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412428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docx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

第四讲小学语文基础知识专项训练

(一)、基础知识常见考点

拼音与汉字

根据汉字写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判断汉字的注音是否正确

汉字的笔画与笔顺

判断错别字

形近字

多音字

词义的理解

近义词、反义词

多义词

基础知识

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词语的语体色彩(口头语、书面语)

结构助词:

的、地、得

成语

句子的类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句式的变换(“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反问句、引述句—

—转述句、肯定句——双重否定句、陈述句—比喻句、拟人

句)

关联词语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

判断病句

谚语、歇后语

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和省略

号。

(二)、句子

句子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由词按照语法规则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在小学阶段,要求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能把话说(写)得完整、通顺、清楚、明白,并且比较具体生动。

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1、句子的构成

句子是由词构成的。

一个句子一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说的是“谁”、“什么”,后一部分说的是“怎么样”“是什么”。

例如:

春天来了。

我们是少先队员。

这两个部分大多数句子都不可缺少,它们是句子的基本成分。

有些句子在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还有一个连带成分,表示动作对象。

例如:

外宾们游览了峨眉山。

有些句子除了这三种成份外,还带一些附加成份。

“的、地、得”常常是这些附加成分的标志。

例如:

这位老教授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老人悠然地谈着过去的辉煌经历。

情绪激动的歌迷们把演唱会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2、句子的类型

陈述句:

陈述一件事情,语调平直,句末一般用句号表示。

可分为否定句、肯定句、双重否定句(有否定词)

疑问句:

询问或提出问题的句子,语调高升,句末用问号。

祈使句:

请求、命令、商量或提出要求的句子,一般用降调,语气坚决的句子句末用叹号,语气缓和的用句号。

感叹句:

表达强烈的感情(惊讶、厌恶、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等),语调一般用降调,句末有叹号。

3、句子的变换

有的句子可以变换句子的形式。

有的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有的是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的需要;有的为使所表达的语句更简洁,把两句改写成一句。

一般变换方式:

A、“把”与“被”的变换

B、陈述与反问的变换

C、肯定与否定、双重否定的互换

D、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的互换(引述句与转述句的互换)

例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改成: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真理吗?

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为了强调突出劳动创造财富这一真理。

要点:

肯定或否定词互换、标点互换

例2凡卡说,他在给爷爷写信。

改成:

凡卡说:

“我在给爷爷写信”。

把第三者的转述改成某人直接叙述的话,使人读起更亲切。

要点:

直接和间接人称和标点的转换

例3我羡慕他。

他聪明。

改成:

我羡慕他聪明。

把两句合并成一句使语句更简洁。

例4我把三百颗菊秧救活了。

改成三百棵菊秧被我救活了。

“把”字句改成“被”字句,适应语言环境的需要。

4、扩句与缩句

句子的主要成分:

“谁+干什么或怎么样、在哪里”

扩句:

在主要成分不变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恰当的修饰或限制性的词语,使句子丰富、具体和生动。

缩句:

保留主要成分,把修饰或限制性的词语去掉,缩成简单的句子

注意:

扩句与缩句都不能增加和减少原句的主要成分,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

5、仿写句子

仿写句子只是做到句式相仿,内容与语境相一致,但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

三步法:

A、仔细研读提干,明确要求

B、研读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征,特别是注意句式的限制和修饰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关注文意的统一性和句意的连贯性

C、仿写完后,要回头审读所写句子是否恰当

原句: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温暖。

仿写:

母爱是一泓清泉,让我们的情感纯洁明净。

【基础训练】

1、把下面句子改变人称换个说法。

美丽的姑娘说:

“我是智慧的女儿。

小明高兴地告诉妈妈,他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雷锋日记》。

2、改写句子。

  ①他上课玩东西,这是事实。

改成反问句

改成双重否定句  

②小明对小红说:

“明天,我请你去公园玩。

改为转述句

3、按照要求改写句子。

A、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为反问句:

B、十万支箭,三天怎么能造得起呢?

改为陈述句:

C、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

改为“把”字句:

D、郎朗说:

“我是来弹一首贝多芬曲子给你们听的”。

改为第三人称句:

4、按要求改写句子。

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

(缩句)

在南极考察队员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改成反问句)

中队长对张铭说:

“我去开会,你自己去参加比赛。

”(改成转述句)

5、仿写句子,以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或者杰出人物为主要的对象,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写三句话。

例:

我们有雄伟壮丽的万里长城,有博大精美的故宫,有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

6、仿写句子,尽量做到句式整齐。

(注:

先写出一种自然现象,然后写出对这一自然现象的合乎情理感悟)

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

大地能在万物,               ;

      ,                  ;

(三)、关联词

1、什么是关联词?

关联词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

复句也叫关联句,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复句通常用一些关联词语来连接。

关联词一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

二、常见的关联词

1、并列关系(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如:

这衣裳既漂亮,又大方。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又¡¡又¡¡、既¡¡又¡¡、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是¡¡也是¡¡(不是)、不是¡¡而是¡¡

2、承接关系(各分句表示连续发生的事情或动作,分句有先后顺序)

如:

看了他的示范动作后,我就照着样子做。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接着¡¡、¡¡就¡¡、¡¡于是¡¡、¡¡又¡¡、¡¡便¡¡

3、递进关系(分句间是进一层的关系)

如:

海底不但景色奇异,而且物产丰富。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不但(不仅)¡¡而且¡¡、不但¡¡还¡¡、¡¡更(还)……、¡¡甚至¡¡

4、选择关系(各分句列出几种情况,从中选出一种)

如:

我们下课不是跳橡皮筋,就是踢毽子。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不是¡¡就是¡¡、或者¡¡或者¡¡、是¡¡还是¡¡、要么¡¡要么¡¡、宁可(宁愿)¡¡也不¡¡、与其¡¡不如¡¡

5、转折关系(后一个分句与前一个分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或部分相反)

如:

虽然天气已晚,但是老师仍在灯下伏案工作。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虽然¡¡但是¡¡、尽管¡¡可是¡¡、¡¡然而¡¡、¡¡却¡¡

6、因果关系(分句间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如:

因为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所以大家都喜欢看。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因为(由于)……所以¡¡、¡¡因而(因此)……、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7、假设关系(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另一个分句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如:

如果明天下雨,运动会就不举行了。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如果¡¡就¡¡、即使¡¡也¡¡

8、条件关系(一个分句说明条件,另一个分句表示在这一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如:

只要我们努力,成绩就会不断地提高。

常用的关联词语有:

只要¡¡就¡¡、无论(不管、不论)¡¡也(都)¡¡、只有¡¡才¡¡、凡是¡¡都¡¡、除非¡¡才¡¡

3、容易混淆的几组关联词

★既然……就(那么)表示依据和结论的关系,推论因果

既……又表示并列关系

例老师对同学们说,“既然外面下雨了,我们的课外活动就取消吧。

★尽管……却(也)表示转折关系

不管……都(也)表示条件关系

例天气尽管这么冷,心头却很热。

不管成绩怎样,文凭上都那么几个字:

“新制初三”。

“尽管”表转折,后边通常用表确指的“这么”或“那么”与之呼应;“不管”表条件,后边通常用表任指的“怎么”、“多么”与之呼应。

★不是……就是表示选择关系

不是……而是表示并列关系

只有……才表示唯一条件

只要……就表示一般条件

无论……都表示无条件

★即使……也表示转折关系

如果……就表示假设关系

例即使学习上遇到极大的困难,他也有勇气去克服。

如果你买了那两个,这个就算白送。

【基础训练】

1、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关联词语。

①()风吹雨打,我们( )要坚持到校学习。

②( )要努力读书,( )要关心政治。

③( )我俩住得很远,( )不常见面。

④()困难再大,我们()要按时完成任务。

⑤( )别人的意见不对,我们( )要虚心听取。

 

2、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把两个小句合成一句话,使句子更简洁。

①小华的字写得很快。

 小华的字写得很好。

②革命的道路上有千难万险。

 千难万险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③我们多赶几里路。

 我们要去看一看精彩的武术表演。

④⑤我们发动群众。

 我们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

3、判断下列句中关联词使用的正误,错误的在原句上改正。

①因为同学们信任你,你所以应该勇敢地接受这份工作。

( )

②虽然太阳离地球太远了,但是我们并不感到它有那么热。

(  )

③只要平时从严从难地刻苦训练,就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 )

④鲁迅先生不是伟大的文字家,而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

( )

⑤山上开满了杜鹃花,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 )

(四)、判断病句

一、什么是病句?

所谓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也就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

我们不仅要学会辨别、改正病句,而且要在作文中尽量避免写病句。

二、修改病句的原则

1、要尽量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在原来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改动。

2、要尽量少改,改动的字数要尽可能少。

三、判断病句的方法

1、缩句法

缩句法就是把长句缩为短句,去掉修饰部分,保留句子的主干的方法。

其优点是便于看清句子的脉络和层次,利于抓住句意,有助于辨别句子的正误。

例: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在二十一世纪担负着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强国。

显然,缩句后的“担负”与“强国”搭配不当,应在“强国”后面补上“的责任”。

2、逐一检查排除法

检查排除法就是从前往后逐一对句子的每一部分(词组或短语)进行检查,并在检查中逐步排除那些没有语病的成分,对怀疑有问题的部分逐一进行分析,最后确定出有问题的部分。

使用此法要注意一个成分与它前后的配合关系,如果一个成分与几个成分有搭配关系,要把几个成分分开来分别与这一成分考察,然后再做出正误判断。

例:

爸爸端着盆和毛巾走进屋来。

采用逐一检查排除法,可知“爸爸端着”与“爸爸走进屋来”都没有问题,“端着盆和毛巾”是问题怀疑的对象,把“端着盆和毛巾”分开来考察便知,“端着盆”没问题,“端着毛巾”就有问题了,应改为“拿着毛巾”。

原句应改为

“爸爸端着盆,拿着毛巾走进屋来。

四、常见病句类型

1、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是指句子不完整,缺少某一个成分,使表达的意思不明白的一种病句。

其修改方法是补上所缺的成分。

例1在冬季动员会上,纷纷表决心。

此句缺少了表决心的对象(缺主语),改时应在“纷纷”前加上“我们”或“他们”、“大家”等表示复数的对象。

例2小燕紧紧地书包带。

此句缺少了小燕发出的动作词(缺谓语),改时应在“紧紧地”后面加上“拉着”或“抓住”等动词。

例3在比赛前,队员们提出“齐心协力、勇于拼搏”。

句中缺少了提出的内容的名称(缺宾语),改时应在“齐心协力、勇于拼搏”后加上“的口号”。

2、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就是句子中的某个词语用的不恰当,或褒贬不当,或大小不当,或轻重不当,或近义词错用而造成的一种病句。

例如:

在这次比赛中,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隔着雾,眼前的景物糊糊涂涂。

3、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多指主谓搭配或动宾搭配不恰当,使句子意思不清楚的一种病句。

例如:

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北京是季节”,“北京”是地名,“季节”是指时间,“北京”不是“季节”。

这个句子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

我们要改进学习态度。

“改进”的意思是“改变原来落后的情况,使之有所进步”,多与“方法”“技术”等搭配,不能与“态度”搭配。

这句话犯了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

可改为“我们要端正学习态度。

4、词序混乱

词序混乱,指句子中的词语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或想要表达的意思排列,以致出现歧义或混乱现象,使句子的意思表达不清楚的一种病句。

例如:

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必须仔细检查并认真改正作业中的错误。

”而原句颠倒了词语的顺序,使句子表达不明白而造成了语病。

5、重复啰嗦

重复啰嗦,是指句子中重复使用了意思相同的词语,显得多余累赘的一种语病。

例如:

我们正在观看优美漂亮的舞蹈。

这个句子中的“优美”和“漂亮”是意思相同的两个词语,在一个句子中重复使用,就显得罗嗦了,只要选用其中的一个意思就明白了,而重复使用两个,反而使意思不清楚了。

6、前后矛盾

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使句子不清楚的一种病句。

例如:

我敢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这个句子中的“肯定”和“可能”是互相矛盾的,“肯定”是确定不移的;“可能”是也许能够,或许能够的意思。

这两个意思显然是矛盾的,使人看了不明白这个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究竟是哪一个。

7、指代不明

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用上了代词(如“你、我、他、她、它、这、那”等等),但是指代什么,使人无法确定所指代的对象,造成意思不明白的一种病句。

例如:

小芳和小丽是邻居,她经常到她家玩。

这个句子中的“她”,究竟是指“小芳”,还是指“小丽”呢?

要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令人费解。

8、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客观事实的一种病句。

例如:

夕阳的朝晖洒满了湖面。

夕阳散发的是“余晖”,而“朝晖”是朝阳散发的,这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不合事理。

9、归类不当

归类不当,是指句子里根本不是属同一类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造成归类不恰当的一种语病。

例如:

妈妈买了冬瓜、茄子、扁豆、猪肉等许多蔬菜。

这个句子把“猪肉”归属到蔬菜类,显然是错误的。

10、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有些是关联词语本身搭配不当,其修改方法是根据句意关系,把关联词的一部分改换成与另一部分相配的内容。

例如:

我们家乡不但物产丰富,所以风景优美。

句中关联词“不但……所以……”显然搭配不当,根据“我们家乡”的两大特点“物产丰富”、“风景优美”可知它们不是因果关系,而是递进关系,应把“所以”改为“而且”。

还有些是关联词使用错误,与句子意思不符。

例如:

我们不但学习认真,而且成绩好。

句中“不但……而且……”本身搭配恰当,但“学习认真”与“成绩好”应为因果关系,该配上“因为……所以……”一类关联词。

三种特殊类型的病句:

(1)“把”字与“被”字的误用

“把”字句的主语是施动者,“被”字句的主语是受动者,两者结构对立,表达的意思相反。

其改法是认清主语是动作的发出者还是接受者,然后再把“把”与“被”字互换。

例如:

①他们被这些旧物品处理了。

句中“他们”是动作“处理”的发出者,应把“被”改为“把”。

②我们的心思一下把杨老师猜中了。

句中“我们的心思”是动作“猜中”的接受者,应把“把”改成“被”。

(2)“通过”与“使”合用,缺少主语

“通过”与“使”在同一句中运用,往往出现缺少主语的现象,改时应去掉“通过”或“使”。

例如: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教育。

句中缺少了主语,可去掉“通过”或“使”,改为:

“通过这次活动,我受到了教育。

”或“这次活动,使我受到了教育。

(3)动词并用,颠倒位置

当两个动词并列在一起出现在同一句中时,有时会出现两个动词位置颠倒的现象,改时应交换两个动词的位置。

例如:

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所作的工作报告。

因为先“听取”后,才能“讨论”,所以句中的动词“讨论”“听取”颠倒了位置,原句应改为:

“我们听取并讨论了校长所作的工作报告。

五、修改病句秘诀

检查语病要细心,主干残缺是病因。

再看枝叶各成分,能否搭配语中心。

下面语病常常见,熟悉现象心有底。

是否恰当用词语,语序是否属合理。

前后矛盾要解决,词语重复留其一。

修改病句法牢记,添、删、调、换百病去。

【基础练习】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已的家园一一地球。

D.那蝉声在晨光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3、对下面加线病句,修改不当的一项是(      )

我深深体会到:

①要学好功课,是否认真听课是关键。

②上课时只有集中注意力,就能把握重点,攻破难点。

③以前,有时老师讲到什么地方都不知道,我上课常搞小动作,思想开小差。

④身在课堂,心在操场,可能学不好功课。

A.①句删去“是否”B.②句“就”改为“才”

C.③句“思想开小差”与“小动作”对调D.④句“可能”改为“必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

5、修改下列病句

这次考试,同学们普遍的成绩提高了。

我们通过并讨论了中队活动计划。

经过一年的努力,小明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

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

展览会开幕的第一天,就有工人、农民、战士、学生和妇女等许多人来参加。

(五)、修辞手法

1、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

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

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

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如:

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

甲代乙。

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借喻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高尔基《海燕》)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

事物“人化”,或人“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

例如:

小鸟在枝头欢快地唱起了歌谣。

②拟物。

例如:

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夸张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

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例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班里静得连针掉了都能听见。

玻璃干净得能当镜子。

李医生给人看病,药方没开,病就好了三分。

4、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

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

例如:

老师给我的鼓励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b、句子排比。

例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设问

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往往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

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例如: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吗?

当然值得。

6、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明知故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例如:

“难道我有这么笨吗?

”——说话者在强调自己并不笨。

“那怎么是一样的呢?

”——说话者在强调那是不一样的。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例如: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

——强调要珍惜时间,突出时间的重要性。

你们怎么能不承认错误呢?

——强调要勇于承认错误。

(六)、标点符号

一、什么是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能帮助表达句子的语气和停顿,能使句子的结构在书面上显得更清楚。

标点符号是标号和点号的总称。

点号主要表示语言的停顿和语气,有逗号(,)、句号(。

)、问号(?

)、叹号(!

)、顿号(、)、分号(;)冒号(:

)。

标号主要表示语言的性质和作用,有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

标点符号歌:

句号(。

)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

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

冒号(:

)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

问号(?

)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

)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引号(“”)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

 

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

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

圆括号(),方括号[],注解文字放里边。

   

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