小于△H1,在水分子中,氧原子以SP3杂化,与H成键,结构稳定,一旦离去一个氢原子后,则结构不稳定,键能变小。

△H1=492Kj/mol,△H2=428Kj/mol.

25.CO2分子间以范德华力相互结合形成的晶体;SiO2以共价键结合而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

26.同一周期离子极化能力Si4+>Sn4+,因此SiF4的熔沸点低,为气态

27.307.5kJ·mol-1

28.627.39kJ·mol-1

29.Al3+1s22s22p68电子构型

Fe3+1s22s22p63s23p63d59-17电子构型

Pb2+[Xe]4f145d106s218+2电子构型

Zn2+[Ar]3d10

Cr3+1s22s22p63s23p63d39-17电子构型

Ca2+1s22s22p63s23p68电子构型

Br-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

Tl+[Xe]4f145d106s218+2电子构型

30.Na(s)→Na+(aq)△H1=-239.4Kj/mol

Na(s)→Na(g)△H2=108.6kj/mol

Na(g)→Na+(g)△H3=439.2kj/mol

Na+(g)→Na+(aq)△H4=?

根据热力学循环可求得△H4=-787.2kj/mol

31.1536kJ·mol-1

32.-323kJ·mol-1

33.焓变为1kJ·mol-1,气体各占50%

34.离子半径越小,电荷越高,晶格能越大,熔点越高

35.SiC>MgO>MgS>NaCl>KCl

36.

(1).Ag+为18电子构型,离子极化能力强,因此AgCl的溶解度小

(2).同族中,半径小的具有较强的极化能力,离子极化作用大,热稳定性差

(3).推测LiF室温下溶于水,Li与F电负性相差较小,离子极化作用小,所以为离子化合物

37.Ag+>K+,Be2+>Li+,K+>Li+,Ti4+>Ti2+,Cu2+>Ca2+

38.存在氢键:

NH3,H3BO3,HNO3

分子间氢键:

NH3,H3BO3

分子内氢键:

HNO3

39.

存在分子间氢键,

存在分子内氢键,因此前者熔沸点较高

40.

(1)色散力

(2)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

(3)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氢键

(4)诱导力、色散力

(5)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