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0841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docx

人教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优质教案第二单元57课及口语读书写作园地

5.《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长篇小说,本课内容由梗概和精彩片段组成。

《鲁滨逊漂流记》叙述17世纪有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在航海中遇险,孤身一人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

为了战胜死亡,他依靠破船上剩下的一点生产和生活资料,同大自然展开了顽强的斗争。

每做一件事,都要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他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凭着艰苦的劳动,成功地在荒岛上建起了房舍,开垦了农田,营造了羊圈,使荒岛面貌有了改变,他的生活也有了改变。

经过二十八年的孤苦生活,他终于脱险,返回故乡。

梗概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遇险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突出了鲁滨逊恶劣的生存环境,表现了他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特点。

精彩片段写的是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写鲁滨逊在岛上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

初到岛上,鲁滨逊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柱留痕记录时间;从船上虽得到了不少东西,但缺少的东西还不少;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栅栏围墙的工作非常吃力;每天要为自己寻找食物。

后半部分,是鲁滨逊对自己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的理性思考:

他把自己的幸与不幸好处和坏处公正地排列出来,找到了值得感谢的东西,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好感,然后开始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

鲁滨逊在严酷环境中心里的斗争,是这个片段的重点,这也是他身处绝境能知足安命勇敢地生活下去的力量所在。

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外国名著的内容,了解人物遇到的困难及战胜困难的办法,关注人物的命运,体会人物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是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了解名著大意,体会人物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教学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望。

学情分析:

本文篇幅较长。

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先让学生阅读梗概,整体把握梗概内容,简单讲述一些梗概中鲁滨逊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浏览精彩片段,交流精彩片段的精彩之处,以及自己对鲁滨逊的评价或读后的感受。

激起学生读整本书的欲望。

评价设计:

1.概括一下鲁滨逊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2.你喜欢鲁滨逊吗?

请你用合适的词语来概括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文学宝库里,有许多中国的经典作品,还有许多外国名篇名著。

这些名篇名著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同学们,谁能说一说你读过的外国名篇名著。

学生交流。

同学们,今天老师也想给大家推荐一本书。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简介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

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

但笛福塑造的鲁滨逊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这是一部怎样的奇书呢?

我们的课文第5课给大家做了一些介绍。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课文是用几种来给我们介绍这部小说的?

   

2.分成了梗概和精彩片段两种方式。

那什么是梗概呢?

课件出示:

梗概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来简要介绍电影、电视和小说的情节。

翻开一本书,一般能在封面、扉页或封底上见到它。

如果你想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可以在编者推荐或内容介绍栏目中,先找到梗概了解一下。

当你在网上浏览喜欢的影视剧,梗概又会帮你介绍剧情和演员,当我们制作一份好书推荐手抄报时,也会用到梗概。

3.文中的梗概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故事呢?

大家先快速的浏览一下。

(学生浏览课文梗概中……)

师:

谁来简要地介绍一下?

4.交流这部小说的大意  。

(主要写了遇难荒岛的鲁滨逊与自然斗争,他在岛上建房定居,养牧种植,以顽强的意志生存了下来,还收留了一个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训成了忠实的奴仆。

28年后,他救了一艘叛变船只的船长,回到英国。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能力)

三、浅显探讨小说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逊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插下杨柳庄子防御。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逊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勇敢坚毅,乐观积极,靠智慧解决困难等。

(设计意图从中体会:

鲁滨逊有智慧、很勇敢、不怕困难,有顽强斗争求生存的精神。

四、阅读精彩片段

刚才我们读了小说的梗概。

让我们对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人物形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原著中,有很多地方写得引人入胜。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个精彩片段。

1.先请大家浏览“片段”,想一想这个片段大致在小说中的哪个部分呢?

(学生浏览精彩片段),班内交流。

2.速读“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

(学生浏览片段)班内交流。

3.对照鲁滨逊列出的“好处”和“坏处”,一起来读一读。

请男同学来读“坏处”,女同学读“好处”。

边读边想一想:

这样一个表格,给鲁滨逊带来了什么?

读完交流

4.在这种情况下,能知足安命是很重要的,能让自己冷静理智下来。

鲁滨逊是怎样认为的呢?

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出示齐读:

我希望世上的人都要从我最不幸的处境中取得一个经验教训,这教训就是:

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5.师小结:

不少名著,人们之所以喜欢它,往往是其中一些语言给人们很好的启示,给人们带来精神力量,

6.读这个片段,你还觉得哪方面很精彩?

7.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逊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8.师小结:

《鲁滨逊漂流记》之“精彩片段”,叙述的是鲁滨逊初到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表现了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我们阅读了梗概部分,又浏览了精彩片段,请大家对照读一读,你猜想在梗概中,还有哪些部分也会很精彩?

你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交流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疑问,我们还是去看看原著吧。

我相信,你一定会被小说精彩的情节所吸引。

能解开心中的疑问,还能发现值得珍藏的精彩语言。

六、课堂检测

鲁滨逊的经历给了我们什么启发?

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做的?

应该怎样做?

(启发联系实际谈)

七、布置作业

课下读全书

6.《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

一、介绍这本书和作者。

1.老师介绍:

这是世界上唯一的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儿童文学作品。

这是一本在瑞典乃至全世界家喻户晓的图书,一本和作者同时印在纸币上的图书,作者瑞典女作家拉格洛芙因为这本书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她唯一为儿童写的长篇童话。

现在已被译成50多种文字,还曾被改编为动画片。

这部作品生动讲述了小男孩尼尔斯骑鹅旅行的有趣经历,描绘了作者的祖国瑞典的美丽河山,书中还穿插介绍了大量瑞典的民间传说,让小读者在阅读中懂得了真诚、勇敢、友爱和爱国,并获得了丰富的地理和历史知识。

2.学生找找书上介绍做好则和这本书的地方读一读。

二、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的顽皮小孩“尼尔斯”,因为一次捉弄了小妖精,而被小妖精用魔法变成一个只有拇指大小的人。

他骑在他家的大白鹅背上,跟着一群大雁出发作长途旅行。

尼尔斯被雄鹅带进了雁群,原以为会受到大家热情的欢迎,却因为自己臭名远扬而遭到雁头领阿卡的厌恶,尼尔斯决心痛改前非,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渐渐的,尼尔斯成了雁群中的一分子与拯救雁群的英雄,得到了阿卡及雁群的信任,他的性格与脾气也慢慢地改变了……

通过了这一次奇妙的旅行,尼尔斯增长了许多见识,结识了许多朋友,也碰到过好几个凶恶阴险的敌人。

他在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坚强的克服,受到了锻炼,改掉了原先调皮捣蛋的毛病,成了一个品德高尚,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最后终于回到家中,恢复原形,变成了一个好孩子。

三、书中有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

为什么?

1.书中有哪些人物?

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她们各自的特点吗?

(尼尔斯、莫顿、阿卡、狐狸斯密莱等等)

2.你最喜欢谁?

为什么?

一个是被小精灵变成了小精灵的尼尔斯,一个是莫顿,是一只会飞的鹅。

莫顿带着尼尔斯跟着大雁飞。

没想到家鹅竟神奇地飞上天和大雁们一起旅行。

于是尼尔斯开始了漫长而又危险的骑鹅旅行。

一路上,他们破坏了狐狸斯密莱的许多诡计,从强盗山逃出来,尼尔斯差点被国王铜像踩扁,幸亏木偶帮助了他,还有打败了灰田鼠兵团,救了小松鼠……他们经历了很多事情,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到了拉伯兰。

(1)说说尼尔斯:

尼尔斯由一个不懂事的小孩,他出生在农民家庭,起初家里有些贫穷,后来经过父母的努力慢慢的开始宽裕起来,可是他整天捉弄动物,后来惹火了住在牛棚里的小精灵,被变成了与小精灵一样大小,甚至还能听懂各种动物的语言。

在跟随莫顿和雁群飞行的过程中,学会了帮助别人、遵守诺言、为朋友能牺牲自己的大男孩。

(2)说说莫顿:

莫顿是尼尔斯家的鹅,是不愿服输的代表,一开始饱受大雁的歧视,但为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在挫折中成长,还遇到了自己心爱的一半——邓芬,它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赢得了大雁的尊重,赢得了爱情,也创造了自己幸福生活。

(3)说说阿卡:

阿卡是慈爱、智慧长者的化身,是雁群的领头人,它和养子老鹰“高歌”之间的母子亲情是那样的高尚和伟大。

四、文中哪件事让你最感动?

找出来仔细读一读。

五、读了这本书你有什么感想?

1.动物不仅是人类的好朋友,更是人类的好帮手。

鸽子可以送信,能在茫茫大海里搜寻遇难的飞行员,昆虫传授花粉,花草树木才会成长,我们才能吃上香甜的瓜果,喝上牛奶和蜂蜜……

2.人们应该保护好环境,不要伤害动物,动物是我们真挚的好朋友,让我们放下手中的猎枪,不要残杀、驱逐它们,给动物一个安身之处。

否则,当地球没有了飞禽走兽,没有了花草树木、河流,那将是个多么冷清,可怕、毫无生机的世界啊!

3.动物的情感和人的情感一样,丰富而感性。

真的!

有时人类自以为很强大,看不起渺小的其他生物。

熟不知,它们却以另外一种方式报复人类的无知,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人,既然是万物之灵,就应该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和谐共处,一起珍惜地球提供我们的宝贵资源。

4.尼尔斯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变成一个勇敢、帮助别人的好孩子。

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我也要做这样的孩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永远比拿愉快”

5.读完这篇故事,我学会了不能捉弄别人,要互相帮助。

6.本书不但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知道尊重他人,要热心帮助别人,更让我领略了瑞典的高山大河,森林草原,聆听了许多动人的古老传说。

六、读了这本书后你有什么愿望?

1.希望能有人让我变小,我会十分高兴地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人类和动物互相帮助,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2.还希望有我们的作家把祖国的美丽山川和动听传说也写下来,让我们领略祖国的奇山异水,秀美风光;让我们在动听的神话传说中感受祖国博大深厚的传统文化。

7.《汤姆·索亚历险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讲述汤姆索亚历险的故事,说明了他是一个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分勇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学习本课的目的:

一是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复述课文;二是体会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教育学生做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三是学会欣赏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复述课文。

3.体会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教育学生做一个勇敢、富有正义感的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分勇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难点:

复述课文。

教具准备

1.收集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资料。

2.教师自制简单的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同名长篇小说。

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通俗易懂,人物特点鲜明。

故事内容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利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课的设计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去读书,让学生自行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生的主人。

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理清课文条理,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一、谈话导入、激起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冒险吗?

你有过冒险的经历吗?

试着讲一讲。

2.贪玩、渴望冒险,不喜欢被约束,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美国同名长篇小说中的节选内容,(板书课题:

《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部书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

(板书:

马克吐温美国作家)

3.(出示汤姆索亚的插图)这个小男孩叫汤姆索亚他惊心动魄的历险连大人都称羡不已,今天,我们一同来认识他。

讲一讲。

生齐读。

介绍课前收集马克吐温的相关资料,简介作者,缩短了孩子与作者的距离,也缩短了与文本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或工具书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检查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1)读词语:

恐怖吱声发誓轻蔑津津有味蔚蓝本无所谓凄惨

(提示学生注意:

读准“吱、蔑、津”3个字的读音。

“怖、吱、蔚、凄”等字,可以让学生利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字形。

“津”字要与形近字“律”比较。

“蔑”字比较复杂,书写是要写正确。

2)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

用不着想。

毛骨悚然:

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不寒而栗:

不寒冷而发抖。

轻蔑:

轻视,看不起。

津津有味:

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凄惨:

凄凉,悲惨。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在坟场探险时目睹了一起凶杀案,汤姆勇敢地站出来指出真正的凶手。

还讲同学蓓姬过生日时,汤姆又和大家一起去山洞探险,汤姆和蓓姬迷了路,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在山洞里发现了凶犯乔。

脱险后,汤姆告诉人们乔在山洞里,应把他救出来,接受审判。

当人们打开山洞时,发现乔已经饿死了。

(2)你觉得汤姆索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文中哪部分内容直接写出了这一特点?

(汤姆索亚是个聪明、调皮而又富有正义感的男孩,而且喜欢冒险。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直接写出了这一特点。

(3)你又是通过哪些事情体会到的呢?

(汤姆索亚的调皮、喜欢冒险主要体现在两件事上,一是他和哈克贝利半夜到坟场去练胆,二是他不顾同学的劝阻,到山洞探险。

(汤姆索亚的正义感主要体现在他勇敢地站出来,在法庭上指证杀死大夫的不是波特,而是乔。

当知道人们已用大铁门把山洞锁死时,又告诉人们乔还在山洞里,他犯了罪应判刑,但不能让他憋死在山洞里。

动笔把课文中的生字圈画出来。

借助注音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记忆字形。

同桌间互读互认。

不理解的词语互相交流。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读后交流。

培养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的能力。

回答问题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同学们自己的阅读,我们知道了汤姆索亚这个男孩的特点,那么他的聪明、调皮、正义感、冒险,课文又是如何具体来写的呢?

下节课,我们再来仔细研究。

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喜欢冒险,而又十分勇敢、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的那个小男孩吗?

他有什么特点呢?

2.这节课,我们就来仔细地学习课文,相信这位小男孩就会留在你的记忆里。

说一说。

自然地引出对本节课的学习。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汤姆索亚的聪明、调皮、正义感、冒险,在文中又是如何具体的描述的呢?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你认为哪些情节写得精彩或者哪个地方最能打动你,多读几遍,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3)汇报小组学习所得,教师点拨指导。

调皮、冒险:

(1)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半夜到坟场去练胆,目睹了一起凶杀案。

(2)山洞“谁也不知道里面有多深”,通道“黑乎乎的”说明山洞很危险。

但汤姆索亚和蓓姬“走在最前面”“津津有味地欣赏洞里的景观”“不顾同学们的劝阻,一直往前走”,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汤姆索亚喜欢冒险。

正义感:

(1)汤姆索亚开始出庭时,看到乔铁青的脸,“心里害怕得要命”,说话“有点吞吞吐吐”后来他“话越来越多,声音也越来越大,越来越自然了”,他讲出了事情的经过。

汤姆索亚觉得不去作证,波特就会受到冤枉,他良心不安。

最后他打定主意决定出庭作证。

从这里可以看出汤姆索亚富有正义感。

(2)当汤姆索亚从山洞中脱险后,他告诉撒切尔法官,乔还在山洞里,应该把他救出来审判他。

这进一步说明了汤姆索亚是一个有爱心、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坚强:

汤姆索亚和蓓姬在迷路后,没有找到回去的路,带的食物已经吃完了,蜡烛也快用光了,两人又累又恶,蓓姬越来越觉得没有希望了,但汤姆索亚知道不能泄气,安慰蓓姬一定会找到出口回到父母的身边,这些说明了汤姆索亚是个坚强、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1)自读课文。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交流,学生可能认为事件精彩,可能认为语言精彩,只要有所体会就可。

教师根据学生的感悟,相机引导,对于表现人物特点的重要情节,要让学生多读几遍,来进一步体会,并增强记忆,为复述打下基础。

三、练习复述课文

1.说说你读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后有什么感想。

2.简要复述课文

先自己简要说说汤姆索亚的故事,再在小组里说说,最后面向全班说。

四、总结全文

1.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把汤姆索亚历险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其他人听。

《口语交际:

同读一本书》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2.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4.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准确理解他人的想法。

对于不同想法,思考他们的理由。

5.交流之后,说说自己的新想法。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会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2.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3.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议论“好书”

1.出示名人名言

(1)好书是伟大心灵之宝贵血脉。

(2)书籍乃世人累积智慧之明灯。

(3)读一切的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4)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

2.读名人名言,学生自由说说读后的感受。

3.全班讨论:

什么样的书才能算好书?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联系自己实际谈看法。

依据学生回答顺势概括如下:

(1)内容健康、生动、有趣的书;

(2)语言优美的书;(3)图文并茂、给人美感的书;(4)启迪智慧、教人做人的书;(5)使人获得有益知识的书。

……

小结:

阅读往往能唤起读者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即使读同一本书,尤其是一本好书,不同的读者,心得体会也可能不一样。

让我们一起开展班级读书会,围绕同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分享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幸福。

(板书:

同读一本书) 

二、探究“说”法,尝试表达

1.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

我准备分享哪一本好书?

怎样去围绕这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的收获,使大家想读、爱读?

2.播放多媒体动画,启发示范。

“大家好,我是爱读书的小灵通。

最近,我看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名字叫《童年真好》,作者是我省作家陈章汉。

这本书用儿童化的语言、形象风趣的插图,写了作者小时候的不少蠢事、羞事和趣事。

但无论什么事,都充满了天真无邪的儿童情趣。

读着读着,我常常忍不住捧腹大笑,并为文中蕴含的浓厚情感所感染,也使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事情来。

这样的好书,你不想一睹为快吗?

3.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概括出围绕引导学生可以围绕以下话题交流读书心得与感受。

(1)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你怎样评价主人公?

你对哪个人物印象最深?

为什么?

(3)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困惑,或是感到奇怪?

有没有完全出乎意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情节?

(4)读这本书的时候,你想到了哪些相似的书,或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5)故事的结局你喜欢吗?

如果你来写这个故事,你会怎么写?

2.交流之前,指导如何围绕话题展开交流。

(1)交流前思考围绕话题谈论哪些具体内容。

学会借助批注梳理思路,深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观点。

(板书:

梳理思路)

(2)表达观点时要以内容为依据,从书中找出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板书:

勇于表达)

(3)要勇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板书:

认真倾听)

(4)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准确理解他人的想法。

对于不同想法,思考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板书:

交流表达)

三、小组练说,人人参与

1.导言:

看来,推荐好书还真得讲究方法。

下面我们就从读过的书中挑选自己认为好的书介绍给同学。

小组合作:

从上面选择一两个大家感兴趣的,值得讨论的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最后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讨论的观点最有创意,获得最佳创意奖。

2.学生四人一组或自找交际伙伴,互相介绍、推荐,确定每一组的共同阅读的书。

每小组由一名同学当小组长负责主持,鼓励学生用不同于别人的方式推荐,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

交流后相互评价、修正,再推举出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

教师巡回检查,进行个别指导,特别是对那些在语言表达、交流上有困难或障碍的学生,教师自己或指定优秀学生加以帮助,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地参与交际。

四、和谐互动,反馈评价

1.汇报展示。

各小组的代表以各自不同的形式推荐好书,表达自己小组对于同读一本书的观点,教师协调各小组的衔接。

形式一:

好书自述。

学生头戴饰物,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表白”自己,推荐自己,还邀请看过这本书的同学作补充。

形式二:

讲故事表演。

学生选取书中的一个精彩片断,边讲故事边表演。

可一个人独立表演,也可请同学合作。

形式三:

小记者采访。

两学生分别扮演小记者和新书的作者,“小作者”在回答小记者问题的过程中,适时插入配乐朗读书的精彩片断、展示书的装帧等内容,以引发学生对书的好感和兴趣。

2.和同学分享交流之后,说说你对这本书是否有了新的想法。

引导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新的想法。

提示方法:

(1)引用原文说明观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2)分辨别人的观点是否有道理,讲的理由是否充分。

3.小组汇报后,学生自由评价:

重点看是否把好书的主要内容或把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说清楚、说明白;另外再看仪态是否大方,声音是否响亮,是否富有情感;看对这本书是否有了新的想法。

不足的地方该如何矫正、补充?

4.组织全班学生评出自己最喜欢读的好书,以及最佳推荐人、最佳创意,予以表扬、奖励。

五、扩展延伸,巩固提高

口语交际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

然而,任何一种能力和习惯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因此,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是很有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