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第4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41516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第4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第4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第4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第4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第4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第4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第4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第4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第4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第4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第4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第4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第4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第4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第4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第4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第4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第4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第4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五近代以来的中外科技与文艺第42讲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

“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1.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1)根据《共同纲领》规定的教育方针,新中国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新型教育制度。

(2)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是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

1954年宪法又正式将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

(3)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

采用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

(4)到1965年,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

2.“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1)对教育的冲击:

“文化大革命”时期,各学校的“停课闹革命”、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改革教学体制和学校学制的“教育革命”等,使中国的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

(2)影响:

使中国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1)推动教育发展的措施

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界进行了拨乱反正,使各级各类教育都跨上了新台阶。

②1977年12月,恢复高考。

③建立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

④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⑤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

⑥1980年以来,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

(2)成就

①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②中等职业教育、普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均取得巨大成就。

③培养了大批人才,为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无穷活力。

归纳总结 “一、二、三、四”归纳现代中国的教育

一个方针:

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二种制度:

全日制与半工半读教育制度。

三个阶段:

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体系;

“文化大革命”时期一片混乱;

新时期蓬勃发展。

四项决策:

恢复高考、“三个面向”、义务教育、“科教兴国”。

三、现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发展科技的措施

①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

②成立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等科研机构。

③吸引海外的知识分子归国,政府还大力培养科技人才。

④1956年,国务院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①国防

a.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b.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d.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②医学:

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农业:

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2.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1988年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辛努力;

“863计划”“火炬计划”等重大科技规划相继实施。

(2)成就:

在核技术研究和应用、空间技术领域、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领域、生物工程领域等五大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易错提醒 1“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指原子弹、氢弹。

2“两弹一星”研制的直接目的是打破美、苏的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因而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

1.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1978年3月在北京召开,这在新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是我国科学界的一次空前的盛会。

邓小平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的基本原理,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充分调动科技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邓小平的讲话,澄清了科技事业中的一些重大原则问题,是对科学教育工作和知识分子问题上又一次重要的拨乱反正。

邓小平的讲话,主要是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精辟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等,为我国新时期制定科技发展的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2.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简称知青,指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

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

1966年,高考停止,许多中学毕业生既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领导层为避免局面失控,根据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1969年许多年轻人大规模下乡去农村。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估计约在1200万至1800万之间。

考点一 现代中国科技、教育的发展

1.家国情怀——“两弹一星”的历史影响

(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4)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5)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2.唯物史观——新中国成立初期高等院校调整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①国外因素:

国际局势的推动与苏联教育模式的吸引。

②政治因素:

巩固政权、发展教育的需要。

③经济因素:

国民经济体制与工业化建设的要求。

④思想因素:

思想纯化提供的便利。

⑤自身因素:

革除高校自身弊端的内在要求。

(2)积极影响

①适应了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的要求,提升国民综合素质。

②奠定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基本格局,优化了教育结构。

③扩大了高校规模,提高了办学效益。

④改变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促进教育功能的转变。

⑤改善高等教育的地理分布,促进教育平衡发展。

(3)消极影响

①削弱了综合大学的影响力,人文社会学科被边缘化。

②专业设置过细,学术生命萎缩。

③过度重视意识形态导致指导思想偏颇。

④准备不足、工作过粗、速度过快,有“左”倾倾向。

要求:

分析材料,指出1952年我国高校院系调整的缺失。

材料 1952年6月至9月,中国政府大规模调整了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民国时代的现代高等院校系统改造成了服务于集权体制的“苏联模式”高等教育体系。

1952年的院系调整虽然能缓解当时的技术人才短缺,解决了中国高等教育中工科过于薄弱的痼疾,但其缺失不容轻忽。

当时,中国政府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及实况缺乏了解,将苏联的教育经验作泛政治化理解,甚至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混同起来,进而全面否定欧美国家以及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的理念与有益的学术传统,摒弃了本科的通识教育,办学主体也从过去的多元化改变成一元化。

——据陈辉《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苏联为师”的后果》整理

提示:

1952年的院系调整缓解了当时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但也对20世纪后半期中国的高等教育和社会进步产生了不利影响。

主要信息:

答案虽然1952年的院系调整解决了中国高等教育中工科过于薄弱的痼疾,缓解了当时的技术人才短缺问题。

但是,其对我国高等教育所造成的缺失也不容忽视。

主要表现在将教育政治化,全面否定了欧美国家以及民国时期高等教育的理念与有益的学术传统,摒弃了本科的通识教育,办学主体变成一元化等,使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走了很长的弯路。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科技发展的历程

1952~1958年我国科研成果统计表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时间

1952~1956年

1956~1957年

1958年8月1日至9月10日

数据

科研项目100项

科研项目400项

科研成果3406项

发现问题 从新中国科技基础、政治经济状况等角度分析。

命题角度 新中国科技基础薄弱;

科技方针、“一五”计划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大跃进”对科技领域的影响。

2.空间技术的发展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讯

发现问题 从材料出处的时间信息及文字信息确定科技发展的时代。

命题角度 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

卫星发射对当时的中国的影响。

3.“文革”时期教育的可取之处

1976年全国小学生数比1965年增加了29.1%;

中学更是加速度发展,1976年全国中学生数比1965年增加6.25倍,初中生增加5.4倍,高中生的增长尤其迅速,共增加了11.3倍。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

发现问题 材料信息表明“文革”时期教育的发展具有可取之处,这一点与人们对“文革”的印象有所出入。

命题角度 史料信息可信度的辨别;

“文革”时期基础教育发展与高等教育的破坏。

考点二 “双百”方针的实质、意义和教训

1.“双百”方针的实质:

“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学术自由。

具体地讲,在文艺和学术问题上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

2.“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

(1)“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技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

(4)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双百”方针的经验教训

(1)党和政府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处理问题。

(2)在文学艺术领域要始终坚持“双百”方针,这对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3)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同政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创新的关系。

阅读史料,论证“在评价武则天问题上‘双百’方针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结论。

史料 解放后,岑仲勉、吕思勉1957年、1959年先后在其论著中,认为武则天是“暴主”“无棘毫政绩可纪”。

1959年10月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北京文联召开的会议上,著名史学家吴晗、翦伯赞、吕振羽等进行了发言,一致肯定武则天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十年浩劫中,“四人帮”对武则天进行了歪曲和利用,在“左”的教条主义的支配下,将武则天研究引上了邪路。

1982年,李必忠、陈贤华认为,武则天“继承了贞观时期的基本国策。

但是通观全局,当时社会是继续向前发展的,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之盛’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这一段历史的总导演,也应给予一定的历史地位”“武则天应得到基本肯定”。

——整理自李荷先《武则天研究的历史回顾与探索》

论证: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党和政府提倡“双百”方针,主张文学艺术领域的百花齐放,在对武则天评价问题上出现了各抒己见、言论自由的良好氛围。

“文化大革命”时期,“左”倾思想泛滥和“四人帮”对文化思想的控制,使“双百”方针遭到破坏,在对武则天评价问题上,歪曲历史事实,严重阻碍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在文化领域进行拨乱反正,提出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路线,“双百”方针重新焕发生机,在对武则天评价问题上,给予了客观公正的地位。

在这一问题上典型地体现了“双百”方针的曲折发展历程。

1.“杨子荣”艺术形象的变化

1970年电影《智取威虎山》中的时代英雄“杨子荣”的英武雄壮、浓眉腮帮、一脸正气的相貌特征成为当时全国的审美样本;

而2014年徐克导演的同名影片中“杨子荣”则亦正亦“邪”,“匪”气十足(见下图)。

发现问题 透过影视剧英雄人物形象的变化体现的社会的变化。

命题角度 杨子荣“英雄”形象变化的时代背景;

新时期人们思想观念与“审美”观念的变化;

一定时期的文化与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辩证关系。

2.相对论在中国的遭遇

1968年6月,中国科学院印发了题为《彻底批判自然科学理论中的资产阶级反动观点——评相对论的基础“光速不变原理”》的文章,给“相对论”罗列如下罪行:

“相对论是地地道道的主观主义和诡辩论,也就是唯心主义和相对主义”;

“根本违反了唯物辩证法,而且也没有得到实验的直接验证……”

发现问题 1968年中国科学院对相对论予以否定。

命题角度 相对论理论的特殊性;

意识形态对中国科技的影响;

中国科技发展不与世界同步。

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

题号

2017

全国Ⅱ,31

全国Ⅲ,31

2015

2013

1.命题点: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

(2017·

课标全国Ⅱ,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

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  )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高校在校生总数的增长,是人才选拔制度改革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这体现人才选拔制度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

A项表述太绝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排除B项;

当时高等教育并没有普及,D项说法错误。

2.命题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绘画作品的现实内容和艺术风格

课标全国Ⅲ,31)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解析 图片是新中国扫盲教育的真实写照,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特点,故C项正确。

文人画注重写意,浪漫主义绘画强调艺术想象力,都与图片中的写实风格不同,排除A、D两项。

同时期(二战后)西方流行的是现代主义绘画,排除B项。

3.命题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俄文热潮的社会背景

(2015·

课标全国Ⅱ,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答案 D

解析 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基本得到恢复,为有计划地开展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即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当时我国的工业化建设主要是借鉴和学习苏联的工业化建设经验,故出现题干中高校和中学开设俄文课程以及许多中小城镇掀起学习俄语热潮的现象,故选D项。

4.命题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教育与政治背景

(2013·

课标全国Ⅱ,3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主要目的是(  )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

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答案 A

解析 材料列举的相关史实有“开设公共必修课”“举办了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再结合“新中国成立之初”这一背景予以判断,可知这些活动的目的着眼于构建与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新型的意识形态。

故A项符合题意。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科技发展现状

凉山三模,31)1956年中国科学院图书经费由80万元增加为546万元,增订的书刊中有资本主义国家期刊2000种。

成立了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搜集、研究并传播国内外科学发展的情况与最新成就。

科学院的每位导师带研究生从5个增加到10个。

这反映了当时(  )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解除了对中国的封锁

B.中国科技已经全面领先世界

C.科技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D.中国科学院已成为科研的领导机构

解析 材料中体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大力支持,且西方国家并未解除对中国的封锁,故A项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科技落后于世界,故B项错误;

材料体现当时中国迫切发展科技的愿望,反映出科技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故C项正确;

材料并未提及中国科学院在当时科研机构中的地位,故D项错误。

21世纪初期中国科技发展的世界位置

天津河北区二模,10)下面是部分国家1993~2003年科技论文每篇平均被引用次数比较图。

此图揭示的实质问题是(  )

A.中国的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

B.美国的科技水平一直领先世界

C.亚洲国家的科技论文数少于欧美

D.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解析 材料反映中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少,不能由此说明中国现代科技落后于发达国家,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美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多,但不能由此说明美国科技水平一直领先,故B项错误;

材料不是关于科技论文总数的比较,故C项错误;

中国科技论文被引用次数较少,说明中国科技的新突破新发现较少,说明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薄弱,故D项正确。

“两弹一星”的人文精神与价值诉求

甘肃二模,31)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

这说明科学技术(  )

A.保障了我国的国家安全

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保护伞

C.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

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宁

解析 据材料“‘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的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的价值”可以得出科学技术承载了济世的价值诉求,故C项正确。

新中国领先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

《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说:

“科学工作者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经过六年多的艰苦工作,为我国夺得了这项理论科学研究的‘世界冠军’,这一杰出的重大成就,标志着人类在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中迈进了一大步,为生命起源的唯物辩证学说取得了一项有力的新论据。

”这一“杰出的重大成就”是指(  )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大跃进”期间水稻亩产超过万斤

C.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任务

解析 根据材料“世界冠军”“揭开生命奥秘”可以判断是1965年生物学领域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人工合成蛋白质,故A项正确。

5.命题点:

当代中国文艺创作的新趋势

(2018·

安阳高三调研,15)近年来,80后作家的“青春文学”和魔幻小说兴起,网络艺术风起云涌,丰富着当下文艺创作的题材、方法和传播途径。

这一现象表明我国(  )

A.网络主导文艺创作

B.传统文学已趋向衰落

C.文艺创作趋向成熟

D.文艺创作走向大众化

解析 材料中出现网络艺术,但不能说网络主导文艺创作,故A项错误;

材料说明的是新的文学发展,不能说传统文学走向衰落,故B项错误;

材料中仅仅涉及多种文艺创作方式,并未说明其走向成熟,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青春文学”“魔幻小说”“网络艺术”等方式,说明我国的文艺创作越来越服务大众,故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