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4111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专题六区域产业活动微专题23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学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水运便利,公路、铁路发达

地广人稀

农村人口少,利于大规模生产

高度发达的工业

为农业提供充足的机械、电力、化肥

科技先进

农业科研和推广系统庞大

3.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

措施

水资源缺乏

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水土流失

植树造林

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土壤肥力下降

休耕与轮作

土壤侵蚀

免耕

粮食短缺

基因工程

a级拓展延伸

 我国的区域特色农业

区域

特色农业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

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邻近港澳地区,市场广阔;

交通便利;

农业技术水平高

南疆

我国最大的长绒棉基地

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

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

市场需求量大

海南岛

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

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昆明

花卉种植业

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

国内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d级答题模板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答题模板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渔业的比重,各业要全面发展;

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建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真题设问

1.(2018·

4月浙江选考)乙地棉花种植区与原棉花带相比,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

2.(2018·

4月浙江选考)有专家认为,与商品谷物农业相比,该地更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你认为专家提出该观点的理由有哪些?

3.(2017·

11月浙江选考)说出浙江省北部丘陵山地发展立体农业的主要出发点。

4.(2017·

4月浙江选考)分析赤峰市有利于形成“种—养—加”产业链的条件。

考向和规律

1.考向:

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面临的主要问题;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命题规律

题型:

以非选择题为主,偶有选择题出现。

材料特征:

以某区域农业发展的状况或区域图为背景材料,呈现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信息。

设问特征:

多以比较、分析或说明的方式进行设问,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或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选项或答案特征:

答案一般紧紧围绕所给材料信息或隐含信息,通过对课本知识的整合来分析、阐述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问题或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例1

 (2018·

4月浙江选考)20世纪中叶,美国乙地区出现新的棉花种植区。

下图为“美国部分农业专门化地区分布图”。

回答下题。

乙地棉花种植区与原棉花带相比,单产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照充足B.降水丰富

C.技术先进D.市场广阔

答案 A

解析 乙地位于西部地区,夏季降水较少,天气晴朗,光照与东部的原棉花带相比更为充足。

例2

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 图1为黄河三角洲略图。

材料二 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

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

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

图2为暗管排盐示意图。

有专家认为,与商品谷物农业相比,该地更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 灌溉水源紧张,缓解水资源压力;

土壤盐碱化较重,相对适宜牧草生长;

畜牧产品市场扩大,牧业经济效益更高。

解析 黄河三角洲为温带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而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需水量较少;

该地区土壤盐碱化较重,牧草的适应性比谷物作物更好;

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更高。

例3

 (2017·

11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浙江省山多地少,耕地有限;

海域广阔,河网密布,湖泊众多。

下图为浙江省北部丘陵山地立体农业景观示意图。

说出浙江省北部丘陵山地发展立体农业的主要出发点。

答案 充分利用地形;

优化农业结构;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解析 丘陵山区立体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多样化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生物资源。

一般来说,丘陵山区生物种类繁多,土壤差异较大,适于农、林、牧、副、渔等多种农业的综合发展,可以充分利用地形,优化农业结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2017·

浙江绍兴检测)读“美国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完成1~2题。

1.该图体现的美国农业的主要特征是(  )

A.地区综合化B.地区专门化

C.黑色风暴D.轮作制度和免耕法

2.与我国华北地区相比,美国中部发展农业最具优势的条件是(  )

A.地势平坦B.交通便利

C.水资源丰富D.光照充足

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美国各个地区根据自身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重点发展一种或几种农产品的专门化生产,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带,这充分体现了美国农业生产的地区专门化。

第2题,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流域水资源丰富,而华北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因此与我国华北地区相比,美国中部发展农业最具优势的条件是水资源丰富。

浙江学军中学模拟)读“北美洲五大湖附近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甲地区(阴影部分)布局水果、蔬菜的区位优势最主要是(  )

A.临近市场B.资金雄厚C.地形平坦D.气候适宜

4.若乙地大量种植玉米,则沿岸湖泊对该地玉米生长的有利影响最可能是(  )

A.夏季气温降低B.夏季降水增多

C.冬季降水增多D.冬季气温升高

答案 3.A 4.B

解析 第3题,该地区为北美五大湖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密布,人口稠密,众多的城市和人口为当地的水果和蔬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第4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为北美洲五大湖沿岸地区,湖泊水蒸发增加了大气中水汽含量,使该地降水增加,有利于夏季农作物生长;

湖泊对沿岸地区气温具有调节作用,使其气温季节变化较小,夏季气温降低,冬季气温升高,不利于玉米作物生长。

故答案选B项。

湖州长兴检测改编)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

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  )

A.以家庭农场为主

B.商品率高,大部分用于出口

C.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D.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高

6.要实现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延长玉米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

B.利用玉米秸秆,大力发展沼气

C.增施化肥、农药,以提高玉米产量

D.毁林开荒、扩耕,以获得持续增产

答案 5.C 6.A

解析 第5题,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玉米生产的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第6题,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可以通过延长玉米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2018·

浙江丽水诊断)农户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第三产业),将三个产业相加(1+2+3)或相乘(1×

3),正好都等于6,故名“第六产业”。

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有着“中国西部绿茶之乡”的美誉,通过发展“第六产业”,昔日单一茶叶种植园又成为茶叶新品种培育基地、高端茶叶产业园和乡村旅游的“观光景点”,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依据材料完成7~8题。

7.成佳镇茶叶种植园的中心产业为(  )

A.茶叶加工B.茶叶种植

C.茶叶销售D.茶园旅游

8.成佳镇发展“第六产业”主要是为了(  )

A.改善茶叶品质,拓展销售的渠道

B.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城市化进程

C.延长茶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D.创造优美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由题可知,蒲江县成佳镇建立了“种植—生产—观光旅游”生产模式,茶叶种植园有茶叶种植、茶叶生产加工、茶叶销售与观光旅游等产业,茶叶种植是成佳镇茶叶种植园的中心产业,其他产业都是围绕茶叶种植建立的。

第8题,根据材料,“第六产业”指的是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的结合,从单纯的种植农作物到加工、销售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

丽水松阳诊断改编)下图示意1978~2004年黑龙江垦区粮食总产量与水稻产量的变化。

读图完成9~10题。

9.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的扩大B.土壤肥力的提高

C.市场需求的变化D.交通条件的改善

10.该地区粮食结构变化最可能导致该地区(  )

A.水资源短缺B.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渍化D.温室效应增强

答案 9.C 10.A

解析 第9题,市场需求是决定农民种植什么作物、种植面积大小的关键条件,C对。

耕地面积扩大,总产量增加,对粮食结构影响不大,A错。

土壤肥力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因素,与粮食结构无关,B错。

交通条件改善不会影响粮食结构的变化,D错。

第10题,读图可以看出,粮食结构变化主要是水稻的产量增加,说明水稻种植面积增大。

水稻生产需水量大,可能导致该地区水资源短缺,A对。

水稻产区用水量大,土壤水分含量高,不会出现沙漠化,B错。

土地盐渍化是不合理灌溉造成的,C错。

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不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D错。

11.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分别是该国柑橘晚熟、中熟和早熟品种。

柑橘产区按早、中、晚熟品种布局,主要目的是考虑了__________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柑橘园中橘树行间种植杂草,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气候角度分析地中海沿岸发展水果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 

(1)市场 保持水土

(2)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果树越冬;

夏季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炎热干燥),有利于糖分积累。

解析 

(1)柑橘产区按早、中、晚熟品种布局是人为计划和安排的,考虑了市场的时间需求,能增加柑橘市场销售的时间长度,提高经济效益。

柑橘园中树行之间有一定距离,地表裸露,容易导致果园内的地表水土流失。

种植杂草,可以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2)本题要求从“气候角度”分析。

要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进行回答。

28、29加试加练

12.(2017·

台州路桥调研)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演化形成的肥沃土壤。

下图示意某优质黑土分布区。

20世纪30年代以后,该地区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

20世纪60年代起,该地区采取了滴灌等一系列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轻。

(1)说明该地区气候条件对黑土形成的影响。

(2)分析20世纪30年代以后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

(3)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答案 

(1)夏季雨热同期,利于植物生长;

冬季较长,寒冷干燥,枯枝落叶多;

微生物活动弱,枯枝落叶分解缓慢。

(2)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

黑土区深居内陆,年降水量较少,地势平坦,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

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3)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改善水质,保护生物的栖息地,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解析 第

(1)题,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候影响植物生长和微生物活动等方面。

(2)题,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进行分析。

自然原因为黑土区年降水量较少,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作用显著,以及汛期流水侵蚀作用较强。

人为原因为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造成森林、草地破坏,加剧黑土退化。

第(3)题,可从减少大气中的扬尘,改善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层层叠叠分布着面积较广的稻作梯田。

冬季梯田浸泡过冬,春季波光粼粼,稻鱼共生,金秋鱼肥稻香,形成“稻饭鱼羹”的传统生态农业文化。

该地着重培育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所产稻米品质优良,梯田水产养殖的种类较多,除了鲤鱼、鲫鱼外,几乎每块稻田都有泥鳅、螃蟹、虾、黄鳝等。

(1)说明当地大量修筑梯田的自然原因。

(2)分析当地出产优质稻米的主要原因。

(3)分析当地梯田水产养殖种类丰富的原因。

(4)若当地以“稻鱼共生”为基础的经济要进一步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 

(1)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

修建梯田,可扩大耕地面积;

减轻水土流失;

径流丰富,利于梯田灌溉。

(2)梯田的通风、光照条件较好,利于作物生长;

山区海拔较高,稻谷生长周期长,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良性生态系统,化肥、农药施用量较少;

江河、山溪水质较好,无污染;

精耕细作。

(3)森林植被丰富,腐殖质多,稻田土壤肥沃,饵料丰富;

冬季稻田浸泡过冬,利于常年放养和生长各种鱼类;

江河、山溪较多,水源稳定,水质较好。

(4)扩大种植面积;

加大科技投入,优选品种;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保护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

加强交通运输建设;

发展旅游业;

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

读“美国部分地区图(图1)”和“甲地到乙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示意图(图2)”,完成1~2题。

1.据图推断乙地(  )

A.农业类型可能是商品谷物农业

B.农业类型可能是大牧场放牧业

C.农业发展可能表现为商品率低

D.农业发展表现为生产规模小

2.甲地存在的环境问题有(  )

①过度垦殖,水土流失加重 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③土地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④大规模围湖造田,导致湖泊面积剧减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解析 第1题,据图2可知,乙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故该地气候较干旱。

加上该地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故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第2题,据图2判断,甲地降水量大于蒸发量,适合发展种植业。

该区域为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机械化程度高,导致农业开垦强度大,故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重;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浙江省五校10月联考)下图为“美国部分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图”,图中数值表示每英亩40英寸土层中有机质的吨数。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阴影地区位于(  )

A.玉米带B.亚热带作物带

C.棉花带D.混合农业带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灌木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

B.②地草类茂盛,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

C.③地森林茂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

D.④地植被稀疏,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

答案 3.B 4.B

解析 第3题,图示阴影地区为佛罗里达半岛,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其农业带为亚热带作物带。

第4题,根据图中有机质含量及在美国的位置可分析判断①地为中央大平原及五大湖南部地区,农业发达,有机质含量较低,其主要植被也不是灌木;

②地为西部大草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图中四个地区中最高;

③地为西部山地地区,由于降水稀少,森林相对较少,山地草地面积较广;

④地包括中央大平原及阿巴拉契亚山脉南段,阿巴拉契亚山脉东侧降水较多,植被茂密。

绍兴新昌检测改编)浙江东南部青田县地处瓯江中下游地区。

地表崎岖,为山地丘陵地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溪谷纵横,烟江秀丽,山峦连绵,奇峰挺拔,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形成的独特的“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为世界四大农业遗产之一。

读图,完成5~6题。

5.与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密切相关的要素是(  )

A.养殖技术B.灌溉系统

C.农业技术D.地理环境

6.该农业模式的功能不包括(  )

A.具有适应市场的灵活性

B.减少了农业的田间管理

C.减轻了环境污染

D.农产品的品质优越

答案 5.D 6.B

解析 第5题,由材料可知,该种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主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6题,该农业为混合农业,所以能灵活应对市场;

由于没有受到农药和化肥的污染,农产品质量好,但不会减少农业的田间管理。

浙江选考十校联盟适应考)余杭塘栖的枇杷远近闻名。

但过去,甘蔗是塘栖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种甘蔗时要把甘蔗一段段排列好,叫“排甘蔗”,收甘蔗时要先将土弄松,双手拔起甘蔗后再敲掉根部的泥土,这叫“倒甘蔗”。

甘蔗太多,就在地里挖个窖存起来,则叫“窖甘蔗”。

同一片土地一般不连续种甘蔗超过三年。

现在,塘栖的枇杷越种越多,甘蔗却越种越少,目前整个塘栖的甘蔗田大约还有50亩。

根据材料完成7~8题。

塘栖甘蔗、枇杷单位面积种植收益比较表

每亩种植量

每亩产量

价格

甘蔗

60捆

400捆

约40元/捆

枇杷

50棵

30斤/棵

约10元/斤

7.同一片土地,一般不连续种植甘蔗的主要原因及可采取的对策分别是(  )

A.甘蔗种植过程中农药化肥使用量大;

对策:

有机农业

B.甘蔗种植过程中对土壤肥力消耗大;

轮作种植

C.甘蔗糖分高长期种植易致病虫害蔓延;

生态农业

D.连续生产易出现供过于求致价格下跌;

精确农业

8.塘栖的甘蔗种植面积不断减小,而枇杷种植面积不断增大的主要原因有(  )

①种枇杷比种甘蔗的单位面积效益高 ②枇杷的市场需求比甘蔗更大 ③种枇杷的技术要求比种甘蔗低 ④种甘蔗消耗的劳动力更多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答案 7.B 8.B

解析 第7题,塘栖甘蔗种植是在漫长的农业生产历史中因地制宜形成的,也是人们生产经验不断积累的结果,其存在的历史要远早于农药、化肥的使用历史,故A错;

病虫害并不是因糖分高而产生,任何作物都会有病虫害发生,C错;

价格由当地的供需关系来决定,不会因不同年份的连续种植而导致价格下跌,D错;

甘蔗种植过程中对土壤肥力消耗大,因此应实行轮作,以保持和恢复土壤肥力,B对。

第8题,甘蔗的种植面积主要是由市场来调节的,即种植甘蔗的经济效益决定着甘蔗的种植面积,种植甘蔗比种植枇杷的劳动生产率低,相对效益低,故枇杷种植面积越来越多,甘蔗种植面积减少。

马铃薯(喜温凉、怕湿、开花结实需长日照)在福建省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逐年增长,形成了闽中区(秋种)、闽东北鹫峰山区(春种)和沿海平原(冬种)三大种植区域(见下图)。

9.关于福建沿海平原种植马铃薯的不利条件,叙述错误的是(  )

A.作物生长期内日照不足,影响开花结实

B.纬度较低,温度较高,病虫害较多

C.生长期内易受低温冻害影响,产量下降

D.气温日较差小,马铃薯品质欠佳

10.该地利用稻草秸秆进行马铃薯栽培(下种后覆盖稻草并培土于稻草之上),关于这种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具有保温、保湿作用,可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

B.改善土壤小环境,使薯皮光滑、薯型规则、裂薯少

C.增加土壤无机盐,提高马铃薯微量元素含量

D.减少土壤开裂,防止块茎见光导致薯皮发青

答案 9.C 10.C

解析 第9题,冬半年播种,作物生长期内日照不足,影响开花结实;

由于纬度较低,温度较高,病虫害可能较多;

马铃薯性喜温凉,福建省的山脉对来自西北部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加之福建沿海平原纬度较低,温度较高,马铃薯生长期内不易受低温冻害影响;

距海洋近,气温日较差小,马铃薯品质欠佳。

第10题,稻草秸秆覆盖有保温、保湿作用,可以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

可以改善土壤小环境,减少土壤开裂,使薯皮光滑、薯型规则、裂薯少,并能防止薯皮发青;

稻草秸秆覆盖可以少量增加土壤无机盐,但不能提高马铃薯微量元素含量。

浙江平阳段考)林下经济是指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完成11~12题。

11.林下经济多采用林—菌、林—药、林—禽、林—草—牧等模式,很少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其主要原因是(  )

A.粮食价格低,经济效益差

B.林下光照不足,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

C.林下水源紧缺,粮食作物需水量大

D.种植粮食作物劳动强度大,农民积极性低

12.林下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  )

A.环境污染程度下降

B.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与数量增加

C.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

D.环境承载力有所上升

答案 11.B 12.D

解析 第11题,根据材料,林下经济多采用林—菌、林—药、林—禽、林—草—牧等模式,很少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其主要原因是林下光照不足,不利于粮食作物生长,B对。

与作物价格、劳动强度、水源等无关,A、C、D错。

第12题,根据材料,林下产业是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产出,环境承载力有所上升,D对。

材料没有显示环境污染问题,A错。

林下经济是人类活动高度干预自然环境的表现,不利于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与数量增加,B错。

与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无关,C错。

13.(2017·

金华磐安调研)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广东徐闻县地处雷州半岛中国大陆陆地的最南端,徐闻县的菠萝产量占到全国菠萝总产量的40%以上,被称为“菠萝的海”,是全国最大的菠萝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地菠萝远销全国各地,深受欢迎。

雷州半岛素有“红土地”之称,土质大部分为砖红壤,呈酸性,属丘陵缓坡台地地貌。

材料二 下图为菠萝产业关系图。

材料三 下表为广东徐闻县气候统计表。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日均最高

气温/℃

21

22

26

30

32

33

31

29

日均最低

16

17

19

23

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